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博览1
11715800000017

第17章 春秋(4)(1)

秦晋殽之战

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烛之武说退秦师后,秦、郑结盟,杞子、逢孙、杨孙等大夫带二千人马被派住郑国戍守。二年后,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他已经掌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发兵前来,里应外合,郑国肯定会到手。秦穆公召集大臣商量出兵之事,年迈的蹇叔和百里奚都不赞同,认为军队劳苦跋涉去袭击远方的国家,将卒辛劳、精疲力尽,郑国又有防备。再说千里行军,谁人不知?劳苦而无所得,将士也不会满意。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召见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大将,率领大军从国都东门处出发。蹇叔哭着对孟明视说,我只能看见军队开出去,却看不到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岁死了,你坟上的树现在也该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必定在殽山(今河南济宁西北)一带阻击秦军。殽山有两座大的山陵,南面的山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北面的山陵,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必将死于两座山陵之间,我在那里为你们收尸吧!”

秦军向东进发。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春天,秦军经过周王都洛邑的北门,兵车的左右卫脱去头盔,下车步行,以表示对周王的敬意,但是随即就跳上车,战车有300多辆。周共王的玄孙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秦军的这种举动,认为秦国的军队轻佻而无礼,必然打败仗。

秦军到达滑国(今河南巩县西北),遇上了准备到周王都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见秦军突然而来,郑国毫无准备,急中生计,自称是郑国派来的使臣,先致送四张熟牛皮,然后又奉送12头牛犒劳秦军,假称受国君的委托来犒赏秦军,对秦穆公说:敝国并不富厚,为了您的随从能够在这里生活方便,住下就提供一天的食物,离开就准备一夜的守卫。同时,派人火速向郑国报告。

郑穆公得到消息后,派人去馆舍探视杞子等人的动静,发现他们已经装束完毕,磨利兵器、喂饱战马了,于是派皇武子下令逐客。杞子逃跑到齐国,逢孙、杨孙二人逃到宋国。秦军得到报告,主将孟明视认为郑国已有准备,没有得到郑国的希望了。攻郑不能取胜,围郑又无后续,建议早日回军。因此,秦军回师,顺路灭掉滑国。

就在这时,晋文公刚刚去世,晋国大臣认为秦国此举严重威胁晋国的霸业。晋国大夫先轸认为机不可失,放走秦军要生后患,一定要阻止秦军。栾枝则认为,先君复国,靠得是秦国的支持,未及报恩就攻打人家,对不起死去的先君。先轸反驳说:秦国不因我们的丧事而悲伤,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这是秦国无礼。一旦放走敌人,几辈子要受祸患,我们为晋国子孙后代着想,这可以对去世的国君说!于是就发布命令,紧急动员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染黑丧服,领兵出征,梁弘驾御车,莱驹做保镖。

同年夏四月,晋军在殽山击败秦军,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胜利而回,然后身着黑色的丧服安葬了晋文公。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母亲)文嬴请求释放秦国的三位将帅,说是他们三人挑拨晋、秦两国国君的关系,如果父王(秦穆公)得到这三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也不满足,何必屈尊晋君去惩罚他们!莫如让三人归秦接受刑戮,也使父王快意。于是,晋襄公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先轸入朝进见晋襄公,问起秦国的囚犯。襄公说:“母亲代他们求请,我把他们放了。”先轸大怒,认为将士们拼力把他们从战场擒获,一个妇人说几句谎话就把他们从国都释放,毁伤自己的战果、助长敌人的气焰,亡国没几天了!说着说着对着晋君就往地下吐唾沫。晋襄公十分后悔,立即派阳处父去追赶孟明视等人,追到黄河岸边,孟明视等已经上船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的骖马,说是晋襄公要赠送他们,请他们上岸。孟明视等在船上叩头辞谢道:蒙晋君的恩惠,不用我等的血涂军鼓,使我们回归秦国接受刑戮。秦君如杀了我等,死而不朽;如托晋君的恩惠得到赦免,三年之后,必将拜谢晋君的恩赐。这实际上是说三年之后必来报仇。

秦穆公衣着素服,在效外对着释放归国的将士号哭,说:“我不听蹇叔的忠告,致使你们几位蒙遭耻辱,这是我的罪过!”继续任用孟明视等人。

殽之战以及其后的秦晋彭衙之战,使秦国向东扩张的战略连连受挫,无法东进。于是,秦穆公就把战略重点转向西,展开了称霸西戎的大业。

老子、庄子、韩非传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王朝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到周,打算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您所说的,那些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他们的言论还存在。况且君子只有处在能施展抱负的时代才担当重任,处在不能施展抱负的时代就遮盖面目而混迹社会。我听说,出色的商人善于囤积货物,好象什么都没有;君子道德高尚,容貌却显得特别寻常。抛弃您的傲气和贪心,装模作样和好高鹜远,这些都不利于您的身体。我要告诉您的,只是如此而已。”孔子离开老子以后,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会跑的可以准备网,会游的可以准备纶,会飞的可以准备矰,至于龙,我无法知道,它乘风驾云而到达天上。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和龙一样啊!”

老子研究道和德,他的学说提倡自身隐姓埋名。在周居住了很长时间,看到周王朝已经衰败,于是便动身离开。到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将要隐居了,勉强为我写书。”于是老子就著书上下两篇,论述对道和德的看法五千多字然后离开,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人说老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论述道家的作用,与孔子同时代。

原来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是因为他研究道义而且善于养生的缘故。

从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还记载周太史儋进见秦献公说:“起初秦国与周合并,合并五百年才分开,分开七十年才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弄清这些说法是对还是错。

老子是有道德的隐士。

老子的儿子名宗,宗是魏国将领,分封在段干。宗的儿子注,注的儿子宫,宫的玄孙假。假在汉文帝时做官,而假的儿子解是胶西王刘卭的太傅,因此在齐地定居。

世上学习老子的人就贬低儒学,儒学也贬低老子。孔子说“主张不一样,不相互进行商量”,难道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吗?

老子主张无所作为,听凭万物自生自灭;清静自守,任凭人们返朴归真。

庄子是宋国蒙县人,名周。庄周曾在蒙县漆园地方做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他的学识没有什么不洞察的,但他的基本观点与老子的言论相一致,因此他著书十多万字,大抵都类似寓言。他创作《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诽谤孔子,以阐明老子的主张。《畏累虚》、《亢桑子》一类作品,都是空发议论,毫无事实根据。但他善于属文措辞,借事寓情,因此攻击儒家、墨家,就连当代的饱学之士也不能自我开脱。他的议论宏阔豪放在于自我陶醉,所以即使是王公大人也不能器重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十分贤能,派使臣携重礼迎接他,答应任命他为相。庄周笑对楚王的使臣说:“千金是优厚的待遇,卿相是尊贵的职位。您难道没有看见郊祭时用来做祭品的纯毛牛吗?喂养它几年,给它披上彩缎,将它牵入太庙。在这个时候,即使想做一头小猪活下来,难道可以吗?您赶快离开,不要玷污我。我宁可在污泥浊水中游戏而自得其乐,不愿被统治国家的人所羁縻,一辈子不做官,才能满足我的意愿。”

申不害是京县人,过去郑国的低微的臣子。他学习刑学以干谒韩昭侯,韩昭侯用他为相。在国内他完善政治教化,对国外他对付诸侯,前后共十五年。直至申子逝世,韩国国治兵强,却没有侵犯韩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