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亟待拯救的濒危物种(小眼睛大发现)
11677900000008

第8章 毛鼻水獭还是一个矫健的猎手呢

水獭,顾名思义,肯定是生活在水中了。它不但娇小可爱,而且还是渔民很好的帮手呢,可以帮助渔民抓捕更多的鱼。而在水獭这个大家族中,有一种叫做毛鼻水獭的,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濒危的动物之一。那这种毛鼻水獭是什么样的呢?别着急,看,它来了。

毛鼻水獭长什么样呢?

水獭,也叫獭猫、鱼猫、水狗、水毛子,是人们久闻其名的水陆两栖动物,它的大小同哈巴狗差不多,因此还有“水漪”之称。

水獭身体扁扁的,而且比较长,大约有70厘米,尾巴前宽后细,四肢很短,趾间有蹼。它的头宽扁,眼睛很小,耳朵也很小但很圆,在下水的时候,耳朵和鼻孔的瓣膜都会关闭,这样水就不会进入了。水獭的四只爪子呈米白色,可别看它小,在捕食的时候可大有用处呢!水獭全身呈棕黑色,而且显得很有光泽,即使进入水中,也感觉不到湿。

介绍到这里,小朋友们肯定要着急了,说了半天,都是介绍水獭的特征。那毛鼻水獭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告诉你吧,其实毛鼻水獭和普通水獭没有什么区别。唯一有一点不同的是,毛鼻水獭的鼻子上长满了毛发,是棕色的,这也正是它叫毛鼻水獭的原因。

毛鼻水獭一般栖居在沿海地区或者较大的内陆河中,在水旁修筑洞穴。水獭的洞穴一般有两个洞口,一个在水下,一个通地面。白天的时候躲在洞里,到晚上时才出来寻找食物。

毛鼻水獭非常善于游泳和潜水,游动的速度非常快,一次可以在水下潜5~15分钟,而且升降和转向十分灵活。

毛鼻水獭的食物有鱼和甲壳类动物。那你知道在这些食物中,它最喜欢吃哪种吗?没错,就是鱼,它擒拿鱼儿的本领可高啦,其速度就像猫捉老鼠一样飞快。

水獭现在的生存状况怎么样呢?

毛鼻水獭的皮毛不但美丽,还特别厚,绒毛厚密而柔软,几乎不会被水浸湿,所以保温抗冻效果非常好,十分名贵。而且毛鼻水獭的肉非常鲜美。正因为身上有着这些宝贝,很多人开始对它们进行捕猎,许多毛鼻水獭都难逃厄运,毛鼻水獭的数量急剧减少了。

毛鼻水獭生活环境遭到污染,水质变劣,使得它们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都成了问题,繁殖能力也因此下降了,对疾病的抵抗力也衰弱了。这么多的不利因素加一块儿,毛鼻水獭生存下来真是很难很难,所以被认为是亚洲乃至世界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什么是鼬科动物?

水獭可以说是鱼的天敌,因此很多渔民在捕鱼的时候都要找水獭帮忙。水獭捕鱼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它在捕食之前会在水边的石块旁观察,一旦发现猎物,就毫不犹豫地朝前扑去。

但是,水獭这个淘气的小家伙也有让渔民头疼的时候。水獭在捕鱼时,即使是它吃饱了,还会不停地捕鱼,这样给渔民们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我们人类还是比较聪明的,对水獭进行训练,告诉它这样做是不可以的。而水獭呢,也很聪明听话,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它们就变得乖乖的了,成为渔民优秀的捕鱼能手。所以,渔民亲切地称水獭为“鱼猫子”。

渔民的小帮手?什么是鼬科动物?

鼬科,又称貂科,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科。鼬科动物一般都是动作比较敏捷的、体形比较小的肉食动物,但也有体形稍微大些的杂食动物。而且这些动物四肢都相对较短,但尾巴却很长,全身的毛也十分致密,而且还有光泽。鼬科包括獾、水獭等将近70种动物,我们刚刚介绍的这种毛鼻水獭就属于鼬科动物。

什么是甲壳类动物?

甲壳类动物,是因它们的身体外面有一层厚厚的“盔甲”而得名的,而且这件“盔甲”是非常坚固耐用的。这类动物一般都生活在海洋中,也有很少的一部分生活在陆地上。

甲壳类动物的身上都长着胡须,就像电视机的天线一样,而且还有很多脚,有的甚至在10只以上。

很多甲壳类的动物都可以食用,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比如虾、龙虾、蟹等。

大鲵是鱼吗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小朋友可能会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大鲵是什么呢,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啊?它和鱼有什么关系吗?别着急,现在就来给你揭开这些谜底吧。

原来,大鲵不是鱼啊!

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大鲵这个名字,但如果说娃娃鱼,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不陌生。其实,大鲵就是娃娃鱼,因为它能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叫声又和婴儿的哭声相似,所以人们才称它为娃娃鱼。它还有好多名字呢,比如人鱼、孩儿鱼、狗鱼、鳕鱼、脚鱼、啼鱼、腊狗等。你看,这些名字几乎都带有“鱼”字,但是,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大鲵就是鱼类的一种,它可不是鱼,而是一种产于中国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在两栖动物中,大鲵应该是体形最大的动物了,全长可达1~1.5米,体重最重的可以超过100千克,可以说是两栖动物中的“巨无霸”。大鲵的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头大,嘴也大,眼睛却很小,身后拖着一条大尾巴。大鲵身体表面光滑无鳞,受刺激后,能分泌出类似花椒味的白浆状黏膜。而且,你知道吗?大鲵还可以像变色龙一样变颜色呢,它的体色可以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但大多以棕褐色为主,有很多不规则的乌褐色斑。

大鲵喜欢生活在海拔200~1000米清澈的山涧溪流中,往往独居在水草繁茂且阴暗的石隙或岩洞里。它们待在洞里时,一般头向外,这样做是为了猎食方便,还能防御敌害。你看,它是不是很聪明啊?

大鲵眼睛怕光,所以它们白天一般躲在洞里,夜晚才出来寻找食物。

大鲵还有冬眠的习惯呢,一般从每年的11月起,就逐渐地不吃东西了,直到第二年的4月才苏醒过来。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眠,身上的营养肯定消耗很多啊,所以,当它们苏醒后,就使劲儿地吃东西,白天一直趴在溪边寻找食物吃,甚至还到稻田里去寻找。

大鲵在水中行动很敏捷,到了陆地,却非常迟钝。但是,它却能抓住小鸟,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天气干旱时,它就在溪水中喝一肚子水,然后就爬到鸟类经常栖息的树旁,头向上,张开大嘴,把肚子中的水呕到嘴里,就这样坚持几个小时都不动。小鸟因为干旱很久没喝水了,这时,看到一口小小的“清泉”,就迫不及待地去喝,聪明的大鲵就将水慢慢地咽下去,小鸟看水快没了,就只好把头伸到大鲵的嘴中吸水,结果,只听“啪”的一声,大鲵咬住了小鸟的头,开始享受送上门的美餐了。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哎呀,大鲵怎么还吃自己的同类呢

大鲵的食物主要是一些动物性食物,比如鱼、虾以及青蛙等。它的猎食方式一般是在夜间守候在乱石堆中,耐心等待猎物的出现。一旦发现猎物,就突然袭击,将它们捉住。

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吃到嘴里的食物要细细咀嚼才能咽下去,但是大鲵的牙齿却不能咀嚼,它们只是将食物整个地吞下去,然后让这些食物在胃中慢慢消化。但是,大鲵忍耐饥饿的能力非常强,即使很长时间找不到食物吃,它的体重也不会下降。即使是一年都没有食物吃,也照样能活下去。但是,它们一刻也不能离开水哦。

大鲵的性格很凶猛,经常发生吞食同类的现象。如果缺乏食物,个头大的就咬个头小的,当食物吃。有时甚至还吃自己产下的卵。小朋友们,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惊奇啊?

为什么大鲵也成为濒危物种了

大鲵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主要产区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大鲵的肉非常好吃,所以人们大量地对大鲵进行捕杀。各地的产量都在逐渐地减少,已经濒临灭绝了。

大鲵的栖息地被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丧失,导致大鲵种群急剧下降,分布区成倍缩小。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动物,使它不至于有消亡的危险,人们已经开始进行人工养殖。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野生大鲵的身影就很难看到了。

小朋友们,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没错,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大鲵,告诉大人们,捕杀大鲵是不对的。

鱼类是怎么进行血液循环的?

鱼类的血液循环比其他脊椎动物简单,循环的途径是:由心室压出的血液流入鳃,通过鳃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变为含氧多的血液,这样的血液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毛细血管中,血液中的氧与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发生气体交换后,缺氧的血液经各级静脉流回心房,再流入心室。这就是单循环。

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呢?

一些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如两栖类、鱼类以及所有的无脊椎动物,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保持相对恒定,所以叫做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冷血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非常弱,到了寒冷的冬季,它们的体温非常低,各种生理活动也都降低到了最低水平,于是便进入冬眠状态,等到第二年春暖的时候,它们又会慢慢苏醒过来,进行生命活动了。

大鲵小的时候就是小鲵吗?

小鲵和大鲵可不是一类动物。小鲵是有尾目中比较原始的类群,大多集中分布于东亚大陆及其邻近岛屿。小鲵四肢较发达,皮肤光滑。头部扁平呈卵圆形;躯干圆柱状,略扁,尾基较圆,向后逐渐侧扁。

小鲵主要是生活在陆地上海拔120~1800米的林间潮湿的草丛、洞穴中,以多种昆虫、蠕虫、蚯蚓、蛞蝓、多足类等小型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