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外国语学校陈秀丽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章教材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自然、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特征,突出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和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本章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三部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三节内容。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特征。教材分别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安排在一节讲述,旨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形成各自的整体形象,既突出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又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二)教材内容
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如下阐述的: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b、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87-92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别是从地形、气候、河流、主要的矿产资源、主要的农作物和主要的旅游景点一一做了比较,同学们已经基本具备学习分区的基本能力,如果这节课仍按原来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本节就以另一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即以去青藏地区旅游这一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学到新知识,还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本节教学须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2通过资料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通过与其他区域的比较,能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从而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及确立的理由
地形、气候、河流、主要的物产及风土人情等。因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而这些要素对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分析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通过读图、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并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等进行对比,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是如何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产生影响的。
五、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PPT等。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突出直观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教法
1.创设情景法
为了突破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在本节教学中创设带同学们去青藏地区旅游这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仅可以掌握其新知识,又可以复习南北方中已学过的知识。
2.图式分析法
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图等相关课本附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
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知识点与青藏地区的知识相互比较,并突出青藏地区的主要特点,达到知识的迁移作用。
4.启发探究法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青藏地区的民居、服饰、舞蹈、传统节日、独特景点、藏族歌曲等,并事先设计好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并结课本附图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分析法
在讲授青藏地区的河流,补充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知识,讲授青藏地区的气候时,引伸同学们乘坐开往青藏地区的列车,通过案例分析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主要内容。
(二)学法
1.收集资料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要求学生先收集藏族的民居、服饰、舞蹈、传统节日、独特景点、藏族歌曲等并课堂展示,让同学们共享资源,同时又让同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列表比较法
把南北方的主要物产资源(矿产和能源、主要的农作物、主要的牲畜)和主要的旅游景点与青藏地区作一比较,并重点突出青藏地区,也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即掌握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3.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掌握在旅游中沿途经过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地形、河流、气候、主要的物产资源、主要的旅游景点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要注意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自然衔接紧湊合理,活动安排丰富适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一环节:导言设计(用创设情景法)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从标题出发—神秘的青藏地区,人们想往的地方。一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都不由自主的对青藏地区产生了好奇,好想在放假时到青藏地区走一走。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青藏地区游一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换个学习地理分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切入正题(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那我们乘坐哪一交通工具去?
学生回答:飞机、火车、汽车等。
承转:乘坐以上几种交通工具都能到达青藏地区,只是时间和费用上的差别。然而历史上,青藏地区的交通是十分闭塞的。
教师讲述:
历史上:1950年以前:人们与外界的联系只能靠羊肠小道、云梯、溜索、独木桥。(重点展示溜索的图片)。
1951年起: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青藏地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方便。(学生完成课本第91页的课后活动题)。
此后:又新建了青藏铁路北段(从西宁到格尔木),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现在:2001年6月29日开始修建了青藏铁路南段,大约2006年7月试运行。(教师简述青藏铁路南段的概况)。
小结:现在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已经较为完善,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选择乘坐火车去更实惠,同时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光。
①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发展情况,特别是青藏地区的公路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读图,得出各公路的起点和终点,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建立对地理事物的探究精神。
②展示青藏铁路南段图,引导学生读图得出南段的起点和终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关注新闻时事,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三环节提供线路设计问题复习旧课学习新知识
(教法:图式分析法、对比教学法、启发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列表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收集资料法)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假如我们从福州出发,展示中国铁路线图,并事先设计好旅游线路图,提出问题:结合前面中国四大分区的知识,想一想:从福州到拉萨,经过中国的哪几个地理分区?(请结合课本第78页)
学生回答: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这一环节教法:图式分析法、启发探究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知识能前后联系。
自主探究:问题一:沿途经过哪些地形、河流?
沿途经过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教师展示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座山脉,得出:青藏高原上雪山连绵不断)
沿途跨越长江、淮河、黄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
同时联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谈谈三江源环境恶化的原因。
想一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如何再现碧水蓝天?(学生自由发言)
问题二:沿途经过哪些气候类型区?(由气候组的同学回答)
沿途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追问:经过青藏铁路的列车是特制的具有:全封闭、玻璃有防紫外线保护膜等功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归纳小结:(全封闭具有增压增氧的作用,此外太阳辐射强烈,玻璃有防紫外线保护膜可以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这一环节教法:图式分析法、对比教学法、启发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学法:
列表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收集资料法。
①在本环节的过程中我始终贯穿一个思想: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工作。
②在前面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分区的基本方法,如果仍按部就班的话,那学起来就太枯燥无味了。所以通过情景的设置和活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真正掌握,同时还可以学以致用,摆脱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
③先由学生观察,合作探讨得出结论,老师进一步解释并把知识点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引伸法)
④及时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问题三:
沿途经过的地区有哪些物产资源?
(由资源组的同学回答)
设计表格如下(表一)
问题四:沿途经过的地区有哪些独特的旅游景点?(请将下面的旅游景点填入相对应的地区,由旅游组的同学回答)
设计表格如下(表二)⑤让学生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物产资源和主要的旅游景点与青藏地区进行对比,并突出青藏地区,用对比教学法,便于学生清晰掌握几大分区的差异性。
⑥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第四环节小结课堂内容(创设情景法)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时间流逝,火车前进,我们终于到达了青藏地区,揭开了青藏地区神秘的面纱。
地形:以青藏高原为主体,雪山连绵起伏。
河流:黄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气候:高原高山气候,高寒是主要的特征。
矿产和能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如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地热能。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旅游景点: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庙等
待客之道:献哈达、喝青稞酒、喝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本环节实为本节课的小结,只是换了一
种形式,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没那么枯燥无味。(注意:关于待客之道这一知识点的引出:老师以这一说法引出,我们到了青藏地区满身的疲惫,总希望有人能热情的接待,而当地的藏族人民是非常好客的,请同学们说说看,藏族人民是如何待客的),这样就会使得这一旅游有始有终,让同学们感觉好像真的到了青藏地区走一回。
◇第五环节谈谈旅游感受,复习重点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短短的七天假期很快就过去了,而我们也结束了青藏之旅,又开始了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我们每谈起青藏地区,同学们都意犹未尽,都不由自主地又神游到那块神秘的土地!
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们说说看,青藏地区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青藏高原世界巅,雪山冰川大河源。
高原湖泊如棋布,湖边草肥湖水咸。
日照强、温差大,高原之上干且寒。
农业区在“二谷地”,小麦青稞最盛产。
牦牛号称“高原舟”,负重能越云中山
最后同学们在欣赏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这一歌曲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畅谈旅游感受,实为复习本节重点内容。用创设情景法让学生感觉到这一趟青藏之旅有始有终,又强调了本节的重点内容。最后在欣赏
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这一歌曲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让同学们在轻松输快的氛围中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八、板书设计
神秘的青藏地区人们想往的地方
地形:以青藏高原为主体,雪山连绵起伏。
河流:黄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气候:高原高山气候,高寒是主要的特征。
矿产和能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如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地热能。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旅游景点: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庙等
待客之道:献哈达、喝青稞酒、喝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
表一
①矿产和
能源资源: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有色金属煤矿天然气、石油、钾盐、太阳能、地热能
(此时,教师结合课本第90页第二段阅读材料,说明为什么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②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青稞
③主要的牲畜牛、羊、鸡、鸭牦牛
(结合课本第88页阅读材料,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全身上下都是宝。)
表二
武当山秦始皇兵马俑嵩山武夷山衡山、苗族风情
庐山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庙
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
南方地区
(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北方地区
(河南、陕西、甘肃)青藏地区
(青海、西藏自治区)
武夷山衡山、苗族风情庐山武当山嵩山秦始皇兵马俑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文成公主庙
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