书城风水求财风水一点通
11763300000013

第13章 风水与住宅选址(3)

由洛书演变而来的九宫图为堪舆家所利用,把九宫配以九色,九色又叫“九星”,其分别称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依堪舆所定,九星中属于紫白星的为吉,属于黑碧绿黄赤星的为凶,即一白、六白、八白、九紫为吉,余为凶,并以此制成九星图。九星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时间逐年变化的,有时还要逐月、逐日、逐时而变化,但总的是以年变化为主,这种变化就叫做“游年”。

九星的变化就叫九星术,又叫九宫术或九宫算。专门从事九星术的人就被称为九星家。从宽泛的意义上说来,九星家也是堪舆家的一个流派。九星术是九星家用来推断人事吉凶的一种方法,其与涉及天文星象的占星术并无什么关系。九星术的方法在汉代以前还没有,从史料推测,可能是唐末创立的。

在图中,设某年为(1)的图形,翌年为(2)的图形,再翌年移为(3)的图形……,移到(9)的图形之后,又回到(1)的图形,月日时也是这样循环变化的。九宫图的数字排列转换饶有趣味。但九宫图形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呢?九星家说,这是天意的奥妙,不是一般凡人所能了解的,因而利用它来占卜运势。而实际上,它一点秘密也没有,它的变化存在着一定规律,即只要把各区划(各宫)的数减去一,以九宫数的顺序循环,换以相应的星名就可以了。这仅是个数字图形转换游戏而已,并非什么鬼神驱使。九星中以白星最多,又是吉星,故这种变化又称为“飞白九星”。

九星图转换形式(据程建军)

古代术数家将八卦和九宫图联系起来,用后天八卦的方位和九宫的方位相配合,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东汉郑玄注《易·乾凿度》说:

太一音,北辰之神名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自此而从于坤宫。……又自此而从震宫。……又自此而从巽宫。……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即又自此而从乾宫……自此而从兑宫。……又自此而从于艮宫。……叉自此从于离宫。…行则周矣。

按照这个顺序将各宫依次标出一二三…九,则得出九官图。八卦的震、离、兑、坎四卦位于东南西北四正;巽、坤、乾、艮四卦位于四维。按照郑玄的注解便可得到太一神下九宫的八卦九宫图。太一神下九宫的顺序和九星术的变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后来,唐代的堪舆家利用八卦与九宫的配合,创立了八宅格局,成为风水术中阳宅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九数循环

以明清二代定义,看阳宅除了勘察环境、确定宅向外,最受注重的便是门、灶、床三项内容了,这在风水学中被称为“阳宅三要”。本来,在住宅中,作为主要出入口的门户,就寝的卧室和做饭的厨房,其设计布局只要按其各自的功能,做到使用方便,联系密切就可以了。但在风水学中,它们则是完全以鲤法来推论的,即所讨论住宅的门、灶、床的位置与朝向是依据宅主之命圭卜和房屋的方位洁凶配合来处置的。

在阳宅风水中,房屋的朝向可能比其它任何要素都重要,从周围环境来说,选择宅地的机会非常有限,因为多数房屋都建在居住区内或附近,“坐向和朝向”指中文术语“坐向”;它由“坐”和“向”两部分组成。“坐”字面上意为“坐下来”或“坐着”;“坐向”,即由房前方向;“向”

字意为“面向”或“面对着”。

根据坐向和朝向,房屋可分为两组,即东四宅或东四命,西四宅或西四命。显然,风水先生是用《易经》后天八卦的八个主要方向将房屋划分为两组的。

在这种分类法中,房屋的坐向成为首要的判断标准。

例如,若房子坐向坤(西南方),则属于“西四宅”,如坐向坎(北方),则属于“东四宅”。这两类房屋分组如下:

东四宅

(1)震宫(东);(2)巽宫(东地);(3)离宫(南);(4)坎宫(北)。

西四宅

(1)兑宫(西);(2)坤宫(西南);(3)乾宫(西北);(4)艮宫(东北)。

堪舆家根据八卦把住宅分成以上两个系统,一个是坎离震巽四卦的住宅,定名为东四宅;一个是乾坤艮兑四卦八卦九宫图的住宅,称为西四宅。这样的区分基于八卦阴阳爻及卦象的平衡。八卦共卦爻二十四,这种分法使各组有十二爻,其中阴爻六,阳爻六,而且东西四宅卦的卦象与卦爻排列恰恰是相对的,如乾与坤、艮与兑等。分八卦为东西宅卦以求得某种变化。关于东西四宅,杨筠松曾说明其利害关系:

震巽坎离是一家,西四宅爻莫犯他。

若还一气修成象,子孙兴盛定荣华。

乾坤艮兑四宅同,东西卦爻不可逢。

误将他卦装一屋,人口伤亡祸必重。

东西四宅就是所谓“宅卦”,其本身并无吉凶可言。堪舆家认为,要看宅主的“命卦”与“宅卦”的配合是否相宜,相宜则吉,否则为凶。

堪舆术中,把人的生辰年份和八卦的配合叫做“命卦”,它是以洛书九宫和六十甲子而推论的,其方法称为“三元命卦”)。所谓“元”就是六十甲子纪年法的一周,三元就是三个六十甲子的周天,计一百八十年。第一个六十甲子称为上元;第二个称为中元;第三个称为下元。每元的干支年都依照洛书九宫来排列,它的次序是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六乾、七兑、八艮、九离。按堪舆术的排列,凡是上元六十甲子中所生男子,都是从一坎起甲子逆行,即按甲子、乙丑、丙寅……的顺序依次配一坎、九离、八艮……。例如,男子上元甲子生,甲子在一坎,乙丑在九离,丙寅在八艮,丁卯在七兑,戊辰在六乾,己巳在五中,庚午在四巽,辛未在三震,壬申在二坤,癸酉在一坎,周而复始,六十甲子与八卦九宫相配合,最后至癸亥而终于五中。五在九宫的中央无卦可配,男子便寄之于坤卦。凡是女子在上元六十甲子中所生,都是从五中宫起甲子顺行,即按:

甲子、乙丑、丙寅……

五中、六乾、七兑……

相配

这样至癸酉又回到五中,也是周而复始,至癸亥而终于一坎。甲子在五中无卦可配,便寄命于艮。如是依次规定中元花甲生人,男子甲子从四巽起逆行,女子甲子从二坤起顺行;下元甲子生人,男子甲子从七兑起逆行,女子甲子从八艮起顺行。这样无论男女,凡所配的卦是坎离震巽之一,便是东四命;凡所配的卦是乾坤艮兑之一,便是西四命。这便是堪舆术中推算出的人的所谓“命卦”,因其同时也按九宫排列,所以又称“命宫”。

如此,东四命的人应配东四宅;西四命的人应配西四宅,否则将犯“煞”而不吉利。根据堪舆家的历算推演,从黄帝纪元起,到现在已是七十八个花甲了。以六十年为一元推算,自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起,到民国12年(1923年)止又是上元花甲,……这样循环运行不息,周而复始。

但是,宅卦与命卦的相配仅是个大前提,每个房宅如何布局,还要看宅的吉凶方位如何。堪舆家又依据后天八卦的方位把住宅的平面划分为八个方位。据《易经》“时中”和阴阳平衡的概念,又把住宅的八个方位分为四个吉方和四个凶方,再以宅主命卦与方位相配,得出八个方位中孰方位吉凶与否,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建筑的朝向、门的朝向和位置,以及灶、床、厕等的位置,以取得最佳的“气”,生丁旺财,富贵长寿。

推论吉凶方位要根据宅卦的方位和卦爻本身的爻变,再经五行生克的关系定论。爻变是将某卦自身的后天八卦配五行阴阳爻改变,看其变得的卦与原卦的五行属性生克的关系如何。如属性相同或相生,那么该卦所属的方位便是吉利的,否则为凶煞方位。例如,乾卦本是由三阳爻(?瘙椸)组成,五行属金,如改变上爻,便成为兑卦(?瘙楃),而兑卦五行亦属金,二者五行属性相同,于是兑卦所在的方位便是吉利的。再如乾卦变中爻成为离卦(?瘙楀),离为火,火克金,乾离两者相克,那么离卦所在的方位就是不吉利的。

这样每个卦就有七个变卦,本卦称为“伏位”,是吉方。如此经过爻变五行生克,八个卦中就分别得出四个吉方和四个凶方。堪舆家依次把它们定名为:

四吉:伏位生气延年天医

四凶:五鬼六煞祸害绝命

其实爻变这一步骤也许是堪舆家故弄玄虚而已,因为要取得某卦所谓吉凶方位,只要用该卦的五行属性与其它七卦的五行属性直接对比,观其生克结果即可。为了便于推算和记忆,堪舆家将其编成“大游年八式歌诀”:

乾六天五祸绝延生坎五天生延绝祸六

艮六绝祸生延天五震延生祸绝五天六

巽天五六祸生绝延离六五绝延祸生天

坤天延绝生祸五六兑生祸延绝六五天

按上面的歌诀,堪舆家便可绘出八种住宅的图式。这便是风水学阳宅“八宅明镜”的格局与由来。在住宅布局上,依据这八种格局的吉凶方位,将门、床、灶、井、碓磨等与养生有关的事物宜放在吉利方位;而厕所、烟囱等污秽物宜放在或朝向凶煞方位。在表面看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模拟而已,其实这与古代中国多神崇拜有关。

这八种基本房屋(或八种基本房屋方向)名称来源于后天八卦。在阳宅风水中,其名称和方位俱本于《易经》。

房屋的八种基本方位以及“东四宅”和“西四宅”的房屋分类法确立的,这两个概念为什么在阳宅风水中这么重要?

主要原因是因为房子的重要单元(特别是大门和正房)的方向不能与东四宅及西四宅的方位相抵触,而应与之协调一致。例如,如果大门朝向东四宅某一方位,那么正室也应朝向同一方向。

阴阳互补、对称协调的庭院布局

传统的中国都城的内部结构以注重整体组合,建筑群间的巧妙联接为特征。居民住宅为城市的细胞,四合院为其最基本的结构。

《黄帝宅经》里说:“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可见住宅的形制,屋内的结构、布局与天地自然、风俗人伦的关系都极大。什么是阴、阳呢?《老子》一书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是寓于万物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它们雌雄相依、正负互补,双方互为依存,不可缺少,事物的变化对称协调的庭院布局发展生灭都由此而定。而“矛盾”仅只是阴阳关系中的特例。中国传统建宅追求的目标是阴、阳的调和与和谐。和谐带来吉祥,而打破这种和谐则会带来祸殃。它追求的是父子的和谐、夫妻的和谐、家庭与社会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并把这种和谐体现在住宅的结构和布局里。

在阴阳互补观认为,天地人结合成一个统一体。人们的社会风俗应融汇在自然环境里,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

在中国中纬度的地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四合院就是这一文化观念的完美体现。经考古发掘中国最早的四合院是在先周时期,陕西岐山之下凤雏村的原京城之内。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整齐,呈南北方向。中轴线明朗,前堂和后屋居中。结构有门道、前堂、过廊、影壁、东西厢房、门房等。总体上前后、左右对称整齐。前堂大厅是主体建筑,宽17.6米,深6米。整个宫殿四合院建筑群统一、完整。

四合院庭院布局

我国的单元四合院最简单的结构是正房、厢房和下房:

北房三间为“正房”,也称“祖房”,一般是家长或长辈的居室。中间的堂屋也是家庭成员集中活动的地方,正房的两侧为家长和上一辈老人的住房;东西两侧各三间,为“厢房”,是子女的住房;南面一侧间数不等叫“下房”。各房环绕的中间空地为庭院。中为花圃园林并有小池(风水池)。庭院出入有廊,南面一侧设大门。

单元四合院的宅基规模不同,又有“两进”、“三进”

甚至“四进”的庭院。但在总体上仍是四方形。有的在最后一进的庭院内,或在各进之间前后相接处,开辟为花园。

有的在二进之处加筑“二门”。有的在正房与厢房之间增建走廊。更多的是在正房两端增建“耳房”或“厨房”。其变化虽多,但总体上四合院的对称、均衡、和谐之格局未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小四合院民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旧都风貌,王府、官署、佛寺、道观大都是以四合院的空间组合为基本格局。甚至少数民族、犹太教的庙堂,只要在中国本土之上,也都吸收一些了汉文化四合院的传统。

四合院的东南西北四方,古代称为“四象”,它与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相配,又与春夏秋冬相依。即青龙(东方、春天)、白虎(西方、秋天)、朱雀(南方、夏天)、玄武(北方、冬天)。四个方位加上它们的当中,就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的五个方位。并与金、木、水、火、土相配,东方为木,南方为火,西方为金,北方为水,当中为土。在房屋、宫殿的建筑上都用此“五星座”配置。将主殿堂置放于当中,四方各有配殿,用长廊将此五方连接。这就是中国传统庭院的整体布局,在文化上也是中国阴阳五行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