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博览1
11715800000011

第11章 西周的建立(2)

古时,受、纣二字同音,所以称受为纣王,又称商纣王或殷纣王。纣长得又高又大,聪颖多才,勇智超群,能赤手与猛兽搏斗。且善辩能言,因此他恃才傲物,从不听臣僚们的劝谏。帝乙两次率兵征伐人方,虽然没有彻底打败人方,但使商朝的东南部得到暂时的安宁。由于征服了盂方,又使东部地区的矛盾大大缓解。纣继位后,贪图享乐,挥霍无度,整日与美女在一起,常常彻夜嗜酒寻欢。王室中的贵族都纷纷效仿,也随之恣意奢靡。有的谀臣为了讨纣的欢心,还时常向纣提出各种玩乐的方式。纣嫌商都(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游乐的地方少,被历代祖先的宗庙和自盘庚后代各王的陵墓所占,再加之每年中都要有不少祭祀活动,于是纣下令在商都朝歌以南(今河北南淇县)建起离宫别馆。在商都以北的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修建了南北长二百多里的林苑亭台。在沙丘又营建一个很大的苑囿,里面饲养了禽兽,种植下果木,供他打猎围捕。

纣王性情残暴,不仅反对他的人,就是向他提出善意劝谏的亲信臣僚,也要一律施以重刑。轻者终生残疾,重者全家丧命。东夷部落由于不愿忍耐纣的暴行,便起来反叛商朝,纣王大怒,决定征伐东夷。大量的军事费用,使百姓的生活更悲惨。对邻近的一些诸侯国,纣王采取威逼的政策,从粮食、牛、羊五畜,到珠宝玉器,无所不取。在商王朝沁阳(即依)田猎区旁有个小属国有苏(今河南武陟东),因地小人稀、物产也不丰富,进献纣的贡赋总有欠缺,纣便认为有苏在故意反商,就派人去征战。有苏无力抵御,又深知纣喜欢美女,只得从族人中挑出一个叫妲己的美女献给纣,以求宽容。纣见妲己生得漂亮,心情一下好转,才撤兵免贡。

纣伐有苏氏后,各属国不敢抗贡,人方是东夷中的一个方国,是纣征伐的主要目标。纣率领上万商军向东夷进攻。纣又下令东方各诸侯国出兵助商伐东夷。在这庞大的征战队伍中,有一支用象组成的队伍,这些象被捉来,经饲养驯服后,用做驮运工具,征战时还可当做进攻敌人的“武器”。东夷各部落经不起商军的攻打,几次战役后,被商俘虏不少士兵,东夷只好投降。纣为了保持东夷的长久安宁,留下商军驻守。由于大批商军的留守,朝聘往来频繁,从经济、文化上都加速了东南地区的开发。纣也得到一段短暂的安泰。但同时在各诸侯国中也种下了不满的种子。

纣生活上更加花天酒地,无心管理朝政。为了弥补由于征战而加大的经济开销,纣用加重赋税的办法,把这些负担全部转嫁于百姓身上。妲己喜欢观看歌舞,纣就命乐师延创作了怪涎之舞。商王朝盛行打猎,纣更加肆无忌惮,不惜把商都附近的大好农田荒废,让禽兽任意践踏,供贵族玩乐。为满足自己的淫乐,纣竟又想出“酒池肉林”的方式。“酒池”就是在人工挖成的池塘中放满了酒,传说池中的酒能在里面划船,可供数千人狂欢而不竭;“肉林”即是把肉悬挂在树上,人们可随便伸手摘取食用。每当纣王朝臣取乐时,就命令成群的赤身裸体的男男女女在酒池肉林间嬉笑寻欢,常常是通宵达旦地狂欢。纣王朝中的谀臣费仲、蜚廉、恶来、崇侯虎,常陷害忠良,向纣进谗言。纣发明了酷刑“炮烙”之法。“炮烙”之刑就是用青铜铸造一根中间空的柱子,把“罪人”绑在柱子上,上面烧火,将人活活烙死。纣的这些惨无人道的暴行引起了朝内诸侯大臣们的反对。有个在朝的诸侯叫梅伯,曾多次劝谏纣不要恣意对臣民滥用重刑。纣一意孤行,竟把梅伯杀了。还将他剁成肉酱分赏给诸侯们吃,并宣布再有劝谏者,照此处罚。被列为商王朝三公的(西伯、九侯、鄂侯)之一的九侯(封于今河北临漳),有一女子长得很漂亮,被纣得知欲选入宫中。九侯因为看不惯纣与妲己的淫荡,表示反对,就被纣杀死,并施醢刑。同为三公的鄂侯(封于今河南沁阳西北)为此事指责纣,也被纣杀了,后将其尸制成干尸示众。西伯姬昌当时在商都,见两公接连遇害,只是叹惜地说了一句:“太过分了”,被崇侯虎听见报告纣,纣下令将西伯囚在羑里。

囚禁西伯的这一消息传到周后,周的大臣闳夭、散宜生等人料到费仲是个好利的谀臣,纣又是喜色之徒,便在莘国(今陕西郃阳东南)选了一个美女,在西戎选了些骏马和美玉、宝物,让费仲向纣贡献,并为西伯说情。纣见莘氏后,果然万分高兴,说:“此一物(指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于是下令放了西伯,并赐予西伯弓矢斧钺等兵器,授命西伯有征伐诸侯的权利。还说:“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献出洛水以西的地方,请求纣废除“炮烙”之刑,纣同意,西伯又回到了周。

当商纣王一味沉缅于花天酒地、歌舞升平时,周人开始了灭商的复仇大业。

牧野之战

周文王得到姜尚(姜子牙),如虎添翼,整训兵士,积蓄实力,争取诸方国的支持。在周文王宽厚的政策下,虞、芮等一些小国相继归属周人。周先是攻占西部的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后又率军东渡黄河,消灭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邢(今河南沁阳)。从邢回师灭掉了商王朝西部的重要同盟国崇。灭崇后便在沣水西岸修建了一个城邑,取名丰(今陕西长安西北)。并迁此为都。迁都后叛商归周的人更加多了。

周文王灭商的夙愿还没实现,就病逝了。姜尚又继续辅佐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周武王即位九年后,在太公望(姜尚)、周公旦(文王子)、召公奭(文王子)、毕公高(文王子)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伐纣。

当周武王在孟津检阅军队时,纣根本不作任何防御。朝中众叛亲离,怨声四起。纣的叔父比干、哥哥微子多次劝谏纣都无济于事。于是微子就逃到民间隐蔽起来了。纣的另一个叔父箕子看微子逃走,不忍心离开纣,便在奴隶中装疯。纣知道后命武士把箕子囚禁起来。比干知道后,冒死去劝谏纣,纣恼羞成怒,杀了比干。还剖比干的腹,挖其心,大臣们个个心惊胆战,最后连商朝中两个管理祭祀的乐官太师疵和少师强也抱着宗庙中祭祀时使用的乐器投奔了周。

周文王像周武王向全国诸侯发表了伐纣檄文说:“纣有深重的罪恶,不可不消灭。”率领了戎车300乘、虎贲(敢死队)3000人,甲士(披甲的士兵)45000人东进伐纣。

周武王的军队来到孟津,会合了伐纣的各路人马。争取到分布在西北、西南和长江、汉水流域的氏族、方国的支持。庸、蜀、羌、、微、卢、彭、濮等也来助战。周武王在孟津举行了誓师大会。誓词说:“各位邻邦友长,各位将士,大家听我说,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之灵,只有特别聪明有才干的人才能做天子。天子是人民的父母,要爱护人民,而商纣王不敬上天,祸害下民,沉缅酒色,实施暴虐,残害百姓;他听信妇人言,不敬天地,不祭祖宗,遗弃同祖兄弟,任用有罪的逃犯,乱杀忠良,囚禁正直的人,耗竭民力,大修宫苑亭台,这样的无道之人一定要灭亡。我们必须同心同德来消灭他!”誓师后,武王率大家渡过黄河北上进攻。

纣此时正在鹿台酒宴歌舞,得知周武王的军队已到孟津,忙命人于东夷各地调兵遣将,又将在王畿内各种劳役的奴隶集中编队,发给矛、戈等兵器,还调集朝歌、沙丘等处的亲军卫队,一共70000人,纣本打算等驻守东夷的商军到达后再去与周交战,但周武王率领的联合大军已迅速到来。纣只得南下,刚走到朝歌南郊牧野(约今河南淇县南70里)得知周军已先到达。周军人数虽不如商军多,但旌旗鲜明,队列严整,士气高昂。商周两军在牧野交锋,周武王为了鼓动士气,再次宣布了纣的罪行,誓死灭纣,周军士气大振,而“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周武王十一年(约前1027)正月甲子日味爽(拂晓)展开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纣将临时编成的奴隶兵队放在头阵,作为先锋队,亲军、卫队在其后,驱赶奴隶去冲锋陷阵。奴隶们平日在纣王朝的统治下积存了多年的怨恨,曾经多次反抗过,现在又被驱赶送死。当他们一接触到训练有素的周军时,不战自败,奴隶们掉转戈矛向商军杀去。周军在倒戈商兵协助下,直抵朝歌城下。纣见大势已去,深知自己若被擒获,必死无疑。就登上了鹿台,穿好衣服,把多年搜刮来的宝物堆积在身边,然后命人放火焚烧鹿台,自焚而死,从而结束了他暴虐的一生。

周武王率军在朝歌城下得知纣自焚于鹿台,亲自举旗,将伐纣的诸侯们召集起来。诸侯们向周王拜贺。然后,周武王率领诸侯进入朝歌,在鹿台前,亲自对着鹿台连射三箭,从车上下来,用剑对着鹿台挥舞三下,以示自己将纣消灭。又命人把纣的尸体抬出,周武王用黄钺斩下商纣的头,挂在大白旗上,昭示商纣已被诛杀。妲己和有莘氏都已自杀,周武王也斩其头,挂在小白旗上。翌日,周武王在朝歌郊设立了祭坛,举行隆重的礼仪,宣告天下:“周革了殷(商)的命,商朝灭亡。我受天命管理天下。”自此,“小邦周”取代了“大邦殷”。

周公东征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迅速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同年四月,武王返回周都。

周武王虽然灭掉了商朝,但周原来是商朝的一个西方属国,现在猝然间取代了商朝统治地位,如何牢固地控制东方地区,是摆在周统治者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师尚父主张把敌人全部杀掉,以绝后患;召公认为应当加以区别,“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周公提出了分化利用,既要进行武力监视,又要施以笼络的办法。武王最后决定,采用周公的办法,封纣的儿子禄父(即武庚)留在商朝旧都,通过禄父控制商人,而由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三人加以监督,称为“三监”。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

不久,周武王病死,子成王继位,由文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称王。管叔、蔡叔对此不满,散布谣言,说周公打算谋害成王,窃取王位。武庚乘机和管叔、蔡叔串通起来,联合了东夷中的徐(今江苏、安徽北部)、奄(今山东曲阜)、薄姑(今山东博兴附近)等方国部落,发动了复国战争。面临这种严峻的形势,周公毅然决定调动大军,举行第二次东征,平定武庚和管、蔡的叛乱。经过三年的持续战斗,周公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进一步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在《诗经》中,还保存有当年随周公东征的周族将士所唱的诗歌,一首是《破斧》。诗中唱道: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而最动人的是《东山》。诗是一位东征的战士,在胜利之后返乡的路上,思念阔别三年的妻子而唱的。他抒发了自己远征的劳苦和忧伤,想象妻子在思念自己,又不知离开了三年的家今天已变成了什么样子。妻子和自己结婚的时候,是那样美丽动人,而今也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这种种的忧思怀念,化为一首哀婉动人的千古绝唱!

周公东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商朝潜在的社会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消灭,还很顽固地存在着。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大批商朝贵族成了俘虏,周人称他们为“献民”;因为他们顽强地反抗周朝,又被叫做“殷顽民”。这些人时刻梦想着恢复过去的地位和荣华富贵。要制服他们困难很大。文王建都于丰,武王又在丰水东岸建立镐京(今陕西户县境),但都太偏西,不利于控制广大的东部地区。因此,武王在灭商之后便曾经考虑,在原来夏人的居住中心伊、洛流域建立一座新的都城。周公鉴于武庚和管、蔡大规模叛乱的教训,认为听任商朝旧贵族继续留在原来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于是决定营建洛邑(即今之河南洛阳),把“殷顽民”迁到那里,并派大军镇慑。周公派召公到武王选定的地区,测量了宫室宗庙的位置,作出了建都计划,监督殷人建筑新邑,作为统治东部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从此,周朝有了两座都城,西部的镐京称为宗周,东部的洛邑称为成周。周王朝在这里驻扎了八师(每师12000人)的军队,称为“成周八师”,作为统治东方的基本军事力量。

周公对商朝的历史相当熟悉,从中吸取了不少统治经验和教训。他对于商的遗民不用严刑杀戮,而,以所谓“义刑义杀”对付被征服的殷人。他告诫殷顽民说:我执行天罚灭掉商朝,把你们迁到洛邑来。现在不杀你们,还给你们房子和田地,你们要老老实实地向周朝臣服,以求得上天的宽恕!如果你们不老实地顺应天命,我不仅要夺去你们的土地,还要执行天罚,杀掉你们。通过这样的软硬兼施和分化利用,殷顽民在严密的军事、政治监督下,对周期的统治逐渐降服了。

伯夷和叔齐

伯夷和弟弟叔齐,是孤竹国(约在今河北卢龙南)君的儿子。孤竹国君年老,想立叔齐为太子,以便将来继承王位。但未来得及立,孤竹国君便去世了。父亲死后,叔齐想把君位让给自己的大哥伯夷。伯夷不答应,说:“这是父亲的遗命。我怎么能违背?”遂逃走避开了。老三叔齐见伯夷逃走,自己也不肯当国君,便也逃离了孤竹国。他们二人逃走后,孤竹国的国人一同立了孤竹国君的二儿子中子为君。伯夷和叔齐逃离孤竹国后,没地方可去。后来听说西伯(即周文王)善于养育老人,国中之老人无不得到很好的照顾,兄弟二人便决定到周去。不巧的是,等他们赶到周境,周文王已去世了。周武王继位,发动了灭商的战争。周武王用车子载着西伯的牌位,号为周文王,向东进军,去攻打殷纣王。伯夷和叔齐二人不支持周武王的行动。二人在路上拦住了周武王,劝周武王说:“父亲去世了不去埋葬,却反而大动干戈,这种行为能叫孝吗?纣王是君,你是臣,你却要以臣子的身份去干弑伐君主的事情,这能叫做仁吗?”周武王身边的人见伯夷和叔齐这个样子,拔出刀来想砍他们,姜尚从旁边拦住说:“这二位是仁义之人,不得无礼!”遂命人把他们架到路边,率军继续前进。周武王消灭殷朝,平定东方之后,天下都成了周朝的势力范围。四方诸侯都到周朝来朝见。伯夷和叔齐却为周武王的行动感到羞耻,发誓永远不吃周朝土地上长的粮食。兄弟二人一起跑到首阳山(今在山西南部)中隐居起来,每天只在山里挖野菜吃。不久,他们就饿死了。临死之前,他们唱了一首歌,歌辞是:“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殂兮,命之衰矣。”于是,兄弟二人便饿死在首阳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