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怎样听一首名曲
11623900000007

第7章 你喜欢谁谁就是最好

因为性别、才华、成就和身世,杜普蕾成了许多乐迷心目中大提琴演奏家的翘楚。

杜普蕾是埃尔加最妥帖的演绎者,这已成乐坛公理。网上这段杜普蕾演奏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视频,由巴伦博依姆担当指挥。从两个人在舞台上容光焕发的样子和杜普蕾左手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推断,当是他们伉俪情深时联袂奉献给乐迷的佳作吧,杜普蕾将埃尔加这部作品中的哀怨、哀伤和哀告加倍地表达了出来——脸上的表情是丰富而饱满的,肢体的动作是多姿和大幅度的——杜普蕾除了把脑子里的埃尔加奉献给了满怀期许的乐迷外,还将身体里每一根血管、每一寸肌肤里蕴藏着的埃尔加全都表达了出来,这真是一场音乐的狂欢呵!

可是,我更喜欢王健演奏的同一部作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王健版本的最好诠释吧。

我似乎已经听见杜普蕾的乐迷在质疑:像杜普蕾这样的大提琴演奏家是不世出的。能够把自己全部投入到音乐里从而让乐迷体验到其中丰沛的感情,只有杜普蕾能够做到!因为她演奏曲子的时候特别是在演奏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时候,更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试问,有几个音乐家能够像她那样对待音乐?

让琴弦下的音乐感情丰沛,王健他做得到。还记得那部叫做《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的记录片吗?才10岁的王健坐在大师斯特恩对面拉琴,是英国作曲家埃克尔斯的大提琴奏鸣曲,小小人儿拉出的乐曲竟是那么感人——我来来回回这个片段,那乐声,真的是深情款款,听得我从眼眶湿润到眼含热泪到潸然泪下。“很少听到一个小孩子把音乐拉得这么动听的。”王健妈妈这样回忆当年聆听儿子在家练习时的情景,“我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高兴上帝赋予一个中国孩子对声音有这么高的敏感度,并能调动自己已有的手段将声音里的感情不折不扣地传递给乐迷。

明明拥有这样的手段,王健为什么要把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处理得那么节制?这部作品是埃尔加于1919年为死去的妻子而作,是作曲家创作的最后一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爱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在这部作品里,挽歌的气息相当浓郁,有强烈的幻灭感,仿佛是在怀念往昔英帝国的辉煌,又好像在为妻子的离他而去而哀叹,优雅的旋律真的是绕梁三日而不绝。这样一部充满了忧郁气质的作品,杜普蕾用她的方式演绎,应该是做到了完美。作为后来者,王健完全可以运用已经具备的技巧再加上男性特有的力度将杜普蕾的风格推向高潮,他为什么选择了有节制地表达?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虽说他16岁就去美国留学,学成以后又经年客居海外,但是,16岁之前的养分已经深深印刻在他的血脉里,所以他会这样理解巴赫:“巴赫的音乐有很多旋律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比如谦逊、愿望不要成为欲望、喜爱但不一定占有。”那么,在处理埃尔加的作品时,王健选择了节制,有什么可意外的呢?

听王健拉《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我的脑子里总是跳出一个西方戏剧大家的名字布莱希特,对,就是创立了“间离效果”这一戏剧概念的戏剧家。布莱希特之前,我们不相信演员和观众之间有了第四堵墙后舞台上的故事还能打动人。可是,布莱希特用事实告诉我们,那样的表演跟我们一直信奉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杜普蕾和王健,没有谁好谁更好,只有乐迷你更喜欢谁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