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怎样听一首名曲
11623900000019

第19章 惟愿初心永迷离——西贝柳斯《芬兰颂》

1865年到1957年,是西贝柳斯生命的跨度。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世界古典音乐乐坛虽陆陆续续有了英国、法国乃至美国的声音,但是,德奥和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仍然傲视天下。这个时候,在欧洲北部的蕞尔小国芬兰腾跃出一个能够与德奥系、俄罗斯系作曲家抗衡的作曲家西贝柳斯,绝对可以用横空出世来描述。

走过92年人生的西贝柳斯,肉身够得上坚忍不拔,因为他生活的年月里,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已经熬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期,终因看不见希望而在远离欧洲战场的巴西吞枪自尽,但,经历过芬兰挣脱沙俄统治斗争的西贝柳斯,目睹战火在欧洲大陆上慢慢燃起,始终相信正义一方会笑到最后,就像他的《芬兰颂》最终摆脱了沙俄的禁锢可以在芬兰的大街小巷自由奏响一样。

信念和健康,让西贝柳斯看尽欧洲近一个世纪里的乱云飞渡,也让他留下了各种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一束,其中,就有被爱乐者耿耿于怀的未晋阶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行列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当然,西贝柳斯最被后世称颂的作品,当属交响诗《芬兰颂》。如前所述,1899年芬兰还被沙俄统治着,向往自由和民主的芬兰人民不满统治者的压迫,用各种方法抗议沙俄的独裁。办法之一就是组织集会发出要自由的呼声,《芬兰颂》就是这样的声音。

芬兰,位于北极圈内,夏天很短冬日漫长,漫长的冬日里,白天总是迟迟不来又匆匆离去,而北极凛冽的寒风总是一阵紧似一阵,这种芬兰特有的天气症候,《芬兰颂》里都听得到:铜管合奏出的的声音,粗犷、强烈而沉重,说是北极能卷走人的狂风的拟音,未尝不可,这股狠劲,正好被西贝柳斯用来比拟芬兰誓死与沙俄统治者决战到底的决心。随后,音乐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型,把听者带入了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高潮过后,西贝柳斯畅想,最后的胜利一定所以芬兰人民,所以,取之于欢快的民歌旋律的颂歌缓缓而来,纯朴又明亮,反复咏唱,直到曲终,和着作品开始时那被爱乐者解读为“苦难的动机”的主题,气势磅礴。《芬兰颂》被芬兰人民视作第二国歌。因为《芬兰颂》,西贝柳斯由政府供养至与世人诀别,以便他能用作品为芬兰赢得更响亮的国际声誉。西贝柳斯做到了。

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我以为最适合车行高速的时候聆听。

也是这个季节,去湖边剥蟹配女儿红。回城时已近午夜,灯火明灭的高速公路上,我们的车飞驰着。微醺中听《芬兰颂》,人渐渐漂浮起来,偶或,车里有人问答,惊觉像在隔世。真是:枫叶荻花秋瑟瑟,惟愿初心永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