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肉鸡高效饲养技术
11650600000015

第15章 肉鸡科学饲养管理(3)

整舍供热育雏时,由于整舍热源不明显,温度对鸡群是否适宜主要根据雏鸡的行为、叫声进行判断。如果雏鸡在围栏中间扎堆,有悲鸣发出,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都在周边的地方分散,雏鸡张嘴喘气,没有叫声,头和翅膀下垂,说明温度偏高。如果雏鸡向围栏一侧集中,有可能存在光照不均匀、温度不均匀、贼风、外界噪声等原因。正常的情况下雏鸡应在栏内三三两两,神态自若,自由均匀分布。

育雏围栏向外扩展要从第3日龄开始,直至5~7日龄将围栏撤出。

育雏期开始的24~48小时,应根据雏鸡行为和状况提供连续的光照,适当加强光照强度,以后应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2)相对湿度

孵化过程结束时,出雏器内大约为80%相对湿度,而鸡舍内有相当低的相对湿度。第一周相对湿度过低,会对以后的均匀度和生产成绩有影响。为尽量减少把从孵化器转到鸡舍给鸡带来的应激,可以在热源附近加水盘增加蒸发量;增加湿度可以通过自动喷雾装置或背负式喷雾器经常喷雾,也可在地面空置的地方喷洒水,使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随着种雏鸡的生长,也应当降低相对湿度,可通过通风和控热系统控制相对湿度在50%~60%。如果低于50%,就会影响雏鸡的生理发育。

(3)温度和湿度的相互作用

湿度会使高温和低温对动物的影响加剧,所有的动物蒸发水分都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在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就减少水分蒸发,而动物体表温度就会升高。动物对温度的感受由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决定。在较高的干球温度条件下,湿度较高,体表温度就会增加,而湿度降低就会降低体表温度。如果湿度低于或高于50%~70%,温度相应地也要升高或降低。相反,在低温条件下,湿度会将空气导热率大大增加,导致体表降温散热快,从而使体表温度降低,因此冬季保温要控制湿度。

(4)通风

在育雏期间建立一个最小的通风量,提供足够的氧气给鸡群,鸡只和供热系统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排除。

育雏期通风不足造成较差的空气质量,会对雏鸡呼吸系统造成破坏,易使雏鸡发生呼吸道疾病。

(5)饲养密度

0~28日龄(0~4周龄)的雏鸡入舍时饲养密度大约为20只/平方米,以后应逐渐降低饲养密度,28~140日龄种公鸡3~4只/平方米,种母鸡维持6~7只/平方米。

(6)喂料和饮水位置

雏鸡进入鸡舍后,经过点数、称重后,把鸡只立即放入鸡舍饮水、吃料,这样对雏鸡卵黄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更有利。在雏鸡入舍的2~3天,让80~100只雏鸡共用一个雏鸡料盘,或应给每只雏鸡提供5厘米的采食位置。喂料时,应在浅的料盘内放入饲料或者放在占整个育雏区面积25%以上的垫纸上。

5厘米的采食位置可用到35日龄,从35~70日龄,每只雏鸡的采食位置要有10厘米。70日龄后原则上需要15厘米,公鸡大约20周龄时要有18厘米的采食位置。

从1日龄开始及整个早期发育阶段,雏鸡应采用自由采食,期望达到标准体重。每天应多次喂料(如每日5~6次),刺激雏鸡采食,前3周应喂颗粒破碎料。

育雏期雏鸡的采食情况要进行监测,观察采食情况的有效方法是检查雏鸡嗉囊充满度。入舍后24小时,嗉囊应充满饲料的雏鸡占80%以上;入舍后48小时,嗉囊充满饲料的雏鸡占95%以上;入舍后72小时,所有雏鸡的嗉囊充满饲料。嗉囊充满度良好,可以保证达到7日龄体重和均匀度或超过标准。如果嗉囊充满度达不到,应找出原因,适当把光照时间延长,使采食量增加,每周2次称重观察鸡群的生长状况。调节光照时间的长短来增加或减少采食量,根据雏鸡体重生长情况,确保自由采食向限制采食过渡。

要保证雏鸡及时喝到足量的饮水,雏鸡的饮水位置要足够,每1000只1日龄雏鸡需要5~6个直径为40厘米的标准钟形饮水器。

1~2日龄饮水中加入多维、3%葡萄糖,2天即可。另外,再补充使用10~15个直径为15~20厘米的微型真空式饮水器,保证雏鸡在最初24小时内不出笼就能喝上水。育雏3~4天后逐渐撤出微型真空饮水器,换用杯式饮水器或乳头饮水器。

三、育成阶段的限饲管理

当雏鸡生长到4周龄时,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消化机能、体温调节、免疫机能等都基本健全。雏鸡采食量增加,开始脱温,韧带、骨骼、肌肉的生长都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的积累能力有所提高。种母鸡12周龄后,性器官发育尤为迅速,对饲养水平和环境条件非常敏感,这时饲养管理水平对将来种鸡的生产性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有决定作用。因此,育成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要保证好,对性器官的过早发育要严格控制,这对开产后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度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1.育成期限制饲养的作用

限制饲养可以使按营养要求来设

计的合理水平的饲料被鸡采食到,以维持营养的平衡;限饲可以使腹脂肪沉积量降低20%~30%,避免因过肥而在开产时的难产、脱肛,可以预防脂肪肝综合征在产蛋中后期发生。在夏天,过肥的鸡耐热能力差,容易造成中暑死亡。限饲可以将饲料消耗减少,饲养成本降低一半左右。

由于饲喂的限制,鸡只有饥饿感,整个鸡群在投料时争相抢食,从而引发鸡群的运动,非常有利于骨骼脏器的发育。限饲可以使鸡群的性成熟在最适当的时期,并与体成熟同步,使幼、中雏期间各种脏器和骨骼得到充分发育。据测定,限制饲养的母鸡其活重和屠体脂肪重量要低于自由采食的母鸡,但不论绝对值还是占体重的百分比,输卵管都有所增加,而且长度也显著增加。同时这种母鸡在发育期间会增加滤泡数量,也有较快发育速度,产量、蛋重均有所提高,种蛋的合格率也有5%左右的提高。限制饲养是通过对鸡群的生长速度的控制来完成对体重的控制,可以将鸡群的整齐度提高,一般要求75%~80%的鸡的体重分布在全群平均数依10%范围内。这样鸡群有比较一致的开产日龄,有比较高的产蛋率和种蛋的合格率。全群中个体的体重越接近标准体重,整个鸡群就会有越高的产蛋高峰,就有越长的高峰持续时间。

2.限制饲养的方法

限制饲养是通过对鸡的日粮营养水平、采食量和采食时间进行控制,达到对种鸡的生长发育的控制,使之适时开产。

(1)限时法

通过对鸡的采食时间的控制,来控制采食量,以达到控制体重和性成熟的目的。

每日限喂:每天供给的饲料和饮水都是一定量的,或者对饲喂次数和每次采食的时间进行限制,对鸡的应激较小。

隔日限饲:即喂1天、停1天,在1天中把2天喂的饲料喂给,这种限食方法是较好的,可以降低竞争食槽的影响,从而得到一致性较高、符合目标体重的群体。由于1次给2天的限饲量,无论霸道的鸡还是胆小的鸡都能将饲料分享到。

(2)限质法

即限制饲料的营养水平。一般采用低能量和低蛋白质,或同时降低能量、蛋白含量以及赖氨酸的含量,而其他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充分供给,达到限制鸡群生长发育的目的。

注意从每日饲喂转变为喂6限1、喂5限2、喂4限3、隔日饲喂等饲喂程序要逐渐进行。反之,从喂4限3到每日饲喂也要逐渐进行。

(3)限量法

把鸡群每天、每周或某个阶段的饲料用量规定好,一般按自由采食量的60%~80%计算肉用种鸡供给量。

近年来,喂5限2法在多数公司较常用,主要是因为该程序增料比较缓和。具体方法是从1日龄每日饲喂,到21日龄开始喂6限1,再到28日龄采用喂5限2法。15周龄(105日龄)左右再使用由喂5限2过渡到喂6限1,到每日饲喂的程序。大多数育种公司对肉用种鸡都实施综合限饲的程序,就是结合应用各个方法。在生产中限制饲喂制度要根据育成的目标、鸡舍的设备条件和各种限饲的方法优缺点来选择,防止“在满足营养要求的限度内,体重限制越严,生产性能越好冶的片面认识产生。

3.限饲的注意事项

限制饲养食槽一定要足够,饮水器的位置和鸡舍面积一定要合理,使每只鸡的采食、饮水机会均等。饲料分配均匀,栏内鸡群最多3分钟都能吃上料。应平稳过渡饲喂器类型间的变化,避免抓鸡过渡。

限制饲养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能量饲养的摄取,而微量元素、维生素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进行限制饲养如按照限量法,饲喂量仅为自由采食鸡的80%,也就是说限制了所有营养的20%,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维生素,可以将限制饲养效果提高。

限制饲喂会引起饮水过量,容易将垫料弄湿,所以供水要限制。一般在停料日,每清晨供水30~60分钟,下午供水3~4次,每次20~30分钟。喂料日从喂料开始到食完后1小时内给水,下午供水2~3次,每次供水20~30分钟。在炎热的季节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32摄氏度时不宜限水,而应加强通风,松动和撤换垫料,垫料的质量要好。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30摄氏度时,每小时应供水20分钟。

鸡只如果饮水不足,嗉囊会很硬,饮水后,嗉囊柔软圆滑。检查种鸡饮水情况的好办法是触摸嗉囊的软硬度。

限制饲喂会将饥饿的应激引起,容易诱发恶癖,所以母鸡适量断喙,公鸡还要断后趾。限制喂养时鸡群健康状况应密切注意。在患病接种疫苗,转群等应激时要酌量增加饲料,并要增喂抗应激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C。

要分开饲喂育成期的种公鸡、母鸡,有利于控制和掌握体重。

平养的育成鸡在饲料槽里或者垫料上可按每周100只鸡投放中等颗粒的不溶性沙砾300克,沙砾不可在停饲日喂。从其他程序转变为每日饲喂,或者从每日饲喂转换到其他程序,都应循序渐进。环境条件(如鸡群所感受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要符合要求。

4.体重控制与喂料量的调整

为了获得理想的标准体重,需要在上述限制饲养的基础上对喂料量调整,长期有规律的取样和个体称重是其重要依据,并且将实际的体重逐周与推荐的目标体重相比较。为此,各个育种公司都制定了各自种鸡在正常条件下各周龄的推荐料量和标准体重。

从1日龄开始每周抽样称重,1日龄、7日龄和14日龄可采取群体称重,整个种母鸡抽样称重的数量至少该是鸡群的1%,种公鸡至少该是3%。

从第三周龄开始(21日龄),对随机抽样的鸡只进行个体称重,应使用围栏捕捉,每次围圈50~100只鸡并进行逐个称重。为避免有偏差,围栏内的鸡只都必须进行称重。如果栏内的鸡群超过1000只,进行抽样称重时必须在栏内选择两个不同位置。

称重应在每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进行,最好是限饲日或喂料4~6小时后进行,使排粪引起的误差减少,对鸡群的生长情况进行真正了解。

称重后,应在体重表上记录每只鸡的重量。计算鸡群的平均体重、鸡群的体重分布、鸡群的体重范围变异系数。应在体重曲线上描平均体重。根据实际平均体重和标准体重的差异来确定喂料量。

公式如下:

平均体重10%范围(勒依10%)=勒(1+10%)~勒(1-10%)[(平均重+平均重)*10%~(平均重-平均重勒10%)]

平均体重(勒)=累计所称个体的体重(移勒)衣称重的鸡数(n)

体重范围=最重的鸡只体重-最轻鸡只的体重

标准差可以用计算器或者电子秤算出。在没有计算器时,下面的简化公式可用来估算变异系数。

CV%=(体重范围*100)衣(平均体重*F)。

F是一个常数,按照给出的称重鸡只数量或抽样规模来确定。

整齐度-平均体重依10%范围内的鸡只数衣称重鸡只的总数变异系数(CV%)=(标准差衣平均体重)*100

在实际饲养中,由于鸡舍、鸡群状况、管理、气候和营养的影响,体重是动态变化的。各周的称重结果与相应的标准体重对比,然后增减或维持原定的饲料量,在下周推荐料量的基础上,根据其盈亏的程度决定。按此样式对下周的实际喂料量逐周确定,以使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当体重超过标准时,不能增加饲料量,或者减少下周所要增加的部分饲料量,而下周喂料量只能继续维持上周的喂料。例如,原来如果鸡超过标准体重4%~5%,下周就仅增加2克饲料量,直到鸡群体重控制到标准体重范围为止;鸡隔日喂100克饲料,现在体重超过10%,则下周仍保持100克的喂料量(表6-6)。千万不可用减少喂料量来减轻体重。105日龄(15周龄)~126日龄(18周龄)的鸡群应逐渐转变成每天喂料。

如果体重低于当周标准,在下周喂料量确定时,要在原有喂料量的标准基础上适当增加,使鸡群的平均体重渐渐上升到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平均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时,在原标准量的基础上将喂料量增加1%,不可一次增加太多,进行调整时可按每100只鸡增加0.5千克的比例在一周内分2~3次。

饲养环境要符合限喂要求,如温度、通风、光照强度和时间,特别是饲养密度。鸡能同时采食和饮水需要的饮水器和食槽长度都应满足。否则弱者越来越少吃,体重越小,强者多吃,体重越大,群体发育一致的要求难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