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台江
11681500000019

第19章 从福州的第一条马路说起

◎方向红

如今福州的马路纵横交错、宽敞笔直,却仍然避免不了交通拥堵,我不由得这样假想:如果没有马路,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其实,福州没有马路虽然不可能"将会",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曾经"。民国以前,偌大的福州城,竟没有一条马路。行人车马,走的是坑洼不平、铺满石板的狭小街巷。

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时任福建巡按使的许世英,首创建设福州城区马路。根据当时设计的路线,这条马路应从福建巡按署门口(今省府路)经东街口、水部门、王庄、南公园、中选至台江汛万寿桥头。可是,马路竣工时,东街口至水部门一段仍然路面狭窄,仅能通行人力车,只有从水部门开始,至台江汛万寿桥头,大约6公里的地段,可以称得上马路。

新建的马路长6公里,宽9米,同时还砌建了暗沟,暗沟上安有铁盖,沟井两旁还建有宽阔的人行道。沿途还修筑桥梁14座。第一桥起自水部门,第十四桥落在五一南路的中选附近。然而,随着城市改造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14座桥梁大多数被拆或被埋,至今仍然保留的只有3座老许世英桥,即:一桥(在水部门兜公交车站后)、十二桥、十四桥,其中,除一桥基本保留原貌外,十二桥和十四桥均已披上时代的新装,默默地静卧在如今的国货路和五一南路的交叉处。

第一条马路是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划时代工程。有了马路,才使闽江上的"白龙"爬上岸来,与岸上的"车龙"相连接。台江的街市就是在这"两龙"的相接中热闹开来。难怪通车庆典之日,全城官绅工商学各界蜂拥而至,许多厂家商旅还前往摆摊设点,建起了临时市场,各地绅士文人也以家藏的牌匾、墨宝、金石等就近在南公园展览致贺。

民国六年(1917年)以后,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又发起组织官商筹办福建延福泉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运行的路线就是从水部门至台江汛的第一条马路上。接着,马车、人力车、脚踏车也应运而生。从此,古城的景观有了变化,经济有了发展,民生有所起色,民风开始时尚。

从没有马路,到第一条马路,数不清那个时代到底上演了多少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然而,百年沧桑之后的今天,当现代的车辆行进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和高架桥上,人们置身于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中时,我们仿佛能听到旧时台江的繁华喧嚣,人声鼎沸。在我的眼里,福州的台江,就像一条漫长的路,她承载着历史,跨越时空,留下的是贯古通今的厚重和沧桑。

骤然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在哪里?路在脚下。我真幸运,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