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是人人都喜欢的,赞美的语言是人们最入耳的语言。赞美别人通常也不是一件为难的事情,每个人多少总有一些值得他人赞美的地方。通常,人们可能由于太注意自己,而不常发现他人的可称赞之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可发现他有许多方面是值得称赞的。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只要注意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及时地、恰当地给予对方点赞美,赞美就将成为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一根有效的纽带。对方受到了尊重,你发现了他身上优良的品质,他会有一种愉悦感,这时也就很容易接纳你。当然,我们对他人的这种赞美也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出自自己的内心,诚实、中肯,而不是虚伪的应酬话,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谀奉承之词。须知,虽然有不少人也爱听逢迎谄媚之词,但是,大多数人都能很容易地辨别话语中所含的诚意。虚伪的恭维话并不能增进人际间的关系。
和赞美相对的是批评。忠言逆耳,自古已然,批评往往是人们所难以接受和不喜欢听的。不过,通常的批评之所以被拒绝,可能是由于两种原因,其一是批评者不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造成错误的原因,使发事者有受委屈之感;其二可能是批评者采取了权威性的立场,暗示当事人行为的“笨拙”或“愚昧(蠢)”的性质,引起当事人的反感。要与他人建立和谐、良好、健全的人际关系,批评是免不了的,但在批评他人时应注意避免这样两种错误。
批评他人的出发点应是关心他人,对对方有利,表现得理解对方、公正。也就是说,应该是善意的。在批评他人之前,宜先让对方充分地说明他的立场和其行为的依据,以期能对整个情况有所了解。也许对方只是迫不得已而造成了错误,或者是被动地卷入了漩涡,也许他的错误只是由于观念的偏差,或者是方法尚欠妥善,而动机却是很纯正的。明确整个情况,便能发现当事者在全部行为过程中,也许尚有可取之处,而必须先予以承认。对方在其行为应受到夸奖之处得到了赞赏,他将比较容易在应受到批评之处接受批评。而且,对方在获得公正的奖励后,情绪将因之松弛,此时他也常能以比较冷静的态度,检讨全局,甚至自己也将能发现错误之所在。
善于并且善意地批评他人,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行为有错误的人,一般常有防御其自我尊严的倾向。如果我们对他人的批评,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指责他人的想法不够高明,行为不够周慎,他的尊严将更感到威胁,这时防御倾向也会更增强,充耳不闻乃是其自然的反应。了解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尽可能地避免损害对方的自尊心,同时宜用诚恳的态度,平静平等的口吻,不含讽刺意义的词句指责的语言,使对方感觉到批评后面的善意和友好,而不会有拒绝的理由。
善意的批评不同于挑剔别人。挑剔是有意识地去暴露对方的弱点或短处,是要打击对方,伤害对方。善意的批评则在于帮助他人发掘自己的长处,帮助他寻找最好的方法或途径来发展自己的优点,摒除自己的弱点,获取更大的成就。目的是在帮助对方,支持对方。因此,善意的批评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建设性的。
八、社交中自我的楚河汉界
建立和增进人际关系的另一条途径,就是保持交往双方本身人格的完整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有自己特有的自我意识、思维方法和行为风格。因此,在与人相处时,既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也要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性,有时固然需要迁就别人的需要,对人持比较随和的态度,但应是有限度的。随和不是放弃一切原则,迁就也不是让人随取随求的意思,真正这样的人,也就根本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而是让对方产生一种轻视的看法,自然也就无从与他建立平等、健全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要获得他人的尊敬,首先必须尊重自己的立场、观念,坚守自己公正的原则,对自己的自我概念、思维方法和行为持积极的态度。即使因此而不为少数人所喜悦,也可坦然置之。
与人相处,有时有些情况的确不易处置。比如,有人提出某项请求,依照你的行为准则或标准,是不能应允的,可是又担心会损害彼此的交情。这时,你就应当将事情弄得十分清楚,再作决定。若是他的请求所牵涉的只是那些细微末节,你不妨考虑迁就对方的要求,给予他适当的应允;如果事情是和你的行事基本原则相违背的,那就应当坚持立场,以不伤害对方尊严的态度,婉言说明,以取得他的谅解。
拒绝别人的请求时,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不可向对方强调自己道德行为的标准,标榜自己的公正、清高、廉洁和守法的品质而使对方感到难堪,甚至觉得你是在间接地责备他。通常只需说明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的理由,特别是指出无益于对方的情况,以诚恳的态度说出。对方若是明理的人,就不会责怪你。如果这样做仍不为对方所谅解,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社会交往不能企求也不可能为每个人所喜悦。失去为人标准的人。已无健全的人际关系而言。
要保持本身人格的完整性,需要学会善于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把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别人了解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别人知道你的作风,你的自我概念、思想方法和行为风格的特点,就不会过分勉强你去做你所不愿做的事情。你若是不爱喝酒,不会抽烟,你可寻找机会表明这些习惯。另一些行事的原则,也可以同样地表露出来。这就可能使他人的某些要求不向你提出,而你也没有必要时常拒绝别人的请求了。
九、最后的“晚会”
良好的人际关系依赖于相互的了解。人与人之间了解又靠彼此在思想和态度上的时有沟通。经常有机会谈谈话,讨论某些问题,交换某些意见……都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当然,所谓沟通,并不一定是说和对方有直接相关的事,一般谈论也是各人表达态度和观点的机会。
和别人沟通意见,在与别人交谈时,首先要学会作一个会听话的人。善于听话的人肯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话语,而能注意细听对方陈述的事实或意见。有的人习惯于先抱定某种成见:“他的意见是不值得重视的”,“他常是夸大其词”……有了这类成见,就无法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有些人在与别人交谈时,只在想自己想要说的话,找机会申述自己的意见或理由,根本不注意别人在陈述什么。不和对方融洽沟通,不尊重对方讲话的权利,则难以和对方建立起感情和人际关系。
倾听别人的讲话,不仅要用自己的耳朵,还要用上自己的眼睛和头脑。用眼睛注意对方的手势、姿势、表情以及当时的整个反应,用头脑分析其情况的真实程度,体会对方话语的意义。对方说话时的感受,是高兴、是愤怒,或是焦虑,这些情绪状态有时比话语本身更重要。体会对方谈话时的心情是与他人谈话和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恰如其分地关心对方,缩短与对方之间的人际心理距离。
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是人际双方的事。与人沟通除了要会听之外,也得会说,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也要注意掌握或训练自己的沟通艺术。
①在与人沟通过,目的明确,准备充分,不说无边际之话,“不打无准备之仗”。
②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接收能力,力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用比较从容的语言陈述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使对方能明白和抓住要点。
③注意态度的一致性和感情的真挚性。这是沟通得以畅通的关键。在沟通中要能设身处地,角色互换,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着想,说话态度诚恳,否则油腔滑调、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言不由衷,纵然有很好的意见,也不易为人接受。
④注意沟通方式的平等性。
⑤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根据对方的心情状态,灵活地安排讲话的内容,在该停止说话的地方就及时地中断。
只要是人,就需要朋友,就存在人际关系,必须和人相交往、沟通。因此,善于与人相处,乃是促进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维持和体现人格健康的重要条件。既然每个人都有些需求,就应当相互努力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既能满足他人的需要,也能满足自我的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相互的施与受中生长的。孟子说得好:“爱人者,人恒爱之。”你若伸出友善的手,它也会被无数双友好的手握住,你的人际生命力将充满无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