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肉鸡高效饲养技术
11650600000025

第25章 肉鸡疾病的免疫与防治(5)

3.病理变化

法氏囊特征性的病变是:感染2~3天后法氏囊的颜色变为淡黄色,浆膜水肿,有时可有黄色胶冻样物出现,严重时有明显出血,个别法氏囊呈紫黑色,切开后,常见黏膜皱褶有出血斑、出血点,也有奶油状物或黄色干酪状物栓塞常见。此时法氏囊要比正常的肿大2~3倍,感染4天后法氏囊开始缩小(萎缩),其颜色变为白陶土样。感染5日后法氏囊明显萎缩,仅为正常法氏囊的1/10~1/5。此时呈蜡黄色。

病鸡的腿部、腹部及胸部肌肉有出血条纹和出血斑,肾脏肿胀呈褐红色,胸腺肿胀出血,尿酸盐沉积明显;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腺胃的乳头周围充血、出血;泄殖腔黏膜出血;肠内的黏液增多,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偶有出血点;脾脏轻度肿大,表面有许多小的坏死灶。

4.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工作

平时给鸡群以全价营养饲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密度适当,增进鸡体健康。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和杜绝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对本病发生和流行的防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消毒方面可采用2%火碱、0.3%次氯酸钠、1%农福、复合酚消毒剂、0.2%过氧乙酸以及5%甲醛等喷洒,最后用甲醛熏蒸(40毫升/立方米)消毒。在有鸡的情况下可用过氧乙酸、复合酚消毒剂、威岛牌消毒剂或农福带鸡消毒。

(2)免疫接种

本病特效的治疗方法至今尚无,防治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免疫接种。

商品肉仔鸡免疫接种。肉仔鸡在10~14日龄时进行首次饮水免疫,隔10天进行2次饮水免疫。

种鸡的免疫接种。雏鸡在10~14日龄时用活苗首次免疫,10天后进行第二次饮水免疫,然后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用灭活苗各免疫1次。

(3)发病后的措施

其一,中药制剂囊复康、板蓝根治疗有一定疗效。

其二,水中加入硫酸安普霉素1克/(2~4)千克或强效阿莫仙1克/(10~20)千克或杆康、普杆仙等复合制剂防治大肠杆菌病。

其三,注射高免卵黄:20日龄以下0.5毫升/只;20~40日龄1.0毫升/只;40日龄以上1.5毫升/只。病重者再注射一次。与新城疫混合感染,可以注射含有新城疫和法氏囊抗体的高免卵黄。

其四,水中加入肾宝或肾肿灵或肾可舒等消肿、保护肾。

其五,保持适宜的温度(气温低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舍温);每天带鸡消毒;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四、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临床特征是咳嗽,打喷嚏,气管、支气管哕音,蛋鸡产蛋量下降,质量变差,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IBV,它属于冠状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来源是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呼吸道的渗出物中,增殖也可在肾脏和法氏囊中。病鸡恢复后,可以带毒35天左右,在此期间有最大的传染危险性。病鸡可从呼吸道将病毒排出,经蛋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特别是10~21日龄的雏鸡最易感。外环境过热、过冷、通风不畅、营养不良,尤其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都可引起本病的发生,易感鸡和病鸡同舍饲养,往往在48小时内即有症状出现。

本病传播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有接触史的易感鸡都发病。雏鸡有25%~90%的病死率,6周龄以上的鸡死亡很少。

2.临床症状

(1)呼吸型

突然出现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并迅速将全群波及为本病特征。5周龄以下的雏鸡几乎同时发病,鼻肿胀、流泪、咳嗽、流鼻液、打喷嚏、气管哕音、伸颈张口喘息,病鸡怕冷,很少采食,羽毛松乱,个别鸡有下痢出现,成年鸡主要表现轻微的呼吸症状和产蛋下降,产畸形蛋、粗壳蛋、软蛋,蛋清如水样,蛋白和蛋黄分离以及蛋白黏着于蛋壳膜上,没有正常鸡蛋那种浓蛋白和稀蛋白之间的明确分界线。雏鸡感染IBV,可引起永久性损伤,到产蛋时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当支气管炎性渗出物形成干酪样栓子将气管堵塞时,可因窒息而死亡。

(2)嗜肾型

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主要继发于呼吸型IB,精神沉郁,厌食,饮水量增加,排灰白色稀粪或白色淀粉样糊状粪便,迅速消瘦。可造成肾衰竭,导致中毒和脱水死亡。

(3)腺胃型

仅在商品肉鸡中发现,一般不易在初期发现,精神不振,闭眼,食欲下降,生长迟缓,耷翅或羽毛蓬乱。流泪,肿眼,严重者导致失明,有的有呼吸道症状,苍白消瘦,采食和饮水急剧下降,拉黄色或绿色稀粪,粪便中有未消化或消化不良的饲料。发病中后期极度消瘦,衰竭死亡。发病后期鸡群表现发育极不整齐,大小不均,病鸡为同批正常鸡的1/3~1/2不等。

3.病理变化

(1)嗜肾型

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尿酸盐结晶,并充盈扩张,呈花斑状,泄殖腔内有大量石灰样尿酸盐沉积。

法氏囊、泄殖腔黏膜充血,充积胶样物质。肠黏膜充血,呈卡他性肠炎,全身血液循环障碍而使肌肉发绀,皮下组织因脱水而干燥,呈火烧样。输卵管上皮受病毒侵害时可导致分泌细胞减少和局灶性

组织阻塞、破裂,造成继发性卵黄性腹膜炎等。感染IB后的鸡,特别在育雏阶段会造成输卵管的永久性损伤,开产前20天左右的鸡,会造成输卵管发育受阻,输卵管狭小、闭塞,部分缺损、囊泡化,到性成熟时,长度和重量尚不及正常成熟的1/3~1/2,进而影响以后的产蛋,甚者不能产蛋。

(2)腺胃型

以腺胃病变为主的病鸡或死鸡,外观极为消瘦,剖解后可见皮下和肠膜几乎没有脂肪;胃黏膜出血、溃疡,腺胃乳头平整融合,轮廓不清,可有脓性分泌物挤出,腺胃极度肿胀,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可增厚2~3倍,个别鸡腺胃乳头有出血,十二指肠黏膜有出血,肌胃角质膜个别有溃疡,空肠和直肠及泄殖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胰腺肿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有的鸡肾脏肿大,肾脏和输尿管积有白色尿酸盐。

(3)呼吸型

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渗出物。在死亡雏鸡的气管中可见到干酪样栓子;气囊浑浊、增厚或有干酪样渗出物,鼻腔至咽部蓄有浓稠黏液,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变性,腹腔内带有大量卵黄浆,雏鸡输卵管萎缩、变形、缩短。

4.防治

(1)预防工作

本病迄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必须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加强饲养管理,将鸡舍内外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搞好。

要经常保持鸡舍、饲养管理用具、运动场地等清洁卫生,实施定期消毒、隔离病鸡等防制措施。鸡舍的温度要注意调整,避免过挤,注意通风换气。对病鸡要喂给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饲料。

其次,定期接种,种鸡在开产前要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苗。若有其他类型病在本地区流行,可在7~10日龄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点眼滴鼻,同时注射复合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苗;或肉仔鸡7~10日龄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点眼滴鼻,间隔2周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饮水。

再次,孵化用的种蛋,必须来自健康鸡群,并经过检疫证明无病源污染的,方可入孵,以杜绝通过种蛋传染此病。

(2)发病后的措施

鸡群中本病一旦发生,应立即采用高免蛋黄液对全群进行饮水免疫或紧急接种,对发病鸡的治疗和未发病鸡的预防都有很好的作用。为将防治效果巩固,24小时后可重复用药1次,免疫期可达2周左右。10天后普遍接种1次疫苗,间隔50天再接种1次,免疫期可持续1年。

(3)药物治疗

饮水中加入肾肿灵或肾消丹等利尿保肾药物5~7天。

饮水中加入速溶多维或维康等缓解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要加强环境和鸡舍消毒,雏鸡阶段和寒冷季节要提高舍内温度。

饲料中加入0.15%的吗啉胍+支喉康(或咳喘灵)拌料,连用5天,或用百毒唑(内含利巴韦林、金刚乙胺、增效因子等)饮水(10克/100千克水),麻黄冲剂(1000克/1000千克)拌料。

五、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的慢性或急性疾病的总称。近年来大肠杆菌病在集约化养禽场中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危害肉鸡饲养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各养禽国高度重视此病。

大肠杆菌,学名为大肠埃希菌。本菌是一切温血动物肠道后段常在菌,部分菌株具有条件致病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中等抵抗力,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中存活较久,对热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剂在数分钟内可将其杀死,但在潮湿、阴暗而温暖的外界环境中存活不超过1个月。

1.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于饲料、饮水、禽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处。正常鸡体内有10%~15%的大肠杆菌是潜在的致病血清型。该菌在禽蛋内及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内、种蛋表面有较高分离率。啮齿动物的粪便经常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饲料和污染水源也可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入禽群。

初生雏主要是种蛋被带有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的感染,细菌经蛋壳和壳膜侵入蛋内,其次可能是输卵管炎和卵巢感染而使种蛋受到感染。鸡舍的灰尘和氨气可导致鸡的上呼吸道纤毛失去运动性,从而使吸入的大肠杆菌将气囊感染。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因环境卫生条件、饲养管理水平、有无继发其他疾病、防治措施等因素影响,本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差异较大。成年鸡则以亚急性和慢性感染为主,雏鸡呈急性败血症。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本病的感染可能很严重。成年鸡发生本病往往在开产前阶段,增加死淘率,影响产蛋,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种鸡场发生本病后,对种蛋的孵化率、出雏率有直接影响,使孵化过程中死胚增多,健雏率降低。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但在闷热、潮湿、多雨季节多发。禽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和饲养密度过大等均是引起本病的主要诱因。

2.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病鸡不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或症状不明显就死亡。病程长的病鸡表现呆立或挤堆,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绝,排黄白色稀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2)卵黄囊炎和脐炎

鸡胚的卵黄囊是受感染的部位,许多鸡胚在孵出前就死亡,尤其是孵化后期。卵黄囊感染的雏鸡表现为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胀大下垂,脐孔闭合不全,脐周皮肤发红水肿。

某些雏鸡在孵出时或在孵出后不久就死亡,死亡一直延续3周。

(3)卵黄性腹膜炎

产蛋母鸡可发生腹腔内的大肠杆菌感染,以急性死亡、纤维素渗出和游离的卵黄为特征。大肠杆菌经输卵管上行至卵黄内,在此迅速生长,由于卵黄落入腹腔内而造成腹膜炎,外观腹部膨胀,呈“垂腹冶现象。

(4)输卵管炎

许多母鸡发生慢性输卵管炎。病鸡常在受到感染后的6个月内死亡,发病后存活的几乎无产蛋能力。

(5)关节炎

幼龄和中雏感染居多。一般呈慢性经过,病鸡关节肿胀,跛行。

(6)肠炎

病鸡肛门下方羽毛潮湿、粘连、污秽,这是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特征性症状。

(7)肉芽肿

部分成年鸡感染本菌后常在肠道,偶尔在脾、肝等处产生大肠杆菌性肉芽肿。

此外,大肠杆菌感染还可使鸡患大肠杆菌性脑病和全眼球炎等。

3.病理变化

肝、脾肿大,呈青铜色或土灰色,肝包膜上有一层白色的纤维素膜覆盖,称肝周炎。患心包炎,心脏心包膜增厚,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蛋白渗出液,经常伴发心肌炎。气囊壁增厚,变混浊。输卵管炎的特征是输卵管变薄,内含干酪样坏死物。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可见盲肠、十二指肠、肠系膜和肝呈典型的肉芽肿。有的可见到有肺炎、眼炎、关节炎、骨髓炎及脑炎变化。

4.防治

(1)改善管理

将饲养管理改善、将发病诱因消除是控制本病的首要措施,也被证明了是最有效的方法。要有适宜的孵化温度,改善通风,减少灰尘,勤于除粪,减少氨气的含量,对种蛋、孵化器进行消毒。加强对鸡慢性呼吸道病的控制,对禽大肠杆菌病发生机会的减少也有帮助,因为这两种病易混合发生或继发感染。

(2)免疫预防

从当地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鉴定血清型,确定优势菌株,制成单价灭活苗或者将某地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制成多价苗,每毫升含菌量达40亿个左右,这是目前较为成功的方法。种鸡免疫后,雏鸡可获得被动保护,同时受精蛋的出雏率也可提高,产蛋鸡产蛋周期内死亡淘汰率降低。为确保菌苗的效果,需进行2次免疫,第1次为4周龄,第2次为18周龄。目前研究报道较多的是蜂胶佐剂苗、油佐剂苗,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3)治疗

多种抗菌药物如卡那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四环素、磺胺类、庆大霉素和呋喃类药物对大肠杆菌都敏感。但需要注意的是:某种药物可能开始有比较好的效果,但用一段时间后则疗效不佳。这是因为大肠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可以通过质粒传递。大肠杆菌对一些药物(如土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易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谱不断在扩大。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尽可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药物。

内服比注射效果好,要连续使用5~7天,避免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