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荀子的人定胜天
11713400000019

第19章 人情练达皆学问——荀子谈为人处世(2)

这就是说,对错事本身感到愤怒,而不是对做错事的人感到愤怒。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重新估价这个人的优点、缺点,以及他做错事时所处的环境。凯西是一个16岁的头脑爱发热的少女,她小时候就被她的生身父母遗弃了,对此她十分愤恨。她不明白为什么她就不值得她的父母自己来抚养。后来她才发现她的生身父母很穷,并且生她时还未结婚。

后来,凯西的一位朋友怀孕了,在担惊受怕的情况下,把她的婴儿送给了别人抚养。凯西分担了她朋友的忧虑,并且意识到在这种环境下这样做是最好的办法。这使她逐渐认识到她自己的父母那样做也是对的——他们自己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他们把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抚养,是因为他们太爱孩子了。凯西对自己父母的新看法促使她的怨恨逐渐降低,并最终谅解了生身父母。从此她更看重自己的富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人生了。

(3)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一位漂亮的女演员几年前在一次车祸中成了残废。她的丈夫陪伴着她,直到她几乎完全康复。然而,他却冷酷迅速地离开了她。

她只好沉湎在美好往事的回忆之中。而于未来,她只有愤恨。但最终她还是宽恕了他。她说:“如果我只是终日地沉湎于对他旧日的情爱的回忆之中,整天只是怨恨他的冷酷。那么,我只有终日流泪的份,于我的身体有害无益。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吧,我需要的是获得未来的幸福。”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每个人都是握着手而来,撒手而去,何必让那些怨恨和愤怒再纠缠心间,防碍我们今天的幸福呢?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把握方圆做人的真谛之所在了。

4.谦招益,满招损

【原文】“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大意】骄傲和轻慢是人的祸害;恭敬谦逊能屏除刀、剑、矛、戟、矢的伤害,即使有戈矛的尖刺,也不如恭敬谦逊锋利。

满招损,谦受益。弓满则折,月满则亏。

传说,缯国旧地疆界的执掌官,看见了楚相孙叔敖,说:“我听说,做官久了的人,士人嫉妒他,俸禄多了的人,百姓怨恨他,官位高的人,君主憎恨他。如今你孙相国居官久,俸禄厚,职位尊三者都具备,却没有得罪楚上的士人和民众,这是什么原因呢?”孙叔傲说:“我三次做楚国的相国,思想上更加谦卑,每当俸禄增加,施舍就更加广泛,地位越高,礼貌就越恭敬。因此,才不得罪楚国士人和民众。

一个人有一点能力,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产生一种满意和喜悦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旦“满意”变“满足”,“喜悦”变“狂妄”那此时的成绩和进步将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和绊脚石,更有甚者还可能酿出悲剧。

一位成功的大企业家曾经说过:“当你经过千辛万苦使你的产品打开市场的时候,你最多只能高兴五分钟,因为你若不努力,第六分钟就会有人赶上你,甚至超过你。”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伏下身子扎实肯干的时候取得的,一旦骄气上升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荀子还讲过一个故事。

孔子在鲁恒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了一种倾斜而不易放平的容器。孔子向守庙人询问道:“这是什么器具?”

守庙的人说:“这大概是人君放在座位左边的一种器具。”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具,空着的时候就倾斜,灌进一半水就正立着,灌满了就翻倒了。”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灌水吧!”

学生就舀水进容器里面,水灌到一半,容器就正立着,注满水变翻倒了,空着的时候就倾斜。孔子喟然长叹:“唉!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子路问道:“请问保持富贵的地位,如同保持水满而不翻一样,有什么办法呢?”

孔子说:“自己聪明智慧,要保持愚笨的样子;功劳覆盖天下,要保持谦让的样子,既勇敢而又力气盖世,要保持怯弱的样子;财富拥有全天下,要保持谦逊的样子,这就是所谓谦让了再谦让的方法。”

后来,子贡又问孔子道:“我想做到对人谦虚,但不知如何做才好?”

孔子说:“对人谦虚吗?那就要像土地一样,深深地挖掘,就可以得到甘泉;种植,就可以五谷繁茂;草木繁殖了,禽鸟和野兽就在这里繁育,草木禽兽生长时就立在地上,死了就埋进土地中;土地的功劳很大,但它不自认为有德行。对人谦虚就该像土的一样。”

当你被上司提升或嘉奖的时候,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你那因升迁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下去才好。你所拟的一生计划,当然是非常伟大的,但在你没有达到这个伟大目标之前,中途的一些小成功,可以说只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许在你实行一个计划时,一着手就大受他人夸奖,但你必须对他们的夸奖一笑置之,仍旧埋头去干,直到隐藏在心中的大目标完成。那时人家对你的惊叹,将远非起初的夸奖所能及。

有人会说,大凡骄傲者都有点本事,有点资本。你看,《三国演义》中“失荆州”和“失街亭”的关羽和马谡不是都熟读兵书,立过大功吗?这种说法其实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而没到事情的本质。关羽之所以“大意失荆州”,马谡之所以“失街亭”,不正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有资本”而铸成的大错吗?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说:“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当我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每晚睡觉前总是拍拍自己的额头说:别让自满的意念,搅乱了你的脑袋。我觉得我的一生受这种自我教训的益处很多,因为经过这样的自省后,我那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情绪,便可平静下来了。”

一个人的伟大与否,是可以从他对于自己的成就所持的态度上看出来的。堆积你的成就,作为你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吧。

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象,乐极生悲。

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

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马,并将勇士藏在马腹内,其他的主力部队亦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自己真的成功了,于是在毫无防备下,将木马拖入城内,歌舞狂欢,饮酒作乐。就在他们渐入梦乡时,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于是特洛伊灭亡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得到一个宝贵的教训:成功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

真正有本事,胸怀大志的人是不容易骄傲的,这是一个人的修养达到较高境界的表现。倒是那些胸无大志的人,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骄傲。至于骄傲的本钱,有大有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也会凭空骤生骄气。如一个有趣的寓言所说的,长颈鹿因为能吃到几米高的树叶而骄傲,而小山羊则因从篱笆缝隙里钻进去吃草而骄傲。这说明,骄傲的程度与愚蠢的程度成正比,与成功的概率成反比!要想在成功的路上走得即坚定又稳健,必须戒骄戒躁,永不自满。千万不要做半瓶子醋,要以一种空杯为零的态度虚心学习,养成求取上进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你才会在有所成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才会有成功路上坚定的步履。

5.时时要有危机意识

【原文】“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

【大意】困在灾祸之中再想谨慎就毫无禆益了。

荀子说,白鲦,鲂鱼是喜欢浮在水面上趋就阴光的鱼,它要是搁浅在沙滩上再想得到水,就来不及了。不论是鱼,还是为人处世,荀子的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谋而合。人都要有忧患意识,用现代的流行语言来说,就是要有“危机意识”!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个企、比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测的横逆。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备,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除,但却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己打条生路!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问它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没看到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这只野猪就是有“危机意识”!

那么,个人应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呢?

这可分成两方面来谈:

首先,应落实在心理上,也就是心理要随时有接受、应付突发状况的准备,这是心理建设、心理准备,到时便不会慌了手脚。

其次是生活中、工作上和人际关系方面要有以下的认识和准备:

——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意外的变化,我的日子将怎么过?要如何解决困难?

——世上没有“永久”的事,万一失业了,怎么办?

——人心会变,万一最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伙伴变心了,怎么办?

——万一健康有了问题,怎么办?

其实你要想的“万一”并不只我说的这几样,所有事你都要有“万一……怎么办”的危机意识,并未雨绸,预作准备。尤其关于前程与一家人生活的事业,更应该有危险意识,随时把“万一”摆在心里。人最怕的就是过安逸的日子!

不知你现在的状况如何,是忧患?还是安乐?忧患不足畏,担心的应是安乐呀!

在很多书里,人们都描述过日本八佰伴公司负责人和田一夫,对他那传奇创业经历深深佩服。那时,他踌躇满志。经过半个世纪的奋力拼搏,他将一家乡下蔬菜店建设成为在世界地拥有400家百货店和超市,员工总数达28000人,鼎盛期年销售额突破5000亿日元的国际流通集团,旗下多家公司的股票在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上市,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被称为“世界的和田”。

1990年,和田一夫将八佰伴集团总部移到香港,后又移到上海。不料,企业的高速发展,使他盲目地骄傲和自信,做出不谨慎的判断,盲目扩张。危机悄然来临。1997年,八佰伴集团的核心公司——日本八佰伴公司出现经营危机,负债1600亿日元,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和田一夫承担起全部责任,将所有私财抵债,自己一贫如洗,租屋而居。

1998年,年已70岁的和田一夫设立经营顾问公司,并开办国际经营塾,决心将自己的经营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年轻的经营者们。他谈得最深刻的一个教训就是:“我在经营企业最困难时,往往会做各种各样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在事业成功时却会骄傲自满,造成判断失误。因此看来,事业取得最大成功时风险最大。失败是人生财富,成功是最大危机。”

由此可见,不论是一般的老百姓,还是曾经成功的风云人士,都避免不了遭遇厄运和失败。生存本身就是充满风险和陷阱的事,不小心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如何保护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事业等都得到保证,这就是每个人都需要有危机意识。

于是,让我们掌握这样一些为人处世理念:

一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中国人的“古训”,充分说明了对待他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对待别人,不应该存有伤害之心;另一方面,当对别人没有足够了解时,需对他人有所防备,防备他人存有坑害自己的心,也说明必须采用适当必要的防卫手段,让人无法加害自己。

二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要远离危险的地方。这包括两方面:一是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在商品经济时代,经济危机随时都可能出现,只有及早作出预防措施,才能够避免灭顶之灾。

三是不要炫耀自己的才华和钱财。大量事实证明:毫无顾忌地卖弄聪明、恃才自傲,或者炫耀自己的财富,必然招致祸害。与之相对应的是,有时候,大智若愚倒的确值得称道。《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假痴不颠”。假痴,表面痴疯;不颠,心底还是清楚,并不颠倒。

四是得意,莫忘形;顺境,不忘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不但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有益教诲,反而会对给予自己教诲的人怀恨在心。因此,在为人处事上,即使自己再有才再能干,也要看对象展示,不要得意忘形,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怨恨。

五是学会“明哲保身”。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明哲保身”。我们很容易把这句话理解为“自扫各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别名词。其实“明”是“明”,“哲”是“哲”。前者以弄清真相为核心,后者以完成目标为核心。“明”是“哲”的基础,不“明”不足以为“哲”,但是若只“明”,不仅不能“哲”,而且还会走到“哲”的反面。因为,哲,有时正好需要“掩明”——你是怎么样,恰恰得向人掩饰你并不怎么样;你明明懂得事情是怎么回事,但是考虑到不造成负面的影响,你还要装作你不懂得怎么回事。这点让人很难接受,’但这是社会和人性的局限。

六是有色做人。不少人信奉简单的真实,理论根据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本色做人”。什么叫做“本色做人”呢?就是“我是这样一个人,我就这样活着,让大家看到的我,就是真实的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美德。

但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任何行为产生的社会效果,不仅在于你怎么样,而在于你给人造成怎样一种印象,以及此一印象是否与他人的利益、心理等冲突。你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本色”,还必须考虑你这显示本色的行为,在别人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假如你片面理解“本色做人”,就可能给生活惹来的麻烦,小则招忌失友,大则招来杀身之祸。

如西汉大臣杨恽,廉洁奉法,大公无私。后来,因被人诬陷而被削官为民。杨恽回家便大肆置办产业,用治理财产来消磨时光。他的朋友给他写信说:“大臣被罢免,应当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做出可怜的样子,不应当置办产业,和宾客来往,在社会上获得声誉。否则,你又会惹祸。”他很不服气,照做不改。他没料到,又有人给皇帝上书告发,说他生活奢侈,毫无悔过之意。最近天上出现日食这种灾难景象,也是这个人造成的。于是,皇帝又下令以大逆不道之罪将他腰斩。

杨恽是个十足的好人,他自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是却引来这样的结局。为什么这样呢?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传忌”,即传播的忌讳。”“传忌”关心的正是所谓“影子”——即你的行为在别人那里造成的印象。假如你片面理解“本色做人”,不顾及自己的做法在别人那里造成的印象,小则招忌失友,大则招来杀身之祸。

七是谨防“祸从口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教导人要“慎言”,最担心“祸从口出”。于是,智者常常告诫:“群居防口,独坐防心。”——和别人在一起时,要谨防说话的错误;单独在一起时,要防止心念的错误。

八是永远不要盲目冲动。几乎所有主动酿造的生存危机,都与盲目冲动有关。因此,应特别记住的准则是:永远不要盲目冲动,尤其牵涉到性命相关的大事时,更当如此。从大体上讲,凡是只凭勇气不用谋略的人,做事难以成功,不小心谨慎而粗心大意的人必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