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书法全集3
11714900000003

第3章 功夫在书外

书法的严格技艺规范和品评标准,使人易学而难精。治书者总在不断磨练功力,才能不断以新而又新的艺术面目示人。

学书者最初都从临帖开始。字帖很容易从书店中购到。你往往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合的范本,当然也可能是按照老师或父母的指导行事。临帖先讲入帖,一笔一画力求与帖上的字相似。这是一个学习技法要领的入门阶段,一般只须几个月的时间。过了这个阶段这后,便讲出帖,不须一笔一画照着临摹而可以独自书写了。你若想成名成家,往往要先后临摹几种字帖,一再入帖出帖,最后才能达到自由书写、自立个人风格的境地。在这样磨练功力的过程中,你会得到很大的乐趣,这种快乐与其说是与别人相较时得到,不如说是今日之我的功力与昨日之我的功力相较而得。明日复明日,天天因多少有了些长进而乐趣无穷。

写书法字,在运用指力、腕力、臂力的同时,腰部、腿部也须配合用力。若是站着写字,全身各部分就都得到活动了。这时呼吸加深,血流加快,内脏得到自然的按摩,你会感到生理上的莫大快感。

不仅此也,写书法字还能得到高于生理快感的审美快感。这是由书法的自由创造活动而生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快感。人之初,爱创造。我还能回忆起童年时第一遭拿起笔学写字时的感觉:手里握着不听使唤的毛笔,照着习字帖上字样描摹时,终于写成了一个个字。一股新鲜、神奇的热流掠过心头,我因第一次尝试成功而得到了人间的真趣和大美。

从事书法艺术,除了习练碑帖和参观书法展品之外,还须学习多种知识,融会贯通,以提高技艺水平,进行创造。古代书法、绘画大师常要求治艺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访问山川名胜、观察自然风物,增长社会知识,以提高自己对自然、人世之美的感悟与把握的能力,同时也砥砺操行,标拔志气,美育心灵。前代书论家有这样的名言:“字为心画”、“书以人贵”。前面一句话的意思是,字是人心理的外现。后面一句话的意思是,书法作品常以人品定其高下。这些名言使人悟得,一个人要使字写得美,必须做到心灵美;要使自己写出的字受人赏识,被誉为真美,惟有使自己有高尚的心灵才行。

这样,人们由治书而增进知识和精神的修养,就有可能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文明高尚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奋进不已的人。这也就是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对治书者所期望的“人书俱老”——人和书法都达到成熟境界吧。

上面“书以人贵”的名言,在这里用正反不同的例子来作印证。

宋朝抗击外族入侵的名将岳飞,最后却以“莫须有”罪名死于投降派的毒手。他的字写得很好。有一幅草书《吊古战场文》,写的是古人一篇论文。字势雄伟健拔,酣畅淋漓,人们看了不能不联想到他气壮山河的豪情和英雄业绩。后世有人指出那不是他的真迹,但如今此帖还在翻印流传。当初可能是有人仰慕岳飞的高尚人品,假冒他的名义写了一幅字以求流传后世;当然也就有人出于同样的仰慕之情而宁愿相信那些可疑的作品真是他的手泽了。

反面的例子是明末的张瑞图。他的书法结体奇崛,笔力劲健,动势极强,特别是大幅草书,以淋漓的墨色、跳荡的线条,烘托出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给欣赏者以极大的新鲜感与诱惑力。但其人品为时人和后世所不齿,掩盖了他的艺术成就。他是权阉魏忠贤的干儿子,当过一任宰相。后世书论家厌恶其为人,很少提及他、研究他。

因人而轻其书,书法本身的价值被贬抑了,这从艺术角度来看,实为一件憾事。但书为君子之艺,欣赏者观书时必然想到作者的为人,要他们将这两者截然分开,是难以办到的。

功力之美也是欣赏书法者醉心的焦点。具有较多鉴赏经验的人面对一幅佳作,总想仔细玩味,品尝翰墨之美,还要品尝到墨外之墨、韵外之意。

书法功力之美将欣赏者和创作者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使欣赏者更乐意成为解读、重新创造这幅作品的合作者或知音,不论作者是千年以上的古人,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书家。

在细心的、富有经验与想象力的欣赏者看来,一幅书法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解读,即由书法作者本人或某位权威所作的解读,它的美学意蕴和价值应为一个不固定的变数。于是欣赏者便沉浸到这幅作品的功力之美中,力图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和人生阅历来探求作品中更多的包蕴和价值,将它背后所深埋的作者用心、情感、思想、艺术原则及其时代精神挖掘出来,所有这些都是作者难以明说或者讳莫如深的。一个是闭口不言,一个要探明究竟,欣赏功力之美的浓烈兴味正在于此。而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由于具有较多鉴赏经验的欣赏者能从一向被看做平庸甚至拙劣的书法作品中发现出有价值的东西,这就为书法传统增添许多新内容,它们对书法的创新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