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现代养殖实用技术
11713800000013

第13章 家禽类的养殖(4)

§§§第八节家禽的疾病防治

(一)鸡的马立克病

1、症状

患病鸡常常出现消瘦、贫血、衰弱、没有食欲、恶臭和稀软粪便、羽毛粗乱没有光泽并且容易脱落等现象。某部位神经受侵害时,则发生局部不完全麻痹,如一侧坐骨神经发病,则该侧的脚呈现一定程度的麻痹,站立不稳或者呈现劈叉状的一脚向前踏,一脚向后撑。难于行走,终到完全麻痹,卧倒在地上。当臂神经麻痹时,则翅膀下垂;颈神经受害,则头颈下垂或者歪斜。皮肤也会受到侵害,容易在其上生出大小不等、数量不定的肿瘤。如果眼部发病,则可出现白斑和白翳,瞳孔缩小,边缘不整,以致视力丧失。

2、防治

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该病,只能使用疫苗进行预防。疫苗分为单价疫苗以及多价疫苗,一般在1日龄作颈部皮下接种。

多价疫苗虽然在效果上比单价疫苗优越,但是多价疫苗也有明显的不足。首先是不能冻干;其次马立克病毒域病毒对禽白血病病毒有明显的激发作用,如果使用含有域型马立克病毒的双价疫苗或者三价疫苗,可使淋巴白血病的发病率得到显著提高。

必须指出的是,现有马立克疫苗在接种后最早的也需要1周以101上才能产生保护力,因此,在接种之前必须针对雏鸡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如进行隔离饲养等。实验证明,用马立克病毒强毒分别感染1日龄和50日龄的鸡,两组发病率分别为73%和6%,由此,亦可见保护雏鸡的重要性。

目前还没有发现马立克病可以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虽然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肿瘤病变的鸡仍应废弃,不要食用。

(二)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感染或者疾病综合征。禽流感病毒具有抗原性变异频率高的特点。

1、症状

鸡禽流感的症状受到其年龄、性别、种类,病毒毒力、并发感染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道、肠道、生殖或神经系统的异常。一般来讲,没有特征性症状。鸡的主要症状有眼睑周围出现水肿、流泪、结膜充血、喘鸣音与咳嗽、鸡冠和肉垂变得肿胀、鸡冠坏死并且出血、脚鳞变紫、食欲减退、绿色下痢,还表现出两翅下垂、颈部扭曲、抽搐等神经症状。

2、防治

目前还没有确定可以特异性治疗的方法,因此如果发病,应该迅速地作出诊断,封锁鸡群进行隔离和消毒是根除此病的唯一方法。盐酸金刚烷胺和盐酸金刚乙胺对预防人类流感有效,已经被证明可以预防鸡流感,因该药残余有毒物质,因此对食用禽类禁用。为了减轻鸡呼吸困难问题,其他治疗都是支持性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减轻霉形体和细菌的并发感染的影响。

因为禽流感病毒中含有多样性的抗原,因此必须食用同一种抗原性的病毒来制作疫苗,不过目前世界各国尚未正式使用。

(三)鸭瘟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瘟病毒而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以及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是高热、软脚、流泪、下痢、排绿色稀粪。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肿大,故俗称“大头瘟冶。

1、症状

鸭瘟的潜伏期是2~4天,发病初期的体温高约为44摄氏度,呈现稽留热型。患病鸭会出现精神委靡,头颈缩起,食欲降低,喝欲增加,两腿发软,步态蹒跚,常常卧地,难于行走,如果强制驱赶,容易造成鸭两翅扑地而行。发病鸭不愿意下水,如果强迫其入水,也不愿游动,并挣扎回岸。病鸭眼周湿润、流泪,有的附有脓性分泌物,把两眼黏合,部分病鸭颈部变得肿胀。患病鸭下痢,粪便为稀软的绿色或者灰白色,肛门周围的羽毛容易被粪便污染,常附有粪便积块。泄殖腔

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时黏膜松弛外翻,黏膜表面附有黄绿色的假膜,不容易脱落。患病鸭发病后期体温会下降,体质变得衰竭,不久便会死亡。急性病期是2~5天;慢性病例一般在7天以上,有少数鸭存活,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角膜浑浊,严重时,会生出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炎。蛋鸭产蛋数量急剧变少,减产超过60%甚至停止产蛋。

2、防治

在治理鸭瘟时可以使用抗鸭瘟高免血清实现早期的治疗,对每只患病鸭进行肌肉注射0、5~1毫升,有一定疗效。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控制和扑灭此病主要通过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接种鸭瘟疫苗进行预防的方式实现。

(五)鹅副黏病毒病

鹅的副黏病毒病是我国近年流行起来的一种由鹅源禽I型副黏病毒(AvianParamyxovirusAPMV-I)引起的鹅的烈性传染病。本病于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以及吉林等地区也相继发生,现在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全国范围内流行。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使养禽业蒙受了较大的损失。

1、症状

患病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采食量、饮水量减少,精神委靡,强制其饮食时会甩头吐出;拉白色稀粪或水样腹泻,部分病鹅时常甩头,并发出“咕咕冶的咳嗽声。随后,粪便呈水样的黄色或者绿色,严重时消瘦、脱水,两翅下垂,双腿无力而蹲伏在地上,不愿意行走。发病后期有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病鹅极度衰弱,浑身打颤,眼睛流泪,眼眶及周围的羽毛容易被泪水浸湿,有时候鼻孔中也会流出清亮的水样的液体,呼吸困难,头和颈部颤抖,喙与掌部发紫等症状,多数在发病后3~5天死亡,也有少数急性发病鹅无明显症状而在1~2天以内就会死亡。

2、防治

引进雏鹅时不能选择疫区内的鹅,如果从疫区引种,必须给雏鹅注射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每只0.3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0.5毫升。并切实做好引种鹅群的隔离消毒工作。

在平时,应该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及时调整鹅群的饲养密度,同时注意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经常消毒鹅舍及用具,对已发病鹅群,全场清除粪便、污物,彻底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处理。

(六)禽霍乱

鹅的禽霍乱又叫巴士杆菌病或者禽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禽出败,是一种因多杀性巴士杆菌引发的鸭、鹅等禽类传染病。育成禽和成年产蛋禽多发,并以营养状况良好、高产的禽易发。病禽、健康带菌禽或者康复禽都容易引发该病,特别是慢性病禽,如果留在禽群中,往往导致该病复发或者新禽群暴发。

1、症状

根据不同的发病类型,鹅的禽霍乱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最急性、急性以及慢性。

最急性型:常发生于该病的流行初期,特别是成年产蛋禽易发生最急性病例。该型最大特点是鹅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

急性型:此型在流行过程中占较大比例。病禽表现精神沉郁、不食、呆立,羽毛蓬松,从口中流出黏性或者浆性的液体。禽冠以及肉垂呈现紫色发绀。患病鹅下痢,病程周期短,1~2天后死亡。

慢性型:在流行后期或本病高发地区可以见到。有的则是由急性病例不死转成慢性。病禽精神和食欲时好时坏,有时候会下痢。

常见鹅体的某一部位异常,比如一侧或者两侧的肉垂肿大;腿部关节或趾关节肿胀,病禽跛行;有的有结膜炎或鼻窦肿胀。有时见有呼吸困难,鼻腔内产分泌物,一般病鹅1~2周后就会死亡。

2、防治

平时应该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鹅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预防本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一般从未发生本病的禽场可不进行疫苗接种。禽群发病后应该马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药敏试验选择一种有效的药物治疗鹅群。磺胺类药物、红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氟哌酸)、喹乙醇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剂量应该充分,疗程安排合理,如果发现鹅群死亡量明显减少,可继续喂药2~3天,巩固治疗,防止复发。与此同时要妥善处理病尸,作到无害化处理,避免人为地传播本病。加强禽场的兽医防疫措施,做好鹅舍内外的消毒工作,可帮助及早控制该病发生。

对高发地区或禽场,药物治疗效果日渐降低,本病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可考虑用疫苗进行预防。但是疫苗的免疫时期短,没有非常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如果有条件,可在鹅场内分离细菌,鉴定合格后,制作自家的灭活疫苗,对鹅群进行定期注射,通过实践可以证明,经过1~2年的免疫,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