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11668000000028

第28章 奇鸟怪兽(2)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也有这种奇观:云雀、百灵利用沙鼠、黄鼠的洞穴、筑巢产卵、育雏;沙鼠、黄鼠的视力很差,要依靠小鸟来报警,好及时逃回洞穴。

鸟儿在高原气候多变的情况下,采取了地洞栖居的特殊生活方式。洞内的气温比较稳定,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小,同时,洞穴较为隐蔽,鸟类在里面繁衍后代,比较安全,幼鸟不易遭到天敌的袭击。

鸟儿的洗澡法

许多鸟儿喜爱清洁,常常拍打着翅膀在水里洗澡,或者站在枝条上,用嘴啄拨着自己的羽毛。

水禽长时间在水中生活,水浴的方式各各不同。鸳鸯戏水,差不多大半个身子浸沉在水里;苍鹭用嘴巴汲水,然后分块冲洗羽毛;滓蜕汲水后像莲蓬龙头那样喷水淋浴;一种野鸭将身躯弯曲成弓状,双翅拍击水面让水沫来冲洗;海鸥在海面上一面成群嬉戏,一面集体水浴。

掠鸟、喜鹊、乌鸦和鹦鹉等有个习性,喜欢用蚂蚁来“洗澡”。

椋鸟常常半展着双翅或一只翅膀,用嘴巴从地面上啄起一只蚂蚁,然后在翅膀下侧拨风羽上来回摩擦;然后将蚂蚁抛去或吞掉,再在地面上啄起另一只蚂蚁,重复以上的行为。

一种欧洲鹊喜欢把蚂蚁请到自己翅膀的羽毛中去,让蚂蚁来帮着洗澡;欧洲椋鸟感到这样还不够痛快,干脆掘开蚁巢,将自己双翅向前触地,让大群蚂蚁爬上翅膀,帮着“洗澡”。

据鸟类学家统计,这种“蚂蚁浴”的习性只是在雀形目的200多种鸟类才有。

噍,洗澡时的模样多好笑啊!鸟儿们半闭着眼,两只翅膀向两旁展开,一部分着地支撑身躯,把两翼的尖端弯向头和嘴,扒开脚,好让尾巴尽可能弯向自己的肚子。它们让蚂蚁在身上和翅膀上尽情地爬行,显出一副舒适的模样,仿佛人在水中沐浴那样。一不小心,鸟儿就会仰面朝天地摔倒。

洗澡是鸟儿的一种奇特的本能。除了蚂蚁澡以外,还用其它代用品来洗澡呐。饲养的椋鸟,会用柠檬来擦洗自己的羽毛,还对醋和啤酒也很感兴趣。驯养的喜鹊有时用烟灰擦拌着蚂蚁来“洗澡”。

在缺少蚂蚁的时候,鸟儿就用甲虫、臭虫、苹果皮、各种酱果、樟脑、菩提树皮等来补充需要。

这种奇怪的洗澡方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人认为,这种“蚂蚁浴”,是鸟儿见到蚂蚁刺激后的本能反应;还有人认为,蚁浴可以使鸟的羽毛变得光滑而又坚韧,有利于飞行;较普遍的解释是:鸟儿的翅羽里常常寄宿了许多讨厌的寄生虫,使鸟儿感到浑身不舒服,而蚂蚁既会除虫,又会散发蚁酸。果实、树皮和樟脑等,都是带有各种酸性或刺激性的东西,在它们的帮助下,可以将那些不受欢迎的来客,驱逐出去。

敢与狮子和老虎较量的鸟

在南美洲智利的安第斯山的悬崖峭壁上,特别是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栖居着一种猛禽,它名叫大兀鹰,又叫兀鹰、美洲鹰。是猛禽中最大的鸟,人称“百鸟之王”。大兀鹰一般长1.5米,伸开双翅宽达4米,真可算是猛禽中的庞然大物了。如果你旅行在南美的西部海岸上,就会看到这种猛禽“巨人”常挺立在绝壁险石上,目光炯炯,凶猛异常地在搜寻猎物,那架势像是一旦发现猎物便会猛扑过去。

美洲大兀鹰的个头虽大,但它是禽类中最难看的一种鸟,它的头和颈部裸出,故称为大兀鹰。据分析裸露颈可以避免把脑袋伸进猎物的尸体时沾带脏物。雄的大兀鹰还长着红色肉冠,喉部有肉垂,瘦长的颈项下部有一圈白色的柔软羽毛,像根环套在脖子上,把其余部分的乌黑羽毛衬托得更鲜明。

大兀鹰的爪很强健,抓取东西猛狠有力。人们借助这一特点,便传说大兀鹰可以抓取小孩,但谁也没亲眼见过。兀鹰习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千真万确,特别是那些死去的骆驼和羊驼,更是它们争抢的美餐,一经发现便麇集其上,大口大口地吞噬着。当没有腐尸可吃时,大兀鹰也常袭击牛、羊、鹿和其他畜类。有时十分饥饿,它又敢与正在撕食猎物的美洲狮子、老虎较量,从这些猛兽口下夺走佳肴,并且吓得狮子、老虎狼狈逃窜。就其凶猛的气势、勇敢的胆量,在鸟类中确实是首屈一指,可称“百鸟之王”了,但是当它吃得过饱而变得呆笨时,又容易变成人和狮子、老虎的猎物,成为他(它)们的口中食。

美洲西部的牧人对大兀鹰恨之入骨,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牲畜,一见到这种恶鸟飞来,他们就拈弓搭箭,射击神鹰。有时他们还饲养牧犬,专门看守老马、病羊和牛犊。每当大兀鹰飞来低空盘旋时,牧犬便注视天空,并狂吠“报警”,牛羊闻声会迅速躲开,以逃避兀鹰的袭击。

大兀鹰飞翔时鼓翅缓慢,鼓动率,每秒只有一次,有时在空中盘旋很长时间,而不必鼓动一次翅膀。大兀鹰繁殖期为12月。每次产卵两个,卵亮白色,8周后孵化出雏。幼雏鸟背有灰白色的锦羽,在巢穴停留5个月,方能离巢独自谋生。大兀鹰的生存寿命的最高纪录是72岁,这可算是它们类群之中的寿星了。

一年换四次羽毛的鸟

一年之中,人要根据寒来暑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天气冷了,穿上厚厚防寒的服装;炎热的夏季到了,换上薄薄的单衣,以适应外界气候冷暖的变化。人是如此,鸟儿同我们人类一样,一年之中也要脱毛换羽增减身上的羽衣。就大多数鸟类来说,都是一年换两次羽衣,但青岛与众不同,它一年之中要换4次羽毛。我国有两种这样的鸟:一种叫“岩雷鸟”,分布在新疆一带;一种叫“柳雷鸟”,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冲积平原的桦树、柳树丛林里。其中柳雷鸟是典型的寒带地区的鸟类,夏、秋两季多栖息于桦、柳灌木丛间有苔藓的沼泽地,冬季到来则栖息于有小片森林和沿河的柳丛地区。它们于四五月份发情,交尾繁殖,每次产卵6~7枚,有时多至十几枚,孵化时间的长短和其他雉鸡类差不多。

雷鸟在春回大地,冰雪开始融化时,脱下它们的雪白色冬装,换上麻黄色的“衣裳”。当大地变得葱绿时,它将头上、背上和胸部的部分白色的羽毛退去,换上棕黄色的,有横斑的羽毛,尾的羽毛打扮成黑色,眉又涂成红色,这是雌性雷鸟“雷姑娘”的春装。而雄雷鸟身上的羽毛仍然大部分为血红色,但头、背、胸部的羽毛颜色;全都和”雷姑娘”的春装一样,只是尾部羽毛更黑,眉部涂得更加鲜红,比“雷姑娘”打扮得更动人更漂亮。

当烈日炎炎酷热的夏季一到,雷鸟便又换上时髦的黑“礼服”,漂亮美丽的夏季衣裳。

转眼到了蝉鸣秋风起的时节,原野一片杏黄的丰收景象时,雷鸟又急忙脱去黑色的夏装,换上棕褐色秋季衣服。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过了“霜降”,冰雪又铺遍了大地,雷鸟们不误时机,摇身一变又穿起它那雪白雪白的冬装了。雷鸟为什么这样频繁地脱毛换羽呢?鸟类专家们认为,换羽主要是在长期生活演化中便于隐蔽,防御敌害的适应环境的生命现象,它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贼鸥——飞行冠军

人有拦路抢劫的,鸟中也有专干这种勾当的。贼鸥的恶名,就是因此而得。当性情温顺,羽毛雪白的莲鸟为窝里儿女捕鱼回来时,突然,杀出几只贼鸥来,如同飞贼天降,拦住去路,凭着它们飞得快、来势猛,一把抓住莲鸟,抡起翅膀左右开弓的抽打,把莲鸟打得晕头转向,毫无办法,只好把吞在嗉囊里的鱼吐出来,成了贼鸥的口中食。莲鸟乘机逃走,只好为等在窝里的雏鸟们再去打鱼。

贼鸥打劫不分青红皂白,茄子黄瓜一齐搜,撞上谁就劫谁。海豹本不是它同类,也素日无仇。可是,当海豹产仔在水上,一身白毛,毛色本与环境一致,有保护这群孩子生命的作用,可却逃不过贼鸥的眼,它趁母海豹下海捕鱼之际,瞄准弱小的海豹仔,猛扑下去,又是嘴啄,又是翅膀打,直打得海豹仔血肉模糊,顷刻成了它的牺牲品。论食量,贼鸥本没多大,只是尽情屠杀他物成了本性,才在它的翅膀下,酿出无数惨案来。它饱餐一顿之后,便又去寻找战机。

对于贼鸥这种强盗行径,生物学家们叫作“抢劫寄生”,也就是说,它们的生活靠抢劫来维持。

贼鸥体长0.7米左右,遍体披着黑而又问绿光的羽毛,雌性色泽差一些,颈上围着一圈棕色的“领带”。它嘴长而有钩,嘴下有储存食物的嗉。每年3月从南极起飞,7月便可到达格陵兰北部。人们在贼鸥的翅膀上,挂上金属牌后,在南极放飞,在北极圈内又可以捕到它们。可是,约3至4个月后又在南极再次捕到它们。每年它们往返南北极地区,要飞行40000多千米,是鸟类中远距离飞行的冠军。这是贼鸥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的结果。它的翅膀除了用来飞行,还作为掠夺的武器,扑打对方。

贼鸥有很强的记忆力。观察发现,它远渡重洋,能够准确找到它们原来栖息过的小岛。目前,人们正在驯养它们,想让它像信鸽那样作为通讯的鸟,用来为在极地工作的人们,担负起通讯的任务。它生活在南北极和亚极地区,对温带和热带生活不适应。贼鸥有多种,有的叫大贼鸥,中贼鸥,有的叫短尾贼鸥,极地贼鸥等等。

会“走路”鱼“爬墙”的鱼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但是,在奇妙的大自然里,人们也会看到有些鱼儿,如肺鱼、攀鲈、乌鳢、黄鳝、泥鳅等等,可以暂时离开水生活,有的离水后还能“走路”。或“爬墙”呢!

有人发现,鲶鱼能在路上“行走”。奇怪,鲶鱼不长脚,靠鳃在水里呼吸,怎么能在陆地上行走呢?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原来这种鱼的胸鳍特别发达,鳍上还有坚硬的棘,在向前“行走”时,靠强力的尾部拍打地面,产生一种后助力量,同时以鳍棘挖掘地面,维持鱼体平衡和推进身体向前移动。又因为它的鳃后具有类似陆生动物肺的复杂器官,有助于它的陆地上“行走”时进行呼吸。据测定,这种大鲶鱼可以离水在陆地上生活几个小时,“行走”400米,甚至更多一些路程。

大鲶鱼平时生活在河流或池塘里,它们爬上岸来,主要是因为水质污染使它们难于生活,想寻找清洁水域居住,所以它还是一种监测淡水水质污染的指示动物。

此外,有人在某一条小河边见到几条河鳗攀爬砖墙,其状犹如壁虎一样。它们的攀爬技巧十分高明,先是将头部伸到两块墙砖之间的凹陷处作为支撑点,然后曳动尾巴触及另一个凹陷处。大约在10分钟内,可爬3米多高。河鳗是鱼类,用鳃在水中呼吸,为什么能离水?河鳗为什么要离河爬墙?了解河鳗的人知道,河鳗身上的鳞片已经退化,皮肤特别薄,且布满微血管,血液中的废气与外界新鲜空气可以通过皮肤表面进行新陈代谢,这叫做“皮肤呼吸”。当它们返回水里后,又可恢复用鳃呼吸。至于河鳗为什么要高河爬墙?可能是河水受到污染。

“打电话”求爱的鱼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中,生活着一种奇妙的鱼——电鳗。它的身体只有10~20厘米长,呈半透明,形状如小刀。它尾部有发电器官,经常会发出几伏特的电流,向自己周围放射微弱的电流脉冲(每秒250~700周)制造电场。

这种鱼的视力并不好,当它游泳时,如果遇到前面有障碍物或者有饵食接近时,电场便会发生变化,能藉此“计算出”物体的位置,随时掌握电场周围的动静。

雄性电鳗用电场来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牵制其他雄鱼的活动,并以此对雌鱼求爱。察知雄鱼电场的雌鱼,“听觉”灵敏,也会立即发出电场来回应,下一步就是彼此赴约相会了。

这种鱼大多成群生活,但彼此的电场并不会相互干扰而混乱,因为它们各自的电场都不相同。当两电场周波数差不多的鱼接近时,彼此很快便能察知,然而周波数较低者会降得越低,周波数较高者会升得愈高,以避免电讯混淆。更令人惊奇的是,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渥特.海利根伯达教授研究,这种鱼能够辨识间隔只有4000亿分之一秒的电流脉肿。

“丑鱼”三谜

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水域中,生活着一类奇鱼。因为它们的外貌多少有点像戏剧里的丑角打扮,所以称为“丑鱼”。最近,美国科学家戴维.霍尔发现有关这类鱼的令人费解之谜:

当五鱼受到敌害攻击时,便立刻躲人海葵的触手之中。因为海葵的触手中有许多刺细胞,能放射出毒液对付来犯者。令人奇怪的是,海葵对丑鱼绝不会放射毒液,因为它们身上有层迷惑海葵的粘液,使海葵误认为它们是同类。可是,丑鱼是怎样获得这种粘液迷惑层的呢?是自身分泌,还是从海葵那儿“借来”的?这是第一个谜。

全世界大约有800种海葵,丑鱼仅生活在其中10种海葵里。雌鱼把卵产在海葵基部,幼鱼孵出后常四散到浮游生物中觅食,生长2~3个星期,然后再寻找寄生的海葵。可是,每条幼鱼是怎样找到自己的海葵呢?是纯粹的机遇,还是海葵发出的化学气味吸引?这是第二个谜。

在一只大的海葵里,常常寄居着一对丑鱼夫妇和若干条幼鱼。如果赶走一条雄鱼,一个月后,最大的一条幼鱼会长成一条成熟的雄鱼,接替先辈的位子。如果赶走的是一条雌鱼,却不是一条最大的幼鱼直接长成雌鱼,而是幼鱼中的一条最大雄鱼逐渐变成雌鱼。先是在几天内行为上改变,然后在几个月内生理上转变——达到能够产卵繁殖后代。丑鱼性变的原因何在?这是第三个谜。

海马求爱四步曲

许多动物学家认为,海马是最令人生趣的动物之一。

全世界大约有35种海马。它们的奇特,不仅是长相,还在于它的行为,尤其是它生机勃勃的求爱动作。

第一步,海马双双相会。雄海马一边鼓起腹部的育儿袋,一边显出橘黄肤色,雌海马的肤色随之变为粉红色,彼此含情脉脉。这时,它们各用自己的尾巴,缠绕在同一个固着物体上开始打转。

第二步,雄海马准备育儿袋。雄海马面对着雌海马,一边有力地隆背屈身,一边用尾巴挤压出育儿袋里的水分,向配偶示意其育儿袋已经空缺,以待卵子着床,而且表明自己能忍受下一步分娩的痛苦。

第三步,雌海马产卵。雌海马眼见雄海马颇有诚意,便把产卵器插入雄海马的育儿袋中,释放出一长串粘性卵。释放卵的时间极短,一般只需要6秒钟。产卵结束,雄海马立即紧闭育儿袋的袋口。

第四步,彼此忠贞不渝。随后,雌雄海马就互相松开,双双潜入海底,并以尾巴盘卷于水草上。在以后的雄海马“怀孕”期间,双方绝不另找新欢。

此外,海马的父子情胜过母子情,因为母海马产卵在公海马的腹部育儿袋后,就撒手不管;卵细胞在育儿袋内受精以后,便由公海马独自保护和抚养,直至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完全能够独立生活的幼海马后,雄海马才依依不舍地将它的孩子从育儿袋中释放出来。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海马专家阿曼达.文森特教授,在墨西哥湾到加拿大的新斯科合考察条纹海马时发现,小海马出生后,虽然能够独立生活;但它仍牢牢地缠绕着老公海马,真是父子情深!

似植物的鱼——叶状海龙

在全世界已知的2万多种鱼类中,其中有许多奇鱼,而叶状海龙又是奇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