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欲
经济学家们应该相信故事的力量,至少亚当•斯密如此。正如他在《道德情操论》(TheHistoryofMoralSentiments)中阐述的那样:“被信仰的欲望,或者说服、领导和指引他人的欲望,似乎是我们最强烈的自然欲望之一。”8注意,这句话出自利己主义之父的口中,认为自利是我们最强烈的自然欲望。另外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即席勒(Stiller)和阿克洛夫(Akerlof),最近写道:“人的思维天生适合进行叙述性思考……与之相对应,人类的许多动机来自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我们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故事,这些故事构建了我们动机的框架。如果没有这样的故事,生活可能仅仅是‘一件接一件发生的无聊事情’。对于一个国家、一家公司或者一个机构的信念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伟大的领导者都是最会编故事的人。”9
这句话的最初版本是:“生活不是一件接一件发生的无聊事情,而是同一件无聊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说得十分精辟,而且神话(我们恢弘的故事、传说)是“关于此时此地的关系,一直如此,而且将永远如此”。10或者换句话说,神话就是“从未发生,但总有可能发生的事情”。11然而,我们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以严格的模型为基础,实际上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数学)语言重新讲述的故事而已。因此,从头开始研究这个故事非常重要——从广义上说,只研究经济的人永远不会成为出色的经济学家。12
而且,由于经济学想从根本上理解每件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大胆走出自己的狭隘领域,真正理解每件事情的本质。如果这种说法至少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即“救赎现在涉及的是结束物质匮乏,引领人类进入经济丰裕的新纪元,(而且)理所当然的结果是,新的大祭师应该包括经济学家”13,那么,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一重要的作用,承担起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善恶经济学
所有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都是与善恶有关的经济学。它指由人们向其他人讲述的关于人们的故事。事实上,即使是最复杂的数学模型也是一个故事、一个寓言,表现出我们想(理性地)领悟周围的世界。我将试图证明,直到今天,通过经济机制,经济学讲述的是关于传统的“美好生活”,这是我们从古希腊和希伯来传统中继承下来的。我将试图证明数学、模型、方程式和统计只不过是经济学的冰山一角,而经济学这座冰山的最大部分由其他许多方面构成;经济学中的各种分歧,只不过是关于故事和各种传说的争论。正如以往一样,当今的人们特别想从经济学家那里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我们经济学家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让我们避免作出规范判断和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与我们教科书讲述的相反的是,经济学主要是属于叙述性的领域。经济学不仅描述世界,而且经常涉及世界的理想状态问题(确实如此,我们有关于完美竞争的理想状态;低通胀、高增长的理想状态;努力实现小国、高竞争的尝试)。出于这一目的,我们创造了模型,即现代版的寓言。
但是这些非现实的模型(经常是有意而为的)与真正的现实世界毫不相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分析师在电视上回答一个个无关痛痒的问题,比如通胀水平,紧接着的下一个问题(经济学家经常自己主动谈及)就会是当前的通胀水平是好是坏,以及通胀应该更高还是更低。对于这样一个技术性问题,分析师们会马上谈论好和坏,并且提出规范判断——通胀水平应该更低。
除此之外,经济学极力避免诸如善恶这样的概念,但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如果经济学的确是一门价值中立的学科,那么人们会期望以经济学为职业的人们完全形成经济式思维”14。正如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承认,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更应该算做一门规范科学。根据弗里德曼(Friedman)的观点,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在价值判断方面采取中立的态度,按照世界的真实面貌描述世界,而不是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实证科学”这一评论本身就是一个规范陈述。这句话并没有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描述世界,而是讨论了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实证科学。如果它是,我们就没有必要力争使其成为实证科学了。“的确,大多数科学人士和许多哲学家使用实证主义的原则,以避免考虑复杂的根本问题——简而言之,是为了避免形而上学。”15顺便一提,价值中立本身就带有价值,至少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有重大价值。主要研究价值的一门学科想采取价值中立,这是一种悖论。更有悖论特征的是,一门相信“市场无形之手”的学科想摒弃一切神秘感。
是否存在善恶经济学?人们是因财而善,还是在经济学的复杂微积分之外存在着善?自私是人类的本性吗?如果自私能够导致共同利益,那么自私是合理的吗?如果经济学不想沦为简单的机械分配,不具有任何更深意义(或用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值得一提。
此外,无须恐惧善或恶这样的字眼。使用这些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进行道德说教。每个人都有一些内在的伦理观,这是我们的行动准则。同理,我们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信念(无神论也是一种信念),经济学也不例外。“实用主义者认为自己不受任何知识的影响,他们通常不过是一些腐朽经济学家的奴隶……迟早的事,是思想而非既得利益决定了善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