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11713200000006

第6章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1)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语言是教师的教育工具,但不是惟一的工具。教师不应该是言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应该成为言的巨人,行的高标。在现实生活中,言传身教二者同等重要,有些时候,身教重于言教,所以要取得教育的成功,教师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我们先来看一位班主任亲身经历的故事:

这学期,我接了学校一个有名的乱班。第一天走进教室让我目不忍睹:桌仰椅翻,纸片飞舞,污物满地。看到这种情况,我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整治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老师亲手打扫过的教室里,全班学生一个个都出奇的规矩。第二天,我依旧如此。有一些同学说话了:“张老师,让我们扫吧!”我微笑着说:“不,这一周张老师做值日。”一个星期后,我安排了值日表,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屋角旮旯儿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教室值日的。我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得一丝不苟。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于心不忍,以至于最后肃然起敬。这就使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感情上的理解和交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班级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也使学生从中感到一种压力——我们应该像老师那样做。

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我以身作则的带动下,我们这个昔日学校有名的乱班,如今周周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这件事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身教重于言教”的理解。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人认为英雄人物是榜样,优秀同学是榜样,其实学生心目中还应有一个榜样——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最忌讳的是坐而论道,心口不一。我们给学生的口号应该是“跟我来”,而不是“给我上”,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的行动。

比如教室外面阳光灿烂,而教室里却灯火通明,我们伸手关掉教室前面的灯,学生会马上关掉教室后面的灯,因为我们用“关灯”的动作告诉大家“要节约用电”,大家用立刻执行的举动回答我们“完全同意”;教室里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我们弯腰整理,卫生委员会马上过来一起整理,因为我们用行动告诉他们“今天的值日不合格”,他们用行动回答“知道了”。我们把奖状双手递给学生,学生会双手接过。行动是最有力的号召,示范是最有效的教育。

但教师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即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不要把自己变成学生的保姆。我们的干仅仅是个示范,可以说干是为了不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干,干得更好。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事例:

我班扫女厕所的都是走读女生,她们聪明伶俐,积极上进,由于平时很少做家务,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所以只要教给她们干就行。我拿起笤帚,她们就知道拿簸箕,接着就有人说:“老师,把笤帚给我吧。”只要这些城市的独生女把手从鼻子上拿开,把干净的旅游鞋踏进厕所,后面的事情就不用管了,我干的目的就达到了。有些学生敦厚朴实,缺乏变通,眼里没活。对于这种学生来说,光干不行,还要边干边说。例如,住宿生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我给他们订了几种报纸,挂到教室前面,同学们闲暇时都争着看,看完了,报纸就乱了,我把报纸整理好。第二天又乱了,我还整理,但我要说:“老师把报纸贡献给大家看,还要天天给大家整理,你们觉得这合适吗?如果你们小心一点就不会乱了,整理一下不过是举手之劳,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何乐而不为呢?”后来,报纸再也没乱过。每个班里总有几个特殊的同学,他们嘴上抹蜜,说得天花乱坠;一到干活,脚底下抹油——开溜。有这样两个学生,平时值日非常“积极”,教师在场时干得热火朝天;教师一离开,他就偷懒。对这些学生,既要干,让他感动;又要说,让他明白;还要检查、监督、抽查,让他怕。否则,你光干,他说你傻;你光说,他说你虚;他偷了懒,还笑你“迂”或者“愚”。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能说会练真把式。”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就应该是能说会练的真把式,要说,就说在当口上,当说则说;要干就干在关键处,该出手时就出手。

言传身教的完美结合是教育工作的一种高超的境界。

言必信,行必果

处世为人之道,大概没有什么比诚笃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的了。你的言行举止,时刻不可丢弃了这个根本。与人交往时,只要有这个根本存在,只要别人还信任你,其他方面的缺陷或许还有弥补的机会。若失去了这个根本,别人不相信你了,别人不愿再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如今社会,孤军奋战者,没有几个不失败的。

东汉时,有这样一对朋友:他们是曾在太学中读书的山东人范式和河南人张劭。两人学成后,约定要重聚,由范式到张劭家去,并定下了具体日期。两年后的这一天,张劭禀告母亲范式要来,请她准备酒食。张劭的母亲不信,说两地相距这么遥远(古时交通极不便),你就一定能说他今日到?可是,范式果然在这一天到了,张母说,范式真是一个讲信义的君子,与他交友,不会有错!后来,张劭得病死了,下葬那一日,乡邻们忽然发现远处有一辆车急驰而来,白马素帐,痛哭之声相闻。张母说:一定是范式来了!范式手执麻绳,牵着灵车为张劭落葬,曰:“去吧!元伯(张劭字),生死异路,无法挽回,我和你就此永别!”乡中千余吊客闻言而同声落泪,都说没有见到像范式这样真心诚意、信而不爽的朋友。

对待朋友要守信,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同样需要守信。

《韩非子》中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曾子之妻要去集市,她的孩子在后边哭闹着要跟随。她哄孩子说:“你回去吧,等母亲回来给你杀猪吃肉。”等她从集市上回来,曾子便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只不过是为了哄孩子,与孩子开个玩笑罢了,何必当真?”曾子说:“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小孩子天真无邪,还没有认知能力,所作所为都要向父母学习,靠听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了他,是教孩子学‘欺’呀!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是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化的。”于是,就把猪杀了。

曾子之所以杀猪,是由于妻子在去市场上购买物品之前,为了不让儿子跟着出门而向儿子许愿。曾子认为:儿子年幼,天真无邪,主要是向父母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儿子的脑海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做父母的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不能信口胡言地哄骗儿子。于是,曾子把猪杀了。言而有信,是父母教育子女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样也是班主任教师教育学生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今天,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诚信社会的建设,作为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如果我们教师都不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又怎能教育出诚信的学生呢?

有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

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土尔士的一位小学校长—— 42岁的路克,在雪地里爬行1.6公里,历时3小时去上班,受到过路人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原来,这学期初,为了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路克曾公开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我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

全校师生猛劲读书,连校办幼稚园大一点的孩子也都参加了这次活动,终于在11月9日前读完15万页书。有的同学打电话给校长:“你爬不爬,说话算不算数?”也有人劝他:“你已经达到了激励的目的,不要爬了。”可路克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爬着上班。”与每天一样,路克于早晨7点离开家门,所不同的是那天他没有驾车,而是四肢着地爬行上班。为了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是在路边的草地上爬。过往的汽车向他鸣笛致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新闻单位也来采访。经过3小时的爬行,路克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被磨破了,他终于爬到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心爱的校长,当路克从地上站起来时,孩子们蜂拥而上,抱他、吻他……

践行履约是中国传统人格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品德之一。凡事需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反省自我做起,以身作则。“勿以善小而不为”,“知行合一”,等等,都强调了“做”的精神。

一个好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感的结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42岁的小学校长路克,为什么要在雪地里爬行1.6公里,历时三小时去上班?他的目的就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履约,给学生们树立一个榜样,并激励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其实这个校长在达到目的之后,可以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但是它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来指引其他人,这种身教要比言教效果好很多不是吗?现在,很多教师要求学生不许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可实际上,反思一下,在你要求学生的时候,你做到多少呢?教师要求学生诚实,可是当教师为自己的错误狡辩的时候,你的学生还会接受你说教的诚信的道理吗?教师要求学生尊重自己,那么当一个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时候,他是否意识到他正在教育学生如何用暴力解决问题?教师应该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引导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去做教师都做不到事情。

坚守教育的公正

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是学校里与学生及其家庭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师长,但是,在班主任心目中,自己就不仅应该是师长更应该是良友了。由于与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就不得不每天面对着公平公正、师生平等的现代教育诉求。换言之,班主任只有做到了公平公正,只有追求师生平等,才能成为真正受学生尊敬、爱戴的老师。所以,公平公正、人格平等,乃是班主任工作理念中最最重要、最最核心的理念。

教师只有在公正的前提下,才能对每一名学生付出真挚的爱。学生也才能真正从内心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古人云: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威而畏我公。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有些老师由于一些原因对学生有所偏心,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甚至是终身的影响,也往往叫那些曾受到过“歧视”的学生永远地记住,成了无法抹去的记忆。

这是20年前发生在某学生身上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那年的秋天,我刚升初三,我们班突然来了些“关系户”,他们是已在初三学习了一年而未参加中考的复读生。这些“关系户”基础好,成绩就更是没说的,老师对他们情有独钟,关爱有加。原本成绩平平的我在这些关系户的映照下更加显得微不足道——成了一个不被老师关注的“小不点”!我不服气,更不服输,我要倍加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于是我每天挑灯夜战直到深夜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一两点,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打疲劳战的我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注意力减退,精神恍惚。

终于有一天,我大难临头。那是周三下午的第一节数学课,老师讲《圆的性质》。在上课不到10分钟时间里我接连打了三个哈欠(我已经非常疲惫了),这引起了杨老师的注意。

老师叫到我的名字,问我:“你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

“我做作业直到12点!”

“做到了十——二——点?谎话!谁信?”老师有些嘲弄地拖着长腔反问。

“我是做到了12点,我没骗您!”我再次为自己申辩。

这可让老师动了肝火:“还没骗人?你有那么用功,成绩也不会总在60分左右徘徊了,小小年纪就不诚实,货真价实的骗子!”

同学们哄堂大笑。

被老师称为“骗子”的我脸红耳赤地站在59位同学的面前,无地自容,脑海里一片空白!我多么希望有个地洞让我钻进去,早点摆脱这痛苦的场面。那一课我什么也不想听,什么也听不进去,只盼望着能早点下课,盼望着老师能早点离开教室。

从那以后,本来数学成绩就平平的我因为讨厌这位老师,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中考成绩更是平平。

20年后,当年的“小不点”已度过了10年的教师生活,对那件无法忘记的事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理性。虽然,我不能使每个学生成绩优秀,但是,我一定不戴有色眼镜地对待他们;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出错,但是我一定给他申辩的机会,我愿意做他忠实的听众。

在这个案例中的老师不但处事不公,而且较为专横,听不得半点解释,还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侮辱自己的学生,以至于他的学生在20年后还记得他,心中仍有余恨。这样的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自然会成为一个失败者。他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在了学生心中的反面,成了恨的对象。

但是在我们周围也不乏处事公正,而且对弱势学生给予特别的重视与引导,使其走出低谷,找回自信心的老师。

请看下面的案例:

今年教师节我意外地收到了来自某著名研究所的一封信,寄信人曾经是我的学生。她在信中提到我的那个班委“空缺”的做法,她说:“没有那个‘空缺’就没有我的今天,是那个‘空缺’使我重树自信,走向成功……”这封来信将我的思绪引回到10多年前的那个秋天。

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新高一年级某班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既敏感又令人头痛的一件大事:既要选举出能够在班级管理中起到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的同学,又要适当考虑、照顾性格内向、心理自卑、需要锻炼机会的弱势群体。在观察中我发现,班级中有位女同学很特别,她性格孤僻,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眼神总是躲躲闪闪的,不敢正视我;下课后也不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发呆,这是典型的有心理障碍的表现。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她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该生在初中时曾经做过班级的宣传委员,那时的她活泼、开朗,学习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尤其擅长写作文(曾获得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但有一次,在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班主任老师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和讥讽挖苦。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