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11668000000026

第26章 动物轶事(6)

尾巴是音响器和警告器

能够用尾巴发声的动物确实是很罕见的。但在南、北美洲大陆的一些地区,大名鼎鼎的响尾蛇的尾巴有这种功能。海獭会用尾巴拍击水面,向同类以示警告。

响尾蛇种类较多,体长一般1~1.5米,最长的可达2米,是一类毒性很强的蛇。它们的尾巴虽然与其他蛇类不同,但也不是生下来就具备音响器的。刚孵化出来的响尾蛇,尾巴的末端很像纽扣,响尾蛇必须蜕皮才能生长,每蜕一层皮,响尾蛇尾部留下一条角质环,成年响尾蛇尾的末端有一串角质环,是多次蜕皮后残留下来的角质化表皮。这种角质化表皮围成了一个空腔,空腔内又由角质化表皮隔成两个环状空泡,也就是两个空气振动器,当响尾蛇的尾部一晃动,在空泡内便形成了一股气流,随着气流一进一出地往返振动,空泡就发出“嘎啦、嘎啦”的响声。响尾蛇尾部摆动的频率为每秒钟40~60次,发出的声音最响时,在30米以外也能听到,周围的一些动物听到这种声音时,往往吓得拔腿就逃。也有科学家认为,响尾蛇发出的声音有点像溪流似的水声,用来引诱口渴的小动物,也是一种捕食的方法。

海獭和臭鼬都是哺乳动物中的鼬科动物,它们的尾巴都是出色的警告器,而海嫩的尾巴还是水中划行和筑堤的工具。海獭十分灵敏,当它发觉敌兽袭击时,就会发出“警告”,用扁平的尾巴猛击水面,打得噼啪作声,于是它的伙伴就会立即潜逃得无影无踪。臭鼬同样也会用它的尾巴当作警告器,但它所警告的是敌方而不是同类。如果人见到臭鼬的尾巴往背部卷曲成弓形的姿势,就该识相一点,赶快避开,否则,它的肛门腺分泌出奥液散发的恶臭会令你昏倒。

尾巴是捕食工具

蝙蝠白天栖息在较暗的地方,如建筑物的缝隙、树洞或岩洞里,有的用后肢的爪将身体倒挂,有的匍匐着。每天黄昏和黎明两次出动,捕食昆虫,每次活动约一个小时。笔者曾对蝙蝠出动捕虫作过观察:它们出动时先爬到洞口,用后肢将身体挂起,然后利用身体下落时的惯性起飞。它们在起飞时,很像一个个风筝,从前肢、躯体、后肢,一直到尾巴问,有一层薄薄的翼膜,好像风筝上的糊纸,又犹如鸟儿的翅膀。有的蝙蝠可以自由卷缩尾巴和后肢之间的翼膜,使其成为篮形。蝙蝠为什么要伪装成吊篮呢?因为它们依靠这个“法宝”,可以捕捉身体较大的昆虫。

许多种类的猴子,不但长有一条长尾巴,而且尾巴有缠绕性,在树上活动时起第五肢的作用,能够协助捕食。例如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森林中的卷尾猴,体长约48厘米,而尾长却有50厘米,常群集树顶上搜食果实、昆虫和鸟蛋等。这种猴子的攀缘本领极高,常常用后肢和尾巴抓住树枝倒挂着,腾出前肢采食果子。更令人惊奇的是,美国生物学家在秘鲁考察卷尾猴时,还目击几只成年卷尾猴纵跳到伸向河面的树枝上,仅用一条尾巴牢牢缠绕住一个树枝,倒挂着身体,有的用嘴直接接触水面饮水,有的则用前肢作为“勺子”舀水而饮。所以卷尾猴又有“悬猴”之称。

雪蚤的尾巴应该是动物世界中很小的了。32只雪蚤连接成一条直线的话,也不过25毫米长。小雪蚤长有一条伸缩自如的尾巴,可以把食物构进体躯下面。当安放下食物时,小尾巴就松弹开来,同时雪蚤也跃入空中。

尾巴表达一种无声“语言”

尾巴动作是动物的一种“语言”,不同的动作表达了动物的不同情感。其中最典型,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例子,要数狗与猫了。

狗在兴奋或见到主人高兴时,就会摇头摆尾,尾巴不仅左右摇摆,还会不断旋动。尾巴翘起,表示喜悦;尾巴下垂,意味危险;尾巴不动,显示不安;尾巴夹起,说明害怕;迅速水平地摇动尾巴,象征着友好。狗的尾巴能表现它的情感,狗虽不懂人语,但能辨别人的音调。如果你用亲切的声音对狗说:“坏家伙!坏家伙!”它会摇摆尾巴表示高兴;反之,如果你用严厉的声音说:“好狗!好狗!”它会夹起尾巴表示不愉快。此外,尾巴摆动的频率,反映了狗的健康与兴奋的程度。摆动得愈快,表示愈兴奋和健康;摆动得慢,表示虽有兴奋感,但健康状况却不佳。而执行任务时的猎狗、警犬和军犬,它们尾巴摆动的含意就更丰富和深刻了。

猫也能通过尾巴表达自己的情感。当猫遇到新情况或极度兴奋时,比如在发情期遇到异性,猫的尾尖常会剧烈地抽动;当发现老鼠或其他动物,准备出击时,猫的尾巴就与身体成一条直线,随着身体的下伏,尾与地面平行,只有尾尖在微微摇动;当与敌手搏斗和非常生气时,猫会用整条尾巴猛烈地抽打地面,发出啪啪的响声;受到惊吓而感到恐惧时,猫的尾巴会发抖似地颤动。当猫端坐着沉思时,尾巴前端会稍微摆动。在向主人乞食时,猫尾巴又会向上笔直翘立,与身体成90度角。猫在睡眠时,尾巴常围绕在自己身旁。

动物尾巴除上述这些功能以外,还具有其他作用,如食蚁兽等一些尾巴粗大、尾毛浓密的动物,它们在卧地休息或睡觉时,常常将自己的大尾巴盖在头部和躯体上,起遮荫和保暖作用。动物尾巴的不同功能,是动物体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动物有逻辑思维吗

作为地球生命的三大家庭——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植物只有生命,但无思维;动物只有形象思维却无逻辑思维;而人类则具有逻辑思维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这是过去通常的概念。最近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的研究表明,有些概念应该更新,过去没有认识的领域和现象必须重新认识和探究。比如植物也有感情和记忆力,动物也有逻辑思维,尤其灵长类的猴子等逻辑思维就更复杂。而人类除具有常规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外,还有特异思维。大脑中除有用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第一、二信号处理系统外,还有用于特异思维的第三信号处理系统,这已被诸多试验(包括看三维动画时的表现)所证实。本节重点讨论动物的逻辑思维。通过研究表明,动物(包括某些低等动物如蜘蛛、黄鼬、兔、猪、马、鹰等和高等动物如猴、猩猩、野人等),他们是有其程度不等的模仿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高等动物比如猴子在动物园内抱复戏弄伤害他的人——用撒尿的方法或抓搔的方法。还有的猩猩将所有的动物园关猩猩的笼子打开放走同伴,还有的与人斗智回来救幼仔等,这都是逻辑思维驱使所致。野人到农村抢人并将之关在山洞中,白天出外寻食时将山洞洞口用大石头堵死,怕“俘虏”逃跑,晚上回来再搬开。如此等等表现都说明动物确实具有逻辑思维。只是程度不如今天人类那样高明而已。下边再向读者介绍一起黄鼠狼斗智胜“猎人”的事例。除了能很好说明动物具有逻辑思维外,故事情节也耐人寻味。据《齐鲁晚报》报导的一则消息说一农民诱捕黄鼬(黄鼠狼)反赔肉饵的有趣经过:

一农民暗布机关捕黄鼠狼,却被黄鼠狼施计破了机关,白白损失了肉饵。事情经过如下:天津静海县王口镇村民董某等人,日前发现田间有黄鼠狼出没,于是买了鲜肉,锁在设计的机关上,晚上布在田里。第二天一早,捧夹却全部翻出了土,肉饵也不翼而飞。董某等又买了肉饵,当晚便趴在沟边看究竟。午夜时分,忽见10多只黄鼠狼跑来,几只大黄鼠狼到附近抱土块,两后爪着地,挨个将捧夹砸翻。然后大小黄鼠狼蜂拥而上,抢食肉饵。看了这段描述,读者朋友一定很开心。

关于动物有思维、有感情、有语言(动物问语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比如经过训练的情海豚可以进行高超的表演。而经训练过的大象可以十分懂事地将人卷起照相,照后又轻轻将人放下。当奖励给它东西吃后,还会作出谢谢等动作,正是说明上述论点。此外,我们再举一个动物与人之间有着理解和感情纠葛的实例,当主人病重时,一个被饲养多时的猴子竟会痛哭不止;主人病愈,他就高兴若狂,这可真令人哑然。

《文汇报》对此就有过报导。

《新晚报》1997年4月25日第9版也给以转载,其题目是:白山镇上传奇闻,主人病危,猴子大哭。报导内容如下:

年逾六旬的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内昂街居民班秀珍养了一只猴子,经常用柑果、芭蕉、甘蔗饲喂。热天给它消暑,冷天给它保暖,猴子与主人感情深厚。近日,主人班秀珍突然患急病,上吐下泻,不省人事。猴子见状,痛哭了4天,经医生诊治,主人病情好转,猴子也转悲为喜,并翻筋斗向主人祝贺平安。

动物也有墓地吗

过去,人死后都葬入墓地。古今中外都有这个习俗(当然,当今人大多火化后,将骨灰存留或撤入江湖大地或深埋树下,也有移入墓地的)。这是人类为了纪念故人而选定的场所。

那么,动物是否死时也有墓地呢?最近研究发现,大象和海龟死后都葬入墓地。但他们不是用车送入墓地,而是在死亡前自己走向墓地或爬入墓地。

据考察人员在非洲森林中发现,在某幽深的岩洞里大象白骨累累,象牙横竖满地。当然这里不易被常人发现。据悉,大象很有灵感,当病象或老象预感到自己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就会自己走向大象墓地,最后倒在墓地里等候去另一世界。

无独有偶,在陆上有大象为例,在水中有海龟为伴。据考,海龟临死前,自己也会预感到死期将至,于是慢慢爬向墓地。但有个来回寻找的过程,当找到后,从洞爬进去,通过狭窄的通道后,最终到达一个低矮、宽敞的洞穴内,便歇着不动了,慢慢地寿终正寝,走向另一世界。

那么这一说法是否真实呢?日本海洋摄影家高野五郎与其他3位潜水人员,最近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东部的西巴丹岛25米深的海底洞穴内,发现一个大海龟墓地,洞穴高13米,宽25米,长几十米。他们4人进入洞穴后,前行20米,便发现一具大海龟的头骨。再往深处走,穿过通道,便有一个一米多高,人抬不起头来的窄洞穴,里边全是散乱的海龟遗体,大约有30具海龟的骨架摆在岩石上。

动物界的“红白喜事”

人类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自己婚丧嫁娶、红喜白丧之事的“风俗”。令人叫绝的是动物也有“红白喜事”,也有它们自己的“风俗”。1995年10月6日的《旅游导报》报道:

动物世界也常常操办“红白喜事”,离奇古怪,妙趣横生。

为了博得对象的欢欣,雄猕猴在求婚时,总要百般殷勤地献上许多野果作为聘礼。若雌猴有意,便含情脉脉地吃起野果来,此时雄猴则围着雌猴团团转。

欧洲有一种叫白头翁的鸟,雄鸟从远方归来时,常常给“未婚妻”带来一支艳丽的鲜花,以示忠诚。

燕鸥在举行婚礼之前,雄燕鸥总要叼着一条小鱼轻轻放在雌燕鸥身旁。对方收下这份厚礼后,便比翼双飞,结下秦晋之好。

西伯利亚的灰鹅保持着奇特的“葬礼风俗”,它们衷叫着伫立在死者跟前,突然“头领”发出一声尖锐的长鸣,顿时大伙便默不作声,一个个脑袋低垂,表示深沉的悼念。

北非的沙蚁每次大战后,它们便扛起“阵亡将士”的尸体运往墓穴,覆上薄薄的一层土。再运来连根的小草“栽种”在墓穴周围,以示永久纪念。

白天丢鸟蛋,夜间母鸟寻子切

据《今晚报》报道,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马家寺村女教师左天红落日前从地里拣回一窝鸟蛋,夜晚母鸟竞寻“子”到左家,围着房舍啼叫至深夜。

有一天,正在家里休假的马家寺村女教师左天红,领着10岁的儿子到离家5千米外自家承包的稻地里拔草。他们发现稻地里有一窝鸟蛋,这蛋小于鸡蛋,大于鹌鹑蛋,共8枚,当时他们没动。第二天下午,他们又来稻地劳动时,鸟窝里的8枚鸟蛋少了3枚。左教师认为是被其他小动物吃掉了,为了不使鸟蛋再遭害,傍晚便将剩下的5枚鸟蛋拿回家孵化。到家后,这5枚鸟蛋中已有一枚小鸟啄蛋出壳。他们将小鸟和鸟蛋放在偏房安全的地方喂养孵化。谁知,夜间院内不停地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一只红嘴、黑羽毛、长足,像鸽子大小的鸟在屋舍周围盘旋啼叫,并反复在偏房顶上驻足,家人和邻居多次驱之不去。人们判定,这是一只俗称“鸪叮”的水鸟,可能是来寻找小鸟和鸟蛋的。折腾到大半夜,这只大鸟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两天后的清晨,左教师又小心翼翼地把小鸟和鸟蛋送回了原地。

通过这个事例,一方面看出鸟类的爱子之情——情切切,意浓浓,丧子悲,感人心。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生物场的存在。这只鸟怎么知道鸟蛋就在左老师家?怎么找得那么准?这当然不是谁用电话通知大鸟,而是蛋和小鸟的生物场波通知母鸟来寻觅。这和信鸽找家原理是否完全相同?似乎有不同之处。这里的机理还待探究。

狐狸寻子施报复

某地有一位转业军人,简称甲人吧,平时除务农外,还喜欢打猎。其家乡地处东北大平原,南临长白山脉,北依松嫩平原,四周多为丘陵地带。打猎也无大兽可打,只是野狼、狐、野兔之类。有一次,甲人发现一个坟中有个狐狸洞,他于是回家拿上辣椒,乌拉草,到洞口后将辣椒和乌拉草点着后,用扇子煽,将又辣又难闻的烟雾煽入洞中,结果洞中的小狐狸崽受不了,个个跑出洞口,甲人便将之——打死(这种行为在今天来看也是不人道的),然后拿回家中。这之后,一连几天,大狐狸夜间找到甲人家中,在房屋四周狂嚎,并将他鸡窝中的鸡咬死。甲人对此不以为然,第三天早晨,甲人给不满周岁的儿子洗脸,不幸将之呛死,由此,村人哗然。这当然与他杀死狐狸的崽无关,还只是偶然巧合,但甲人的行为是不人道,缺乏爱心的,或说过于残忍。至于大狐狸(雌狐)是如何找到仇人家中,是生物场还是气味?值得一探。

小孩偷鸟崽,喜鹊去讨要

《华商时报》曾报道一起喜鹊丢蛋丢崽,老鹊讨要的案例。《城乡时报》的星期文摘也以“小孩淘气捉幼鹊,老鹊明察不放过”为题给以转载。详细报道如下:

3个玩童趁大喜鹊不在,偷走幼鹊。大喜鹊准确判断偷鹊者,找上家门“算账”,村民们对此无不称奇。

家住某市北辰区大张庄乡某村南头的吴洪样等3名玩童,最近发现两只黑白花大喜鹊时常在村北一棵大树上的窝中孵化,便趁大喜鹊外出觅食之机,上树将两只已出壳和4只即将出壳的小鹊掏出带回家。然而,第二天凌晨,那两只大喜鹊来回在两家(有两个小孩是一家)院中树上或屋顶乱叫不止。一旦这3名小孩出门,它们就紧跟在头顶飞叫,并大有袭击之势,吓得他们不敢出门。这种情况连续发生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