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初中思想品德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11756700000047

第47章 《我们的共同理想》说课稿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赵忠萍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

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九课的课题是《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立志报效祖国,从而最终落实本册的教学主题“责任与使命”。由此可见,本框题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这一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从学生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同时依据课标中“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这一具体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3)理解现阶段的小康水平。

(4)明确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明确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6)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2)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采用讨论方法,让学生明白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3)以学生展示为主,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我们现阶段的小康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说教学理念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的教学理念是这样的:

1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获取知识,明确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2关注认知,强化体验。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祖国面貌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还存在的问题,培养其爱党、爱国的情感和历史使命感,使教学内容得以内化。

3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由于在经历、知识、生活范围上相近,学生互动式学习,更容易使他们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中接受教育。

4突出探究式学习,通过对“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的探究感悟、对“2020年我们国家的美好远景的展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完成课后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从教法和学法谈谈。

三、说教法

基于本学科、本框题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理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如革命故事、老照片等;搜集能说明现阶段发展的资料。围绕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预习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描绘美好的未来。

2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有关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亲身体验、感悟、理解、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通过集体和分组讨论,让学生明白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法、总结反思法、课后实践活动等方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名言导新课

教师出示: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活动一: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分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从而过渡到下文要学习的最高理想等内容。

活动二:故事会——“踏着英雄的足迹”。

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时说明: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出“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结合课本P111~112内容,与学生探讨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活动三:“感受身边的变化”

通过老照片与新照片的对比及课本P112材料的阅读,感受我们身边的发展与变化,明白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活动四:认识现阶段的小康水平

观察课本P113图表,并补充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理解现阶段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明确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活动五:小品表演——“2020年的同学聚会”

参照课本P114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或者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国外的联系等方面去扩展想象空间,激活想象力,通过想象体会我们祖国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活动六:想一想“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励他们树立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才华和热血的决心,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本目的落脚点,也是本目的价值目标所在。

3教师寄语,小结新课

教师寄语:

着眼未来,高瞻远瞩,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

(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越来越好》,多媒体显示歌词,学生同唱,结束新课。)

4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生活还比较困难的家庭,了解其具体困难,写出自己的观感并相互交流。

5板书设计

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可以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板书:

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2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二、同绘小康蓝图

1历史性的跨越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3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六、说教学评价

由于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首位,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注重检测学生面临具体问题时的态度变化、心理状态和综合应对能力。通过活动,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情景测量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

七、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演示、活动探究、集体讨论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