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谁走在你向往的路上
11646000000007

第7章 梦想从不辜负辛勤付出的人(3)

学院极少招收国际生,一旦被录取,可拥有全额助学金,省下每年大约5万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其代价是每个星期必须要干完20个小时的苦力劳动。不经允许,学生绝不得离开校园,严禁接触酒精,不提倡看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经常由于恶劣天气而中断,报纸则通过邮局寄过来,通常都要晚两天才能看到。

据说在2006年,只有一位来自苏州的中国男生体验过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育。

万欣接到被录取的消息,自然欣喜若狂,他将在一个上千公顷的大学校园里,与世隔绝地耕种和放牧两年。

学院创始人纳恩曾说:“沙漠有着深邃的性格,它有一个声音,需要仔细倾听。先生们,为了什么,你们才来到这旷野?不是为了传统的学术训练,亦不是为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是为了在商业中成功,或是在职业的道路上追求个人的利益。你们来,是为了准备好用你们的生命去服务全人类,过人的能力和高贵的信念是对你们的期望。”

就是这所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实验的成功典范。近80%毕业生离开它后,直接转学到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牛津大学等名校读大三,超过半数学生最终取得博士学位。在职业道路上,这里的学生很少选择为赚钱而工作,超过40%学生成为律师、医生或是教授。

从荒漠深处走出的学生们,牢记着校旨:真正的伟人,能在浮躁和喧嚣的物质世界,静心倾听“荒漠的声音”。

每滴水都能抵达江海

梦若心

一个酷暑消退的黄昏,我顶着夕阳站在岸边,望着那条抬脚就能跨过的小溪,脑中思考着一个问题:溪流有梦想吗?小溪里的每滴水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吗?

那是2008年,那个下午我刚刚得知高考成绩,正如你所想,我意外落榜了。本想带着录取通知书,到北京看奥运会,现实却变成了一潭死水,我成了一个溺水的孩子,四肢无力,茫然无措。对自己的未来,我看不到一丝光亮,但我没有放弃对一条小溪前途的揣测。

当太阳将要落尽时,我挠着脑袋,走到村西,把满腹的疑问抛给了村里一向无所事事、整天只知道坐在大槐树下晒太阳的德贵大爷。德贵爷听了,冲我微微蠕动深邃的皱纹,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怒了。就在愤怒燃烧到极点,我正要转身走开时,德贵爷的声音传来了,“孩子,世间万物都是有方向的,每滴雨水汇聚成小溪后,小溪的目标就是进入大江,汇入大海。”过了一会他又说,“孩子,一条小溪要抵达江海可不容易啊,一路上随时都可能遇到悬崖、险滩、风浪,可她们从来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方向,你没看到她们日夜都在奔流不息吗。”

德贵爷爷的话,我似懂非懂,可他的每一句话又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个暑假,阳光比往年更加猛烈,我记得自己很少抬头,就连吃饭都一直痴痴地看碗里。一向理解我的父母,没有给我一句责备,只是过几天就提醒我一次,“你都这么大人了,自己要考虑好,下半年到底还上不上你自己决定。”

19岁的我,虽已成年,在面临人生抉择上,还没有丝毫可供参考的经验。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夏天,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溪水。就连我自己也没法相信,呆呆地看着水流,连续几个小时地看着蛇一般哗哗的溪水,竟也成了一种消遣。当然,每次看着溪水流动的情景,我就想起了德贵爷爷的话,我总觉得,德贵爷爷话中有深意值得挖掘。

夏天将尽之际,发生了两件大事。某个傍晚,德贵爷爷在大槐树下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的一生有如一阵蝉鸣,戛然而止。另一件大事只在我心里发生,我做出了重大的决定-复读,我自己都无法相信,当初究竟是如何放弃了高考前“无论如何也不复读”的铮铮誓言。就这样,在绿叶渐黄的季节,我只身来到市里江北高中报名,开始了想起就让人后怕的复读岁月。至今我都相信,当初之所以这么选择,一定是德贵爷爷临走前偷偷给我说了什么,或是我家后面的那条小溪,给予了我某种神秘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的选择义无反顾。

现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很快,我就适应了这所新学校,对思维开阔的任课老师也无比崇敬,班主任的悉心照顾更让我多了份家的温暖,同学间的情谊让枯燥的上课间隙增添了一道润滑剂。对于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关键的还在于学习。让我感到吃惊的是,或许自己终于跟上了他人的脚步,或是老师的谆谆教诲引起了化学反应,在复读的一年里,笼罩我高中三年的压抑感顿时消失了,跟周围的同学相比,我似乎还是那个“不爱学习的”-不是学得轻松,应该是应对自如吧。每次考试,成绩虽不是班里名列前茅,但对自己不断的进步也还自我满意。

不得不感恩那一年的复读岁月,还有江北这所中学。那些日子,除了校园,我还喜欢去看与校园隔一条路的汉江-让一所学校临江而立是多么英明的决策啊!很多个周末,我独自来到江边,呆呆地看着江水,陶醉了一般,很久不离去。我知道,我也是来自大山深处的一滴溪水,跟随着灵动的小溪,缓缓而行,从上游一路而下,越过险滩,避过风浪,跳下悬崖,最终进入了一条江。当注入这条江时,我的步伐不再那么轻盈,我变得沉稳,对生活有了另一份自信。

每次日暮背对汉江走回学校,我都感到汉江水赋予了我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向前走,永不停息,大海就在脚步的前方。

终于,一年之后,日历翻到了2009年,我如愿从江北高中毕业,跨进了一所师范大学的校门。高考是个巨大的挑战,是人生的一个台阶,有如一条江水遇到高崖,只要储备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完美地跳下去,就是让人惊叹而赞赏的飞瀑。

认识自己,找准方向

枕戈待旦

那年夏天大学刚毕业,我兴冲冲地参加了不少招聘会。招聘单位挑剔得很,嫌文凭低,嫌没工作经验,嫌……总之,嫌这嫌那的。

几番碰壁后,刚毕业时我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大减。此时,我才想起毕业前老师讲的,现在,找工作不容易,要有心理准备,不要好高骛远,要有先就业后发展的想法,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想办法去克服,牢记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仔细咀嚼老师的教诲后,我先到一家销售公司做起了销售业务员。工作了三个月后,我因不喜欢销售工作便辞职了,然后就是不断地找工作,应聘了几家公司,不是我不满意,就是人家不要我。

那一段时间心情低落得很,我常到城郊的一个河边静坐。低头看看杂草,抬头望望晴空,再不然就看看别人钓鱼。从不抽烟的我竟开始买烟坐在那里抽闷烟。一天下午,我走到一个钓鱼的老伯身边看他钓鱼。老伯十分精神,长得慈眉善目。我看老伯的鱼桶里没有一条鱼,就对老伯说:“老伯,今天没有收获啊?”“有啊。”老伯对我说。“在哪里?”

我不禁诧异。“你就是呐。”

老伯微笑着对我说。“我?”

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老伯望着我说:“小伙子,我早就注意到你了,有烦心事对不对?”我把自己的近况告诉了老伯。老伯说:“看得出你是个心志很高的人,只不过你没有认清自己,没有踏踏实实地去干。”老伯顿了顿又说:

“你要把自己的经历当作一份财富,多积累经验,然后分析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找准目标再好好地工作,多多学习,何愁不成功?”说完,老伯就拎着鱼桶走了。

清爽的微风轻抚我的头发,轻抚我的肌肤,也轻抚我的心灵。我咀嚼着老伯的话,渐渐地感悟到几许快慰。

之后的日子,我仔细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

我爱好文学,喜欢文字写作,不适合也没有兴趣做销售。于是,我拿着发表的文章去了一家报社,先做见习编辑,我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地学习……后来,我应聘上了一家报社的编辑,真正开始了我喜欢和能发挥我特长的文字工作。

现在回首那个下午那位老伯对我的指点,我终于明白,人是要认识自己,找准方向的,否则,便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真正的位置。

一把美发剪创造一部传奇

李振

1928年1月17日,他出生在英国伦敦东郊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怎奈命运弄人,母亲生下弟弟后不久,却又遭到父亲无情遗弃。一个苦难之家从此雪上加霜,分崩离析。

5岁时,无力抚养他和弟弟的母亲,把他们送去孤儿院。

他在孤儿院里,黯淡、混乱而卑微地度过了整整十年。十年后,母亲改嫁,才把兄弟俩接回到自己身边。继父把他和弟弟视为己生,关怀备至。

15岁那一年,有一天夜里,身心交瘁的母亲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大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手里拿着一把剪刀,正在忙碌着为别人剪头发。母亲醒来后,以梦教子,之后就强迫性地把他送到一个叫阿尔道夫·科恩的理发师那里当学徒,期望他学会一门手艺,也为他将来能够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每天,他和其他学徒一样,从最基本的粗活累活做起,很快得到师傅的赏识,因为在师傅眼里,他不怕吃苦,又异常勤奋,这才是他最优秀的品质。

所以,师傅把调制染发剂的粗活都交给了他来做,因此,他每天都和漂白粉、双氧水等之类的化学品打交道。

做学徒之余,他还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跑到附近的美发学校去听课,更深入了解和学习美发知识,并从中发现美发行业原来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业,更让他懂得了如何利用别人做过的发型和技巧,激发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灵感和新作品。

7年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亲人,22岁的他终于走出痛苦和磨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美发工作之中,安下心来学习发廊手艺。

两年后,他得到深爱他的继父资助,用1400英镑作为本钱,在伦敦的一条小街上,第一家自己的小型发廊终于开张。

此后数年,他不仅以此养活了自己,而且他的发廊生意越做越大。他通过观摩、学习和探索过程,不断从别人的剪发发型中找到灵感,突破性地创造出自己的新发型作品,独创了“造型剪”技巧而名噪一时,也成功地掀起新的发型潮流和美发时尚。

35岁时,他用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艺,营造出被称为世界美发史上革命性的发型-“BOB”头发型,并成为里程碑式的潮流领袖而轰动欧美。39岁,他的发艺事业也从最初的小发廊达到了巅峰。40岁时,忙碌之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奋斗史,写出了第一本着作《很抱歉,夫人,我让您久等了》。47岁,他的第二本新书《健康美丽的一年》 问世,成为当年的三大畅销书之一。

52岁,他宣布退休,定居美国,并做出重大决定,卖掉并放弃自己的发廊事业,将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商标卖给了美国宝洁公司,开始寻求新的事业机会和发展目标。不久,由他创建的国际美发学院成立,用以培训来自世界各地的初学者和发型师。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为社会底层的人们提供捐助和教育机会。迄今30多年过去,他的新事业再次成为跨国企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发品牌系列产品更是畅销全世界。

他就是国际发型界的时尚巨匠维达·沙宣。2012年5月9日,他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寓所内,已患白血病两年,最终走完了84岁的人生之路。

他也是被称为世界公认的发艺顶级大师,并带动着世界美发业每一次变革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早已成为流行欧美的时尚热词,其品牌广告在全球范围热播,风靡度经久不落。

因此,成功并不在于做什么,也不在于起点的高低,在于把事情做精,把职业做大,更在于善用独特眼光和完美创意,满怀憧憬,忠实梦想,即使是一门小手艺也能成就大作为、大作品和大事业,实现财富价值,创造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