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破译神奇人体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11688800000026

第26章 奇人异事(3)

西班牙的塞托维亚在19岁那年从睡眠中被惊醒,此后睡眠日减,到了1955年,睡眠就完全与他无缘了。33年来,这位西班牙人已经度过了12000多个不眠的昼夜。国内医学界对他极感兴趣,然而各种措施均属徒劳;数十年从未能使塞托维亚安眠一次,尽管塞托维亚长期不眠,他却体格强壮,精力旺盛,看上去无丝毫倦意,反倒显得朝气蓬勃。每天晚上他都像正常人一样躺在床上,但不是睡觉,而是读书、听收音机;清晨他就和大家一样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甜蜜的睡眠就没有甜蜜的梦。然而塞托维亚自有他的享受。1988年,他所在城市的体育馆中举行了一次48小时无间断的足球循环赛。球场上,球员们轮番上场,裁判也轮换执裁。看台上,观众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因为他们需要休息、睡觉。惟独一个人坐守看台大饱眼福,津津有味地连续观看了两天两夜的全部球赛。此人当然是塞托维亚了。

60年代,西班牙有一位不识字的农场工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像一头野兽那样工作,工作从来不会使我疲倦。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是用我的手指签名,但我希望自己能读能写。如果我能读书,晚上的时间就会变得短些了。我有生以来,在这世界上其他入睡觉的时候,我只能会在厨房的火炉旁,直到雄鸡颈啼叫。”

面对这形形色色的不眠者,医生们的见解大有分歧,有的认为大脑由于偶然的变故而激发了潜在能力,所以造成了无法正常睡眠。有的提出所谓不眠是相对的,只是作为不眠者及周围的人对骤然而至的短暂睡眠状态没有察觉罢了。更多的意见则认为这是一种极端的失眠症,具有永久存在的病理基础。真正的原因尚待于从大脑解剖学上的新发现中去寻找。

比电脑还快的心算专家之谜

当今,人类对高速度、高容量、高度可靠的计算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地研究,而对于那些具有“人脑计算机”,之称的人,往往研究的不够,使人们对那些心算天才的非凡能力一直迷惑不解。

1981年5月,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上百名科学家亲眼目睹当代心算天才克莱因的心算表演,观众随意出了一道题:12345÷85,他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得数:145.235294117647058……随后,人们请他算256,克莱因随手写下4.1667546……的正确得数。有人又评价他完成百位数开13次方演算,他仅用了1分30秒就写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这样的演算,即使当今的一般电脑尚且不能马上完成。这不能不使在场的数百名科学家目瞪口呆。其实,这还不是克莱因的最快记录。据日本东京大学发给他的一份证书证明,克莱因曾在1分28秒的时间内完成了开一个任意百位数的13次方,得到与大型计算机同样正确的结果。

威·克莱因1912年诞生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父亲是医生。克莱因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数学天才。儿童时代,小学老师就发现,克莱因“离开了数学,就要生病”,阿拉伯数字几乎成为了他的一种必需品。克莱因首次成名是1954年在日内瓦电子计算机展览会上。当时,许多观众围着一台新型计算机惊叹不已。克莱因钻进入群里,让大家给他一个数,他可以算一下,检验检验这台电子计算机算得对不对。起初,人们对这个相貌平常的荷兰人并没有怎么在意,可是,当克莱因已报出计算结果,而电子计算机还在轰隆轰隆地运算时,人们马上对他刮目相看了。克莱因的脑子超过了眼前正在展出的新型计算机,整个展览馆轰动了!从此,克莱因成了比较新型电子计算机理使人感兴趣的国际科学界的新闻人物。

1958年,克莱因受聘于日内瓦西欧核子研究中心。在当时计算机还不够发达和普及的年代里,他作为一部“人脑计算机”坐在办公室里,随时回答携带数据请他计算的科学家们。同时,克莱因也经常受电视台邀请去做心算表演的实况转播。1981年4月23日下午,克莱因在巴黎一家剧院向电视观众表演。一位观众请克莱因算一算38×22×37的得数,克莱因马上写出30932,面且直摇头,说给他的题目过于简单了。当他心算另一观众出的4529÷29这道题时,他把得数156.17241393103414827……一直写到黑板边沿、观众的掌声把他打断为止,总共才用了20秒钟。

许多在常人们看来相当复杂的运算,例如计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任意百位数开13次方的演算等,对克莱因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有人曾劝他写一本书,解释一下他是怎样运算的,他说:“要写书解释,确非易事。有些题目的算法,你可以弄明白,但有些算法,我给你讲了,你还是不能运算。”

最聪慧的“低能儿”之谜

或许你也听过,天才与白痴之间只是一线之差,有时这条线甚至不存在。也就是说,这两种各处一端的东西会同时存在于一个脑袋中。

有一个叫福勒利的可怜虫,他几乎一生一世都在法国阿曼蒂欧里斯的一种精神病院里度过。

福勒利是一对患有梅毒的夫妇的孩子。他生来就是瞎子,意志薄弱。由于早年就被抛弃,一间医院成了他的收容所。在那里,人们很快就注意到,福勒利在心算上有着非凡的本领,人们试图教他学会一些正当的行为,但毫无结果。对教导者所解释的一切,福勒利只能领会一点。在医院里,他摸索地绕着大厅和地面其他地方行走,就这样过他的日子。

福勒利有时会自他那白痴的“栏”里走出来,叫那些科学家感到吃惊。

博学之士聚集在一起,要测试他们以为可疑的他那一如闪电般快的计算能力。福勒利能够高速而精确地计算,这叫围观者惊异不已。

有一次,在12位欧洲杰出的学者和数学家面前,福勒利被带进一间房子里,做一次有关他的不可思议的天才的表演。他靠着墙,痴笑着,在众多的陌生人面前,他感到尴尬。陪伴着他的人把一道由那些博士提出的问题向他读出来:如果你有64个盒子,而你把一粒玉蜀季粒放在第一个盒子里,放在第二个盒子里的玉蜀黍是第一个的两倍,放在第三盒子里的玉蜀黍粒又是第二个的两倍,如此类推,那么,你要在第64个盒子里放进多少玉蜀黍粒?

福勒利继续傻笑,把脸埋在教授们的手里。陪伴他的人问他把问题听明白了没有?他说听懂了。那人又问他会不会回答?他说会。不到半分钟,他就把正确答案算出来了。答案是:18,446,734,073,709,551,615。

福勒利,这位阿曼蒂欧里斯的白痴,曾被安排在天文学家、建筑学家、银行家、租税征收人和造船家等人的面前做同样的表演。每次,他都是在数秒种之内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表演,直至他死后数十年,有了电子计算机之后,才再度出现。

1849年,美国阿拉巴马州有一位名叫比顿的领主,他家里有一个女奴生了一个儿子,叫汤姆·威吉斯。在汤姆身上,发生了类似福勒利的事。

汤姆也是一个盲人,由于他需要特殊照顾,故此他被欢允许跟他妈妈,住在那间大房子里。他渐渐可以独自在房子里摸索着行走,但她宁愿在那道主楼梯下的角落里,静静地、一动不动地站数个小时。很明显,他是入神地听着那个古老大钟的“嘀嗒”声。

1855年,汤姆6岁了。在一个欢愉的春天的傍晚,比顿领主一家款待几位来自蒙哥马利的客人。其中的一个节目,是由两位比顿家族的女士演奏钢琴。这两位女士,一个是农场主夫人,另一个是农场主的儿媳妇。两人都曾在波士顿音乐学校就读,并且都达到了音乐家的水平。

当晚,当客人们全都就寝之后,比顿少奶奶却听见了钢琴音乐,她十分惊奇。难道是她的婆婆在这个不寻常的时刻再度到楼下去继续她的演奏?她推门匆匆看一眼,就知道她婆婆睡得正香。满腹狐疑地比顿少奶奶踮着脚走下楼梯,直走到放置钢琴的那间房的门前。

借着在那个直立大窗透进来的月光,她看见那盲童小汤姆坐在钢琴前,那短而粗的手指凭着触觉在琴键上飞舞。他正重复地弹着在该晚较早时那两位女士曾表演过的其中一首乐曲,虽然有缺陷,但毫无错误。她只是在琴键上摸了一遍,对它有了一点认识,然后蓦地再次“复制”出拍了和音乐,跟他在数小时前听见的一样。

这孩子是从一个开着的窗口爬进客厅的。他所重复的音符,是由两位受过训练的钢琴家所奏过的,实在令人惊异。

汤姆·成吉斯,这个盲童低能儿,后来成为一位音乐神童。比顿一家发觉,汤姆具有准确无误的模仿能力。不管人家演奏了什么曲子,他都能够立刻再次演奏出来,连人家搞错的地方他都能照搬无误。

汤姆的事迹很快便给传开了,比顿少奶奶允许他做公开表演。

盲人汤姆在美国和欧洲做周游表演,历时25年,赢得了无数人的喝彩,每当他听完一位钢琴家演奏之后,便忠实而精妙地把那位钢琴家的演出再现出来,即使是一些难度甚高的细节,也无妨他的模仿。

从没有接受过琴键知识的汤姆·威吉斯本身是个盲人,他是怎样成为钢琴家的呢?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1768年,瑞士伯恩一个富有的家庭生了一个名叫戈特弗里德·迈德的男孩子,他所表现的心智很快就表明了他是一个低能儿。他那富有的家庭尽了各种努力,要使孩子的智力得以提高,但那孩子常常是毫无反应。自出生至1814年他在46岁死去时为止,戈特弗里德·迈德一直都是一个低能儿,甚至不能照顾自己,当他外出散步时,需有一个保姆陪伴左右。

戈特弗里德在孩子的时候有一磁画具,另外还有粉笔和石板。不久之后,他便开始绘一些出色、生动的动物和孩子的素描,来为自己取乐。其中一些是水彩画。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戈特弗里德的保姆会领着可怜的他,前往那个家庭领地的每个安静的角落去,他会连续数小时地安坐在那里,愉快地咕哝着。他画着或给画上色。他那孩子般的脑袋里,因此而充满了欢乐。

在他30岁的时候,他那具有艺术家水平的绘画,使他成了欧洲知名的人物。他给他的宠物或他内心里认同的孩子所作的画,特别叫人喜爱。戈特弗里德所画的一幅母猫与小猫的画,被英皇佐治购买,并在皇宫里挂了许多年。

关于艺术家与白痴奇异的结合这种事,也发生在现代人的身上,他就是日本神户的山下京司。跟戈特弗里德·迈德一样,他像小孩子那样,需要受到保护与带领。然而,当他的绘画品于1957年末在禅户的一间商店里展出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前往参观选购的人估计超过10万人。

京司诞生在东京的贫民区,由于心智的成长受到阻碍,他在12岁时被安置在一所医院里。尽管他在艺术方面并无任何家庭背景,他先前亦无表现出任何在绘画方面的兴趣,但京司开始作画了。他作画的方法是,把颜色纸撕开,并把这些碎纸片拼贴在画布上。

他的天才继续得到发展,医院里的医生鼓励他,给他一些颜料,他渐渐地学会怎样使用。他在日本受到国人普遍的喜爱,杂志争相以他的作品作为封面。1956年,山下京司35岁时出版的一本彩色画册,成为日本畅销书中的一本。之后,他便在城市的街道上流浪,求乞,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西域天使”飞临中国之谜

举世瞩目的米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它那灿烂优雅的艺术光芒辉耀亚平宁半岛。而在中国的新疆,也曾有个辉煌的米兰古城,可惜它在沙漠中只留下一些让人唏嘘不已的残垣断壁。

丝绸之路上的米兰古城位于今天新疆若羌县。1970年新年伊始,匈牙利裔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米兰遗址惊喜地发现了“从未报道过、完全出乎意外”的精美壁画,他后来记述道他在去米兰的路上感到神秘和荒凉,其神秘就在于它与世隔绝,数个世纪以来从无人们打扰。更使他感兴趣的是,他在米兰挖掘出一堆沙海古卷——藏文书,这些文书是“从守卫着玄奘和马可·波罗都走过的去沙洲的路上的古戍堡里出地的”。他从一座破坏严重的寺院里,找到了不止一个完好的深垩粉雕塑的头像,在同一寺院他还挖掘出公元3世纪以前的贝叶书,他简直欣喜若狂了。这一口气挖掘出的一件又一件稀世珍宝,足以使斯坦因富甲天下了,然而,他作梦也没有想到,更大的幸运天使般向他飞来。

一天,他来到前文提到的那座大佛寺,在长方形的基座走廊上,发现了那个呈穹顶的圆形建筑。进而,他意料不到地看见了美丽的壁画。那带翼天使的头像,完全是希。腊罗马风格,东方色彩不如其它壁画那么突出。他认为:“在我看来,壁画的整个构思和眼睛的表现,纯粹是西方式的。残存的带有高卢文的题记的祷文绸带,高度可信地说明,这里的寺院废弃3—4世纪。”斯坦因认为这些壁画明显带有古罗马的艺术风格,在他看来,这些带翼的天使无疑是从欧洲的古罗马“飞”到东方古国的。这个说法引来中外学者的激烈争论。

斯坦因还找到一组欢乐的男女青年群像,“看起来是希腊罗马式的,这是一幅多么好的中国边疆佛教寺院里喜悦现实生活的画面!”他还以调皮的语调描述了这组画面:“这些漂亮的女郎从哪里得到的玫瑰花冠?这些男青年哪来的酒碗?这一切奇怪现象仿佛是用魔法在卡尔顿周围创造出了沙漠及其滚滚沙丘,而这一伙迟到的饮宴者正在为之惊奇。”这组画面上还出现了列队行进的大象、4辆马车和骑马背上的王子等,在造型上酷似印度艺术,但也充满了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效仿。法卢文题记表明,这些画与尼雅卷子属于同一时代。

斯坦因特别为“带翼天使”的发现而激动。他写道:“这真是伟大的发现!世界最早的安琪尔在这里找到了。她们大概在于2000年前就飞到中国来了。”米兰壁画是新疆境内保存的最古老的壁画之一,这里的“带翼天使”可以说是古罗马艺术向东方传播的最远点。斯坦因的发现,轰动了欧洲文化界和考古界,米兰从此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成了世人争睹风采的所在。

在以后的时期里,新疆考古工作者又在米兰佛寺遗址发现了两幅并列的“带翼天使”。天使像为半身白地,以黑线勾镂轮廓,身体涂红色。此画位于回廊圆形建筑内壁近底部,上面有一条黑色分栏线,在这条线的右端上部有一黑红色莲花座,显示出回廊内壁绘画与雕塑的整体装饰结构,这2幅并列的“带翼天使”壁画,参照斯坦因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它们体现了希腊罗马艺术作品的美学追求。罗马艺术家不使用灰泥塑成主体的块状,完全可以在护墙的内壁上,动用了阴阳明暗对比和渲染手法,使富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跃然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