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博览1
11715800000025

第25章 战国、秦(6)(2)

田单看到时机到了,就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给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红红绿绿、稀奇古怪的图案。然后,他命人在牛角上捆上两把尖刀,牛尾巴上系上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即墨城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一刹那,牛尾巴被点燃了,一千多头牛被烧得性子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早已安排好的精锐“敢死队”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这时,城里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一时间,一阵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士兵的睡梦。他们睡眼蒙眬,只见火光闪耀,只看到有成百上千只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向自己冲过来了。顿时,燕军军营大乱,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根本组织不起抵抗,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命。

闻听营中嘈杂,骑劫也从睡梦中爬起来,慌乱中抓了一匹战马,想杀出一条血路。可是,哪儿能冲得出去?结果他被齐兵围住,一通砍杀,最后丢了性命。齐军乘胜反攻,大破燕军。田单破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齐国,那些亡国之民们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也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大军。可以说,田单的军队打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群起而响应。不到几个月工夫,田单就收复了被燕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

不久,田单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这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

完璧归赵

战国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那纷乱变幻的时代里,许多有才之士纷纷登台亮相,各展其能,在丰富多彩的战国英雄谱上,留下了各自辉煌的一笔。到了战国末年,赵国的蔺相如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国宝和氏璧。不久,这件事被秦昭襄王知道了,他很想将宝贝据为己有。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计策,就是假装要以城池换取和氏璧,然后霸占宝玉。昭襄王闻计大喜,立刻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赵国见赵惠文王,说秦国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惠文王收下秦王的国书,打发走使臣以后,赶忙召集大臣前来商议此事。赵王和大家说:“秦国要以城池换取和氏璧,我看他们居心叵测,不是真心想交换。可是,如果我们把和氏璧送给秦国,肯定就会白白地受到他们的欺骗;如果不给,现在秦强赵弱,秦国是个虎狼之国,一定会找借口出兵攻打赵国。这可真让寡人左右为难啊!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既能不让秦国来犯,又能保住和氏璧呢?”众大臣也是十分为难,只是说应该派个得力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然而一时又无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赵王宠信的缪贤走出来说:“大王,我有个家臣,叫蔺相如,此人智勇双全,不如派他到秦国去。”

赵王听了感到很纳闷,就问:“你怎么敢说他就可以出使秦国呢?”

缪贤拜答道:“我以前因为冒犯了大王,怕被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国去。后来是蔺相如劝阻我,问我为何知道燕王能接纳我,我告诉他是因为曾经跟随大王与燕王相会过。当时,燕王曾私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我才有到燕国去投靠燕王的念头。蔺相如听了以后,便给我作了具体分析,他觉得当时赵强燕弱,而我又是大王的宠臣,所以燕王才愿意和我交朋友。而一旦我得罪了大王,即便逃到燕国去,燕王因害怕赵国,也决不敢收留我,反而会把我送回赵国。就是在他的建议下,我才自缚了去见大王认罪请求处罚,而大王您确实宽厚仁慈,宽恕了我。这一次,我觉得蔺相如能够出使秦国,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赵惠文王听了缪贤所说,便要见一见蔺相如,想要对他进行一番考查。于是,赵王派人把蔺相如召来,问道:“现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和氏璧,你看可以答应吗?”

蔺相如回答说:“回大王,秦强赵弱,我们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一听,面带忧惧地问道:“要是秦王得了璧,却不肯把城交给赵国,又该如何呢?”

蔺相如略加沉思,说:“大王的担心确实有道理,但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答应,那就是我们理亏,秦国肯定会借口攻打赵国。要是赵国把璧送到秦国,而秦国不肯把城交给赵国,那么就是秦国理亏了。这样看来,我觉得还是应该答应秦国,把璧送去。一旦有变,我们就会让秦国负不讲道理的责任。”

看到赵王和群臣态度还有犹豫,蔺相如就接着说:“大王如果还没有选出出使秦国的人选,我倒是愿意出使秦国。假如秦国真的把城池交给赵国,我就把宝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交城池,我一定会把宝玉完完整整地带回赵国。”

就这样,赵惠文王任命蔺相如为使臣,带着和氏璧西使入秦国。到了咸阳以后,秦昭襄王得意地在章台宫里接见了蔺相如。和氏璧献上之后,秦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不住称赞“宝玉啊,真是宝玉!”许久,秦王又把和氏璧递给身边的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众人跪倒齐呼万岁。

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以城换璧,就心生一计,上前拜奏道:“大王,这块璧虽是宝玉,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一般人不容易看出来,请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如何?”

那秦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宝玉,顺势向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瞪着眼睛,正色对秦王说道:“大王,您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我们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宝玉送来。可是,大王您却没有交换的诚意,不仅只在偏殿接见我,而且礼节还如此傲慢。这么一块宝玉,您就这么不当回事地传给周围宫女和大臣观看,这是对我的戏弄。如今这块玉在我手上,大王要是逼我,用武力抢夺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玉一同砸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寡人看宝玉入神,所以没来得及谈到换璧之事。您放心,我一定说话算话!”说完,连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明知秦王有诈,便又说道:“我们赵王派我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曾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王想了想,觉得蔺相如在秦,一时难以逃脱,也就顺情说:“好,就依先生所言办理吧!”之后,便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馆驿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馆驿,考虑了一会,觉得秦王虽然答应了自己的条件,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于是,便叫一个随从打扮成商人的模样,把和氏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赶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果真在朝堂举行了隆重的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并叫蔺相如上朝献璧。这次,蔺相如还是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王行了礼。秦王见到蔺相如来到,赶忙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请先生把和氏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微微一笑道:“请大王恕罪,我没带宝玉前来。这个原因很简单,你们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但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宝玉,我就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地说:“你好大胆子,竟然敢欺骗寡人?”

蔺相如却镇静地回答:“请大王息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绝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如果大王要那块宝玉的话,就请先把那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璧。我们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池以后,绝不敢不把宝玉交出来。”

秦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词,就强压怒气说:“先生说得有理,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在朝堂坚持行礼完毕,最后放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不辱使命,就任用他为上大夫。

秦、赵这次“和氏璧之争”,实际上是战国末期强国对弱国进行的一场政治讹诈。强秦借机试探赵国之虚实,赵国君臣明知是讹诈,却也奈何不得。这就是战国时代强国弱国之间进行外交的大体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