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11757800000025

第25章 地球生物未解之谜(7)

把这个用电池作动力的小装置放在花盆边,把两根电线分别夹在“蜘蛛抱蛋冶的叶子和茎上,第二根电线插进土里。当“蜘蛛抱蛋冶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出一种电脉冲,装置会感受到任何细小的变化,然后把植物脉冲通过电线传导给装置里面的扬声器,扬声器会发出一种类似于鸡蛋在杯子里煮爆了的噼啪声,脉冲越强声音越大。更令人惊奇的是,装置上的指示灯会亮起来,而且根据植物发出的脉冲的强弱指示灯会发出绿的、黄的或红的光。植物的这种反馈是对人类行为的反应。当一个陌生人接近时,植物会像一个小孩一样感到害怕,而如果是它的主人接近,它会显得很“高兴冶。当植物的主人与它对话时它会高兴,但当主人轻拍它的叶子时它则更高兴,就像婴儿喜欢父母的抚摸一样。主人走近一棵植物并让它感受到他的呼吸和体温时,植物会感受到将要发生什么,并在10秒钟内做出反应。

相比较而言,花比别的植物反应更敏感。专家认为,在未来,人与植物“联网冶也许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冶。人与植物交流的效果比对植物放音乐的效果要好,花将开得更大更香,果将结得更多更甜。但怎样进一步开发“植物情感冶,让它为人类服务,目前还只是处在研究之中。

转基因作物之谜

绿色和平组织和美国孟山都公司围绕转基因大豆展开的一场口舌官司,使得本来就是全球热门的话题顿时火暴异常。人类需要转基因作物吗?转基因作物安全吗?

2001年夏秋之际,正值世界各地粮食、食品交易旺季。世界各大公司和贸易商们,无不抓紧时间,力争接到更多的订货单。正在这时,比利时科学家在《欧洲食品技术研究》杂志发表文章,披露他们最新的研究发现:从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一种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奇怪的基因片段。科学家们不惜花费好几个月的宝贵时间,对该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但是最后仍然无法找到它的DNA序列。

绿色和平组织的教授帕尔宣称:目前人们对这段奇怪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一无所知,也无法确定它的存在将怎样影响大豆的性状,更无从知道一旦人们食用以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会产生什么后果。在呼吁全世界科学家一起来对这个大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的同时,他还不忘提醒英国政府:暂缓订购这种可疑的转基因大豆。

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坐不住了。孟山都公司生产的大豆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一半以上。虽然这种大豆只在美国和阿根廷、加拿大获准生产,但却行销全世界。它被广泛用于巧克力、面包、婴儿食品、比萨饼以及冰淇淋等食品的生产中。孟山都公司辩称:欧盟主管当局事先已经对这种转基因改造大豆做出了“无危害冶结论,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推翻既定结论。他们还表示,他们最初向欧盟主管当局提供了这种大豆的DNA序列,现在虽然发现了一段序列不明的可疑基因片段,但是并不能说明他们最初提供的信息发生了变化,只能说明现在人们对这种基因改造大豆了解得比以前更多了。最后,孟山都公司对他们遇到的“麻烦冶轻描淡写地说:除了有一段基因需要重新测序命名外,这种基因改造大豆像传统大豆一样安全。他们还“蛮有把握冶地称:

在对传统大豆的基因进行改良的过程中,无论是注入新基因还是改变原有的基因,都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后果。

但是素以“保护世界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冶为宗旨的绿色和平组织决心“铁肩担道义冶,他们抓住问题不依不饶。该组织的科学家反唇相讥:孟山都公司在这种大豆的基因序列这一基本问题上都无法获得正确的信息,那他们对基因改造食品所作的安全测试也值得怀疑。该组织的科学家还告诫人们: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基因改造还是一项“不精确冶的技术。从法律角度出发,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各主管当局暂缓批准进口或生产基因改造食品,并重新评价基因改造食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转基因工程技术是最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高新技术。1983年人们获得世界上首次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作物原来的基因构成加以改变,培育出新品种。目前转基因作物的种类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其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抗虫、抗病等几类。许多转基因植物产品早就摆上了人们的餐桌,和人类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在人类科技史上,除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核技术以外,恐怕没有像基因工程技术一样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正如一些科学家严正告诫的那样:生命现象是十分复杂的,不一定经得起突如其来的“改变冶。绿色和平组织和美国孟山都公司的一场口舌官司,使得本来就是全球热门的话题顿时火暴异常。人类需要转基因作物吗?转基因作物安全吗?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7月9日发表了当年的“人文年度发展报告冶,从中可以看出,自1983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作物以来,全球基因作物的种植量直线上升。报告谈到:转基因谷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200万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4400万公顷,其中98%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报告认为:这种基因改良的谷物能够抵抗干旱、害虫、疾病,在减少影响全球8亿人口的营养不良现象方面,可谓“功不可没冶。而且,“生物技术为边缘生态领域提供了唯一或最好的选择工具。冶该报告也坦率承认,转基因粮食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比如讨厌的杂草,从而产生所谓“超级杂草冶。另外,它们也会对其他植物甚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影响。报告最后意味深长地说,对转基因生物的辩论不应该仅仅由富国的自然保护主义者来推动。推想其中大意是:富国的富商利用高技术赢利,而自然保护主义者从自身安全考虑;贫穷国家会暂时得到好处(如价格相对低廉的粮食),但如果发生任何“不测冶,受害最大的也是他们。

紧接着,法国科学家2001年7月25日在媒体披露:他们已经发现大约41%的玉米、小部分油菜、大豆等常规谷物的种子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且常规食品含有转基因物质的现象并不仅限于我们所研究的种子。现在常规谷物的种子或作物含有微量转基因物质的可能性已经成为现实冶。这就是说,转基因作物已经开始大规模“入侵冶其他作物,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存在严格意义上讲的“天然冶常规作物、食品。为此,法国有关部门不得不出面“安抚冶民众,但也只能说食用这些谷物生产的食品对消费者造成的危险“可能性非常小冶。无独有偶,早在2000年底,德国科研人员就发现,从饲喂3种转基因作物饲料的鸡身上,分别检测出了3种转基因的功能片段。他们提出,特殊食品的安全性考虑应该置于其他考虑之上。而转基因作物的致命弱点就是安全性问题。过去曾经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较强的抗害虫和病菌能力,因而减少杀虫剂使用,对环境利大于弊。但是现在,它存在的安全上的潜在危险,极大地动摇了这种看法。不过,转基因遇到的麻烦还不仅仅是安全问题。

就在“大豆事件冶引发人们正为安全问题辩论得不可开交时,英国权威的《自然》杂志刊登美国科学家的报告。科学家在报告内称:他们首次发现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毒素(BT)可由根部深入周围土壤。他们种下BT转基因玉米25天后发现,BT毒素通过根部渗出物进入周围土壤,并保持了很强的活力,仍能杀虫。但是这些毒素也能助长害虫的抗药性,而且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和普通杀虫剂的负面影响没有本质区别;被人们请来“帮忙冶的病毒基因,也可以“为害一方冶。此前,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和欧洲其他一些刊物,也报道过两例“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冶植物导致病毒突变、新病毒株系形成的事件。

一些科学家还清醒地提出了安全以外的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实用性有限。

如果认为转基因“无所不能冶、可以“无所不用冶,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极其普通的道理是,事物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内因通过外因才起作用。转基因是“内因冶,它首先得和外部环境结合,否则将毫无“用武之地冶。简单一点说,盐碱地里长出的作物天然具有抗盐碱的基因,但这是环境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而产生的;如果把抗盐碱基因转移到其他脱离盐碱环境的作物上,它能否有用是值得怀疑的。比如,中国北方2000年“转基因抗虫棉冶抗虫性能明显降低,转基因“无力回天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人们本来希望这种转基因棉花的种植会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土壤等生态环境,但结果“大失所望冶。原因在于,转入作物中的抗虫基因固然有用,但是也有限;最后使用多少农药主要取决于环境。

另外,正如它的名字,“转基因冶是人为地从外部“转冶来的,它进入作物内部,必须和作物原来的基因家族成员“搞好关系冶,取得必要的“帮助、协作冶。它要和相关基因、基因诱导、调控方式、胞质因子进行适宜的结合,它还要甚至调动细胞、组织、个体、群落、相关种群、系统、生物圈多层次水平和机制,才会起应有作用。而实际上,外来的基因很可能破坏原来基因家族的亲密与和谐,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那么,转基因作物是否值得继续搞下去?一些人认为,除了上述缺陷,转基因作物还面临以如下问题:淤任何人类技术都无法改变自然气候的逆境条件,特别是已经遭到严重污染的整个生态链,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于目前的转基因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还很不过关,尤其对农业面临的迫切问题仍然是“远水不解近渴冶。盂在提高作物营养成分上,转基因作物和原有作物比较,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即便有实际意义,如果长期食用,也不一定对人体有利。这就是说,除了一定的研究价值,就实用性而言,转基因食品比不上自然食品的安全、营养和保健作用。四、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和贫困人口吃饭问题的生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转基因,值得研究、探索的真正生物技术的核心,也不是转基因。

但是转基因技术也并非“四面楚歌冶。一些科学家认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为生物育种提供更多的思路;从纯技术层面来看,转基因是中性的,对人体不存在利弊问题,根据跟踪观察,转基因农作物及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不在于转基因动植物本身,而在于是否转进了合适的基因。他们认为,目前的转基因动植物,转进的基因大都是动植物自身的基因,人们平时使用这些食品安之若素。部分植物生理学家呼吁,公众应该消除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本不应有的疑虑。

事实上,探索理想的生物技术正成为人们的新方向。这就是,采取更温和、更周全的步骤,寻找与自然天性更符合的方式,改善作物品种,增加粮食产量,造福人类。外国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所有作物都含有潜在的各种抗病、抗逆、高产的功能基因,所以不必用转基因。中国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提出了GPIT技术(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成果。

该技术符合联合国“既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和解决贫困人口吃饭问题冶的要求。

在对这种新生物技术保持乐观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大自然的天性似乎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某种平衡和对称,一切天然的东西总是天然地具有优点和缺点。人类对科学、技术带有一定程度的迷信,以为它无所不能,而他们又总是利用科学技术追求并不符合科学精神的悖论。只要“最好的和有利的冶,不要“糟糕的和讨厌的冶。所以,大自然从来不会忘记在人类得意忘形的时候,无情地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对他们发动报复性袭击,以示“惩戒冶,以求“平衡冶。

泰国人是否与中国人同源泰国人认为自己是一直居住在泰国境内的土著居民,这一点可信吗?他们有没有可能是从与泰国相邻的中国迁徙而来的呢?中国历史上活跃于西南部的百越民族,如今去了哪里?有没有一支去了泰国呢?

学者们一致认为,现今居住在中国西南和东南地区(即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的傣族和壮族人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分支。通过对傣语、壮语和泰国语的比较分析,语言学家们认为泰国人的祖先当初在中国大陆居住,因为某种原因被迫迁徙到了如今泰国的境内。但是,泰国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他们抛出各种考古证据,力图证明自己是泰国土生土长的一个民族。到底哪种说法更接近事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