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华科技五千年(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714400000049

第49章 对珠穆朗玛峰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珠穆朗玛峰坐落在中国与尼泊尔接壤的边境线上的喜玛拉雅山山脉中段。该峰最高点海拔8848.18米。

对于珠穆朗玛峰,许多人只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而不知道这里还有巨大的科学考察价值。其实,这里终年积雪,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巍巍的珠穆朗玛峰挺立在世界屋脊之上,其中蕴藏着科学价值极高的珍贵资料,令多少科技工作者向往,而它令人生畏的高度以及这种高度所具有的恶劣气候又令多少向往之人望而却步。

1959年,中国登山队珠穆朗玛考察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过动植物学方面的调查,但由于没有登上顶峰,考察结果不尽理想。

1960年首次从北坡攀登上珠穆朗玛峰顶。此次考察活动一直持续到1961年,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在珠穆朗玛峰附近取得了一批关于动植物学和昆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为了进一步获取珠穆朗玛峰所蕴藏的科学资料,中国科学院又一次组织了西藏科学考察队。准备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第三次大规模的综合考察。

从1966年开始,由全国23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产业部门的近30个学科的100多名科学工作者组成了庞大的综合科学考察队。该考察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登山及缺氧适应性训练后,冒着随时可能被雪崩埋没的危险,带着干粮,向珠穆朗玛峰及其周围地区挺进了。

他们在考察过程中克服了高山缺氧带来的种种困难,在西藏南部,吉隆、加加以东,亚东、江孜以西,雅鲁藏布江以南方圆5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综合科学考察。

这次科学考察最高达到海拔7000多米,通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的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地球科学、动物学、生物学、植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在这些科研成果中,地质科学的成果可谓最为丰富。

在地质科学方面,通过这次考察,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发现了距今约4亿年的古生代第二三四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地层。通过对该地区广泛分布的海相中生代和新生代地质的详细分析和对比,初步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较完整的地层剖面系统。获得、鉴定和描述了20多个门类的大量古生物标本。划分了多质岩层序,分出四个组、五个变质矿物带并对变质岩系做了同位素年龄测定,探讨了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年代等。

另外,通过地质勘探,古生物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首次发现了距今约4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地层。

考古工作者和地质工作者通过对这4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地层的发掘考证,发现了藻类、陆生植物、有孔虫、放射虫、珊瑚、方锥石、层孔虫、水螅类、苔藓虫、鹦鹉螺、三叶虫、笔石、鱼龙等20余个门类的大量生物化石,这对地质科学的发展及珠穆朗玛地区的矿产资源的普查都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综合科学考察,科学工作者们在获得了大量的气象资料、太阳辐射资料、冰川地貌资料、地磁和重力科学资料的同时,还进行了天文、三角、地面立体摄影等测量工作,取得了第一手地理资料。

考察队通过综合科学考察,初步掌握了喜马拉稚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人们研究、开发、利用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行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