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艺术疗法:操作技法与经典案例
11677700000006

第6章 游戏疗法(1)

游戏能提供给儿童组织现实生活中复杂而抽象经验的机会,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游戏疗法中治疗师为儿童创设了一种受保护及完全自由的环境并提供一些可选择的玩具设备,促使儿童能够充分地表达和探索自己。据美国对学校治疗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94%回答说在咨询过程中深信儿童具有自我成长和成熟的内在趋势,大多采用游戏疗法对儿童进行咨询治疗。纵观历史,游戏疗法也被认为是对儿童进行治疗的最有效媒介(Axline,1947,1969;Sandler,etal.1980)。

第一节游戏疗法概述

游戏疗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目前的游戏疗法由于所依据的心理治疗理论不一样,其具体的做法和分析也有一些不同。可以说,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对游戏疗法有不同的理解。本章就将对游戏疗法进行全面介绍,并结合案例深入分析。

一、游戏疗法简介

全书阐述深入浅出,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不仅可为专业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提供诊治参考,也可让普通大众对相关常识和具体应对方法有所了解。

全书阐述深入浅出,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不仅可为专业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提供诊治参考,也可让普通大众对相关常识和具体应对方法有所了解。

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心理疾病使人丧失学习、工作和正常生活的能力。美国的一位精神病学家卡罗尔诺斯(CarolNorth)医生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经过近20年的治疗得到了康复。病历中记录了她在患病时的一段言语:“直升飞机噢不是直升飞机来扯我大脑中的毛发!救命啊!护士!救命!你听不到吗?必须到我的身体里面去才能救它!医生认为我能做好胶水。”可以想见,这种混乱的思维给患者带来多么巨大的痛苦!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游戏疗法是借助游戏的特性来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疗力,以舒缓患者内在的情结,使其症状得以减轻,人格得以正常发展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一种以儿童通过游戏进行交流并表达其内心冲突和感情为前提的咨询治疗干预(Axline,1947;Campbell,1993)。对于身心发展迟缓的儿童,可以借由游戏发现其发展问题所在,并能透过游戏促进其成长;对于自闭症儿童则可借助游戏反映其心理,使其症状得到缓解,进而获得社会适应力。游戏疗法还对患者培养自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能使日常的心理咨询得到更好的效果。

游戏疗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精神分析学派。最早提出该概念的人是勒温,后来的H·赫尔莫斯对该疗法有所发展,但由于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该疗法只停留在经验性操作上。再后来,由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和其他学生将这种方法用于心理障碍儿童的实际治疗,其中,安娜主要把游戏作为一种建立积极情感关系的方式,认为游戏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治疗的功能。科林则最终将游戏发展成为精神分析治疗的一种技术(psychoanalyticplaytherapy)。科林认为游戏提供了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分析素材。

此后,游戏疗法被更多的治疗师所采用。1938年大卫创立了发泄游戏治疗(releaseoftherapy),该治疗主张通过设定场景和选定玩具来激起儿童焦虑反应的经验,让儿童能发泄掉伤痛及紧张情绪。到了1955年,发展出结构式游戏治疗方法,强调治疗师主动设计出游戏,安排儿童进入经过设计的游戏情景并将其能量发泄出去。后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学派鼻祖罗杰斯的学生艾利克斯把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应用到儿童游戏疗法上,发展出非指导式游戏治疗(nondirectivetherapy)。1991年,将此理论延伸为儿童中心游戏治疗(child-centerplaytherapy),该治疗形式影响十分广泛。后来,在参考“现实治疗”(realitytherapy)理论和“行为改变技术”(behaviormodification)的种种治疗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公平游戏治疗(fairplaytherapy)。

早期的游戏治疗着重儿童的情绪宣泄,强调游戏环境为被抑制的情绪和情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场所。通过游戏给儿童创设一种温和、信任及完全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中觉察自身存在的问题,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发现内心世界的变化。

二、游戏疗法的作用

对于游戏疗法的心理治疗与教育效果,各国的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或学说。

(1)释放剩余能量

“释放剩余能量说”认为:儿童在日常的生活或学习中,在释放了所规定的活动量后,其剩余能量便在自我游戏活动的“排泄口”得到发泄。儿童在生活中,常有剩余的活动量需要消耗,结果产生了游戏活动。但目前的观点认为,儿童的精神能量已被某种学习和生活消耗殆尽,这样的消耗对于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需要用游戏活动来加以调节。

(2)修养身心

“修养说”则认为:游戏不单纯是为了排遣和消耗能量,还是儿童对学习生活的调剂,对紧张、压力的理解和放松,是儿童为身心修养而进行的活动。但从人类进化和儿童身心健康来看,游戏疗法并非只是一种身体的休息,而是让儿童从心理、身体肌肉的紧张中解放出来的一种积极的身心调整活动。

(3)生活经验的学习和准备

“生活准备说”认为:儿童通过游戏预演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儿童是通过游戏来适应社会生活,是在不断为发展身心机能而进行准备的学习。“复演说”也认为:人类是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生物,在文明的进化过程中,会举行各种游戏活动。

通过游戏,人类的这种文明发展活动的基因在儿童的身上不自觉地反映出来。

阅读窗口

〈案例及其游戏设计〉

陶陶,5岁。在班上最调皮捣蛋,不是欺负别的孩子,就是破坏别人的游戏,没有孩子和他玩。孩子与祖父母同住,父母另住,祖父母宠爱他,娇惯他,全家人必须按他的命令行事。自从到了幼儿园后,一直无法适应集体生活。

陶陶首先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适应集体生活。之所以无法适应,是从小家长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无任何行为规范,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从小与父母分离,心灵上缺乏关爱,以不良行为来引起家人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获得满足感。要改变陶陶的不良习惯,最好通过替代学习,塑造适应社会生活的良好行为。在此,我们可为他选择合做游戏,使其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其社会生活中的合作行为。如下面的班队游戏“夹球同行”设计就主要是培养合作精神。

夹球同行

(1)活动目的:通过游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使学生明白人际合作的重要性,只要齐心协力很好地与别人配合,共同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2)活动准备:积木、球4个、秒表1只。

(3)活动场地:操场。

(4)活动过程:第1步引入

①教师提问:在班中,你和谁是好朋友?能说说你们好到什么程度?

(学生自由答)

②教师小结:这样说来,你们之间确实非常好,能合作、能配合、能互相帮助,非常默契。

第2步活动与训练

①教师提问:我想做个小实验,看看你们之间是怎样默契配合和合作的?

②做小实验:请几队小朋友在规定的时间内搭积木(其中一队包括陶陶,在安排时可以考虑给陶陶的小组安排实力比较强的小朋友,尽量让该组获胜),看谁搭得最高、最多而没有倒下来(时间为2分钟)。实验结束后,请搭得最高、最多而没有倒下来的一队同学谈谈取胜的体会。

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合作,取得胜利的?(学生相互补充回答)。

③教师小结:由于他们能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取得了成功,其他的同学想试试吗?(学生回答:想)以小队为单位,分成8个小组进行。游戏要求小队中所有的人都要齐心协力,共同合作,互相配合,行吗?

第3步游戏进行游戏规则:

①两人背对背夹住球,不能用手帮忙。

②两人侧身背靠背向着前方运球,而不能一前一后运球前进。

评分标准:

总分10分,落球一次扣1分,手碰球一次扣1分,一前一后行走扣1分。

游戏过程:

把小朋友分成8个小组,4组一边,面对面站立,两边之间距离30米左右。

比赛开始后,两名学生背靠背夹住一个球运往对面,以此进行比赛。

游戏结束后对第一名的小组进行表扬。

第4步请学生说说游戏后的体会,举例说明。

(两人行走时喊口令;两人紧紧夹住球,步伐一致;两人上身都要挺直,不能一人背弯着,一人挺直;球传给另外两个同学时,小队中的其他同学帮忙将球放在参赛同学的背中间以节省时间;不比赛者在一边加油鼓劲……)第5步教师小结游戏做完了,同学们深有感触,知道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是成功的关键。那么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有没有要与他人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完成的事呢?应该怎样配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只靠自己不行,要靠大家的帮助,才能取得成功,学会与人合作将是踏上成功之路的捷径。

说一说: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愿意和同学合作吗?

评一评:你认为做得对的打“√”,不对的打“”。

分4人小组时,组长不同意把全班纪律最差的同学分在自己一组。()为了出好班级的黑板报,甲同学总是默默地留下来帮助中队长。()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小队成员一起帮助乙同学纠正动作。()(4)净化和补偿“净化说”认为,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常会产生不安和紧张,但他们的不安、紧张和被压抑的情绪、欲求以及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可以通过游戏得到消解和净化。“净化”也是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指通过宣泄以达到思想、情绪的安定和调控。“补偿说”则认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某种痛苦、苦恼以及失败的焦虑,作为解决的办法,儿童用游戏作为补偿失败和欲求的手段。这两种学说的共同点是认为游戏对儿童的紧张、冲动以及不适应行为具有心理调节作用。

(5)自我表现“自我表现说”认为,儿童的游戏不仅仅具有消极的净化、矫治作用,还具有积极创造的作用。游戏能给儿童以自我创造的机会,即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校学习中的某种不能被保证、不能实现的成功感和创造欲望,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满足。

儿童经常想显示自己具有攻击及保护的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被保护的对象;而儿童游戏有其自身的规则,不被大人操纵,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把自我的欲望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游戏成了儿童从非现实到现实的桥梁,对儿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6)达到自身和谐、与环境适应“游戏生物学说”强调儿童自身的和谐,该学说认为,儿童游戏是为了发展身心,满足生理需要。当儿童的欲求急剧增加,而身体、生理器质的发展或成熟跟不上时,儿童便通过游戏来满足需要。即:儿童的情绪、欲求发展快,身体机能发展慢,两者产生不平衡,于是就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生物学、生理学的调节。

“儿童力学说”强调对环境的适应,该学说认为,游戏活动使儿童与环境之间存在一种动力学的关系,即儿童的自我身心发展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通过游戏儿童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促进自我的发展。这种发展和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使儿童感觉到的运动环境和精神环境达到统一;第二,使儿童的情绪冲动得到控制;第三,使儿童的智力、情趣得到某种发展;第四,使儿童的行为发展从不适应走向适应。

阅读窗口

〈案例与游戏设计〉

殷殷,10岁,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就是胆小。平时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问她会回答吗?她说会。我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回答,她总是默然不语。下课时,也很少与同学交往。母亲对她要求也特别严格,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能干,星期天让她到校外学习书法、英语、画画,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可是在我与她妈妈交谈时,她的妈妈还是抱怨说孩子不够能干,比不上其他孩子。由于她妈妈的看法和抱怨,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殷殷又没有能力自我减压,造成了她胆小的心理,从而形成内向的性格,感到自卑,无法协调处理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基于以上情况,最重要的就是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其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从而达到自身的和谐,适应身心发展。下面的游戏设计可以供参考。

(1)活动目的

竞聘会

本活动针对平时沉默寡言、胆小内向的儿童设计的。通过模拟应聘活动,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及优缺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

本活动亦可将公司竞聘改称学校大队部选举,人事部、公关部、财务部、保卫部、企划部改为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让其他儿童一起进行活动。

(2)环境布置:一间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黑板上贴有卡片。

(3)活动准备:卡片5张。

(4)活动过程第一步治疗师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