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肉鸡高效饲养技术
11650600000023

第23章 肉鸡疾病的免疫与防治(3)

其六,有条件时可在疫苗水中加2%脱脂奶粉,对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七,应避免使用金属饮水槽,水槽使用前不应消毒,但应充分洗刷干净,不含有饲料或粪便等杂物。

其八,要选择一天当中较凉爽的时间投放疫苗,疫苗水应远离热源。

(3)翼下刺种法

主要对鸡痘疫苗、鸡新城疫I系疫苗的接种适用。进行接种时,先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按一定倍数将疫苗稀释,然后用接种针或蘸水笔尖蘸取疫苗,在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种。较大的鸡可刺种两针,小鸡刺种一针即可。

(4)注射法

主要包括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法。

肌肉注射法:主要适用于接种鸡新城疫I系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等。可选择胸部肌肉、翼根内侧肌肉或腿部外侧肌肉进行注射,多用于成鸡。鸡肉注射时要注意刺入深度,避免将内脏及血管神经伤及。

皮下注射法:主要适用于接种新城疫I系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等。多采用雏鸡颈背皮下注射法接种鸡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注射时,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雏鸡颈背部皮肤轻轻捏住并提起,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皮肤与肌肉之间,然后注入疫苗。

注射免疫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一,疫苗瓶上应固定针头吸液,严禁用注射针头直接吸液,以防疫苗被注射针头污染,人为制造传染。吸液时允许震动匀。

其二,免疫接种用的针头和注射器要煮沸20分钟以上,或者进行高压灭菌,不要用消毒药消毒,特别在注射活菌苗时,更不要用消毒药消毒。

其三,在进行疫苗注射前1~3天最好带鸡消毒,每天1~2次。鸡群中存在鸡痘、葡萄球菌病、硒缺乏症时,应改用其他方法免疫,防止因针孔感染造成传染病暴发。

其四,要准备足够数量的针头,每30~50只备1个针头。

其五,疫苗的剂量、数目应按配方配好,疫苗混合后应单瓶使用。使用5~6号针头,注射油乳剂时使用8~9号针头。

其六,在使用连续注射器注射疫苗时,应检查定量是否准确,防止定量不准造成免疫失败或严重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要消毒。

其七,要接种健康鸡只。发生应激现象时不可接种疫苗。

其八,注射后针头、注射器要彻底清洗煮沸消毒,装疫苗的原瓶要焚烧。

(5)气雾法

主要适用于接种鸡Lasota系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新城疫I系、新城疫域系。此法是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发生器,使稀释的疫苗液形成直径为1~10微米的雾化粒子,均匀地在空气中悬浮,随呼吸而进入鸡体内。气雾法对密集鸡群的免疫较适用,节省人力,使用方便。疫苗的稀释以蒸馏水为好,疫苗量应增加1倍或30%,加入0.1%的脱脂奶粉或3%~5%甘油最好。为避免支原体病被气雾免疫诱发,雾滴大小要适中,一般要求喷出雾粒的直径在1~10微米,雾粒在70%以上。喷雾时房舍要密闭,保持一定的温、湿度,要遮蔽直射阳光,最好在夜间鸡群密集时进行,待10~15分钟后打开门窗。气雾免疫接种对鸡群有较大干扰,特别会使鸡病毒、霉形体及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加重,应予以注意,必要时于气雾免疫接种前、后在饲料中将抗菌药物加入。

4.免疫抗体的监测

检验免疫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抗体监测。通过有效的免疫效果监测,才能确定科学的免疫时间、免疫程序,选择优质的疫苗、准确的免疫剂量,使免疫质量有保证,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决策提供依据。免疫程序受到预期饲养时间、免疫方法、疫苗种类、动物体内抗体水平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免疫效果需要优质的疫苗和最佳的免疫时机两个重要因素,首次免疫的时间根据畜禽母源抗体水平决定,通过对体内抗体的消长情况的监测决定再次免疫的最佳时间。一般灭活苗在免疫后2周抗体开始上升,4周时达到峰值,可以维持3~4个月;活苗在免疫后1周抗体开始上升,2周时达到峰值,可以维持2个月。免疫效果的评估可通过监测动物免疫前后的抗体水平进行。

5.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遇到已接种某种疫苗的畜禽在规定的免疫期内抗体监测时达不到水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畜禽免疫失败。有很多因素会造成免疫失败,也很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疫苗因素

疫苗的效价不足。如疫苗长时间贮藏,超过有效使用期;稀释浓度不够或稀释液不当;运输时温度高或阳光直射暴晒;免疫用容器不干净;疫苗品种不对;疫苗中混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其他疫苗;饮水免疫水质不良或含有消毒剂等,均可导致疫苗效价不足。

于疫苗剂量不适。如注射器失控,剂量不准确;高温喷雾免疫时,细雾滴挥发快;用苗时没混匀;剂量过大或频繁免疫等。

(2)鸡群自身因素

鸡体本身不适合免疫。母源抗体过多、日龄过小、机体已感染或处于潜伏期、应激强烈、营养不良、环境恶劣、免疫缺陷等均会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

接种时部分动物处于潜伏期或在免疫阴性期,感染强毒或受到已亚临床感染,在接种后会诱发病情,引起免疫失败。

鸡群在接种前后管理不好。接种与天然感染得病一样,是利用疫苗的致弱病毒去感染机体,只是病毒有较弱的毒力而不发病死亡,但机体要经过一场斗争来将疫苗病毒的作用克服后,才能产生抗体。所以应尽量在接种前后将应激减少。温度应适宜,不能太热太冷,要适当提高保温伞的温度,如遇天气恶劣,应改期进行免疫。接种期间不能缺水,在水中适当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更为重要。鸡舍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垫料湿度要合适,饲料要充足而且此期间不能减料。

(3)免疫程序不当

接种时间不适合。同一部位繁殖的活苗不宜同时接种,如新城疫弱毒苗接种后1周内不宜用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接种传染性喉炎弱毒活苗前后各l周内,不要使用其他呼吸道的弱毒活疫苗;接种新城疫或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活苗后不到6周,使用该病的灭活疫苗,效果较差,应相隔8周或更长时间;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后2周内不宜用新城疫弱毒苗。

接种过于频繁。除少数疫苗如马立克氏病、鸡痘、脑脊髓炎、减蛋综合征等病外,要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绝大多数疫苗的接种均需经过首免,抗体和记忆细胞1周后产生,等到抗体较低时再进行二免,这时记忆细胞立即发挥作用,抗体在3~4天之内即产生,待机体抗体降至相当程度时再次免疫,此时抗体产生得更快更多,这全是记忆细胞在起作用,也是正常的免疫机理。用灭活疫苗经过3~4次弱毒疫苗免疫之后(每次都要等到抗体下降到一定程度),抗体会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且下降缓慢,同时个体的抗体也有较少差异,并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4)其他因素

接种技术或方法不当。1日龄雏鸡用新支疫苗气雾免疫时,用粗雾滴(大于100微米)最合适,不宜用细雾滴,否则会引起严重反应而发生死亡;疫苗解冻或稀释不当,采用饮水免疫前限水过分或不足;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鸡群血清学检查为败血支原体或滑液囊支原体病阳性时,不能采用喷雾免疫;喷雾不均匀,注射针头污染,针头口径过大或过小等。

人为因素。即免疫接种计划到实施过程中出现疏漏环节。免疫接种操作不当,针头过粗或进针角度不正确,打“飞针冶或注射器漏液,导致注射剂量不准;疫苗稀释后接种过程或饮水时间过长,致疫苗效价降低;饮水免疫时水中含有氯及其他消毒剂,饮用水酸碱度不适宜,防疫器械内残留有消毒剂等使疫苗效力降低;接种时,操作无次序或无标记,造成漏防或重防。

药物因素。在接种疫苗前后一周内使用了降低动物免疫作用的药物和添加剂;某些治疗传染病的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

6.常用的免疫程序

多方面因素会影响免疫程序的制订,规定不能随便硬性统一,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各单位相应鸡群的免疫程序。

四、常用药物及添加剂使用方法

1.抗菌药物

(1)青霉素

用于治疗禽霍乱、链球菌病、坏死性皮炎、葡萄球菌病、支原体病。1千克以上体重的鸡每只每日2万单位,雏鸡2000单位肌内注射,或配成0.1%的浓度饮水。青霉素也可用于抗应激,使用时与链霉素等量,二者有协同作用,可以与病毒性疫苗一同使用。在转群、免疫或其他环境性应激时可进行预防性投药。

(2)硫酸卡那霉素

用于治疗禽霍乱、葡萄球菌病、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肌内注射。饮水:每1000毫升水中加入30~120毫克,连用3天,但口服吸收性较差。

(3)硫酸链霉素或硫酸双氢链霉素

用于治疗禽霍乱、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配成0.1%的浓度饮水。可与青霉素或杆菌肽锌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在环境应激时饮水,或在免疫时加入病毒性疫苗液中使用。

(4)硫酸庆大霉素

用于治疗禽霍乱、鸡白痢、葡萄球菌病、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等。是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之一。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3000~5000单位,每天2~4次;内服每1千克体重l万单位,小鸡5000单位。据有关资料,可与好得快(口服补液盐)同时使用,效果较好。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对鸡肾脏有毒害作用,不宜用量过大。

(5)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用于治疗鸡白痢、禽副伤寒、禽霍乱、禽伤寒、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等。治疗时,可按0.04%~0.2%拌料,这三种抗生素均属于四环素类,大量使用对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形成有不利影响,长期使用低浓度土霉素可促进鸡的生长。

(6)泰乐菌素

用于治疗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该药物对慢性呼吸道病有特效,其毒性较小,0.05%的浓度饮水。40毫克/千克的浓度能够提高肉鸡的增重速度,且能预防慢性呼吸道病。

(7)氯霉素

为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鸡白痢、鸡的大肠杆菌病,也能治疗其他细菌性疾病。每吨配合料加氯霉素纯粉500~800克。因氯霉素对造血机能有影响,故不宜长期使用。

(8)喹乙醇

为合成抗菌剂,100毫克/千克用于治疗禽霍乱,有特效,故又称霍乱灵。常作生长促进剂,25~35毫克/千克拌料。

喹乙醇的安全浓度范围窄,使用不当常造成中毒,必须引起注意。

(9)红霉素

商品名高力米先,为硫氰酸红霉素与赋形剂组成的水溶剂。抗菌谱与泰乐菌素相同,其毒性小,4~40毫克/千克的浓度用于减轻管理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应激;也可用于拌料,可促进肉鸡生长。

(10)恩诺沙星

合成广谱抗生素,直接口服不易吸收,注射效果较好。70毫克/千克的浓度饮水,在水中加入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可将溶解度提高,增强药效。

(11)氟哌酸

即诺氟沙星,合成抗菌剂,100毫克/千克用于治疗鸡白痢、禽霍乱、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等,对鸡白痢疗效较好。按0.01%~0.02%拌料或50~100毫克/千克饮水。

(12)呋喃唑酮

又名痢特灵,用于治疗鸡白痢、禽副伤寒、传染性鼻炎、肠炎、大肠杆菌病、禽伤寒等,是治疗多种病菌引起的腹泻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也具有抗球虫作用,治疗量为0.04%,预防用量为0.02%(拌料)。该药不易溶于水,尽量不用于饮水,如必须用于饮水(0.01%~0.02%),应在混入水后,将饮水过滤后再用,以免鸡将水饮完后,将底部的沉淀吃入而引起中毒。不宜在产蛋鸡饲料中加入痢特灵,因该药物可造成产蛋率下降。

2.抗球虫药物

(1)马杜拉霉素抗球虫药

商品名有杜球、加福(美国产)等,含马杜拉霉素1%,预防量为每吨饲料加入1%的马杜拉霉素500克。如果肉鸡没有感染球虫病,大量使用该药物会影响其生长,严重者会引起中毒。由于马杜拉霉素不易被肠道吸收,因此不会造成肉品中的药物残留。

(2)克球粉

成分为25%的氯羟吡啶。可用于6周龄以前的蛋雏鸡和肉鸡,治疗量为每吨饲料1000克,预防量为每吨饲料500克(实含氯羟吡啶125克)。8周龄以上的育成鸡不可用,以免影响鸡对球虫病的免疫力。

(3)莫能霉(菌)素

又名瘤胃素(以能调整反刍动物瘤胃代谢而得名)。莫能霉素不仅能抗球虫,而且促进肉鸡腿部和皮肤的色素沉积,有利于提高肉鸡商品外观。拌料浓度80~120毫克/千克,商品名为胖可求,用量为每吨配合料1千克。

(4)盐霉素

商品名也称优素精(日本产),为抗球虫药,预防量为纯品60~70毫克/千克,商品盐霉素含纯品10%,因此混饲浓度为每吨600~700克。

3.营养性添加剂

(1)速溶多维

在炎热、转群等应激环境中使用,也可在饲料中维生素不足时补充。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

(2)电解多维

通过饮水途径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用于肉鸡腹泻、肾肿、瘫痪的辅助治疗。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