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助你成功
11630200000027

第27章 坚定非凡的信念,突破自身的极限(3)

但伍顿许诺完后,突然后悔了。因为这场比赛很重要,是为了争夺印第安纳州的第一名。共有三个队来争夺。他带领的球队是其中一支,韦恩堡中心校队也是其中一支。

第二天晚上,伍顿如约让埃迪上场了。他原以为埃迪只能在场上坚持一两分钟,他会很快把埃迪换下来的。因为埃迪要盯防的是韦恩堡队最强硬的球员阿姆斯特朗。

然而,事实出人意料。埃迪在场上表现优秀,逐渐把阿姆斯特朗拖垮了,使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埃迪得了12分,而且他们队也取得了整个赛季最好的成绩。除了得分,埃迪无论是运球、防守还是篮板都表现优秀。从此埃迪结束了替补球员的身份,并且在后来的两年中一直被评为最有价值球员。

埃迪显然不是那种天才型的球员,以前是替补球员,甚至连大型比赛都没有参加过。他显然也不会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生来就获胜的球员。但他是个勤奋训练的人,并且懂得在压力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在必要时超常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体育运动如此,其他各方面也莫不如此,都是具备了良好的心态的情况下才逐步取得了成功。想一想你心目中崇拜的人,你曾经认为他们都是天生具有非凡才能,而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获得成功吗?不是的,他们并不是拥有天才才获得卓越成就,而是不断的努力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和荣耀。

当你做事不顺利的时候,你是否怀疑自己的能力倒退了呢?不是,也不要有这样的困惑。努力使自己变成具有积极心理定向的人,认真思考、不懈努力、提高自己,而不只是简单评价自己,那么你的处境会渐渐出现转机,最终走向成功。也许某一天你也成了别人的偶像。

成功有方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具有成长型心理定向,他将认为他能够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智力,他的很多能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具有成长型心理定向,就会在一切领域取得成功。那么如何发展自己的心理定向呢?

1.不断努力

想一想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曾经认为他们是因为具有超凡的能力,不需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卓越的成就吗?现在,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真相,他们并不是因为拥有特殊的能力获取成功的,而是永无止境的努力造就了他们的辉煌,明白了这些,你会不会更崇拜他们呢!

2.勇于超越障碍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超越了你,你仅仅是认为他们比你更聪明或更有天赋吗?现在,你应该不会这样想了吧,或许你会考虑运用更好的策略,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按照他们的方式去超越障碍,如果你愿意这么做的话,你同样也可以做得很好。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有这种信念,任何事情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威尔逊

自信能让我们超越自我,穿越看似不能逾越的峡谷;自信能令我们随时信心百倍,燃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之火;自信是成功的翅膀,失去了自信也就失去了昂扬的斗志,失去了摘取成功桂冠的机会;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肯定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一种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只有相信你自己,才能激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也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年轻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感觉前途很迷茫。于是,他找到一个算命先生,想让其算算自己还有什么转机,还能干成什么。

算命先生看了看他的脸后,说:“你现在的处境不如意,是不是?”

“是啊!”年轻人感到很吃惊,也有些沮丧。吃惊的是算命先生算得这么准,沮丧的是自己命运不好得到了证实。“我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还因为我犯了一点错误而被开除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你给我算算,看还能不能苦尽甘来呢?”算命先生掐指算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道:“你到30岁也干不成什么大事业。”年轻人大失所望,不甘心地问道:“看样子是命中注定了,那40岁呢?”

算命先生笑了笑,轻蔑地看了年轻人一眼,说:“到了40岁,你就习惯了。”

“到了40岁,你就习惯了。”这句话难道不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吗?当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习惯了平庸,甘居人下的时候,也就是他丧失进取心的时候,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普通的人之所以普通,是因为他们没有发觉自己还有沉睡的“伟大的潜能”,不能把潜能唤起,从而失去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自信,把安于现状当作了习惯,而安然于普通平凡之中。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超人的志向、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只有养成自信的习惯,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从而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走向成功。

能够成大事的人,永远都是那些自信的人,敢于想人之所不敢想的人,是那些勇敢而富有创造力的人。而那些沉迷卑微的人是不敢抬头仰望优越和梦想的,他们自然是老死窗下,郁郁而终,结果固然令人惋惜,但是更让人痛惜的是,那些原本可以成为将军、总裁的人,却自认为他们只能是一个司机、旷工,而不去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

从一个司机到一位将军,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的事情。

当这名将军还是一名司机的时候,他生活在司机的世界里。忽然战争闯入了这个世界,他心中“内在的巨人”受到了刺激,顿时醒了过来。

做司机的时候他一天到晚在灰尘中奔驰。参战之后他骑在战马上奔驰,负责训练的军官要他挺胸、收腹,接受艰苦的体能训练。他终日在野外生活,吃的是简单的食物,然而他发现自己拥有了强壮的体格和充沛的体力。

在他的帐篷里,有一位教授出身的人教他军事知识,他与一位工程师出身的人一起操作大炮……因为他被保送到炮兵学校进修,他发现自己的高等数学很好。然后他的军饷也逐渐提高。他发现他做司机时只利用了脑袋的一部分,现在接受许多新知识,于是他大脑的其他部分也一一被开发了出来。

他还发现他的人缘特别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使每一个接触他的人都喜欢他。他能领导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士兵为同一目标作战。不管他们原来是工人、学生还是商人,都承认他是走在前面的人物,愿意追随他。他有领导力量。

这是当司机的人没法发现的,因为司机总是跟在别人后面。

还有一点,那就是他的胸中洋溢着从未枯竭的热情,肯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但为什么每一个参战的司机不会都变成将军呢?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内涵,也许是他们不敢尝试去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只有这一位敢于尝试的人发现了他自己的内在力量,他有经得起磨炼的健康身体,可以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非常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成功的资本。因为他发现了它们,又加强了它们,最终使自己超越了同伴,取得了成功。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藏在你的心中。养成自信的习惯,你就可以拥有它,你可以做成任何事情。你将实现每一个梦想,你期望的爱情、成功、财富、健康、幸福都会如你所愿。

成功有方

充分的自信是由于有足够的准备、高超的见识、卓越的能力。它不是盲目的刚愎自用,而是清楚地知道事情必然的归趋。这种自信是由知识、见识和力量所形成的。

1.构思一幅你自己成功的画面。不要怀疑心像的真实性。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请随时想象这幅成功的画面。

2.有意忽视每一个所谓的障碍,千万不要因为恐惧而把问题看得太严重。

3.如果遇到困难,拿出一张纸列出所有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但可以让你变得积极,而且更能使自己冷静、客观地面对问题。

4.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然后将它提高10%。

5.想象你的能力无限之大。时刻不要忘记接受积极的思想。

6.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消极应对。

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罗曼·罗兰

我们都听说过羊群效应,其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创意,方可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胆小怕事的“鸵鸟人”和人云亦云的“鹦鹉人”是永远都不会走近成功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走进会议室,发现座位全被坐满了,自己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人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

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但地狱并没有一滴石油,有的只是受苦。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另外一个人看到了,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就跟着跑,第三个人看到有两个人在街上跑,感到很奇怪,想探个究竟,于是也跟着跑起来。就这样,加入到队伍中来的跑者越来越多。到最后,整条街的人都在跟着前面的人跑,场面十分壮观。

其实,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仅仅是因为第一个人的奔跑就带动了其他人的跟进,这样满大街的人都成了别人眼里的疯子。

这两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是,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由从众心理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个比较散乱的组织。平时,很多羊在一起盲目地冲突、顶撞。然后,有一只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鲜美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蜂拥而上,你争我夺,全然不顾旁边垂涎三尺的狼,或者看不到前面还有更鲜美的青草。

因此,人们常常用羊群来比喻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做事盲从的人们。

从众心理也称顺从心理,有人也称遵从心理,是指一个人的行动、信仰和情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有个性,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从众,因为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对于那些我们不很清楚、又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一般会采取“从众”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能站在对立面上坚持自己的观点。

压力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会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其他人孤立,甚至受到恶意的惩罚。所以,团体内成员的言行往往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