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11713200000010

第10章 珍爱年轻的心灵(2)

有一个学生的母亲是农民,继父掌管家庭经济。小学六年时间里他从未参加过需要花钱的集体活动。每次我们班外出春游秋游,我都主动为他出一半的钱,再号召全班同学多出几角钱,使这个同学很受感动,他改变了以往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淡的态度。

这些学生都顺利地考上了高中。那年8月,该班的全体学生在宴宾楼包了4桌酒席,为我操办40岁生日庆典。最远的学生从桂林专程赶回来,觉都没睡,没有回去看父母,直接到我家,那热闹的场面让酒店里的老板都感动,他也主动来为我敬酒,并对我说:“老师真光荣。”饭后,大多数学生告别了,当年最调皮、最让我操心的一个学生专门租了6辆小车,陪着我到城里兜了一圈。还有一个调皮生,参军后第一个探亲假,下火车已是深夜了,父母接他时,他却执意要看望覃老师后再回家。

这是一则非常让人感动的师爱的故事,这则故事也启示我们,把爱给孩子,对于普天之下的老师来说,这并不难。但是给孩子怎样的爱,如何去爱却值得探讨。

第一,了解孩子。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这是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认识前提。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人才观还没有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变。大多数老师出于对孩子的前程着想,不得不把视野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进而使我们对孩子的爱,在表现方式和表现层面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单一化、标准化,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其实,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应该看到,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教育的功能也应该转向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上。从人的发展来看,立足于自我,扬长避短,才能够使个体的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给学生爱,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提供个体发展的机会和舞台。

第二,尊重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作为人的独立性。教育调查显示:学生渴望的教育环境主要是民主的管理与和谐的家庭氛围。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善于推行班级民主制度,让学生在广泛地参与中感受到自我,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同时,班主任教师还要帮助家长树立民主意识,尽量维护家庭的和谐。

第三,注重教育。爱不等于放任自流,相反,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理不问,绝对不是爱的表现。教师在教育上的权威保持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权威的建立基础是对学生的爱,我们要在学生错误出现或者是萌芽的阶段,像一个长者,也像一个智者一样,向孩子提出问题,耐心地帮助学生了解错误的危害,提出改进的意见,监督学生的行为。这样,我们才能肩负起育人的重任,才能给予学生最真挚的爱。

尊重是一种力量

有一位数学教师,发现一个学生考试时竟然一道题都没有答对。她感到非常的气愤,不假思索地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但随即觉得不妥,于是她重新审视了这张试卷,在上面写道:“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知识和智慧。”

多年后在校庆活动中,一位在数学界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紧紧握住这位老师的手,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那次数学考试您给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使我找回了自我。”

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顿时燃起希望之光,树立了自信和自尊。正是凭借这种自尊和自信,使他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且不断努力,最终成长为一个杰出的数学人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是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充分肯定。这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人不可能尽善尽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学生不犯错误,面对正在成长、需要教育和引导的学生,既不应该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们,更不应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做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需要关怀、理解,更需要尊重。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尊重,让人感到温暖和舒心,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尊重,常常与理解、关爱、宽容和赞扬相辅相成;尊重,杜绝苛求、嘲讽、体罚等不良教育言行。教师不仅要尊重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表示对他们的赞美和褒扬;更应尊重那些表现一般和落后的学生,表示对他们的鞭策和鼓励。尊重是教师的感染力所在,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抚平学生失败的忧愁;它像一泓清泉浸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养料。

懂得尊重,学会尊重,是做人的一门学问,更是师德规范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学会了尊重别人,我们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孩子,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不当、培养不当。后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促成的。”的确如此,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

传统意义上的“差生”首先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或因智力因素、或因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衡量学习成绩的东西是每次考试的分数,如果高于班级平均分,则是“好生”;如果低于班级平均分,则是拖后腿的学生;如果好几次做了“拖后腿”的学生,就会被老师认为是“差生”、“后进生”。一旦被戴上了“差生”的帽子,想脱下来就很难了。因为他是“差生”,老师便不再对其抱有希望,就不想管他,就不想帮助他,就恨不得马上让他退学、转学;因为他是“差生”,班主任便不希望班级的“好生”受到他的影响,那些“好生”就会不理“差生”,那么能与“差生”玩到一起的只有“差生”。这些“差生”被歧视得久了就会麻木,就会对学校和班级失去兴趣,于是可能产生一系列后果:逆反、破罐子破摔、自卑、逃课、逃学、离家出走、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到一起组织犯罪集团……其实,那些后来走上犯罪道路的所谓“差生”,最初仅仅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作为第一个把该学生看成“差生”的班主任,你是否意识到你对他后来的人生轨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你是否在反省自己最初的行为葬送了一个人的一生呢?

传统意义上的“差生”还指破坏班级纪律、道德品质低下、思想意识败坏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不尊敬老师,在家不孝敬父母,在社会上偷吃扒拿、打架斗殴、寻衅闹事……这些学生用传统道德观去衡量,确实是“差生”,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濒临犯罪边缘,已经不是学校教育所能控制的了。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明确一条,只要他一天没有被绳之以法,他就一天还是你的学生,你就对他负有正面引导的责任。你就应该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化他们,教育他们!你还应该相信,这样的学生当初肯定不是这样的,他们心中肯定沉睡着一些美好的东西,只要你发现它们,你就有可能找到打开他心灵大门的钥匙。所以,即使你知道你的班级有这样的学生,你也不可放弃他们,而要平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享有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某班学生王某,在初一下学期认识了社会闲杂人员丁某。丁某经常带他到网吧去打游戏,还给他香烟抽,经常请他喝酒吃饭。开始他没有钱回请,便骗家长说学校要买这样买那样,引起了家长怀疑,与班主任沟通后,家长便不再给他钱。但是没有钱又应付不了那些哥们儿,于是王某在哥们儿的教唆下常常在放学的路上拦截小学生,敲诈他们的钱,得手多次之后才被发现。班主任与家长一道对他的行为进行了控制:每天放学,家长守候在学校大门口把他接走;星期天,家长把他反锁在家中,不让其出门;节假日,家长把他带在身边走亲访友……王某安生了一段时间,似乎与校外闲杂人员脱离了关系。但在学校,他每天不是上课时呼呼大睡,就是扰乱课堂。班主任一次又一次地找他谈心,一次又一次地把他送进学校政教处,可是收效甚微,气得班主任索性不管他了。到初三上学期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离家出走,一个星期以后才被找到,至此,学校和家庭都对其束手无策……

可是奇怪的是,从初一到初三,王某一直与班里同学关系很好,有一个表现不错的女生还和他谈起了恋爱。班主任很是费解:这样的“泼皮破落户”也有人爱?班级学生的是非感到哪里去了?怎么会与王某交朋友呢?于是,他找平时跟王某玩得特别近的学生谈话,提出了与王某交往的几条原则: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们要少跟王某搅和到一起,最好不要理他;二、看见王某有不轨行为要及时向老师反映,不能让他走上犯罪道路;三、不要讲哥们儿义气……可班主任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学生转脸儿就将老师的谈话内容告诉了王某。王某原来在班主任面前还给老师一点面子,认为老师不管怎么说是为他好,基本上没有正面顶撞过班主任,可经过这件事之后,居然再也不买老师的账了。毕业后,少不了有学生来看班主任,有一次王某也来了。他剃着光头,穿着一身黑衣服,一副黑社会打手的样子,让老师不寒而栗。

可是这次王某却与曾经的班主任进行了一次长谈,详细诉说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言语中颇多责怪班主任和家长的意思。班主任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对王某的成长负一定的责任,于是真诚地向王某鞠了一躬,说:“老师在教育你的时候做错了事,不求你的原谅,但求你走好将来的人生道路!”谁知听了班主任的话,王某竟然扑通一声跪在了班主任面前泣不成声!后来,王某要去当兵,部队让他找曾经的班主任写证明,班主任写道:“……在少年时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这个责任我应承担一半,我相信部队的大熔炉能够把他锻炼成钢!请部队给他一个机会,把他培养成一名战士,也给我一个机会,他只有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我才能在心理上得到一丝安慰!……”部队领导同意了班主任的请求,王某参军了,后来还考取了军校。

这个案例对我们的警醒作用是深刻的,它再一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在班主任心目中一定不能有“差生”概念,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班主任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扬长避短,而不是让学生截长补短。

但是,没有“差生”不代表班主任要按照统一规格培养学生,不代表班主任可以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只有在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们的教育才是公正的。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主要应树立这样几个理念:①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②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某个特定的学习目标;③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是与众不同的;④每个学生的性格中都有闪光点,要赏识每一个学生;⑤因材施教,因材施考。

某班主任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对于有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或者报告家长,让家长到学校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或者放学后把学生留下来继续完成作业,或者停课补作业。个别学生被处罚之后,养成了抄袭作业的习惯:每天晚上到成绩好的同学家里抄或者一大早到学校抄。碰到背书,就采取耗时间的办法,“逼”着老师把他当“差生”,以达到让老师不再找他背书的目的。

这个案例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长期上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班主任老师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给不同孩子提出了同一目标,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给学生提出过高的学习目标,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

总之,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既不能有“差生”的观念,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采取正确的施教方法。

要相信,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会成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