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我学减轻压力
11690000000025

第25章 放松身体,减轻压力(1)

聪明老板,巧妙处理债务带来的压力

刘明是某公司的老板,近来迷上了炒股,开始只是小打小闹,玩一玩,渐渐地炒出一点经验,也炒出了瘾,索性辞去工作,专门炒股,不到一年时间,赚进五六万。刘明胃口越来越大,以高息向朋友借了几十万元,投进了股市,没想到运气不好,被套住了。并且,近期公司效益也不太好。借款到期后,债主们纷纷找刘明要钱。刘明哪有钱还债,只好像个罪犯似的东躲西藏,避不见面,搞得名声大坏,十分狼狈。

对于每一个经营者来说,不管你有多少借贷的渠道,也不管你能借到多少资金,都不要做债务的奴隶。这里有几点可以助你处理债务压力:

(1)有多少钱做多大生意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多少钱就做多少生意的观点或许会被看做保守和陈旧,但是作为经营者,必须有这个意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扎稳打,立于不败之地。

有这样一句形容银行借贷的俗语:“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充分揭示了借贷的本质所在。有很多经营者自我陶醉在借贷的鼓舞下,不面对现实,盲目变更营业,扩张营业,无计划的抛撒资金,却忘了一个事实:借的钱终归是要偿还的。过大的投资超出实际需求,收益势必不成比例。如此一来,经营状况大受影响;借贷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经营者疲于应付,慌不择路时会求诸于高利贷,危险的信号灯也就亮起来了。照这样看起来,经营者完全有必要感谢那些吝啬的金融机构,因为它可以教你站在另外的角度仔细认识自己,结合实际来规划自己,科学地运用资金,在良性循环中取得发展。

(2)用小钱滚大钱

商品经济的社会,处处离不得钱,尤其是做生意,没有本钱可谓寸步难行。有了钱,便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才智。但是,经营者的智慧在于把小额资本进行有效地运用,以小钱滚大钱。

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入大量的货,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守株待兔,坐等客人上门。这样的死生意什么人都会做。没有本钱或本钱很少的经营者不要发愁,只要你遵循不断提高资金周转率的原则,制定出相应的物品销售策略,你就找到了生意成功的秘诀。

(3)积累发展资金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都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借贷是很正常的事。常言道:“用自己的资金做生意是下下策,用别人的钱赚钱方为上策”。借到资金而洋洋自得,炫耀自己有本事的大有人在,借到款,资金宽裕,就拼命扩大投资。可是一遇到资金紧缺就会像疯子一样四处筹措,惶惶不可终日。所以,经营者应该设法积累发展资金,以免在经营中处于被动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扩充发展资金呢?

有资金运作经验的经营者认为:经营状况甚佳时,应适时储蓄,不要勉强扩大投资。储蓄犹如“蓄水池”为你悄悄地积蓄力量。有了储蓄以后,可以积极投资于不动产,专心于安定的经营;一般而言,经营的规模都不会很大。因此,无论采取银行储蓄,还是投资于不动产,总之可以随时变成现金的都可以采用。无论用什么办法,平时多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是资金周转对策的第一步。

(4)慎重申请贷款额

在经营者生意做到一定时期后,的确有扩大投资必要,而自有资金又不能满足之时,借贷无疑是个较好的办法。

比如,服饰店注重流行性,所以对资金的周转要求更高。在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时,只要有三分之一的自备资金,就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经营者要对“三分之一”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比如说,店铺周转资金需10万,那么自己至少要有3万,与此同时,应确切地计划从哪里借剩下的7万,利息是多少?最重要的是制定还款计划,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因而导致了严重损失。所以,在借款时,应仔细考虑对于贷款利息能否负担得起?是否订立了按每月本利计算,必须按月偿还的契约?仔细认真地计算和分析是贷款前必须要做的工作,按照常识判断,贷款额不超过自备资金的借贷是安全的,它既不会给经营者带来压力,又为经营者扩大经营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

敲开恋爱大门的咒语

李燕在一次公司联谊会上,结识了英俊潇洒的刘林。立时,少女的芳心被一种莫名的甜蜜感所包围。可李燕却碍于女孩子的矜持与自尊,不知如何向心上人表露心迹。在犹豫不决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白马王子”被另一个女孩子挽住了臂膀。

你一定有过或者正在有这种美妙而又苦恼的体验:你已经发现身边有一位“意中人”,可是却又不知道人家是否对你也有意。怎么办?因此,今天教你使用敲开恋爱大门的六大咒语。

(1)制造“偶遇”

爱情心理学表明,当一方对另一方产生爱慕之心以后,总希望让自身的形象引起对方的注意,因此总惦着寻找机会把自己显现在对方的视野中。但是,由于自尊、害羞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一方向另一方方显示自己时,往往表现得比较谨慎。既想尽一切办法引起对方的注目,但又不愿让对方发觉自己是故意的。因而往往装出“无意”、“偶然”的样子作为掩饰,以便万一遇到麻烦或者被拒绝时有一个借口和退路。所以,你要利用这个现象,让他多想想。

(2)表现得手足无措

以前,你们也常常单独相处,但那时候你并没有什么不自然的表现。可是,现在不同了。你让他发觉你和他单独相处时变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说话也不如以前那么利索了,特别是还伴着脸红或害羞的现象;这将让他留心你内心的变化。

(3)给他一点特别的关怀

正常状态下,青年男女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关心、帮助时,一般都比较谨慎,而且常常是拉着几个同伴一起行动,很少单独向对方表示。所以,你要让他发现你突然变得对他格外关心,经常悄悄地给他一些出乎意料的帮助。

(4)走进他的视线中

一般来说,人们对自己特喜爱的东西总觉得看不够,希望能经常见到。被爱慕的异性的吸引力更大。一旦“意中人”出现了,人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当双方还没有明确说出心思时,这种目光常常是悄悄射向对方的。你要多找机会走进他的视线中,必能引起他的关注。

(5)引领他走进你的世界

你要经常向他谈你自己的童年,看过去的照片,讲儿时的趣事,告诉家里的情况,父母的性格爱好,进而暗示欢迎他到你家去玩。此时,你肯定会心跳得厉害。因为,这往往是表示愿意接纳他成为你家庭成员的信号。

(6)准确把握个人空间

研究发现,在我们身体的外部有一个肥皂泡似的透明罩包围着我们,这就是所谓的“个人间隔”。这个间隔由好几层构成同心圆。最核心的部分是“亲密区”,它的范围是由皮肤往外0.45米,只有至亲的人才能在这个区间内接触。往外一环是“个人区”,即0.45米至1.2米,与自己的好朋友和熟人交往时基本就在这个区。再往外是“社交商讨区”,其距离是1.2米至3米。而3米以外则是“公共区”,是供不带任何个人色彩的交往使用的。

在与新结识者交往时,最好是从侧面接近对方。正面接近会使人感到不安,可能让对方退避三舍,甚至逃之夭夭。

在情场之中,眼睛注视对方实际上就是消除了双方之间的距离。在房间之中,较远注视对方,就像是把对方带进了你的个人区。在相距只有1.2米之时,情侣之间凝眸相视会使他们由于过分亲密而变得局促不安。在0.45米至1.2米之间的个人区,视线接触如果超过两秒,对方便可能觉得你侵犯了他的隐私而感到不快。

当然,你不必带上皮卷尺上情场。大多数人对个人间隔都有一种直觉。他们自然而然不会超过界限。但是,如果你要使意中人从熟人变成情人,就需悄悄缩短双方的间隔区。至于时机和分寸,则需要根据对方的反应而定。

微笑是化解痛苦通向幸福的阶梯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包括人们所信奉的“上帝”。惟有微笑是生命的调和剂,可把沉重调为轻松。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一个约莫四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微笑的。”每想起这则故事,就会被那个小男孩所感动。

有时候,一个人的精神可以击败许多厄运。因为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食、一钵水足矣。但要存活下来,并且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压力。

约翰·内森堡是一名犹太籍的心理学博士。在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疏手,使他幸免于难,然而他却没能逃脱纳粹集中营里的惨无人道的生活折磨。他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像野兽一样疯狂地屠戮着,无论是怀孕的母亲,刚刚会跑的儿童,还是年迈的老人。

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对死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人。内森堡知道,如果自己不控制好自己的精神,他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

有一次,内森堡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一路上,他产生一种幻觉,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是否能吃上晚餐?他的鞋带断了,能不能找到一根新的?这些幻觉让他感到厌倦和不安。于是,他强迫自己不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是在前去演讲的路上。他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他精神饱满地在发表演讲。

他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了笑容。内森堡知道,这是久违的笑容。当他知道自己也会笑的时候,他也就知道了,他不会死在集中营里,他会活着走出去。当从集中营中被释放出来时,内森堡显得精神很好。他的朋友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在魔窟里保持年轻。

微笑是一种心灵魔力的外在表现,这种魔力不仅能够给日渐枯萎的生命注入新的甘露,也会使你的人生开出幸福的花朵。

微笑永远胜于美貌,微笑是一种美德,它让人拥有不可多得的魅力。

在学校里,有一个长得很丑的女孩,学校的人常常讥笑她,甚至给她取了一个封号:“丑八怪”。

每当别人这样叫她时,她都气得要命,有时甚至气得大哭起来。

有一天当她又因为别人的取笑在那里痛哭时,有一位慈祥的老工友经过,问明她难过的原因后,老工友告诉她变漂亮的秘方:

第一,脸上常常挂着笑容,碰到同学就亲切地打招呼。

第二,绝不自怨自艾,不再去管自己的长相如何。

第三,乐于帮助人,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服务别人。

老工友告诉她只要切实遵守这些秘诀,三个月后她一定会变成全校最美丽的姑娘。

于是这女孩听了老工友的话,全心全力地去实践这些秘诀。没有多久,她果然成为全校同学最欢迎,最有人缘,最乐于相处的人了!

微笑是在逆境中通向快乐幸福的梯子。

我在大学期间认识一位旧书摊主。因自己生性爱书,除去书店买新书,更多地去买旧书,经济又实惠。摊主是位五十开外的中年男人,头发已有点白了,虽然他看上去满脸疲倦,但他脸上却始终挂着一种温暖而平和的微笑。他的生意也不都是很好,但他脸上的微笑从没因此收敛片刻,依然笑对着每一位从他书摊前经过的人,犹如一道令人心动的风景。

时间长了,我便与他混得很熟。后来从他口中得知,他原来在这座城市里一家有名的企业上班,不巧的是他下岗了,更不幸的是妻子又遭车祸,至今仍躺在床上,本是小康的生活已跌入贫困的深渊。再加上一个读高三的女儿也正是花钱的时候。没办法,只好出来弄点旧书卖,成本不高,周期短,能赚多少算多少,只求能把这个家支撑下去。他还讲了自己生活中其他一些颇使人心忧的事。令我吃惊的是,当他讲述那些常人也许无法承受的不幸时,脸上仍带着淡淡的笑容。

一天在他摊位上翻阅旧书时,突然下起雨来。他对我说:“小伙子,能不能帮我把书收起来?”我爽快地答应了。随后,我心里一动,萌发了去他家看看的念头,便对他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微笑着说:“欢迎,欢迎。”

他家很狭窄。他说他本来有套宽敞的住房,但为了妻子的医药费而换给了别人。刚一进门,我就被他妻子的一张笑脸所感动。她坐在沙发上,从她身上可看出受伤的痕迹。他妻子的微笑正如他示人的微笑一样温暖而和平。从这张笑脸上根本找不到那种重伤在身、贫困交加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厌世、焦躁、淡漠与敌视的神情。那张脸虽清瘦苍白,但洋溢出的微笑却如花般灿烂、鲜丽,使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怡人的温馨。他们好像完全不顾忌我这个外人在旁,他坐在妻子身旁,微笑着问她好点没有,她妻子也微笑着抚摸着他的脸,问他累不累,那情景让人羡慕而感动。此时,她的女儿放学回来了,她身上散发着一种青春活力,脸上的微笑一如她的父母。我在那份温暖和美丽的微笑中还读出一种自强与希望。

我明白他们一家人为什么在接踵而至的不幸中,仍能示人以如花般的微笑,更深深感受到那种蕴含在微笑后面坚实的、无可比拟的力量——那是一种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信心,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我想,这才是支撑起一个幸福家庭的基石啊。只要具备了这种淡然如云微笑如花的人生态度,那么,任何困境、不幸和压力都能被锤炼成通向平安幸福的阶梯。

从另外的角度去看烦恼

很多事情,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便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其愁苦自怨,倒不如换个角度,转变一下心情。正面的思想带来积极的效果,负面的思想带来消极的效果,你选择哪一种呢?

事情的“好”与“坏”多数情况下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背对阳光看到的只能是你的影子。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挂在客厅。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花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氏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所以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俞氏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样一件事情,但因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让我们凡事多往好处想,以致少生烦恼、苦闷,而多有喜乐、平安。两人同时望向窗外:一人看到星星;一人看到污泥。

即使是在同样的境遇,同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人幸福,有人则不幸。为什么?

所谓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人的看法而已。你觉得他很可怜,可是他本人却觉得很幸福也说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