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11757100000023

第23章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3)

《现代汉语词典》对职业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作为职业,就意味着把它当成了谋生的手段。这种人可以循规蹈矩,可以在各种压力面前努力工作并不断改进,并且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也会对学生付出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但这种付出缺乏激情和主动自觉性,缺乏对学生基于人文关怀的深沉而博大的爱。学生是敏感的,他们的回报也是对等的。当教师把教育活动仅仅当成职业对待,把教学当成自己谋生的工具时,学生也只把教师当成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的工具,他们对教师可能只有某种表面意义上的礼貌。

把教育作为事业,需要把教育活动作为自身生命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教书育人作为丰富自己、实现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从而投入激情、梦想和创造,让教育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得到生命质量的提升。在创设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会因为实现了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而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让我们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想要获得成功。他听说有一位智者知道成功的秘密,于是就去找他。经过漫长而艰苦的长途跋涉,年轻人最后终于找到了智者。

“大师,我请求您教给我成功的秘诀。”年轻人对智者说。

“你想获得成功就跟我来吧。”智者回答。

智者来到了海边,年轻人跟了上来。智者向前走,一直走进大海。当他的大半部分身体已经被海水淹没时,他仍然向着大海深处前进。年轻人依然跟着他。

突然,智者转过身来,将年轻人的头按进了水中,年轻人拼命挣扎。

一会儿,智者放开了年轻人。年轻人跳出水面大口地喘着气。

“蠢货,你想淹死我吗?”年轻人愤怒地朝智者喊叫着。

“如果你渴求获得成功的愿望就像渴望呼吸空气这样,你就已经找到了成功的秘诀。”

读完故事可以想一想:我们是否像渴望呼吸空气一样渴望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应该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工作是为了什么?”我觉得,很多人只感受到“工作是为了生活”,还没有获得“工作就是生活”的体验。仅仅停留在“工作是为了生活”的认识层面,我们很容易把工作看成是异化自己、奴役自己的一种力量,难以充满激情和渴望地面对工作、投入工作,这样就很难从工作中获得幸福和快乐。其实,工作是每一个人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本身就是生活——工作时间是我们一生中创造力最强、人生价值最应该得到突出体现的最宝贵的一段时间。我们在课堂上站了45分钟,意味着我们有限的生命过去了45分钟。因此,追求有质量的生命,希望一生幸福,就应该争取每一段生命历程都有意义和幸福。从这种意义上说,追求工作的幸福本身是为了实现生活的幸福,工作首先是为了自己,对得起工作就是为了对得起自己。

所以,工作着,就要把职业当事业。

超越平庸,追求卓越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地主把他的所有财产托付给三个仆人去保管和运用。一个给了他五千两银子,另一个给了他两千两银子,第三个给了他一千两银子,然后自己就去了外国。那个领了五千两银子的人随即拿钱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领了两千两银子的也照样另外赚了两千。但那个领一千两银子的却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了起来。

一年过去了,第一个仆人的财富增加了一倍,地主十分高兴;第二个仆人的财富也加倍了,地主同样感到很欣慰。接着他问第三个仆人:“你的钱是怎么用的?”

这个仆人解释说:“我惟恐使用不当,所以小心地埋藏了起来。你看,它们在这里。我把它们原封不动地还给你。”

地主大怒:“你这个又恶又懒的仆人,竟敢不使用我给你的礼物!”

于是主人夺过他的一千两银子,交给那两个各领了两千和五千两银子的仆人。把无用的仆人丢在黑暗里,让他在那里哀哭切齿。

这个可怜的仆人认为自己没有丢失主人给他的一个钱,主人就会赞赏他。因为在他看来,尽管没有让钱增值,但也没有让钱丢失,这样就算完成了任务。然而他的主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希望他的仆人优秀一些,而不是顺其自然。他希望他们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其中有两个仆人做到了——他们让钱增值了,而那个愚蠢的仆人得过且过,没有任何作为。

是的,超越平庸,追求卓越!

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每个人追求一生的格言。

平庸是什么?是碌碌无为,是得过且过,是不求上进,是将美好的生命浪费在繁琐的小事上。超越平庸,就是指不能随波逐流,要全力以赴去做有意义的事,而且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追求卓越,就是指尽一切能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出一种最完美的境界。当然它不一定是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曾经读过一首诗歌,名字叫做《石崖》:

一座钟鼎形熔岩

一身铁黑的肌腱

被细草一针一针

缝在星空的旁边

啊,岁月

啊,岁月的菌斑

这是一位诗人少年时游览天目山时写下来的。当时,他看到山路边兀立着一块巨石,顶天立地,气势磅礴,身上却锈满菌斑,浑身写满岁月的沧桑。于是颇多感慨,心想:这块本是女娲补天的石头,却因为身边小草丛生——被世间的琐事所纠缠,壮志已消磨殆尽,到头来空有一身铁黑的肌腱,也只能看着自己的同伴在天上璀璨地闪耀。

我们身边不是有很多教师也是这样吗?本来是一块栋梁之材,却养成了马虎的习惯,对工作敷衍了事;每天忙于杂事,结果导致绩效平平、胸无大志。自认为地位卑微,别人所有的成就,都不属于自己,都是自己不配拥有的;自认为不能和那些优秀教师、名师相提并论,觉得别人是做大事的,自己却永远只能做个小教员,成功的机会总是渺茫的。

这种自卑、自贱的观念,往往成为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主要原因。有了这种卑贱的心理后,当然就不会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了。许多年轻教师,本来可以做大事,成大器,但实际上却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是他们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具备坚定的进取心,不愿意追求卓越。

在学校里,也有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吗?你真的已经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潜能吗?

加拿大一位病态心理学家汉斯·塞耶尔在《梦中的发现》一书里,做出了一个极其惊人也极其迷人的估计:人的大脑所能包容智力的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从理论上说,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是不可穷尽的。被尊为“控制论之父”的维纳也完全有把握地认为:每一个人,即使他已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他所利用的大脑潜能,还不到自己潜能的百分之一。他还认为:人的大脑原则上能储存大量的信息,每一个人的大脑,能记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所储存的全部信息。

所以说,人的才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实现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应抱着一定要做成的决心,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充分开发我们的潜能。多数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无能,而是因为他的心志不专一。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做到“尚可”就满足了,或者做到半途便停止了,那么他绝对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同理,很多教师之所以是普通教师,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关键并不在于他们没有才能,没有机会,而是他们没有把自己的无限潜能开发出来。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超越平庸,超越平庸的第一步应该从我们的思想开始,如果我们头脑中的意识与追求卓越的方向相悖,那么,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摆脱原来的平庸。一个自我评价很低的教师很难做成一件卓越的大事,因为每个人的成就绝对不会超过他的自我期望值。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不能取得别人那样的成就是因为别人处于有利的境地,那么你就不会锲而不舍地攻克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也就无法成为你所渴望成为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超越平庸,那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有高远的目标,有超越平庸,成为名师乃至教育家的强烈追求;二要埋头苦干,不推脱,不敷衍,尽全力去做,要知道超越永远凝结着勇气和汗水。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卓越者无论做什么,都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美;而平庸者却胸无大志,做事心志不专,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我们可以活得平凡,但是绝对不能活得平庸。平凡是心平气和,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尽心尽意地去创造,尽心尽意地去付出。认认真真地追求,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拒绝平庸,平庸的人,平庸的教师,总是在碌碌无为的生活里打发时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让美好的青春时光在蹉跎中流逝。我们拒绝平庸,不要做梦呓中的懒汉,我们不会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能让青春锐意的进取心在浮华的富贵与平庸的安逸中退化。我们拒绝平庸,不会在温馨的风中驻留,不会在美丽的梦幻中呆得太久。即使我们此生不能获得辉煌,无法放出光芒,但是只要我们梦想过了,追求过了,努力过了,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已经充满了光彩,卓尔不群了。好好利用上天赐予我们的种种能力,发挥全部的爱心和才华,我们的生命才不会虚度。

骨干教师们,切记之,努力之,实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