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怎样读一幅画
11623600000021

第21章 未完成的晚年

戈雅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杰作。譬如《裸体玛哈》《着衣的玛哈》《1808年5月3日》等等。这些作品足以令其步入艺术世界的不朽者行列。但正像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有他之所以伟大的秘密和总结一样,戈雅在谢世前三年,画了幅《我还要学习》的铅笔素描。它让我感觉到戈雅真正要说的话。

整幅画像是随意为之。画面只有一个已然驼背的老人,垂到胸前的胡须和头发连成一体,蓬乱而花白。一件长袍裹住全身。每只手拄根拐杖。一眼能看出,那对拐杖比他的双腿更能撑住颤巍巍的余年。

戈雅的晚年虽形如归隐,但盛名不衰的日子过得并不狼狈。因此我们不能说这幅画是戈雅的自画像,我们却又很难否认这就是戈雅的自画像。尽管人物不像,从画面深处透露的精神却只可能属于戈雅。

更何况画名还用了罕见的第一人称。

素来以画面令读者震惊的画家,这次却无端令我们感动。也可以说,戈雅并非一个令人感动的画家,但这个画家终于在晚年让我们感动了一次。

人活了一辈子,还没说过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没做过一件让人感动的事,那这一辈子多少可以说是失败的一辈子。

戈雅画笔下的老人让人觉得什么地方感动?除了来日无多的生命,他已称得上一无所有。但他的眼睛瞪得很大,好像前面还有什么在吸引他。这就有点令人感动了。对世界好奇和觉得陌生是孩子的感受,因为孩子太不熟悉这个世界。老人却相反,走过了一生,对世界已经太过熟悉。一切都似乎无足轻重,一切都似乎能置之度外。

但人总有不能置之度外的东西,譬如生命(画中老人用拐杖也要撑住)。人活着的一生,也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生。正如越到晚年,人才越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青年时的眼睛凝望未来,老年的眼睛却凝望过去。但没有人说,老年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凝望未来。只是未来触目可及,但这个触目可及却只有效于时间,不见得有效于生命的触动。

晚年的生命触动,是不是觉得生命有它未能完成一面的触动?

从戈雅这幅画中,我们多少能看到这一触动。

也不仅是戈雅,在很多画家的晚年之中,也都有过这一类似触动。譬如夏加尔在晚年喜欢临摹自己的青春期画作;毕加索在晚年也多次临摹马奈《草地上的午餐》。起初我不明其意,当读到戈雅这幅画时,我恍然有点明白。促使他们这一行为的,或许就是他们在晚年看见了生命中已经失去、却始终未能完成的一面。

未完成的一面,或许就栖居在人所感受的时间背面。那是人曾经走过的背面,是人曾经忽略的背面,也是人到晚年,再也走不进的背面—那时的所有时间都近在眼前。戈雅没告诉我们他还要学习什么,他也不用告诉我们要学习什么。那老人凝望的是一种饥渴,是一个理由,是一处起点。

晚年的起点能不能带来完成?戈雅把答案藏在这幅画的背面。

寻找答案是要花时间的。面对迟早要来的晚年,我们现在就应该去寻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