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11731000000021

第21章 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1)

家长埋怨自己怎么办

——用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

在教育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我们难免会遇到学生家长埋怨教师的情况。那么,该如何处理这类事情呢?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学生夏×的家长千方百计地把孩子弄进省重点中学后以为万事大吉,加上孩子在家里对父母很是听话,因此家长长期不过问孩子在校的表现。谁知这个孩子在校纪律散漫,课堂上讲话又做小动作,影响周围同学听课,同学们都很讨厌他,他平时不做作业,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班主任问及其父母是否在家时,该生总说父母出差未归。后来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其父母从未出差,就立即进行家访,向该生父母讲了孩子在校的表现。该生父母听后一方面表示惊讶,同时又表示对老师的不满,说:“老师,这怎么可能呢?我家孩子我知道,很老实,很听话,不会这样的。我们花钱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这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老师一听,意识到孩子父母在护短,于是简单地向他们说了家长同学校配合教育的重要性后便离开了。

一天上午,音乐老师来“告状”:“这堂音乐课,夏×在下面总是嘀嘀咕咕说俏皮话,弄得大家发笑,引起课堂骚乱,无法上课。”班主任听了很是恼火,把夏×严厉地训斥了一顿后,接着打电话给他父亲,在电话里告了状,可是孩子的父亲在电话里却责怪老师老是找他孩子的差错,老师也在电话里埋怨他替孩子护短。就这样,电话里你一句,我一句争执了一阵,不了了之。事后,老师想了想,双方不冷静,这样下去不是事,孩子会越来越差的。于是过了几天,等双方都冷静了,班主任再次走访夏×家。这次家访,老师让夏×在场。一开始老师对自己过去的不冷静做了自我批评,希望家长谅解。然后又列举了一些实例,针对夏×存在的主要问题向夏×提出要求和希望。在与家长诚恳交换意见中,劝导家长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最后,班主任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成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对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也希望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家长听了老师对孩子实事求是善意的批评,很是感动,也作了自我批评,表达了内疚。就这样,通过调适,拨开了笼罩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迷雾。

案例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冲突双方都有缺点和不足。学生家长的问题:一是推托教育责任,对子女教育放任不管;二是为孩子护短。老师的问题主要是对家长尊重不够、态度不够谦和。虽说人天完人,但是作为人民教师应该用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搞好与学生家长的团结协作。

这个案例一正一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告诉我们:第一,教师与家长的谈话态度要谦和,语言要有礼貌,言词不可过激。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把对学生的怨气发泄在家长身上。第二,对于埋怨学校,对教师有成见的家长,在与他们交谈时要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坦率和对家长的尊重,当然也要不卑不亢。要用诚恳的态度劝导家长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在指出学生的毛病时,要表现出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告状”。第三,对于把孩子的一切交给学校,对子女放任不管,孩子出了问题找学校、找教师算账的家长,教师在调节同他们的冲突时,要让他们懂得尽管学校教师尽责教育,但是,离开了家长们的配合教育,是不可能收到更好的成效的,说服他们负起教育子女应有的责任。

上面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长的信任源于教师的努力。班主任在学生身上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家长其实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因为家长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都不会与真心帮助着自己子女成长的班主任对着干;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班主任必须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工作架起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桥梁;家长的埋怨、不讲道理大多因为自己孩子糟糕的状态,对班主任工作、对学校教育的误解和不信任,只要我们把应该做的教育工作做到位,让学生一天天在进步,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最有力的支持。

碰见袒护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避免和家长发生冲突

许多学生家长,常常无意识地袒护自己的孩子。学生行为不端,家长把孩子带到老师面前,讲许多客观理由。

这种情况不好,也很常见。

一是有部分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表现确实不一样。家里要么环境很紧张,家长脾气厉害,在家里不敢乱动,因此在家里不敢做的事情,留在学校里做了。有的孩子本身就具有双重人格,在家里是乖孩子,脱离家长的视线,就不听话了。

二是学生犯了错误向家长隐瞒,不敢告诉家长。有位班主任曾经在班上使用过“有过错,自己跟家长说”的管理办法,让孩子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不向家长告状。如果有学生在学校里犯了错误,就要他自己回家跟家长说,家长写出纠正措施,由学生带给老师。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学生面前老师做到了不告状,树立了班主任不告状的好形象。但是实际上,学生说,那是要他们投案自首,自投罗网。加上家长水平不一致,有的学生向家长说了,家长反而暴跳如雷,不惜手段惩罚孩子。时间长了,学生哪敢告诉家长呢?等到学生出了大问题,把家长叫来,或者家长寻来了,自然就为自己孩子袒护。

三是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管理松,要求低。这样,孩子出了问题,他们不找自己的原因,老把责任往老师身上推。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这样,一有错,他们自然就要为自己的孩子袒护。

遇到学生家长护短的情况,班主任不可一气之下放任不管,更应避免与家长发生冲突。教育护短的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用事实教育家长。

班主任要向家长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事先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应准确无误掌握学生犯错误的事实,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在事实面前,护短的家长心服口服之后,班主任应讲清同家长沟通,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而不应得理不饶人,使家长难堪。如果在事实面前家长仍然狡辩,班主任应避免与其针锋相对,应向家长郑重地提出,希望他以事实为依据,并指出护短的危害,另外再找机会进行沟通。

例如,在一次推荐优秀少先队员的班队课后,有一位家长来质问班主任为什么他的孩子没有选上,并且列举了孩子许多优点,特别强调他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是数一数二的。班主任听了这位家长的抱怨后,非常冷静。他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成绩,然后委婉地指出这位学生在校表现的不足之处,如经常逃避劳动,在同学面前非常高傲,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这次优秀少先队员的推荐是民主选举,由于他平时与同学不团结,票数自然就少了。学生的家长听到这些话后,有点不相信他的孩子会这样,还强调孩子在家是如何如何乖,不过语气已没有开始那么强硬了。

其次,通过教育学生来教育家长。

班主任要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辨是非,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让学生在家长面前自我检讨,从而间接地教育家长。如上例中,待家长走后,班主任找来那位学生。他对学生说:“你是个好学生,但为什么评选优秀少先队员落选了呢?自己能总结原因吗?”学生红着脸,慢慢说着自己的缺点。班主任等他说完缺点后及时表扬了他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且希望他以后改正缺点,也希望他把自己落选优秀少先队员的真实原因说给父母听。事后,班主任再次碰到这位家长时,家长很惭愧地对老师说:“要不是这件事,我还不知道孩子在校表现有这些不足之处,真是要感谢你们老师呀。”

再次,引导学生家长互相教育。

班主任可以有准备地让某几个家长在家长会上现身说法,阐明家长与学校互相配合的必要性。家长会上,让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自己的育儿绝招;选取报刊或杂志上成功家长的事例进行探讨。通过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促使护短的家长及时醒悟。

怎样与忙碌的家长联系

——总有一种适合的沟通方式

家校之间随时随地的沟通,能够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给孩子信心,让孩子进步,使家长更加放松,学校轻松管理。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家长成天忙碌,不易联络,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又是一个清新的早晨,我信步走进教室,“把昨天的作业拿出来,四人一小组互相检查一下。”听了我的话,学生们开始翻找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起来。几分钟后,喧闹的教室渐渐恢复了平静。“各小组长汇报一下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长纷纷举手汇报,但回答却如出一辙:“老师,我们小组同学全部完成作业。”咦,今天是怎么了,莫不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想想从开学到现在,无论留多少作业,总有个别写不完的、忘带的、不知丢哪里去了找不着的,可今天的作业为什么完成得这么好呢?噢,我忽然想起来了,原来昨天我利用家校e联给每一位家长发了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希望家长协助检查一下家庭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等。怪不得呢,看来这一招还真灵!

初次尝到了甜头,我深刻认识到了与家长及时沟通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沟通,其实真的可以建立起一座家校联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桥梁!

换位思考一下,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希望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并及时教育,及时补救,但有时又不好意思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白天打吧,怕影响老师繁忙的工作;晚上打吧,怕影响老师正常的休息。而老师又该怎样与家长沟通?叫家长来校吗?于情于理于心不忍;打电话吧,如果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一个电话打过去,影响了家长正常的工作不说,家长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心慌不已,而实际上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给特殊学生打吧,今天给这个学生打电话,那个学生又不好了;给那个学生打电话,这个学生老毛病又重犯了,真是无休无止、绵延不绝!全班三四十名学生,老师需要打多少电话才能全部沟通完啊!

我曾为此感到深深的苦恼和疑惑,与家长沟通的不畅会使我们之间产生很多误会,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既然这样,何不另辟蹊径呢?于是,我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有邮箱的就把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发到他们的邮箱里,有QQ号的,就与他们进行网上交谈,告知孩子的表现,共同探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我还经常利用手机或家校e联给家长发短信进行沟通。家校的有效沟通传递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鼓励和爱护,使家长清楚孩子在校的表现,为孩子的进步而欣喜,为孩子的不足而担忧,使家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沟通的渠道拓宽了,沟通的范围更广了,教育的效果明显了,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