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灵猴皮的秘密
11683800000004

第4章 侠客豪杰(3)

太医们连忙谢恩,万历微微一笑,嘴角一抿,轻轻地说,“朕应该效法成祖惩治方孝孺,诛你们十族,男的全部杀头,女人充作军妓,世世代代皆为卑贱之人。”

话音未落,一半多的太医晕倒在地。盛怒之下的皇帝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有人问了,“张先生”何许人也,竟让万历皇帝这么尊敬,这么大动干戈?如果你知道这个是谁后,你就理解,万历皇帝怎么激动都不过分了。

二、赛华佗现身

万历皇帝口中的“张先生”,即是当朝宰相张居正。隆庆六年,明穆宗,即万历的父亲裕王去世,年仅十岁的万历登基,朝野内外纷乱事起,鞑靼侵扰边关,安徽水灾,贵州内乱,万历和李太后一筹莫展,这时,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居正长袖善舞,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改革,巩固国防,整顿吏治,改革税制,实行“一条鞭法”,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了国库收入,给积弱的大明王朝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所以,张居正对大明王朝来说非常重要,但更让万历感动的是,张居正在繁忙公务缠身的情况下,依然亲自担任帝师,给万历讲课,以《资治通鉴》为课本,教万历皇帝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万历对张居正又敬重又害怕,这个从小丧父的孩子,潜意识里,已经把张居正作为严父的角色看待,所以,当他听说张居正染上肺痨后,才如丧考妣,痛苦至此。

肺痨,其实就是“肺结核”,现代人发明了抗生素,才解决了这个顽疾。所以太医们才那么惶恐,因为肺痨不仅为不治之症,而且还具有极大的传染性,太医院总领何太医跪在万历脚下,痛哭流涕:“皇上,肺痨为膏肓之病,我等常人,实在是无能为力,除非……”

万历一听,问:“除非什么?”

何太医牙一咬:“除非华佗再世!”

众太医纷纷附和,万历看着这班老朽,情知不行,便下令:有治愈张先生之病者,朕赏之“神医赛华佗”之名,掌管太医院。皇帝的赏赐中没有金银珠宝,但却比金山银山更宝贵,如果一个医生得了皇帝的钦封,以后找他看病的还不挤破头啊!诏令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各地,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攀上了皇帝和张居正的高枝,荣华富贵无法想象。各地官员不敢怠慢,纷纷举荐名医,北京城外的官道上马蹄声疾,来往车辆中,十人有九人是医生。然而,纷至沓来的几十名医生来到张府就傻眼了,因为,张居正给出了一个很奇怪的条件:不能见面。

我们知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只有仔细地观察病人状态,查看脉搏、呼吸等状况,才好对症下药,不然,良药也能变成毒药,如果弄巧成拙,没治好张大人的病,反而加重了他的病情,那医生就等着灭十族吧。

众医生纷纷知难而退,万历皇帝知道事情后,派人到张府问张居正,为什么他不愿意见医生。张居正躺在病床上,颤悠悠地说,老朽死则死矣,不愿再连累他人。万历大为感动,在他心目中,张先生正派正直,两袖清风,是官员的楷模,是圣贤的化身。虽然有时候他也有点烦他的管教,但这些天来,他真切地感受到没有了张先生后的麻烦。所以,万历皇帝又一次督促各州县举荐名医,并且要求凡是举荐来的名医必须会不见病人面而能治病的本事,有了这个条件,半个月之内,无人再敢到张府行医。

万历皇帝心急如焚!倭国权臣丰臣秀吉知道张居正病重后,蠢蠢欲动,欲起兵侵朝;和鞑靼俺答汗的谈判也陷入僵局,张居正的病重,显然是重要的原因;一些地方的大地主纷纷反对“一条鞭法”,要求恢复旧制,可一旦恢复旧制,农民肯定不答应,万一揭竿而起……

在众人绝望之际,一个江湖郎中出现在张府门前。他摇着幡子,拎着一个盒子,里面装了几剂膏药,声称他能治张学士的肺痨。万历大喜,连忙召见,详细询问郎中的情况。郎中说他姓华名继佗,为许昌人士,祖祖辈辈都是郎中,爹爹也是名医,七年前去世,去世前,爹爹交给他一本医术,名为《华佗医术》,他这才知道,他竟然真的是神医华佗之后。七年中他闭门不出,钻研医书,终于参透《华佗医术》这本书的精妙,学会了“悬丝诊脉”等医术,万历很高兴地说:“朕曾在宫廷档案中看过有关‘悬丝诊脉’的记载,相传史上只有扁鹊会此医术,后来华佗也学会了,但华佗死后,这项绝技便失传了。没想到……看来,天不亡我大明啊。”

三、华继佗行医

万历皇帝心情大好,他派人到张府做好准备,然后在宫中等待消息。太监张诚每隔半个时辰便来通报情况,他说华继佗到张府后,坐在前厅里,用一根长长的蚕丝,给躺在后厅的张学士诊脉,一会儿,便写下了药房,万历拿来药房一看,只是一些平常的祛寒养胃的药,但张诚说:华继佗所携带的膏药大有文章,在张学士胸前贴了不到一个时辰,张学士的咳嗽就停止了。

三个时辰后,张居正居然下床来了。万历大喜,马上驾临张府,他看到张居正面色也恢复红润之态,上前扶起张居正,感慨地说,“张先生,老天保佑,你终于又回到朕的身边了。朕需要你,大明需要你。”

张居正涕泪交加,说:“老朽谢皇上惦记。其实老朽看到皇上丰姿英伟,已经不需要老朽为皇上分忧了,所以,老朽……”

万历说:“张先生你放心,那些弹劾你的言官们,朕已重重地惩罚了。张先生这次有惊无险,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朕需要你为朕分忧。”

君臣俩在院子内互诉衷肠,张府的上上下下皆流泪痛哭。临走时,万历瞥了一眼正在痛哭的家眷,想了一下,便登上銮舆回宫了。

果然,华继佗被封为“神医赛华佗”,掌管太医院,各地官员纷纷携带重礼祝贺,张居正也召见了华继佗。见面时,张居正一脸冷峻地说:“华神医,医者父母心,你以后要小心行医,莫要出了茬子。”

华继佗哆嗦着身子说:“小人谨记大人嘱托,没有张大人,就没有小人的一切。”

张居正说:“长安不易居!”

说罢,拂袖而去。华继佗走出张府后,身子软了一下,踉踉跄跄地走了回去。不久,他向皇帝上书,说自己思念故土,同时也想造福乡里,想回许昌襄城老家,万历笑了一下,便恩准了。张诚很奇怪地问:“皇上,华神医留在宫中吧,万一……”

万历却没说话。张诚眼中灵光一闪,嘴角映出了一丝诡笑……

华继佗回到襄城后,用皇帝和张居正赏赐的钱,买地盖屋,不久,富丽堂皇的华家大院便矗立在人们面前。但华继佗的儿子很不满意,他觉得爹爹应该在京城,那里多繁华啊,可他却非要回到贫瘠的襄城。华继佗苦笑着对儿子说,我只是一个江湖游医而已。

儿子说:“不对,爹爹是神医。”

华继佗说:“所谓神医,医术有多高并不要紧,关键是,要懂得权谋。”

儿子不懂,但他要学医术,华继佗却把他送到嵩山书院读书,儿子不解,在他看来,爹爹每天行医问诊,每天赚的钱要用筐装。事实也确实如此,每天都有很多病人从全国各地来到襄城,请华神医治病。而华继佗立下了规矩:他只给官居三品的高官和家财万贯的富商治病,诊费巨万,平常人根本看不起病。

所以很多人都骂华继佗黑心,钻在了钱眼里,见死不救。华府门前每天都有病人的哭号声,但华继佗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倒是华继佗的夫人看不过去了,劝丈夫:“咱家的钱已经够多了,几辈子都花不完了,你就发发善心吧,也算给咱儿子积点德……”

华继佗说:“你不懂!我不是狠心的人,但是,我只能这样做,否则,我性命不保啊。”

华夫人听得糊里糊涂的,可丈夫的事情,她一个妇道人家也管不了,只好尽力帮助那些贫穷的病人了。谁知,这一帮不要紧,竟然帮出了大祸……

四、神医的秘密

因为华继佗治好了张居正的肺痨,所以来找华继佗看病的,大多都是肺痨患者。他们整天坐在华府门前乞求,梦想着华继佗能发发善心,给他们一剂膏药。一天,华夫人趁丈夫不注意,偷了一剂膏药,偷偷地送给了一个病人。

病人贴上膏药后,高兴得手舞足蹈,浑身仿佛充满了力量,人们在慨叹膏药神奇的同时,病人忽然栽倒在地,一命呜呼。

这下,病人的家人不干了。虽然病人身体虚弱,但人毕竟活着,可让华继佗的膏药一贴就死了,当然要找华继佗算账了。官司告到县衙,县太爷眼一瞪,说:“华神医是皇上钦点的神医,病人死了是他命不好,或者得的不是肺痨,华夫人好心好意帮你们,还反咬人家,真是可恶,来人,拉下去打四十大板……”

尽管华继佗胜了官司,但人们却开始对他怀疑了。这时,九门提督带着小姨子登门求药,华继佗看完后照样给了她一剂膏药,可三天后,病人也死了。九门提督也不干了,到大理寺告华继佗,大理寺不敢接案,这时候,华继佗治疗过的其他达官贵人出面了,为华继佗作保,九门提督这才作罢。

华继佗回到襄城后,派人秘密把儿子从嵩县接了回来,让他带着金银财宝逃跑,逃得越远越好。儿子不解地问:“爹爹,你是神医啊,还怕那个九门提督不成?咱们好好的,有皇帝给咱撑腰,干嘛走?”

华继佗哭丧着脸说:“儿子,实话给你说吧,我根本不是神医,我是有些医术,可那只是江湖郎中的水平。”

事到如今,华继佗索性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了:

华继佗祖上实际是杀猪的,当屠户的爹觉得儿子不能再杀猪了,便破费让他跟着一个郎中学些医术,华继佗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医术,能治感冒发烧,其他的病就治不来了。爹死后,他在本地混不下去了,便来到京城跑江湖,混迹了几年,仍然落魄得很。一天傍晚,他正在破庙里发愁晚饭怎么吃,这时,一个锦衣华服的中年男子忽然出现在面前,问他愿不愿意家财万贯,他自然愿意,男子说:“只要你按我说的做,三天之内,就让你变得和我一样,甚至,比我还要有钱。”

他原先以为那人骗他,可转念一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按照那个人说的,斗胆揭了皇榜,结果真的如那人所讲,皇帝封他为“神医赛华佗”。他很得意,但他拜见张居正时就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人家一颗棋子,而那个中年男人,正是张居正的管家。

华继佗在京城里混迹多年,再加上心思缜密,很快想通了这件事。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是天下第一权臣,呼风唤雨,训斥起皇帝来,皇帝都不敢吭声。而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都互相冲突,而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保障皇权,诛杀功臣,利用胡惟庸案,打击了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江浙集团,而且规定不设相位,但令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内阁首辅的权力竟然比过去任何一朝的宰相权力还要大。虽然万历无比信任张居正,但皇帝长大了,要亲政,他在敬畏张居正的过程中对他产生了厌烦情绪,而以张诚为首的宦官集团和被张居正改革伤害利益的地方士绅集团则以此为机会,对张居正大肆攻击,在这种背景下,偶感风寒的张居正借此机会称病不朝,让万历皇帝感觉到了他的重要性,但事情做的有些过了,张居正在感受到了皇帝对他倚重的同时,身染肺痨这个事实就无法收场了,而边关紧急,谈判陷入僵局,这一切都需要张居正出山,为此,张居正只得出此下策……

五、神医的悲剧

儿子万万没有想到,爹爹的神医居然是不明不白得来的。华继佗问儿子:“你明白了我为什么不让你跟我学医而让你到书院去的原因了吧?”

儿子点点头,说:“还是爹爹英明,只给富人看病,多赚些钱,是给咱们留后路。”

华继佗摇摇头说:“儿子,你错了。我虽然只是个江湖郎中,但我牢记着医者的良心。张大人其实是个好官,他告诉我,医者父母心,就是希望我不要借着神医之名误诊百姓。我只给那些大官和巨富看病,是因为他们所谓的‘肺痨’只不过是风寒而已。这些人养尊处优惯了,稍重一点的风寒,咳嗽的天数多了一些,就觉得自己患上了肺痨,实际上他们生活优越,处所洁净,又经常在深宅内院,足不出户,怎么会那么容易得肺痨呢?”

儿子恍然大悟,他们都跟张大人一样,都是一般的风寒。

华继佗点点头说:“我的膏药就治风寒,很有效。治好后他们就更加相信我是神医,所以他们愿意给我作保,但是,百密一疏,达官显贵中也会有人得肺痨的,我逃脱一次可以,逃脱十次就难了。所以,我们还是赶紧逃了吧。”

从此,华继佗一家消失了。第二年,即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不久,万历皇帝下令查抄张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结局悲惨。而张居正信任的官员则被逮捕入狱。

宦官张诚掌握东厂后,派出大量厂卫四处搜捕,把华继佗一家从深山中抓捕入狱,万历皇帝知道后,竟然吩咐张诚带华继佗见他,万历笑嘻嘻地对华继佗说:“华神医,别来无恙乎?”

华继佗哆哆嗦嗦地说:“皇……皇上,草民……草民不是神医……”

万历嘿嘿一笑说:“我早知道你不是神医。第一天我见你时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场游戏。”

华继佗吃惊地望着万历皇帝。万历得意地说:“张先生犯了个错误,他不应该找个姓华的干这个差事。”

华继佗瘫软在地上,是啊,他姓华,居然坦然接受了皇帝的钦封“神医赛华佗”,他既然以华佗的后人自居,怎么能赛过祖宗呢?

张诚也傻了,他小心翼翼地问:“那皇上为什么还在张府院里和张居正涕泪互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