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11673800000020

第20章 学术论文(20)

在台湾地区,政府比较重视开发和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开展环境教育。动物园、“国家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中心等社会公共资源常常被设置为各种环境教育校外、户外实践基地。台湾地区林务部门管理的8所自然教育中心是开展户外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有工作人员和受过专门自然教育课程培训的志愿者,结合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宣讲保护动植物的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环保理念,是开展户外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周末,台北市关渡自然保护区会有很多学校和家长会安排孩子学习观鸟知识,保护区内还有小学生们制作展出的鸟类相关手工艺品。台北植物园的工作人员编写了大量的环境教育书刊,向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包括《台北植物园》、《台北植物园昆虫篇》、《台北植物园手札》、《台北植物园蛾类篇》、《台北植物园自然教育解说手册》、《台北植物园的蝴蝶》、《民俗植物》、《植物园亲子活动教师手册》等。陈南:《台湾环境教育考察见闻》,http://www.ggee.net。台北市立动物园对台北市的学生实行免费参观,其他地方的学生参观只收很少的门票费。动物园办杂志介绍环境科学知识,编写了各种动物保护知识的教育资料,设立了专门的教育中心,布置有动物生态及恐龙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演讲厅、半球体放映室、小教室和动物生态书店等。

三、启示

中共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之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十二五”时期,大陆地区将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两型社会”目标的实现及其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企业管理层、政府官员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质的水平。而环境教育则是提高公民、企业管理层、政府官员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质的基础性重要工程。目前大陆地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在一些地方已经严重制约经济成长和影响社会和谐。近20年台湾地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取得良好成效的最大秘密就是重视环境教育。大陆地区应借鉴台湾地区环境教育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环境教育。

一要尽快制定《环境教育法》,并严格执法。1992年,中国内地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但是,从目前大陆地区环境污染和环境教育的现状来看,这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其根源在于无法可依。目前,宁夏将出台环境教育条例,黑龙江、山东等地也已经开始研究制定环境教育条例的工作。但全国范围看,缺少从立法层面的高度要求环境教育,没有法律的强制力,难保执行力。因此,要尽快制定全国的环境教育法,为环境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弥补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缺失。同时,在《环境教育法》的内容设计上要突出政府的责任,要列为“奖励与处罚”相关细则,防止实施过程中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提高执行力,切实保障《环境教育法》的实施成效。

二是要明确环境教育主管机构,构建系统的环境教育体系。明确教育部和环境保护部及其各级教育、环保机构为环境教育各级主管机构,负有组织开展、监督落实环境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构建涵盖学校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系统的环境教育体系。学校环境教育不仅应包括中小学、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还应包括从中央到县市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要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相关课程。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要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程。应有针对性和侧重点不同,来编写符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特点和党校、行政学院学员特点的环境教育教材、读本。针对中小学生,旨在学习环境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素养。对党校、行政学院学员,要针对其党政官员的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时,除学习必要的环境科技课程外,重点放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环境伦理观,工作中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切实纠正实施环境法律、法规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提升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在领导工作岗位上真正落实依法行政。社会环境教育要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学校、企业、社团、NGO(非政府组织)、媒体、义工(志愿者)的作用,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和自觉的环保行为。目前,社会环境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改正民众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不卫生行为,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的意识和习惯上。

三是大力培养环境教育研究专业人才。大陆地区拥有13亿人口,环境教育的受众人数全球第一、类别庞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环境教育人才数量很少,缺口很大。因此,应大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环境教育教师队伍和专业人才。要把加强环境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环境教育事业发展成败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要在全国师范院校设立环境教育专业,专门培养从事各级各类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和从事社会环境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与专业人才。招收、培养和引进国(境)外环境教育专业硕、博士,提升环境教育、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设立各类环境教育基地。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88个,保护区总面积约14944万公顷,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个,面积9267.56万公顷。建立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45处,国际重要湿地37处。全国已建动物园(动物展区)240多个,植物园(树木园)234座。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祁连山区、秦岭区等32个内陆陆地及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以及黄渤海保护区域、东海及台湾海峡保护区域和南海保护区域等3个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已建成各类海洋保护区170多处,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2处,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10多处;海洋特别保护区40余处,其中,国家级17处,合计约占我国海域面积的1.2%。要充分利用以上社会自然资源,根据需要和可开放的条件,经评估、筛选,确定其中的一部分开放为各类环境教育基地。

五是对环境教育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与奖惩。各级人大机关、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联合组成环境教育办公室或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对全社会的环境教育落实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并进行相应的奖惩,以提升全社会实施环境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本文原载于《台湾研究》2011年第6期

(杜强,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副处长、外事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开疆闽王”王审知与中原密切关系研究

陈榕三中原与闽台在历史上有着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紧密联系。至今,全台湾人中汉族占98%,其中80%是由福建去台湾的中原“河洛人”。而台湾的中原“河洛郎”,主要是在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响应黄巢起义,由河南“光州固始”起兵,进入福建。迁徙到福建的中原“河洛郎”,部分又从闽南渡海到了台湾。

一、王审知是中原移民的开疆王

在福州市北郊莲花峰麓,有一座五代时期江南风格的保存完整的石构坟墓。坟墓气势雄伟,深约150米,宽约30米。前面树立石碑,上镌“唐闽忠懿王墓”。这是被闽台汉族誉为“开疆王”王审知的墓。

王审知(862~925),旧居今河南信阳地区(古称光州)的固始县城东60华里外的分水亭乡王堂村。

本琅琊人,出身名门望族。秦将王翦34代孙。其五代祖王晔为固始令,善政多多,民爱其仁,勉留之,因迁家于此,遂世为固始人。

王审知,字信通,号详卿,状貌雄伟,方口隆准,喜读书,好骑射,常乘白马,号称“白马三郎”。这一美称跟随在他此后的戎马生涯中。

其兄王潮(846~898),字信臣,“沉勇有智略”;次兄审邽(858~904),字次都,“喜儒术,善吏治”。

其时,“四海尽疲于征战”,“中原正苦于伤残”。审知“蓄慷慨之气,负纵横之才”,每或抚髀暗惊,弯弧自誓曰:“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生乎!”参见《新唐书》93卷,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十国春秋》90卷,明崇祯初年吴任臣撰。

唐末(885),在黄巢起义军打进长安,僖宗入蜀,群盗起于江淮。寿州人王绪,与妹婿刘行全,聚众万余而据寿州,自称将军;攻取光州,纳收士民,以广队伍。其时,王潮为固始县佐史,王潮“志尚谦恭,誉蔼乡曲,善于和众,士多归之”。与弟审邽、审知,以才气知名,邑人号曰“三龙”。王绪为网络人才,施以计谋,迫使王氏兄弟率5000乡民从军,并任王潮为军正,主廪庾;并其二弟亦召置军中。

当时,奉国节度使秦宗权称霸蔡州一带,自制帝号,补署官吏,“恃势侵凌四境”。王绪寡不敌众,只好退出了固始。王绪率众南奔,至赣境,略浔阳、赣水;入闽地,取汀州、陷漳浦,但皆未能据之。且王绪嫉妒贤能,“猜刻不仁”,凡才貌过己者,必暗除之。军中人人自危,“不保朝夕”,因而激起兵变,为部将所逼自杀,众推王潮为主。诸葛计:《闽书·王潮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第37页。

福建当时主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且是“地方割据,盗贼四起”的局面。

因当时形势、实力所限,王氏兄弟欲率众离开福建。可是一件突发的事件,打乱了义军的计划:义军经王潮领军后一改王绪时“所至剽掠”的作风,军行整肃地过境泉州,给泉州的老百姓留下了十分好的印象。那时泉州的百姓正饱受军阀刺史廖彦若割据贪暴的苦难。于是泉州耆老张延鲁等众奉牛酒赶到沙县请求王潮军回师泉州,解救泉州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王潮义军顺应了民心,回师围攻泉州。王潮军得泉州后迅速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平定狼山的流寇薛蕴和“悉心治郡”。

景福二年(893)五月初二,王潮军攻陷福州。王潮、王审知占领福州后,声威大震,“建州人徐归范以州应潮”,“汀州刺史锺全慕举籍听命”,“岭海间群盗20余辈皆降溃,潮乃尽有五州地(即福、建、漳、泉、汀)”。参见福州《闽王祠》中的《王审知德政碑》载。同年十月初四,唐王朝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乾宁初(894),黄连洞二万蛮众围汀州,王潮遣将举兵破之,闽地遂定。

公元897年,“潮病,命审知权知军府事。及潮殁,让其仲弟泉州刺史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不受。审知乃自称福建后,表于朝。”诸葛计:《闽书·王潮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第78页。

光化元年(898)春,唐以审知充威武军留后,检校弄部尚书。同年冬,授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本军节度使。开祐元年(904)夏四月,唐遣右拾遗翁承赞加审知检校太保,土坷垃琅琊王。就这样一步步升至闽国之主——开平三年(909)四月梁取代唐朝,加王审知为中书令、福州大都督长史,晋封为闽王。

在其当政的30余年里,正置群雄纷争、武力割据的五代十国初期。而福建从未对外邦用兵,也未受外邦侵侮,境内一片升平。

“沿江、临海、依山”是福建地域经济和文化的一大特色。由于地理优越,史前的福建就有闽越族土族居民繁衍生息。据《三国志·吴记》记载:当时,福建设“典船校尉”;已与中国夷州(今台湾)、菲律宾等地有海运往来。王审知治闽有方,前后历时29年(897~925)。这一时期,福建“实给人足”,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的好时期。

经济上,王审知重视和鼓励发展农耕生产。比如,劝农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亲自主持兴建或扩建了福清、长乐沿海大堤,泉州6里陂、9溪18坝,连江东湖,晋江40余华里灌渠,疏浚了受益幅员可达25平方公里的福州西湖等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同时围海造田,扩大耕地。在平原推广双季稻;在山区开垦茶园;因地制宜发展纺织、陶瓷、冶金、铸造等工业生产。

王审知重视发展文化事业,首先重视使用人才。到福建以后,特别对文人业士很爱惜,专门设招贤院等机构来接待他们。天佑二年(905)夏,唐学士韩偓挈族来奔,审知接纳之。还有一些中原文化人士为避乱来到福州,也为审知所留。在五代闽国,诗词,史学达到了新的高峰。闽史家陈衍说:“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宋而日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