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破译世界历史悬案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11689200000022

第22章 古代历史名人悬案全破译(6)

以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为后世各个流派的哲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源泉。正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古罗马也产生了许多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其中马可·奥勒留(121~180)被称为哲学家皇帝。

奥勒留出生时,他的祖父第二次当执政官,并任罗马市长。奥勒留与罗马新统治第团中几个最显要的家族都有亲戚关系,因此从幼年起就注定他将来必定出人头地。公元140年,年满19岁的奥勒留成为罗马执政官,以后又于公元145年、161年两度充任此职。公元147年,他任最高统帅和保民官,参与重要决策。在40岁的时候,奥勒留风平浪静地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决同义弟韦鲁斯一道继承皇位,这样在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杖力的皇帝共同执政。

公元1世纪到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繁荣时期。当时各个王朝竭力加强皇权,建立和完善官僚体系,改进军事体系,调整帝国境内不同阶层以及罗马与各行省的关系。M.U.图拉真(98~117)统治时期,帝国的版图被扩大到最大规模:西起不列颠,东迄幼发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抵北非。由于政局稳定、商路畅通等原因,此时帝国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对外贸易远达中国。但是当奥勒留统治时期,罗马帝国已经度过了它鼎盛阶段,周边行省局势已经变得很不稳定。公元167年,奥勒留和韦鲁斯一道越过多瑙河讨伐日耳曼人。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才把日耳曼人赶走,而韦鲁斯却因中风猝然死去。当奥勒留在多瑙河外作战时,埃及、西班牙和叙利亚的局势也极不稳定。公元175年,韦鲁斯手下的大将阿维迪乌斯·卡修斯已经成为东方各行省的实际统治者,并且控制了埃及。同年,阿维迪乌斯自立为皇帝。奥勒留被迫与北方那些尚未征服的部族订立和约,准备征讨阿维迪乌斯。未待起兵,阿维迪乌斯已被自己的部下刺杀。奥勒留趁机巡视东方各地,视察了雅典、安条克和亚历山大里亚,安定帝国在东方的统治。公元177年,奥勒留重新开始多瑙河战争,准备为罗马建立一条大大扩展的北部边界,但是正当胜利在握之际,他却在军中死去。奥勒留在政治上不能说毫无作为,特别是他重新稳定了日见端倪的动荡局势,使帝国强盛的势头得以继续维持,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人民也因此奉他为兵士、哲人和圣人。但是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与其在政治上的作为相比并不逊色。

一个时代的艺术形态和道德标准往往与皇帝的兴致有很大关系,如禁止残忍的竞技,制订体谅弱者的法律,力求持久美满的婚姻等等。道德败坏古往今来都不易避免,有的人公开败德,有的人秘密下流。到了尼禄统治时期,道德败坏的风气稍见好转,已不足为优,人们又重新信仰旧教或笃奉新教,哲学家也重新受到欢迎。尤其在奥勒留统治时期,他招待他们,容忍他们,使他们中的不少人来到罗马。这些哲学家利用奥勒留的大度和权力,麇集朝廷,要求任命和供给俸禄,他们发表无数演讲,又创办许多学校。在学生皇帝奥勒留的支持下,他们为世界带来了古代哲学的繁荣。

其实,奥勒留不仅利用自己的权力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他本身还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哲学家。早在12岁时,他就是哲学家的装束,母亲让他睡床,他坚持不肯,宁愿席地而卧。在巡视东方各行省之际,他不带护卫,穿哲学家的披风,听名师演讲,用希腊话参加他们的演讲。他还在旅行、战争和艰难困苦中,写下了不少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思索。在他的著作中,他不把哲学当做一种描写无限大的空论,而是把它当做一种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他内心是个泛神论者。对于宇宙秩序和神的智慧深深感动。他惊异一个小小的精液会长成小孩,吃了少许食物就会呼吸等。他认为假如我们能够领悟,我们就会发现宇宙之中也有跟人一样的秩序和创造力。他承认请神不要降灾给人是很困难的,除非我们看透自然的统一体,我们就不能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评判事故的发生,但是谁能看得透呢?所以要想评判世界就是自大和荒唐;智慧要知道度德量力,要和宇宙秩序相和谐,要意识到世界背后的意志,并且要高兴与它合作。奥勒留认为,把知识当做良好生活的工具,那种知识才有价值。哲学不是用理论和学问来指挥你,而是不停地训练你养成优美的品德。他还认为心灵必须是能抵抗物欲、情欲、愤怒和仇恨的城堡,它必须专心工作,而且能够注意生活逆境或前途险阻。他不愿意承认世界有坏人,对付坏人的方法就是切记他们也是人,他们是因宿命论而犯了错误,使自己成为受害人。假如你所认识的坏人使你难过,请想到你所认识的好人,请想到有过失的人也有他们的优点。不论好坏都是兄弟,一个神之下的子民,就是那丑陋的野蛮人也是我们的同胞。以奥勒留而言,他的祖国是罗马,以人而言,他的祖国是世界。

然而奥勒留的生活并不安静快乐。为了让他心中的世界进一步扩展而安定,他继续了多瑙河的战争,甚至为之死在了军中。他的哲学带有纯粹的实用主义倾向,即带有罗马皇帝的印痕,这就是奥勒留哲学思想的真实面目,也是我们称之为哲学家皇帝的因由所在。

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之谜

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它于公元1世纪中叶至2世纪中叶形成于罗马帝国东部,原为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因崇奉救世主耶稣而与正统犹太教分裂,后与希腊文化结合,在罗马帝国流传,公元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居功至伟,他就是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早年在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宫廷中长大,后以军官的身份参加了征伐多瑙河下游地区的战斗。公芫305年,他与父亲君士坦提乌斯一过渡海出征不列颠,在不列颠北部大战一场。公元306年,君士坦提乌斯在约克去世,君士坦丁随即被军队拥立为帝。公元312年,他侵入意大利,在一次闪电式攻击中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亚桥打败了罗马皇帝马克森提。然后他与已经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李锡尼结成联盟。公元316年,君士坦丁夺取了李锡尼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并在公元324年在亚得里诺普和克里索普利斯大败李锡尼。从此,君士坦丁成为罗马帝国的惟一皇帝。公元330年,他迁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

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共和时代的罗马,源于原始社会的一些信仰与从周围文化较高的民族,特别是从伊特拉斯坎人以及希腊人那里继承过来的神祗和宗教习俗共同存在,并逐渐融合。罗马人有多得不可胜数的神,而且不断吸收外来的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丘比特。罗马的主要神祗逐渐与希腊的奥林波斯的主要神祗融为一体。每个家庭都有专门祭祀神灵的地方,都有自己的保护神。每项政治或军事活动,都需要事先通过占卜了解神意。罗马宗教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形式主义,只要求严格按照固定程式行事,遵守各项禁忌。而不管真正的信仰如何。从屋大维时起,利用对皇帝守护神的崇拜以加强皇权成了传统的政策。但是基督教产生以后,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终于在君士坦丁时代成为用来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

据研究,君士坦丁是在母亲的教育下信服基督教的,而使他对基督教信服不移的原因则是因在基督十字的旗帜下而获得常胜。但是基督教对于君士坦丁而言,只是一种使罗马帝国安定、统一和有规律的工具。因为他对基督教条理不乱的秩序与道德行为,在祭奠仪式中不杀生的现象,对神职人员的尊敬,无怨地接受生活中的各种不平等,以及盼望来世的欢乐等均有深刻的印象。他已经觉得这个新的宗教可以净化罗马的道德,革新婚姻与家庭制度,并减低人们对战争的狂热。尤其是基督徒们即使受了较痛苦的压迫,也极少反抗国家;他们的教师教导他们要顺服在上掌权者,并告诉他们君权的神授。这正好与君士坦丁企望专制君主制度的思想不谋而合。

但是在异教徒仍占优势的情况下,君士坦丁必须小心行事。在他掌权的早期,在传统的祭拜中,要求祭司长作的仪式,他都一一照办。他重修异教的庙宇,并令各地赞助修建。在落成君士坦丁堡时,异教和基督教的仪式他都采用。他还用异教徒的秘方来保护收成或治疗疾病。当他权力更加稳固时,他便公开支持基督教,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将国内钱币上异教徒的雕像逐个去掉。只留下无关宗教的刻字。在成文法上,他给予主教们一种权力,使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教区内作审判工作;制定法律豁免教会不动产的捐税,使基督教协会成为一种审判团体,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接受遗产,并将殉道者留下的遗产全数交给教会。君士坦丁捐钱给需要钱的团体,在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地方兴建教堂。他禁止在新首都敬拜偶像,否认他所颁布的容许异教存在的《米兰敕令》,禁止异端宗派的集会,并下令毁坏他们的会堂。君士坦丁还给儿子接受正统的基督徒教育,经常资助他母亲教会里的慈善事业。在他的支持下,帝国境内的所有基督徒聚集在一起,为他们神的得胜而感激涕零。

不过,在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后不久,教会中就因对教义认识的歧义而发生了分裂,使基督教会在得胜的当时,就有毁灭的危险。他于是召集所有的主教在尼西亚城聚会,并担负他们所需的费用。会议由君士坦丁主持,他首先以一篇简短的讲词呼吁主教们恢复教会的团结,然后耐心地聆听318位主教的辩论,最后自己也加入了辩论。在他的努力下,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签署了一项决议,认为为了今后教会的组织力与生存,需要一个固定性的教义,最后他们达成协议,在基本信仰上一致。君士坦丁的努力,使基督教暂时避免了分裂,使一种根植于新宗教的新文明,从那行将枯竭的文化与濒临破产的教条废墟中兴起,欧洲开始步入中世纪。

公元337年,在复活节上,君士坦丁庆祝他在位30年。后来,他感到死神将至,就请一位牧师为他作受洗礼。他有意延迟到现在才受洗,是希望借此洗尽他一生的罪污。然后这位疲惫不堪的君王脱去皇室的紫袍,换上基督信徒所着的白色长衣,然后安详地去世。君士坦丁不愧为帝国最有毅力的传教士,他全力消除异端邪说,在各种事情上求问上帝。他以一个新的宗教、富有活力的组织、纯净的道德律使这个古老帝国重获新生。也正是由于他的推波助澜,基督教才在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且历经14个世纪成为欧洲生活与思想的主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称君士坦丁为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并非过誉。

狄奥多拉皇后曾是娼妓吗

在拜占廷时期,性道德和商业道德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有些学者甚至偏激地认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妇女都很堕落。不过大致说来,拜占廷的妇女地位很高,从来没有法律和风俗让妇女感到过这么少的拘束,也从来没有妇女在政府里有过这么大的影响力。拜占廷皇后狄奥多拉(约500~548)就是这种风俗影响下的受益者。

狄奥多拉是查士丁尼一世的皇后。拜占廷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在其《论建筑物》一书中,对狄奥多拉的一座雕像曾这样描述:“这座雕像虽美,却仍远逊于皇后之美,因为凡人根本不可能用文字来形容,或以雕像来描绘出她的迷人之处。”然而普罗科皮厄斯却在他未发表的一本著作中揭发了皇后婚前的丑闻。根据他的记载,狄奥多拉是个驯熊师的女儿,在马戏团中长大,以后当过演员与妓女,以其猥亵的哑剧风靡了整个君士坦丁堡。她屡次堕胎都很顺利,却也生下一个私生子。后来她成为叙利亚城某人的情妇,不幸被他遗弃,于是就在亚历山大港退隐了一段时间。不久,她在君士坦丁堡以一个诚实的贫妇的身份出现,靠纺羊毛来维持生活。查士丁尼一世爱上她后,先以她做情妇,然后娶她为妻,最后又立她为皇后。普罗科皮厄斯的著作向来以正确而公正著称,但是他的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却被质疑达13个世纪之久,很多人认为这是对狄奥多拉的恶意中伤,属片面之词。但是对皇后了解很深的以弗所的约翰也曾称皇后为“娼妓狄奥多拉”。看来皇后早年为娼妓并非纯属捏造。只是当时的其余的历史学家很少有人呼应普罗科皮厄斯的指责,许多神学家也仅仅指责皇后狄奥多拉为异端,却并没有一个人提及她的堕落。他们这种宽宏大量的气度,说明当时作为一名娼妓算不了什么,或者换个说法,尽管狄奥多拉起初不是一个标准的淑女,是个娼妇,但是后来她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征服了几乎所有的人,证明她是一个十足的标准的皇后。

在成为查士丁尼的主妇后,狄奥多拉对金钱和权力一样贪婪,时常显露出她的蛮横,偶尔故意要达到与查士丁尼的想法相反的目的。她贪睡,沉溺于饮食,喜欢奢侈品和漂亮的珠宝,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岸边的皇后宫殿里。但是查士丁尼却始终迷恋她,在她干预他的计划时能够以哲学家的耐心来忍受,并极溺爱地授予她在理论上与他一般大的统治权力,在她认真执行她的权力时还无法抱怨。这是由于狄奥多拉非常聪明,尽管她对外交和教会的政治极为积极,任免教皇和大主教,罢黜自己的敌人,有时甚至撤回丈夫发布的命令,但是她的这些做法又常常有益于整个国家。尤其是她在公元532年反叛中镇定自若的表现,足以让任何人为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