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
11716500000006

第6章 英勇悲壮的东归之路

1771年1月16日,是土尔扈特部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土尔扈特人掀起了反抗沙俄统治的武装起义,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重返祖国的征程。我国早期研究土尔扈特历史的学者马汝珩、马大正在《飘落异域的民族——17—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一书中,这样描述这次行动的详细过程:在渥巴锡进行总动员后的次日凌晨,寒风凛冽,阵阵劲吹,当旭日的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皑皑的白雪映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这时,成千上万的土尔扈特妇孺和老人,乘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骆驼和雪橇,在铁马横刀的骑士们的护卫下,一队接着一队陆续出发,彻底离开了他们寄居了一个半世纪的异乡,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当大队人马离开之后,约有一万名土尔扈特人留下来,把所有不能带走的什物遗弃。渥巴锡汗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辽阔的草原升起了滚滚的浓烟。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义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对俄国迫害的极端仇恨心理,表示了他们将一去不复返,从此同俄国彻底决裂的决心。

阿斯特拉罕总督别克托夫得知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消息后,跳上雪橇,星夜兼程,以每天三百英里的速度,赶到圣彼得堡报告。俄国宫廷顿时充满了惊恐、愤怒和慌乱。叶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感到罗曼诺夫家族受到了极大的羞辱,暴跳如雷。她下令把基申斯科夫锁拿治罪,关到地牢中直到死为止,并下达命令,尽一切努力使土尔扈特人回到伏尔加。同时,对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部分土尔扈特人加紧看守,以防他们追随渥巴锡东返。这部分土尔扈特人始终未能返回祖国。

土尔扈特人在前有哥萨克骑兵拦截,后有俄军尾追的形势下,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开始了艰难的征途。渥巴锡把三万三千多户近十七万人的队伍分成三路大军:一路以巴木巴尔和舍楞率领精锐部队为开路先锋,驱逐乌拉尔的哥萨克骑兵,为队伍的前进扫清障碍;一路以达什敦多克和书库尔洛桑丹增大喇嘛率领的其余领主队伍为两边侧翼行走;一路是渥巴锡和策伯尔多尔济率领两万战士殿后,以阻击敌人的追杀。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乌拉尔河上的俄国据点,使大队人马安全地从冰上过河,顺利地踏上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在东归途中,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的率领下,英勇克敌,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在他们踏上哈萨克草原不久,一支外翼队伍遭到了哥萨克骑兵的突然袭击。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战斗,由于土尔扈特部以分散的队形赶着大批的牲畜前进,在受到袭击时还没来得及集中力量,便展开了白刃搏斗,致使九千名战士壮烈牺牲。战士们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哈萨克草原,他们用生命保卫了大部队的安全。

二月初,土尔扈特部的东进队伍来到奥琴峡谷,山口被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整个队伍无法前进。在这紧急关头,渥巴锡指挥若定,亲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猛攻。策伯尔多尔济则率领一支训练有素的枪队从后面袭击,彻底歼灭了拦截之敌,为牺牲的同胞报仇雪恨,使大队人马顺利通过了峡谷。

土尔扈特部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大批人员牺牲,大量牲畜死亡。在漫长的征途中,疾病侵袭,饥饿折磨,疲惫不堪的队伍扶老携幼,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德昆赛在其书《鞑靼人的反叛》中曾记载:往往早晨醒来的时候,几百个围在火堆旁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已经全部冻僵死去。当土尔扈特人奔向图尔盖河的时候,俄国奥伦堡总督特鲁本堡率领五千俄军从奥尔斯科要塞出发,并唆使哈萨克小帐的首领努尔阿里汗联合巴什基尔人共两万余军队,追赶土尔扈特的东进队伍。由于战斗的伤亡,疾病的困扰,土尔扈特部人口大量减少,饥饿又不断袭击着这支队伍。面对着重重困难,有人失去了信心。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渥巴锡召开了一次扎尔固,他召集各部首领,动员大家团结抗敌,坚持到底!策伯尔多尔济在会上慷慨陈词:“如果走回头路,每一步都会碰到亲人和同伴的尸骨。这里是奴隶的国度,而中国才是理想之邦,让我们奋勇前进,向着东方!向着东方!”这一席慷慨激昂的陈词,如战鼓一样擂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胸膛。3月,土尔扈特人奋不顾身,击退了拦截部队,强渡图尔盖河。

4月中旬,春天来临,他们冲破了敌人的阻截,两万多俄军根本就不是强悍的土尔扈特骑兵的对手,一冲即溃。土尔扈特人虽然打败了俄国军队的进攻,却遇到哈萨克小帐努尔阿里汗部下不时的偷袭,人马伤亡很多。但是土尔扈特人没有屈服,继续克服重重障碍,顽强前进。

5月23日,努尔阿里汗与奥伦堡的省长和俄国的将军们,准备在捷尔萨康河会合,想前堵后截一举打垮土尔扈特军民。这支由哥萨克和巴什基尔人组成的骑兵团,从奥尔斯科慢腾腾地出发,当他们到达捷尔萨康河时,土尔扈特人早在五天以前就全部渡过了河。士兵在捷尔萨康河等了好几天,不见土尔扈特人的影子,在河两岸吃不上东西,水土不服,得了浮肿病,马匹也纷纷倒毙,无法战斗,一了解才知道已无法追击越走越远的土尔扈特军民。占有地利的努尔阿里汗劝奥伦堡省长和俄国将军们别走,而俄国将军们只留给努尔阿里汗三门炮和一千名骑兵,就撤退了。

哈萨克人的抢掠给土尔扈特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张体先在《土尔扈特部落史》中描绘:为了避开哈萨克人的抢劫,土尔扈特人只好走沙漠地区,这儿由于水源缺乏,没有水井,有人喝了沼泽地的水,开始拉痢疾,牲畜喝了沼泽地的水,纷纷倒毙,人们只好喝牛马之血以解渴,部落牺牲了几万土尔扈特生灵,损失了几十万牲畜。英勇的土尔扈特人民绝不回头,掩埋了乡亲们的尸体后,又悲壮地踏上了征程。但是,人畜都得了浮肿病和各种疾病,行军速度减慢。渥巴锡决定,大家分散开,一帮一帮地走路。这样,行军速度才能加快,但队伍分散开后,哈萨克在各种间隙中进攻土尔扈特人,抢走了无数的人畜和财宝。

6月中旬,当土尔扈特抵达莫尼泰河时,又陷入了哈萨克五万联军的重围,在重兵围困之际,渥巴锡实施缓兵之计,派出使者与对手谈判,同意送还在押的一千名俘虏,以换取停火三天的休整机会。在第三天傍晚土尔扈特人突然发动总攻,终于突出重围。“就在第三天的傍晚,猛攻哈萨克联军,经过浴血奋战,牺牲了无数英勇战士的生命,成功突围,越过了姆英格地区。”为了摆脱哈萨克军队的追击,土尔扈特人选择了不便行进的巴尔喀什湖西南沙砾地区的道路,走戈壁逾吹河、塔拉斯河一路,沿沙喇伯勒抵达伊犁河流域。

7月中旬,土尔扈特部越过俄国的边界小堡——坑格勒国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领土——伊犁西南塔木哈卡伦附近,结束了长达七个月、一万多里的东征,此时浩浩荡荡的大军仅剩下六万六千零一十三人。回到祖国的土尔扈特人,经过长途跋涉、颠沛流离,几乎丧失了所有的牲畜。他们形容枯槁,衣衫褴褛,靴鞋俱无,孩子们衣不蔽体。

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的过程是十分悲壮的,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正如一首卫拉特民歌所写:

额济勒河的水,

我们争分夺秒地去渡过,

追击而来的萨拉达斯,

我们用刀枪弓箭去消灭。

启程东返的土尔扈特,

何惧萨拉达斯的威胁,

在蒙古人勇猛顽强的抵抗下,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

离了遥远的额济勒河水,

回到了故乡伊犁河。

渥巴锡从开始东归祖国开始,就派格桑大喇嘛一行五人,快马加鞭用三个多月的时间赶到伊犁,向清朝政府报告土尔扈特人东归而来。1771年4月,清政府从俄国政府的函告中获悉,土尔扈特部众正在东返的途中。当时清政府的态度是,若土尔扈特人靠近边界,则允许进入,妥善安置。为了迎接土尔扈特人,清政府做了充分的准备。乾隆帝唯恐科布多参赞大臣书景阿在任时间短、经验不足,遂派吉福到科布多办理此事。但他又担心土尔扈特人不清楚清政府的态度,不敢贸然入境而躲藏起来,又指示挑选与土尔扈特人有骨肉关系的杜尔伯特、乌梁海兵丁出去寻找土尔扈特人。吉福到达卫霍尔卡伦后,抽调兵丁二百名,和尼迈拉虎卡伦日夜寻找回归的土尔扈特人。5月10日,乾隆帝又命令奉旨来京的参赞大臣舒赫德,不论在何处接旨,马上返回伊犁,协助伊犁将军伊勒图办理此事。

对于土尔扈特回归一事,清廷朝野议论纷纷。尤其是对舍楞等人的处置,也有不同的意见。舍楞曾参加过准噶尔部的叛乱,在清军平定叛乱后,他们逃入俄罗斯。舍楞在清军追剿的时候,还诱杀了清副都统唐卡禄。这次他们随土尔扈特部返国,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有人认为应该在边界设兵,以防不测。乾隆帝最初对此事也很谨慎,嘱咐边界既要好生安抚,又要谨慎防备。但综合了各种信息分析之后,乾隆认为,土尔扈特部不顾艰难险阻,历尽艰辛,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回到祖国,这不会是舍楞等几个人能左右得了的事情;再说,俄国与中国都是大国,他们怎能既叛离俄国又骚扰祖国,使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乾隆帝得出结论,土尔扈特部回归的事十之八九是真的,并且对他们的回归表示欢迎,还提出了安置的具体办法。

清朝政府派伊犁将军去迎接土尔扈特人,但直到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日,伊犁将军仍没有得到土尔扈特回来的具体消息。终于在六月九日(1771年7月20日),策伯尔多尔济率领的前锋部队到达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见到了清军。策伯尔多尔济等人见到祖国的亲人非常激动,献上了给皇上的托特文文书和马匹等礼品。渥巴锡到达后,见到了伊勒图和舒赫德,渥巴锡将一些玉器、自鸣钟、宣窑瓷器、自来火鸟枪、拉古尔木碗及明永乐八年所受汉篆玉印一颗,献给了清政府,表示了他们回归祖国的心意。伊勒图代表乾隆帝对他们的回归表示欢迎,并询问他们归途的经历和生活情况。渥巴锡叙述了路途的艰辛,表达了他们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