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妇科医学
11652000000015

第15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6)

3.淋巴转移卵巢是一个富有网状淋巴管的器官,输卵巢系膜血管与卵巢血管有丰富的交通支,它可沿子宫卵巢的血管到腹主动脉和下腔静淋巴结,故卵巢转移性肿瘤具有如下特征。

(1)卵巢转移瘤绝大多数为双侧性。

(2)因转移而增大的卵巢常保持原来形状,肿瘤局限在包膜内生长。

(3)卵巢转移瘤,外观往往正常,镜下可查见淋巴管内瘤栓。

4.血行转移 这种概率较低,乳腺癌、消化道癌及子宫内膜癌可通过血供转。

(二)病理改变

1.大体

(1)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术者卵巢外观正常,仅为镜检发现转移病灶。

(2)胃肠道癌多数转移至双侧卵巢,仍保持卵巢形状,切面常有黏液变区域。

(3)卵巢转移癌伴发腹腔内播散性病灶,约20%伴发胸腔积液或腹水。

2.镜下检查

卵巢转移癌可有多种类型,如原发癌是乳腺者,转移瘤保持了原发癌的组织特点,有的则主要是未分化间质细胞浸润。如原发癌来自胃肠道,转移瘤多类似卵巢分泌黏液的原发腺癌,其突出特征是可见印戒细胞,即大的囊腔内被覆产生黏液的高柱状上皮,当胞浆内黏液多时,胞核被挤向一侧而贴近细胞膜呈半月形。

(三)临床表现

1.原发性肿瘤史卵巢转移性肿瘤与早期卵巢癌一样缺乏特异性症状,故术前诊断较困难,在消化道原发癌中约42%在发现卵巢癌前有原发瘤切除史,50%~60%的患者并无原发肿瘤史,在发现卵巢转移瘤后才寻找到原发肿瘤。

2.盆腔包块约76.2%患者是以发现盆腔包块而就诊。

3.阴道异常出血原发于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卵巢的患者可出现不规则阴道出。

4.腹水腹水在卵巢转移肿瘤中相当常见,淋巴引流的障碍和转移瘤的渗出是腹水的主要来源,腹水发生率约为62.5%,大多数为草黄色,少数呈血性。

5.腹痛可能由于转移瘤增长迅速,腹腔内广泛转移,与原发癌灶进展有关。

(四)诊断

同“原发性卵巢癌”。

(五)治疗

卵巢转移性肿瘤,常因形成盆腔的广泛种植而手术无法切净,故生存率较低,预后比原发性卵巢癌要差。临床收治的多数转移性卵巢癌均系原发灶已经治疗,而后发现卵巢转移癌,或先发现卵巢转移癌后,追踪发现原发病灶的,如卵巢转移癌体积大,固定于盆腔,大量腹水伴恶病质,无法手术可姑息性对症治疗,化疗有一定疗效。

1.手术治疗

如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手术有利于确诊卵巢肿瘤是原发还是继发。如为原发癌,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为继发癌,切除盆腔转移性肿瘤,可解除压迫症状,减少腹水产生,通过腹腔和全身化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1)手术范围。多数转移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需行全子宫双附件和网膜切除术。如盆腹膜转移灶广泛,应争取作肿瘤细胞减灭术,减小肿瘤体积,增加肿瘤组织对化疗的敏感度;患者体质差有恶病质倾向者,术中且腹腔浆膜层已广泛转移,可行单侧或双侧转移灶切除术。

(2)原发瘤的处理。多数卵巢转移癌来自胃肠道,如查明原发灶在结肠,应争取与转移癌一并切除,如原发为胃癌,病期尚属早期,转移灶局限于盆腔,患者情况允许,可考虑同时切除原发癌,来自乳房的卵巢转移癌,绝大多数原发灶在转移出现前,已手术切除。

2.化疗

转移性卵巢癌常因腹膜内广泛转移,肿瘤体积大,腹腔化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有一定临床疗效。

(六)预防

1.原发瘤的预防与筛查

胃癌、结肠癌和乳腺癌为转移性卵巢癌的主要来源,预防转移癌,应以提高对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治疗过程中的扩散和治疗后复发。

2.其他

对40岁以上的消化道癌或乳腺癌者,在切除原发瘤时,应同期将双侧卵巢切除或放射去势。预防性卵巢切除在提高原发癌的治愈率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节滋养细胞肿瘤

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由于妊娠滋养细胞异常发育所致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这是一类与妊娠有关的疾病,滋养细胞是胎儿附属物的一部分,相对母体是一同种异体移植物,其遗传物质有一半来自母体,一半来自父方,故在病理学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具有一定特点"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学来源及生物学行为,使其成为最早可以通过化疗治愈的实体肿瘤。

—、良性激养细胞月中瘤

良性葡萄胎系胚胎外胚层的滋养细胞发生增生,绒毛水肿变性而形成水泡状物,局限于宫腔内,临床过程良性。

(一)病因

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各种假说很多,但不能解释全部临床现象。

1.营养不良

研究显示葡萄胎在不发达地区发病较高,在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血清中叶酸活力较低,滋养细胞疾病高发区饮食结构以大米蔬菜为主,且习惯熟食,可造成营养物质破坏,叶酸缺乏。

2.病毒感染

滋养细胞疾病与妊娠关系密切,妊娠期易合并各种病毒感染,部分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或产道,引起宫内感染,导致流产、死胎、畸形。

3.内分泌失调

资料显示滋养细胞疾病,在年龄<;20岁或>;40岁时发病率相对升高,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或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等内分泌因素可能导致滋养细胞疾病。

4.免疫功能失调

对孕妇来说,胎盘是一种不被排斥的异体移植物,葡萄胎的免疫遗传学特征为葡萄胎有免疫原性,滋养细胞在母体中游走,侵蚀甚至种植不被。

5.细胞遗传异常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葡萄胎滋养细胞均为性染色质阳性,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核型95%是46XY,46条染色体均来自父方,提出了完全性葡萄胎空卵受精学说及部分性葡萄胎的双精子受精学说。

6.种族因素

葡萄胎发病率在东南亚地区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在新加坡、欧亚混合人种葡萄胎的发病率比中国、印度及马来西亚高2倍,提示可能与种有关。

(二)病理改变

1.病理类型

(1)完全性葡萄胎。宫腔内充满葡萄样水泡样组织,水泡间隙混有血液。

(2)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除水泡状组织外,还有部分正常的胎盘组织和胚胎。

2.镜下组织学特征

(1)滋养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2)绒毛间质水肿呈水泡状。

(3)绒毛间质中血管稀少或消失。

(三)临床表现

1.闭经

平均为12周,妊娠反应比正常妊娠早而重。

2.阴道出血

闭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反复出血可造成贫血,阴道出血有时可混有水泡状物排出。

3.腹痛

子宫增大迅速引起不规律宫缩及子宫过度膨胀。

4.子宫异常增大

子宫增大速度较正常妊娠快,常与闭经月份不符。50%大于闭经月份。

5.卵巢黄素嚢肿

有25%~50%患者发生卵巢黄素囊肿,囊肿如发生蒂扭转,可引起急腹症。由于葡萄胎组织可产生大量IICG,约50%患者可出现妊娠高血症疾病。

6.贫血

反复阴道出血造成继发贫血和宫内感染。

(四)诊断

1.IICG动态测定

在闭经8周后IICG浓度仍呈持续上升,有些葡萄胎绒毛呈退行性变。故IICG升高可不明显。

2.B型超声

子宫超声图像宫内无胎儿影像,呈现“落雪状”回声特征性图像。

3.彩色多普勒

闭经>;7周后,用彩色多普勒查不到胎心搏动信号。

(五)治疗

葡萄胎属良性病变,但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恶变。

1.葡萄胎的处理

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尽早予以清除,通常采用吸宫方法,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术前做好输血准备及开腹手术准备。

(2)术前,纠正贫血,酸中毒及心力衰竭等。

(3)吸宫应选用大号吸管低压吸引,在短时间内将大部分葡萄组织吸出,再静点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1周后,根据B超和病理结果决定是否再次清宫,吸出物送病检,以确定滋养细胞增生程度。

2.卵巢黄素化嚢肿处理

卵巢黄素化囊肿在葡萄胎排出或清除后多能自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但如发生急腹症,经观察不能缓解时,需及早剖腹探查。蒂扭转时间短,卵巢局部无明显缺血坏死时,可将囊液抽出,将卵巢复位,不需手术切除,若扭转时间过长,卵巢已呈紫黑色,考虑有坏死时,应将扭转卵巢及输卵管切除,如具备一定条件,可经阴道超声指引穿刺黄素囊肿。可避免开腹手术。

3.残存葡萄胎处理

葡萄胎排出不净,或葡萄胎清宫术后,仍有部分葡萄胎组织残存宫内,影响子宫复旧,出现阴道持续少量出血,血或尿IICG测定持续阳性,需再次刮宫,由于出血时间长,容易感染,应在B超监测下准确彻底清理宫腔。血IICG即转至正常。

4.持续性葡萄胎恶变处理

良性葡萄胎恶变率约为14.5%,葡萄胎经再次清宫后,症状和体征未见好转,血或尿IICG>;3个月持续阳性,疑有恶变,应及时处理。

5.预防性化疗

预防性化疗可降低恶变率,可选用单药化疗(5-FU)或联合化疗(5-FU,KSM),适用于:

(1)刮宫前,子宫大于孕5个月者。

(2)血IICG水平极高者。

(3)清除葡萄胎组织以小葡萄样组织为主。

(4)病理报告滋养细胞高度增生。

(5)年龄>;40岁,随访困难者。

6.子宫切除

以前对40岁左右,无生育要求,无随访条件者,做子宫切除,以预防恶变及转移,现已很少采用,多给予预防性化疗,保留子宫。

(六)随访

葡萄胎清宫术随访是非常重要的,清宫术后应每周测IICG1次,直至连续3次正常以后每月检测1次至清宫后1年,以后每半年检测1次至清宫后半年,随访中应嘱患者工具避孕,定期测定血IICG、胸片及B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