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病由心生
11645800000031

第31章 健“身”先健“心”——心理健康的训练方法(17)

有一名大一的新生,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极为优秀,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但是到大学之后,发现周围全都是和自己一样优秀的人。她的心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为了事事都能做得比其他同学优秀,她强迫自己努力奋斗,但结果事情以失败告终。这样一来,她的神经总是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经医生诊断,患有极为严重的抑郁症。

于是,不得不进行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医生就采取了认知心理治疗。他使患者了解到,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事事如意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迎头赶上;同时,失败并不是一个人的终点,可以把它视为人生下一次的出发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患者很快摆脱了心理的阴影,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是常见的事情,也是获取成功和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说,它们根本就不是什么挫折和灾难,所谓的挫折和灾难,是你把它当作挫折和灾难的时候,它才是挫折和灾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能置人于死地,因为“天无绝人之路”。

因此,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或者是失败的现实,在能够改变的条件下改变这种现实,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坦然接受,这才是聪明人的处世哲学。

心理指导

在对患者实施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最先需要做的是改变患者对现实的评价。因为人在药物的作用、疲劳或者意识清晰程度下降以及过分警觉的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感知歪曲,进而影响人的现实评价。而认知疗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患者解决这一问题,让患者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促使他们改变对现实的评价。

在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和错误的观念之后,治疗者需要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对患者进行质疑。因为只有患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才会放弃或者改变自己以往不合理的认知方式,转而以合理的认知方式来正视所面临的一切。

最后,治疗者要帮助患者认识到事情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令人焦虑和担忧。而种种的焦虑和担忧,都是患者自己所想象出来的。当患者从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方式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也就摆脱了因认知方式不合理而遭受的种种磨难和痛苦。

五、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又称为行为矫正法,近几十年来,它发展较为迅速,而且影响极大,在心理疗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华生,即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行为疗法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行为主义学派看来,我们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应该集中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方面,而不是所谓的内心隐藏心理矛盾的潜意识方面,因为精神疾病是“不良学习”结果,恐惧、焦虑和其他精神症状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对此,心理学家也进行了多次心理实验。

华生曾经作过这么一个实验。一个名叫阿尔波特的小男孩原本非常喜欢小白鼠,但是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之后,他渐渐开始害怕。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华生将厌恶刺激和毛皮小动物小白鼠相配对。每次小白鼠出现时,就在阿尔波特后面敲击一个大钢条,钢条就会发出巨大的噪音。仅仅经过7次的实验之后,阿尔波特看见小白鼠便会产生巨大的恐惧情绪,因为他往往会对这一巨大的噪声产生无条件的惊吓反应和悲伤情绪。后来,阿尔波特开始害怕他原先并不害怕的毛皮动物,如小兔子、小狗、甚至是圣诞老人的面具。

所以,在行为主义学派看来,人的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后来,在精神病学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和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衍生了一套行为矫正技术,即行为矫正疗法。他们认为通过一些对抗的条件反射可以消除许多病症。

一般来讲,行为矫正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系统脱敏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其主要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强度,当某个刺激不能再引起患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患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患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法正好相反。开始就让患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心理医生可通过各种方法加深病人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患者采取任何逃避措施。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患者会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神经系统反应。但是他最担心的灾难并没有发生,如此一来,焦虑、恐惧反应也就会相应得到消退。

厌恶疗法:其做法是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其特点是,疗程较短,而效果非常好。

心理指导

在进行行为矫正疗法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选择,明确认定想更改、除去或养成的行为,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焦虑症等。然后就其治疗目标的行为性质,选择一套可描述的事先拟定的治疗策略与方法进行治疗。

行为疗法不关心“潜意识”或“内在精神的症结”,也不管病情发生的动态和因果关系,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当前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上。行为相信只要“行为”改变,所谓“态度”及“情感”也就会相应改变。与其他流派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更注重设立特定的治疗目标。而特定的治疗目标又是施治者通过对求治者行为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后,帮助求治者制定的。因此治疗目标一经确定,治疗过程也就随之开始了。

一般来讲,可用于行为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有: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肥胖症、考试综合症、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六、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它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与生理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能够通过意识来影响人的情绪反应,使不在意识支配下的内脏活动发生异常,进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而生物反馈就是利用各种专门仪器等检测装置把人体的某种特定的生理状态,如体温、血压、心脏搏动等动态信息,经过仪器放大或者转换,通过记录、显示系统,将各种信息转变为比较容易理解的信号。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声、光等,连续不断地反馈给患者,使患者能够认识到自身生物过程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患者可根据反馈信号所提供的信息来有意识地控制某些病理过程,促进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974年,米勒将生物反馈解释为:“应用现代设备,有间隔、但不断地提供人体特殊生理过程的信息。这些过程受神经系统控制,但并不明显地被人所意识到,这称为反馈。由于是生物加工的信息,因此命名为生物反馈。”

目前,生物反馈的种类主要有:脑电波反馈,肌电反馈,心率反馈,血压反馈,皮肤电反馈,皮温反馈。一般来讲,脑电波的反馈训练可以使失眼病人产生睡眠脑电波,如α波和θ波。肌电反馈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紧张度,使瘫痪肌肉恢复功能,或降低肌肉紧张度,使人解除紧张,这里体现了生物反馈训练的特点为双向性,它不单是放松训练,同时也可作紧张性训练,此点不同于放松疗法。心率反馈训练可以使病人应付应激情况,保持心率正常。血压反馈训练可以使高血压患者觉察和控制自己的血压;也可以辅以肌电或皮温的反馈。皮肤电反馈和皮温反馈训练多用于治疗焦虑、偏头痛和雷诺氏病等。

对阳痿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有很多种方法,但近年来生物反馈疗法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生物反馈疗法是借助生物工程技术,让患者领悟到机体平时不能感受的信息,并控制其身体、局部反应的一种方法。然后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之下,病人根据来自自身的生理过程特征,练习改变这些过程,达到治病的目的。而段先生就是生物反馈疗法的受益者之一。

还不到40岁,段先生就患上了阳痿,他几乎跑遍了所在城市的大小医院,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后来,经人介绍,他接受了生物反馈疗法。接受治疗之前,医生先教会他减轻精神紧张状态的方法,然后使肌肉保持松弛、平静的状态。接着是通过灵敏度很高的生物仪器,使段先生感受到自身躯体内部生理变化的信息,解除紧张焦虑状态,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使物反馈疗法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通常来讲,生物反馈疗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疾病:高血压、心律不齐、偏头疼、紧张性头疼、神经障碍、雷诺氏症、癫痫病等。

心理指导

在运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一些疾病的治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个事项:

情绪波动起伏以及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大部分都适用于生物反馈疗法。但是对于一些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边缘性精神病等患者来说,很可能导致妄想、人格解体、抑制情感的宣泄等危险的发生,最好能够避免使用这种疗法。

对于一些适用于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来说,也应该详细询问医生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胰岛素、抗甲状腺剂类药物,以及服用量的多少。因为在深度放松的状态之下,药物的服用量一般需要减少。

七、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先生在1920年创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森田对神经症的发生机制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神经症发生的基础是神经质,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内省力很强,有疑病倾向,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过分注意、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存欲强,求全欲也强。他们经常把人们司空见惯了的正常生理反应或轻度不适感视为病态,精神过度紧张、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导致疾病,并于身心之间造成恶性循环,使病症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