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第二中学唐玉红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中的第三框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培养维护祖国统一情感的重要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理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
(2)能力目标:在获得有关我国民族国情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有效的预习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在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的过程中,通过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采用合作、发现、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认识到“一国两制”方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点:“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
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处理好民族关系,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因此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定为本课的重点。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学生虽然知道什么是“一国两制”,但是对“一国两制”的深刻意义理解的不够透彻,因此定为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教法的选择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观点。
因此,本课教学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讲授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以情境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这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完成学习,主动实现意义建构(即能力目标)。例如:“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用Flash歌曲《爱我中华》引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用视频资料《乡愁》把学生带到忧国忧民的愁绪之中;最后用Flash歌曲《回家》表达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此外还采用讨论法和讲授法。探究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会引发学生的讨论,才会有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当遇到重难点问题需要突破时,就采用讲授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
本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提升——拓展延伸。以多媒体情境创设为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静态的问题动态化,从而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培养学生归纳提升、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是要指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发现疑难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小组合作,结合情境和社会生活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分析
(一)情景激趣,引入课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情景引课:多媒体播放Flash歌曲《爱我中华》。
使学生在歌声中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2交流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相关资料,选出3~5个学生上台交流,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猜猜看(播放视频资料《回族歌舞》):你知道这反映了哪一个民族的特点?请你介绍一下这个民族。再选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兴趣,因此,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感受——分享——发现的过程中,轻松的步入本课的学习;同时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
(二)挑战重点合作探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全班学生分为4~5个人为一合作小组,快速阅读教材,联系生活,合作完成下面的图表,然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准确,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象表明
在历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
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教学
对一种风俗习惯是改革还是保留是本民族人民内部的事,任何人和单位不能越俎代庖
政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公民信教和不信教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理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即本课的重点,树立民族大家庭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大团结;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并体现生活,此设计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反映出“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三)联系时政拓展延伸——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时政再现
图片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请你说说两幅图片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紫荆花象征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象征香港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花呈白色表示有别于代表祖国其他部分的红色,即象征“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文“澳门”,其中五星是代表统一的中国;三朵含苞待放的白莲花象征澳门特区是由三个岛组成的吉祥之地;绿色代表祖国大地。
多媒体播放:香港回归仪式。提出问题:(1)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够顺利回归?(2)香港和澳门是在什么方针指导下顺利回归的?
设计意图:理论的生命力固然在其自身的科学性,但是,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动人心弦的情境往往能更好地体现理论的内在魅力。通过时政再现,让学生知道两幅图片的深刻含义,从视听角度感受那永载史册的庄严时刻,感受到祖国统一的前进步伐,联系香港和澳门今天的稳定和繁荣,体会到党和国家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寓理于情,以情导理。
“一国两制”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方针同样可以适用于台湾。那么,今天的台湾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2合作探究:情系台湾
情境引题:播放视频资料《乡愁》引出台湾问题。
借诗朗诵《乡愁》的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通过解读《乡愁》使学生感受到同根同祖所具有的精神力量,通过合作探究问题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和中国政府的态度等等,最后用Flash歌曲《回家》表达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这首歌曲是为支持“呼唤台湾回家大签名”活动而制作的,因此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学生探究分析:
(1)你是如何解读《乡愁》的?
(2)今天台独分裂分子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和自己的知识储备谈谈台独言论和行为为什么引起所有中华儿女的强烈愤慨和世界舆论的谴责?
(4)今天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这个情境和活动的设置,从中华文化中感受同根同祖所具有的精神力量;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四)互动交流谈谈收获
1通过学习我获得了什么知识?
2通过学习我增强了什么能力?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教师点拨:胡锦涛主席在总结古今中外经验的基础上指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掩卷深思:今天,作为中学生,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实际行动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教师提示:可以是一封写给台湾中学生的信,也可以是写给台湾当局的一封信,还可以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宣传标语等等。)请学生在今天的课后做些思考与探究,在下一节课上做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自主构建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