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谁走在你向往的路上
11646000000005

第5章 梦想从不辜负辛勤付出的人(1)

只要你选择了梦想,

梦想就不会辜负你。

人的一生贵在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梦想遥远不可怕,

路途坎坷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自己向自己投降,

向现实妥协。

所以当我们有了梦想,

就放手去拼搏吧,用梦想的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永不言败的信念

王世虎

她是一个普通的黑人女孩。在美国,黑人备受歧视,而她所成长的年代正是美国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时代,她的故乡则处于南方种族隔离的中心区域。生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黑人孩子坎坷的成长经历可想而知。

3岁那年,她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起由白人策划的爆炸事件。在这次事故中,她幼时最要好的小伙伴被活活炸死,给她稚嫩的心灵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小伙伴的葬礼上,她悲痛欲绝,同时在心中萌发了一个信念:我一定要通过努力,成为超一流的人才,让世界对黑人刮目相看!

9岁那年,父亲带她去华盛顿游玩。参观白宫时,他们被粗暴的保安拒之门外,因为黑人没有资格进去。那一刻,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屈辱。站在“有色人禁入”的牌子面前,她静静地凝视着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又在心里萌生了一个信念:

你们等着吧,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这栋房子的主人!

13岁那年,她参加圣玛利学院的新生入学测试。老师当着众人的面讽刺道:一个黑人女学生,怎么适合考大学呢?面对冰冷的嘲笑,她没有气馁,而是更加自信地挺起了胸膛。一个坚强的信念从她明亮的眸子迸发出来:我会证明给你们看的,我不仅能考上大学,而且是最好的学校!

因为心怀信念,她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她坚信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她这样想,更这样付之行动了。

15岁时,她就连跳两级,考上了美国名校丹佛大学;19岁时,她就获得丹佛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次年,又获得圣玛利大学的政治学硕士学位;26岁时,她又把哈佛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政治学博士学位收入囊中,被斯坦福大学聘为助理教授,两年后又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34岁时,因为在一次国际问题研讨会上的杰出表现,他被老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注意,并提名她进入政府安全事务委员会,开始了从政生涯;50岁时,她被总统小布什提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

当上国务卿之后,她没有辜负总统的厚望,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展示了自己处理复杂国际问题的卓越能力,不仅赢得了美国人的赞赏,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有人甚至评价,她完全可以凭借她的智慧、激情和果敢,结合她的高超技艺和国际经验,有能力在任何时候成为美国总统。毫无疑问,她把自己的人生之路推向了成功的巅峰。

她就是美国前任国务卿,当今世界上那颗最耀眼迷人的黑珍珠-康多莉扎·赖斯。在“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风云榜上,她名列榜首。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黑人妇女能掌控如此大的权力。

从一个地位卑微的黑人小女孩到全球瞩目的政坛女强人,是什么成就了赖斯传奇的人生?是努力、知识,还是机遇?都不是。-是她心中那永不言败的信念。因为信念,她从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因为信念,她全力以赴地朝着目标去努力;因为信念,纵使前进的征途中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她也不轻言放弃。赖斯以其非凡的人生经历,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黑人的风度和魅力,更用行动告诉我们,信念的伟大力量!

是的,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命运只把握在自己手里。无论遭受多少艰辛,经历多少苦难,只要我们心中还怀着信念的种子并为之不懈努力,那么总有一天,我们能走出困境,让生命之花重新盛开。

我就是敢于做梦

迩半坡

有一个美国老头,名叫谢尔登·阿德尔森,自小在贫民窟长大,因为敢于做梦,12岁以报童起家开始创业,打拼40多年成为全美第三富翁,74岁时财富一下蒸发90%,继续打拼再登富豪榜,这个老头的跌宕人生路就像过山车一样惊心动魄,却成了世界上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有钱人,不能不说他既是不可复制的奇迹,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神话。

0岁:1933年出生,全家6口人只有一张床和一间房,挤住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处贫民窟里。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母亲为生计在家中干些缝纫杂活贴补家用。

12岁:在贫民窟长大的他,跟叔父借了200美元,租下街边两个摊位,开始卖报纸创业,这一干就是8年。

20岁:结束在街头颠沛流离的生活,敢于做梦,不断发现并抓住商机,卖洗发水、剃须膏等给汽车旅馆。随后当兵以及考取大学学习公司理财,走出校门,做贷款经纪人、投资顾问和理财咨询师等职业。

30岁:前往纽约寻求梦想和发展,从事媒体广告业务。

尝试无数行业,成为一名管理着500万美元基金的风险投资家,大到原子能源小到宠物商店成功投资75家公司。1969年股市大崩盘,他损失惨重,但很快抽身投资圈,进军房地产业。没过多久,他唯一的业务受到重创,房地产生意就此关门。在加利福尼亚一次由一家杂志主办的房展中,他再次看到机会。次年3月主办第一场会展,全美国科技产品经销商闻讯而来,展览规模越办越大。

40岁:1979年他通过自己投资的一本计算机杂志,在拉斯韦加斯创办计算机供货商展览Comdex,以100美元一个摊位的价格向主办地政府租赁展览场地,再以50倍高价租给展商,积累下巨额财富。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业蓬勃发展,Comdex展览会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展会。

50岁:迎来IT业黄金时代,人们无不想对Comdex展览会上最新科技产品一睹为快,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IT与财富英雄的演讲更是展览会吸引人的重头戏。8年后,参展商已达2480家,参观者超过21万。1989年,他以1.28亿美元买下旧金沙赌场酒店,并建起美国首家由个人投资并拥有的金沙展览中心,以此转战并不熟悉的博彩业。

60岁:1995年他被人称为“会展之父”,以8.6亿美元高价将Comdex盘给日本软银,此交易令他成为真正的富豪。

后投资15亿美元炸掉金沙赌场酒店,三年重建,占地63英亩,把它与美国最大会展中心相连,建一座堪称全球投资最庞大的集住宿、娱乐、博彩的“威尼斯人度假村”,确立他在拉斯韦加斯的富豪地位,并将博彩帝国延伸到亚洲,在中国澳门投资澳门金沙娱乐场,在新加坡建设滨海湾金沙酒店。

70岁:2003年身家超过30亿美元。不到3年,以每小时赚进近100万美元的速度,迅速拥有205亿美元,购买私人飞机14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飞机群。2007年财富上升到265亿美元,位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6位,在美国排名第3,仅次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74岁登上人生最高点。

74岁:2007-2008年间,金融危机爆发,旗下金沙集团股价下跌,一年之间损失250亿美元,财富缩水超过90%。

从谷底到顶峰花了40多年,从顶峰坠落却只有一年。但他从顶点跌入谷底后再次登上顶峰,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短短两年,他重新积累财富近150亿美元。2009年成为《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有史以来,财富增长速度最快并成为全球最有钱的人。

2011年,谢尔登·阿德尔森已度过78岁生日,他的左腿饱受神经病变的痛苦,走起路来只能靠一根拐杖支撑,但就是这么个老头依然敢于做梦:“总有一天我的财富要超越比尔·盖茨,变成世界首富。”

然而,当被问及他的财富还差比尔·盖茨300亿美元,是否有兴趣回到从前的排位时,他的眼睛豁然发亮,最后这样回答:“为什么不呢?我就是敢于做梦才拥有今天的财富。”

为自己点盏心灯

刘代领

大学毕业那年,他在读书的城市找工作不顺利,两个多月里应聘了多家单位都没有应聘上。后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薪水也不高;谈了三年的大学恋人,觉得他前途灰暗离他而去,嫁给了一位富家子弟。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处于黑暗之中,看不到一点光明,甚至对人生产生了绝望的想法。

那年春节前夕,想起农村老家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觉得对不起双亲,没有回家的勇气。在这个城市,有个电台的夜话栏目——《聆听心灵》,这个节目因给听众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所以声名在外。他也是一个热心听众,觉得主持人给了听众心灵的慰藉、人生的启迪。

一天夜里,在租住的房子里,熄灯后的他躺在床上如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收听《聆听心灵》。处于人生迷惘中的他,打通了《聆听心灵》的热线。

听了他的简述后,主持人对他说:“我给你和听众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吧,我想对许多人都会有所帮助的。”

主持人说,他刚毕业那年,在几个城市漂泊过,日子过得很艰难,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花明晴光的未来,也曾有过一段时间心情很低落。有天夜里两点,他乘坐一辆出租车。在和司机聊天的过程中,他哀叹自己的种种不如意。司机说自己从农村来到这座城市,干过许多工作,不过他认为人生就在自己的奋斗之中。后来,他考了驾照,开上了出租车,在这座城市还买了首付的房子,生活得还不错。

送他到达目的地后,司机告诉他说:“兄弟啊,老哥告诉你,人生有时就像晚上开车一样,你只能看到你的车灯照亮的范围,但是你仍可以开完全程。为自己点盏心灯吧!”

司机朴实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语让他如沐春风。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灵就是一盏心灯啊,为何自己不去点亮它?为自己点盏这样的心灯,不仅照亮自己,也照亮前行的路。几年过去了,司机说的话语一直温暖、激励着他。后来,他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努力走进了这家电台做起了主持人。

“你热爱什么?心中有没有梦想?”主持人告诉他,“为自己点盏心灯吧!为梦想而奋斗,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

那夜,他深深记住这句话:为自己点盏心灯。那夜,他辗转难眠,思绪万千,“勇者无畏,奋斗进取”,这才应该是自己的人生态度。春节前两天,他回到了家乡,快乐地和父母过了一个团圆年。

春节过后,回到打工的城市,他勤奋工作和学习,从小就热爱文学的他不放弃自己的写作理想,下班后就看书、写作。随着文章不断发表,有了一定的名气后,他开始给多家报刊写专栏。后来,他还有缘结识了同样爱好写作的她,他们成为恋人,并且走到了一起。

在他的一本散文作品集《幸福恰如红蜻蜓》新书发布会现场,他深情讲述了这段往事,并把这本书中以文代序的文章《为自己点盏心灯》的结尾朗诵给大家:

为自己点盏心灯,在你感到无助的时候,心灯会给你增添勇气和力量,让你的身心在安逸中走在人生的长路上,淡定从容地迎风顶雨、抗霜冒雪,领略一路风景。

为自己点盏心灯,为自己点亮也为别人点亮。温柔的灯光会照亮心灵。同时,你也会发现:天地原来是如此澄明,世间原来是如此祥和,人生原来是如此美好!

梦若在,心就是舞台

罗从政

那一年,他就读大学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在一所不错的教育部直属师范。

他是一名国家免费师范生-国家掏钱供应上学,有生活补助,毕业后必须从事中小学教育,保证有编有岗,10年内不能转业。

农村出身的他,无论是家中父母期望,还是自己的性格等条件,都适合向教师的方向发展。

对于即将走进大四的免费师范生,只要按着国家指定的路线,走完大三,去实习,然后找工作,或者等着国家分配一个中学,之后就成为一名“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就在这时,他犹豫了,思想出现了波动。

他,大学成绩不好,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一个中学连作文都不会写的学生,大学后却爱好上了文学。可谓是,半路出家。但他对于文学的感情,亦非一般,他难以忍受专业老师喋喋不休的理论教育,他更不想把时间消磨在等待下课的虚无中,他逃掉了大学所有可能逃避的课程;那些时间,他都用来看文学书,思考,写作。

当然,每有机会,他也喜欢出去旅行。他说,旅行会让我增长人生阅历,是写作的基础。

总结他的大学生活,就是读书、写作、旅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写作的第一年,作品就频频见报,还获得了几个大学生征文的奖项。看着刚刚成篇的文字,收到稿费、样刊、获奖证书,那是他大学最欣慰的时刻。

就在大三,他还和外校一位同学一起,出版了散文集。尽管他赶上了文学愈发边缘化的时代,他却很乐观,他企望写出优秀的作品,改变这个时代对于文学的冷漠。他的梦想是,用文学改变世界。他的心中,似乎除了文学,已经所剩无几。

然而,现实总是矛盾丛生。他的未来,不能选择文学,他已经是一名准教师。

就在大三下学期初,也正是对是否考研必须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他突然醒悟:以后做一名教师,还能与心爱的文学朝夕相处吗?还有精力投入自己钟爱的写作事业吗?

他知道,教师和文学都是心灵的事业,都需要很用心的付出,真的“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尽管很多人说,这个社会有很多写作者,都是教师行业的。他将信将疑。

他还是彷徨了,停步了。他也考虑过不当老师,给国家交8万块钱的违约金,然后就自由了。可是,违约对于他的家庭来说,这笔费用不可小觑,他从小就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实在不想让生活在乡村的父母再受苦。

可是,人生啊!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8万块钱算什么呢?如果8万块钱可以改变人生?难道自己的人生就这么廉价吗?

他还想到,一旦违约,就考研,考个北京不错的高校,选择文学类专业。趁着读研,一方面写作赚钱,一方面好好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读与文学相关的研究生,至少,离文学还会更近一步吧!也能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创作。

在内心里,他更担心的,是以后回去当老师,三五年就会陷入平凡的岗位,人渐渐就被生活磨砺锻造得平庸下去。

在这方面,他听到很多中学教师都这么说,他的担心并不无道理。当有一天平庸地待在普通教师的岗位上,他还会记得曾经钟爱的文学吗?越想,他越发觉得,教师是一条离文学越来越远的路。

那些天,他心里五味杂陈,生活上一团糟,纠结不已,寝食难安。

迷茫的路口,他决定写信。

在信中他写出了自己的苦恼,面对这个二难逻辑,他希望有人能给他提示。他把内容几乎相同的信,通过邮件发送给很多着名高校的教授、研究生朋友以及很佩服的作家。他希望在现实与理想中,以民主的方式,让那些他敬重的人,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毕竟他们会以更清醒的认识来面对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