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守护最后一块湿地(星球保卫战)
11651200000021

第21章 榜上有名—我国重要湿地(3)

碧塔海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为镶嵌于横断山系高山峡谷区断陷盆地中的高原沼泽湿地,地质构造上属滇西地槽褶皱系,古生界印支槽褶皱带,中旬剑川岩相带,在东部出口处分布有少量石灰岩,其他为大量分布的砂岩、板岩、千枚岩以及玄武岩,以及第四系冲积、洪积、冰碛、湖积、坡积和残积物等。主要土壤类型为沼泽土和泥炭土,由于在冷凉气候及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质难以分解,形成的沼泽土和泥炭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碧塔海属金沙江水系。湖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为降雨和降雪,大量降水形成于 6月初,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100毫米,为湖水水量补充的重要来源。湖水的另一来源是湖西岸流入湖中的泉水。

碧塔海在藏语中是“碧塔德错”。在藏语中,“碧塔”被理解为牛毛毯,“德”为魔,“错”为海,藏语的意思是栎树成毡的地方。碧塔海位于湿地核心部位,它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它的东西、南北跨度分别是 3000米、700米。碧塔海的形状如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鹿。碧塔海是受溶蚀作用形成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东西走向的主断层,南北两岸露出大量的石灰岩,湖中心有溶蚀残丘小岛,这些小岛如同是一顶戴在湖面上的帽子。由于岛上有很多的树木以及鸟类,所以在春夏之际,万紫千红的花朵开放,鸟类在海面上飞翔,一派朝气蓬勃、繁荣的景象。如果在水清风静的日子,划船于湖面,我们就会看到湖水中嬉戏的鱼群,甚是享受。

碧塔海最为出名的景观就是“杜鹃醉鱼”和“老熊捞鱼”。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杜鹃花都会竞相开放,在微风吹拂下,杜鹃花瓣都会纷纷落在水面上。这就引来了众多游鱼的争抢,在它们吞咽花瓣之后,都会如同醉汉一样摇头,然后栖息在水面上。一段时间之后,有些鱼会醒过来继续遨游,而有的却依然漂浮,疑似“睡着了”。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进行了研究,原来杜鹃花瓣中有少量的毒素,过多吞食会造成死亡,所以“杜鹃醉鱼”就是这样产生的。据传说在夜中,老熊会来捞食那些昏醉之鱼,因此也就有“老熊捞鱼”的景观了。

青藏高原的重要汇水区是碧塔海,它不仅能接受冰雪融水和降雨后的径流,而且还有效地调节了长江中下游蓄水防洪,保证水量平衡。同时,碧塔海湿地为很多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处生物多样。除此之外,碧塔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所遭受的人为干扰比较小,原始面貌保持得非常好。碧塔海的湖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还形成了秀丽的自然景观供人们观赏。

在繁华和喧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一片难得的天然净土,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连片的基围,茂密的芦苇丛,闲庭信步的各种水鸟在上面嬉戏……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西北后海湾畔,与深圳市交界。此处最为主要的湿地类型是鱼/虾池塘和潮间带滩涂。其中主要保护的对象是鸟类及其栖息地。后海湾湿地是滨海湿地,自从后海湾湿地被发现以来,它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后海湾湿地是由天然浅水河口三角洲地带、潮间带滩涂、红树林、基围和鱼塘组成,其中包括大面积具有生态价值的红树林和基围以及大面积的鱼塘。

后海湾湿地位于元朗平原,它的基层岩石是大理石。大理石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3亿年前石炭纪堆积形成沉积物,在气候的积压下变岩石,后来随着地质压力和气温发生变化,大理石最终形成。湿地的土壤主要分布于米埔、新田和上水区域,它的主要成分是落马州岩层冲积物和崩积物。由于土壤的排水度特别低,所以盐度较高,一般的农作物难以生存。在冬季,鱼塘的水被排干、晒干后,在这些池塘底部的土壤上就会发现很多块状的物质,仔细观察后发现其为集结盐晶。此处湿地积水较多,在涨潮时,湿地被水所覆盖,在退潮时就会有大片滩涂显露出来,海水积留时间一般为半个月。湿地属亚热带气候,接近温带气候的时间大约为 6个月。冬夏季节有明显的区别,夏季湿热,冬季干燥、暖和。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4~9月之间。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

通过考古学家发现的石器和瓷器碎片来判断,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踏足后海湾湿地。但是,由于资料有限,所以无法对早年间人们的生活状况有很大的了解。大约能推测出,在 10世纪,中国内地的移民把农业引入米埔,当时主要是小面积地种植水稻,慢慢地出现了耕地。1940年,米埔移民建设潮汐虾塘。20世纪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米埔移民开始、种植蔬菜、水果,此时,人们主要是以种植和养鱼为生。养鱼得到了香港政府的大力支持,养鱼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 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始,米埔湿地地区开始受到人为干扰,人类在此处建房,从而造成了湿地生态价值的丧失。

玛旁雍错又称玛法雍错,在藏语宗教大战在这里打响。结果,藏传佛中被解释为“永恒不败的玉湖”。关教噶举派获胜,为了纪念佛教的胜利,于湖名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取名“玛旁”。《大唐西域记》中也11世纪,一场藏传佛教和外道黑教的提到了玛旁雍错,唐朝高僧玄奘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另外,佛教经典中还把玛旁雍错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它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

西藏玛旁雍错湿地位于中国与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处的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神山冈仁波钦山东南,那木那尼雪峰北侧。

玛旁雍错是地球上高海拔地区淡水最多的湖泊之一,也是西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玛旁雍错湿地属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湿地、高山湿地、灌丛湿地等。200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玛旁雍错湿地栖息着黑颈鹤、斑头雁等大量水禽,也是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向西藏喜马拉雅山脉迁徙的主要走廊之一。玛旁雍错湿地内共有脊椎动物 9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雪豹、胡兀鹫、黑颈鹤等 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藏原羚、岩羊、鸢、大鵟、高山兀鹫、猎隼、红隼、藏雪鸡等 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动物有棕熊、水獭、雪豹、黑颈鹤等 9种,列入附录 II的种类有狼、猞猁、鸢、金雕、胡兀鹫、鸢、草原雕、秃鹫、高山兀鹫、大鸳、猎隼、红隼 12种。玛旁雍错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 34科 87属 140种,其中苔藓植物3科4属7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30科82属131种。苔藓植物中含种数最多的是丛藓科和真藓科。种子植物中含种数最多的是禾本科,其后是菊科和豆科植物。

玛旁雍错湿地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 0℃,6月气温晚上 -2℃,白天 32℃(通常21~ 24℃),冬天很冷,极端最低气温达 -27.5℃。年日照时数在 2800小时以上,年无霜期约 130天,年均降水量 172.8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地震、洪水、泥石流、冰雹等。

玛旁雍错湿地主要湖泊为玛旁雍错与拉昂错。玛旁雍错曾名马法木错,位于普兰县址东北约 35千米。湖水面积 412平方千米,湖水最深可达 70米,湖面海拔 458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湖盆形态北岸宽,南岸窄,长轴 26千米,短轴 21千米,平均宽度 15.9千米。湖岸线平直,周长 83千米。流域面积 4560平方千米。玛旁雍错是内陆淡水湖,矿化度约 400毫克/升,湖水清澈,湖心处水色为 3号,透明度达 14米。拉昂错又名兰嘎错,第四纪时期与玛旁雍错同属一湖,后因气候渐旱,萎缩肢解成现状。滨湖东、西、南部环山,北部为河积、湖积平原,地势开阔。近似汤勺形,水位 4572米,长 29千米,宽 17千米,平均宽 9.26千米,面积268平方千米。水温约 2℃,集水面积 2551.5平方千米。湖水 pH为8.6,矿化度 1.02,属中度碳酸盐型微咸水湖。玛旁雍错和拉昂错这两个湖就像是冈仁波钦的两只眼睛,从外表看来并没有多大区别,更想不到玛旁雍错是淡水湖,而拉昂错是咸水湖。有人说这两个湖像两颗心,一白一黑,白的自然是玛旁雍错,黑的就是拉昂错。

玛旁雍错湿地可以保证周边地区用水,对当地畜牧业生产具有直接意义,同时对当地形成和保持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小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扎龙保护区)是我国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的珍稀水禽分布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扎龙保护区芦苇茂密,鱼虾肥美,为众多水鸟尤其是丹顶鹤提供了栖息繁殖的优良生境。丹顶鹤飘逸的姿态,与芦花一起为扎龙湿地描绘了一幅优雅的图画。

保护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上。此处的季节特征非常明显,其中春秋季降雨较多,春天的风也较大。而冬季的积雪到第二年的 4月才能融化。

扎龙保护区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林区的乌裕尔河,地处平原区,地势较为低洼,北高南低。由于地处我国寒冷的东北地区,所以降雪量非常大。在春季来临时,冰雪开始融化,水量非常大。在流淌的过程中,这些水经过高山平原,然后来到齐齐哈尔一带下游地区,在此处与苇塘、湖泊连成一体,然后流入龙虎泡、连环湖、南山湖,最后在杜蒙草原消失。

关于扎龙保护区的形成,有这样一个传说:在远古时代,这个地方由于是盐碱地,所以寸草不生。人烟稀少,只是有几十户人家散居于此。由于植物不能生长,人们只能是依靠烧土碱艰难维持生活。有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风力很大,石头和沙砾都被刮起来了。过了半个小时,一切归于平静。突然人们听到了阵阵哀鸣,从天空中落下了一个庞然怪物。当时人们都非常害怕,都躲到家里。但有一个徐姓的大胆壮汉出于好奇,于是就提着木棍想去看一下情况,结果发现一条巨龙扎落在干涸的地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村民们纷纷赶来围观,当时只见这条巨龙瞪大了双眼,龙角挺立,龙爪深深地抠进干裂的土中,这条龙身长数十丈,簸箕大的鳞片布满了龙身。那条龙挣扎着想飞却不能飞,只能是双目垂泪。看到这种情况,一位银发长者告诉大家:“龙是水性天神,能为人间行雨造福,大家赶紧搭棚浇水,救它脱凡归天。”听到长者这样说后,人们纷纷拿出自家的木杆和被褥,为巨龙搭凉棚,还担水浇在龙的身上。但是,当时的天气太干燥炎热了,这些水根本无法挽救巨龙,它身上的鳞片开始脱落。看到巨龙如此难受,人们的心里也不是滋味,留下了心疼的泪水。后来,人们的善良感动了天上的“百鸟仙子”,于是派丹顶鹤率领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大天鹅及众多小鸟飞到人间。这些动物盘旋在巨龙上空,为其呼风唤雨,结果,几天之后,顷刻暴雨狂泻、洪水猛涨。得水后,巨龙一跃腾入高空,俯首下望,曲身拱爪向救它性命的人们点首三拜。看到巨龙得救了,人们高声欢呼。谁曾想,巨龙飞走后,人们也得救了。人们发现巨龙飞起的地方,竟成了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泡子,泡中物产丰饶、鱼虾丰盛,百花斗艳,被龙尾扫过的地方还长出了芦苇。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时,也有众多的鸟类来这里安家。我们所熟知的“扎龙”和“鹤乡”就是人们为了纪念与神龙、天鸟的缘分所取的名字。至今,这个美丽的传说还为人们所称颂。

在扎龙保护区这片安静的湖水、芦苇中,聚集了众多的动物,喧嚣而又热闹。在这淡水沼泽区,漂筏甸子、苇荡、苔草、藻类……生长茂密,长势良好,是动物的乐园。它如同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住了人们“侵略”的脚步。在这丰茂密实、层层叠叠如墙的芦苇丛的保护下,包括丹顶鹤、灰鹤、白枕鹤、白头鹤、白鹤、蓑羽鹤、大天鹅、小天鹅、大白鹭、草鹭、东方白鹳等在内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尽情自由地生活、不被打扰,是野生珍禽的王国。

由于保护区内有着幅员辽阔的海面、芦苇生长茂密,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所以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好地方。每年春夏之际,各种野生珍禽聚集在这里,生机勃勃,蔚为壮观。芦苇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荡漾,各种水生植被漂浮在水面上,真是绝美的风景。如果来到这里,你会感觉俨然进入了世外桃源。春暖花开的时节,各种鸟类也会从遥远的南方迁徙过来,在这里安家筑巢,产卵孵雏,这些鸟类如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样纷纷“回家”,分外快乐。它们在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在每年的 11月初,严冬将至,鸟儿们又成群结队,飞向南部过冬。

为了使游客们看清隐藏在芦苇中的鹤的“真面目”,扎龙保护区特地建望鹤楼和观鹤台。当人们在夏季来到这里的时候,只要站在望鹤楼上放眼望去,就能看见芦苇丛中翱翔的水禽。除动物外,人们还可以看见很多漂亮的菱角花,它们生长在芦苇丛中有一个很大的湖面上,如果乘船观赏湖面,你会发现湖面上不时会出现一圈圈若隐若现的“涟漪”,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