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11645500000019

第19章 情绪心理篇(4)

19.在紧张的考试中,我会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而且总会思考与考试无关的事情。ABCD

20.在考试时我会走神,一时忘了自己在考试。ABCD

21.考试时,我去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多。ABCD

22.考试时,我总会流汗。ABCD

23.考试时,我常会把题目看错。ABCD

24.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抖,字都写不好。ABCD

25.一面对重要的考试,我就会产生头痛。ABCD

26.每当交卷的时间到了,而我还没有做完全部题目时,就会手足无措,满头大汗。ABCD

27.如果我的成绩考得不好,父母和老师就会严厉批评我。ABCD

28.考试过后,发现自己会的题没有答对,就会恨自己。

ABCD

29.好几次重要考试之后,我拉肚子了。ABCD

30.我特别讨厌考试。ABCD

31.如果考试不计分数,我会喜欢考试。ABCD

32.在现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不应该进行考试。ABCD

33.如果不考试,我想我会学到更多的知识。ABCD

计分标准

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D得0分。然后算出你的总得分。

测试结果

总分为:0~24分,你对考试镇定自若,沉着冷静;25~49分,你有轻度焦虑;50~74分,你有中度焦虑;75~99分,你有重度焦虑。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任何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举动都毫无意义,任何成功之道都不是抱怨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化抱怨为感激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法〕罗曼·罗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些人很喜欢抱怨。这些人说起话来总带着不满意的、抱怨别人的口气。这样的人,好像世上没有几件事能让他称心如意。

当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在其运动的过程中有些磕磕碰碰,烦闷、不快在所难免。问题是,总是抱怨别人或环境,不说对别人,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也是没有半点益处的。

有一个小和尚,他尽管遁入空门,却依旧不能看破红尘。他一直非常苦恼,认为自己的生活实在是苦。终于有一天,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师父。

师父说:“你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吗?”

小和尚答道:“不知道,我从小在寺院里长大,我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

师父又问:“那么,你恨他们吗?”

小和尚答道:“不恨,因为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我骨取之于父,肉取之于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对他们何来的恨呢?”

师父轻声叹了一口气:“在我发现你的时候,你已经奄奄一息,你的喉咙差一点就被人割断,而凶手正是你的父母。他们正被一群日本兵追杀,害怕你受到惊吓而哭叫,所以就要割断你的喉咙,现在你明白了真相,你恨不恨他们?”

听完之后,小和尚有些伤心,但依然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不恨,假若当时换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的。”

师父说:“你不恨他们,是因为你感激他们生下了你。那么你为何要恨生活给你痛苦呢?难道生活不是更值得你去感激吗?”

若干年后,这座寺院有了很大的名气,许多人都会来这里参佛。而寺院的住持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和尚,因为他终于领悟了感激,同时,他还会告诉来这里参佛的每一个人要学会感激。

生活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许多事物常常都是一把双刃刀,如果只看到刀刃的一面,那么受伤的永远是自己。因此,我们要少一份抱怨,要想对他人心存感激,就要常怀慈悲之心、仁爱之心;要想有一颗感激之心,一份感激,就要多给予少索取,令自己心安理得。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激,就会使你想起曾经他对你的关怀与帮助,化解心灵的隔阂。对现实不满时心存感激,就会使你对生活产生美好的信念,从而生活得更好。

抱怨同样于事无补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喜欢抱怨,他们抱怨上司、抱怨同事、抱怨朋友、抱怨家人,似乎只要和他有接触的人或事他都会抱怨个不停。因为这些抱怨,他们每天都在灰暗的心情下度过,其不知这些抱怨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使自身受到伤害。如此一来,在抱怨的阴云下,每个人都不得安宁。

严玉是一位女教师,她很不满意自己的面孔,看哪都感到不顺眼,为此她决定去做整容手术。整容医师仔细端详着她,觉得她长得并不难看,问题在于她把自己评价得太低。但是整容医师还是给她做了手术,稍微改善了她的五官,但都是一些小手术,比她要求的要少很多。

严玉非常不高兴,她一边看着镜中的自己,一边抱怨道:“啊,看来你并没有对我的面孔作太大的改变。”整容医师说:“其实,你的脸孔只需稍作改变即可,唯一的问题是你错误地使用了你的面孔,你把它当成一个面具,用来遮盖你的真实感觉。”

严玉低下头伤心地说:“我已经尽我最大的努力了。”

整容医师理解地望着她,严玉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袒露了自己的心声:每天她在学校里,都似戴着面具,亮出最好的一面,而隐藏起全部的感情,只留下自己认为“正确”的那部分。三年的教学生活中,学生们总是嘲笑她。

整容医师说:“学生们嘲笑你,是因为他们看出了你在演戏。身为一名老师,不一定非要表现得非常完美无缺,偶尔也可以表现得愚笨一点,孩子们仍然会尊重你。摘掉你的面具,你也会更喜欢自己。”

离开了诊所,严玉的心情好多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担心自己的面孔,也不再抱怨了。

我们的天空本该是明媚的,但是抱怨仿佛阴云一样笼罩着明朗的蓝天。喜欢抱怨的人未必不善良,然而却总是不受欢迎。抱怨就像一个气球被烟头烫破一个洞,使自己与别人同时泄气。抱怨除了使你失去朋友和生活的勇气外,真的是于事无补。我们要拒绝抱怨,如果遇到问题,就要想尽办法去改变环境、克服困难。我们要摈弃抱怨,因为抱怨是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化抱怨为抱负,化怨气为志气。

智慧的人生就是尽量少抱怨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就的。

——〔美〕诺曼·文生

爱抱怨的人,首先是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现实,结果常常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再就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

有很多人都生活在抱怨与郁闷之中,那是因为他们总是对环境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而看不到生活中快乐幸福的一面。

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坎坷很不满意,于是向上帝乞求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对他说:“如果你能在人世间找到一个对自己的命运十分满意的人,那么你的厄运就可以结束。”接下来,这个人便开始了寻找的历程。

有一天,他来到了皇宫,询问高高在上的天子是否对自己的命运很满意,天子长叹道:“朕虽贵为国君,却每日寝食难安,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的皇位能否长久,忧虑我的国家能否长治久安,还不如一个悠闲自在的流浪汉!”于是这人又去询问正在晒太阳的流浪汉是否满意自己的命运,流浪汉捧腹大笑:“你不是在开玩笑吗?我一天到晚肚子都填不饱,怎么可能满意自己的命运呢?”就这样,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被询问的人说到自己的命运竟无一不哀叹不已,满腹怨言。因此这个人终于醒悟了,再不抱怨生活。

世界是美丽的,然而世界也是有缺陷的;生活是美丽的,可是生活同样是有缺陷的。因为美丽,才值得我们来这个世界上走一回;因为有缺陷,才需要我们去将其弥补。既然抱怨同样于事无补,那就尽量少抱怨或者不抱怨,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不要为抱怨找借口

一位伟人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不管我们经历怎样的境遇,一味地抱怨不已,只会是于事无补,而且会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尽管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一个傍晚,过路的神看到一位年轻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叹气,在他的身旁摆着一担柴火,明显是刚从山上砍的。

“年轻人,你有什么困难吗?”神疑惑地问道。

“唉,每天上山砍柴前,我都计划好要砍两担柴的,可是,每次不是斧子钝了,就是体力不支,因此我的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为这,我很沮丧,每天都过得很不开心。”

“年轻人,很多事强求不来,一切顺其自然,就不会徒生那么多烦恼了。”说完后,神就消失了。

一切顺其自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若是你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会从中受益很多。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就知道永不抱怨的价值,那真的是一个明智而良好的开端。如果我们还没有修炼到这种境界,那么就记住:倘若事情没有做好,就不要为抱怨找借口。

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正巧,一只猴子从树上扔下来一个椰子,击中了他的头。

没有想到,他摸了摸被打中的头,然后捡起椰子,吃椰肉、喝椰汁,最后还用椰壳做了一个碗。

试想,如果猴子扔下的那个椰子击中的是你的头,你会怎么做呢?咒骂?怨恨?或者教训猴子一顿?这些都无济于事,而且会使你的心情变得更糟。如果你能够像故事中的人一样,怀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那么你可能会感谢那只猴子,因为没有猴子的淘气,你虽没有头上的肿块,但也没有椰子。如果没有这些,你也许无法解决旅途中的无聊、寂寞和饥饿。

没有人喜欢抱怨的人,因为抱怨的人根本不会有好的未来。青少年是人类的明天与希望,更应该跨越抱怨这堵石墙,积极思考,付诸行动,信心百倍地大干一场,相信没有抱怨的天空会更加美好。

与抱怨说再见

具有抱怨心理的人,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会成为他们抱怨的对象。生活中充满着不如意,有些人习惯了抱怨,抱怨生不逢时,抱怨命运不公,抱怨造化弄人,在抱怨中,对于存在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懂珍惜,却单纯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总认为别人欠自己的:生活环境太差,休息时间太少,命运对你不公,等等,从这些人的嘴里根本听不到感恩,因为他们从来就只想着自己从别人处应该得到什么,而从不管自己应该付出些什么。

除了抱怨之外,是不是该学着把看事情的角度稍稍修正,将自己从自己的躯壳抽离,站在另一个角落看看自己。佛家说,要懂得缩小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缺点,看见他人的好,如果一味地抱怨,一味地攻击,除了制造口角之外,就只会令自己变得更加面目可憎而已。

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告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中没完没了的抱怨。

抱怨有什么用呢?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一个差环境就会变成一个好环境。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周围的人就会对你好起来。客观条件不会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为什么不想想怎样在既定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呢?如果继续一味地抱怨,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你只能让后果变得更糟,倒霉的仍然是自己。

因此,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驱除抱怨心理,让抱怨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之又少,直至消失!

一、用心做好自己的事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他完全可以去做自己能够做、能做得好的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时间尽量用于琢磨做好自己的事,哪还有时间去自寻烦恼呢?

二、和衷共济,与人为善

我们每个人都好比棋盘上的一粒棋子,不论是将帅还是兵卒,都有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与我们的社会角色相符合的,可以自行支配的力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走棋子那样,通盘考虑,既能恪尽职守,又能为其他人的存在创造便利,那么,我们的权力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这种合力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反之,那将是抱怨的根源。

三、学会排遣,善于调整自己

抱怨,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还有损于健康。来一点换位思考,矛盾就不那么激烈了;心胸宽广一点,问题就不那么严重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一切抱怨都是无益的,问问自己现在能够做些什么、能够做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纷繁的世界,涌动的人潮,还有一颗颗浮躁的心,便是这个时代的主元素。于是,“快餐式”的文化也就有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得以在这个世界大行其道。渐渐地,我们变得浮躁起来,然后整个世界也都浮躁了起来。反观现实,我们更需要“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平和心态,以此去思考生活,定位人生。

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去开始充满汗水的征程,不断追逐梦的旅程!

坚持不如放弃

很多时候,坚持未必会成功。当你强行做而又做不到一件事的时候,必然会导致浮躁,你不妨学会放弃,放弃痛苦的追求。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换一种活法,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新的转机,或许你会因此而惬意无比。

一对师徒走在路上,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

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

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绕过去呢?”

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绕,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过去!”

师父:“可能做到吗?”

徒弟说:“我知道很难,但是我就要穿过去,我就要打倒这个大石头,我要战胜它!”

经过艰难的尝试,徒弟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最后徒弟很痛苦:“连这个石头我都不能战胜,我怎么能完成我伟大的理想!”

师父说:“你太执着了,你要知道有时坚持不如放弃。”

生活在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中,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有追求、理想和憧憬。否则,他便会胸无大志,自甘平庸,无所建树。然而,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有时坚持未必会成功,我们必须学会放弃。

生活有时候会逼迫你不得不改换爱好,不得不放弃你的远大理想……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对了,是成功的帆;选择错了,势必会南辕北辙。特别是遇到追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时,果断地放弃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走进一条无路的死胡同,你应该赶快放弃前进,必要地回头,可以使你找到出路,否则你只会悲惨地撞死。

放弃,不是自认失败,而是在寻找成功的契机,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获得。放弃,也许使你为期待的目标失去了好多,有些甚至是很珍贵的,可你却不应该后悔,你要知道:没有放弃,就不会有更牢固的拥有和获得。学会放弃,在放弃中你才会打败错误,战胜自我,走进一个多彩而绚丽的立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