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11604300000002

第2章 这个人真的是我吗——认识自我的心理分析(1)

每个人都想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身所发生的行为都不能给予正确的解析。本章中,心理专家将教会你如何对自身行为、自我心理进行分析,让你认识一个真正的自我。

小王是一家外企的普通职员,但回到家里,他总是喜欢夸大事实,乐此不疲地向家人炫耀自己的“风光事迹”,如:业务部经理点名表扬了自己;总裁和自己握手了;帮助某同事做的方案获奖了等。在公司他也是如此,他经常告诉同事说,某部门的经理是自己的表哥,某集团的总裁是自己的亲戚事实上,这些都是他杜撰出来的,他总是忍不住想制造点“新闻”。

专·家·分·析

爱炫耀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个体能从对自我的炫耀中体验到一种优势心态。但本身缺少优势,又想凸显自己优势的时候,人们在行为上就会表现得浮躁、虚伪,通过捏造和夸大事实的炫耀,来达到凸显自身优势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爱炫耀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某种不良心理引起的。

1.爱炫耀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恐惧

当人们对生活和生命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就会通过炫耀来寻找对生活的安心。

某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刘晓祯称:缺乏安全感的人,一般都有过强的自尊心,但是自我能力总是有限的,他们想要超越别人,做出一番成绩,但是却对这个目标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导致自信心丧失。然而,他们并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为了给自己争回面子,就会通过炫耀来找出自我存在的价值,将自身对生活的恐惧悄然转移,实现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上例中的小王在工作中就属于那种有抱负但是缺乏能力而不得志的人,强烈的自尊心让他不满足于现状,但又不知道怎么改变现状。再者,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立足于家庭和团队之中,为了在家人和同事面前显示自己的价值,就通过炫耀和上司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来寻求自己的优势,达到心理的满足。这类人是缺乏安全感型人群,而炫耀则是这类人群寻求安全感的常用方式。

2.炫耀是人对未能实现愿望的一种压抑和转移

当人们的某些愿望不能满足时,就很容易放大已经实现的愿望价值,通过这种放大,另外一种欲望相对就会缩小,从而减少心中的遗憾,而这种炫耀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麻醉和安慰作用,使心理恢复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炫耀其实是对未能实现的愿望的一种压抑和转移。

例如,生活中,有的人学习可能不好,但动手能力很强,那么人们就会将这种动手能力强化、放大,通过炫耀自己的动手能力来弱化希望自己学习好的愿望。这样,心理才会平衡一些,不至于过度自卑和失望。上例中,小王渴望在工作上能做出突出的成绩,希望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提拔。但是这个愿望迟迟不能实现,于是他就通过展示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或者夸大一些原有的事实,来进行自我欺骗和安慰。

分析要点

1.首先应该从这类人炫耀的内容出发。一般而言,他们多是在某一方面有所缺失,于是通过展示其他方面的内容,来压抑或者转移自己的愿望。

2.结合这类人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通常,当他想要吸引别人注意或者想要获得安全感时,多会通过“炫耀”来吸引别人关注的目光。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优势,优势可能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如鱼得水,但不应该是炫耀的资本。正确看待这些优势,能够帮助你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2.不要把话题总往自己身上拉

周围人在谈话的时候,不要总是把话题拉到自己身上,大谈特谈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使自己总是处于谈话的中心,充当谈话的主角,即使不是炫耀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嫌疑,会让其他谈话者厌倦。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当愿望被压抑的时候,人就会炫耀自己,使那些不能实现的愿望最小化。因此,如果你周围的亲人或者朋友出于这方面的原因喜欢炫耀,那么就尽你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愿望。

2.不要当面揭穿谎言

一般而言,这类人炫耀的内容多是杜撰出来的,缺乏真实性。在他们炫耀时,如果你知道他们所说的话是谎言,也不要当面揭穿。这样一方面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读者互动

1.自问一下,你是个喜欢“炫耀”的人吗?

2.你周围有喜欢“炫耀”的人吗?

3.你觉得应该怎么看待“炫耀”这件事?

李晓在一家私营企业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她越来越觉得生活没有安全感。因为工作单位的效益不佳,员工们并没有享受到保险待遇,这让她非常担心自己老了以后没有经济来源怎么办?父母已经50多岁了,她常常会担心如果哪天父母去世了,自己没有依赖了怎么办?再者,她现在甚至不相信周围的一切,包括很要好的朋友。一段时间以来,她总是处于恐惧之中,觉得生活没有一点安全感。

专·家·分·析

安全感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必然的心理需求。它主要来自于对一种环境或者周围人的认同和依赖;也只有从心理上认同这些,才能够从环境和对方获得一种认同和满足感,以及安全感。

1.缺乏安全感可能源于对周围环境感觉不适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能觉察到最原始的安全感。安全感作为一种原始的内在驱动力,它让我们本能地去躲避危险。例如当看到一条蛇的时候,人们就会立即跳开,本能地发出尖叫。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因为原始安全感的驱动。心理专家李子勋认为,原始的安全感我们是意识不到的,而能意识到的安全感已经是经过一定内心的修饰,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安全感,它受到价值观、信仰等影响。如周围的环境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内心就会出现焦虑和不安,这种不安让我们处于一种担忧之中,甚至能感受到有一种威胁存在于自己身边,以致感觉缺乏安全感。

上述案例中的李晓,之所以在工作中缺乏安全感,就是工作环境让她感到不适。因为她所在企业的性质,以及企业的效益,使她不能享受到普通员工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当自己没有工作能力时,也就没有了生活保障,这就为今后她的生活埋下了隐患。因此内心就会恐惧不安,以致缺乏安全感。

2.缺乏安全感可能是因为对周围人太过于依赖

安全感来源于与亲人、朋友的健康交往。但如果对父母过分依赖,常常就会导致安全感的缺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父母、朋友过分依赖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难与别人友好相处,在工作中也很难独立完成任务。当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很不安,身体甚至也会出现异样,以致缺乏生活和工作的乐趣。这个时候,他们内心就会很脆弱,也会出现这样的担心:如果自己依赖的那个人不在了,自己该怎么办?

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生活在父母溺爱下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溺爱以及包办会使他们变得懦弱无能,然而父母终究会先离自己而去,联想及此,安全感就会变得极度缺乏。上述案例中的李晓,之所以觉得缺乏安全感。与父母有着很大的关系,否则她就不会在自己能够独立之后还担心父母去世了,自己怎么办?

分析要点

1.要了解这类人在哪些方面缺乏安全感。例如,对工作缺乏安全感的人多是因为不满足工作环境和待遇;对朋友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被朋友出卖过等。

2.探究这类人的成长过程。一般而言,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得到过父母、朋友等的过分呵护,以致缺乏独立能力,担心依靠没了自己怎么办。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放宽心态

安全感来源于人的心理需求,被文化修饰了的安全更多的是人的欲望不能满足而带来的失望。所以,应该放宽自己的心态,不要让自己有太多的欲望,这样自己就会找回安全感。

2.建立信任感

安全是建立在信任感之上的,因此,要先建立自己的信任感。先要试着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想着这个人是友好的,是值得信任的。然后试着和环境建立一种信任感,如此,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强。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帮助他们提高对生活的信心

如果你的亲朋好友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打击和嘲笑他们,而应该帮助他们提高对生活的信心。例如,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从事情的成功上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提高信心和安全感。

2.对他们的做法予以支持

他人的鼓励和支持,对于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找到自身的位置。如此一来,对周围环境和身边人们的恐惧就会消失,安全感也就随之而来。

读者互动

1.你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吗?

2.如果感到自己缺乏安全感,你会怎么做?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受人欺负,有吃不尽的亏,受不完的气,但他们却不知道反抗,小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工作的时候,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喜欢吩咐他去做端茶、倒水、拖地之类的事情,而每次听到吩咐的时候,小京都会去做,其实他也反抗过,但无效;久而久之,他也觉得这样挺好的,起码大家觉得他很重要。

如今,小京已经不知道、不敢、也不愿意再去反抗了。

专·家·分·析

一般而言,那些时常受人欺负的人通常很享受这种“悲惨命运”。他们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没有给自己树立心灵的保护屏。荣格认为,人们通常觉察不到的自我构成了所谓的命运,当人被一个固定类型的问题束缚时,说明他潜意识里已经选择重复这些问题。

1.害怕反抗可能是想避免挫败感

有些人面对别人的欺负,选择不反抗,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反抗无效给自己带来的挫败感。例如在工作中,如果因为不想去执行领导或者强势同事布置给自己的任务,然后进行反抗,这种反抗多半是无效的。这样的经历常常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挫败感,让他们觉得反抗和不反抗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为了避免挫败感的产生,他们就会选择逆来顺受。

上述案例中的小京,在办公室里就属于那种受气包,脏活、累活、杂活都是他一个人承包。而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是没有人愿意忍受这种欺负的,小京之所以愿意忍受,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的反抗无效。所以,为了避免挫败感,他选择受欺负而不反抗。

2.利用自己的软弱吸引别人的注意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把自己装扮成一副可怜相,利用自己的软弱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的这种意识与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这些人可能从小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支持少。一般而言,受到欺负能够得到父母安慰的孩子,多会勇敢面对挫折,重新树立起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但如果孩子在受到别人欺负之后,父母还骂他们“没出息”、“笨蛋”之类的话,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自己是很“笨”的人,也就失去了与外界对抗的勇气和力量。

通常,这种人为寻求心理安慰,会采用精神治疗法,告诫自己“吃亏是福”、“退一步海阔天空”等,以寻求心理平衡。上述案例中,小京觉得“这样也挺好的,起码大家觉得他很重要”,就属于这种状况。由此也可以断定,小京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没有或者很少受到父母、老师、朋友的支持,以致造成心理扭曲。

分析要点

1.要想对这类人进行分析,首先要看他在遭受到欺负之后的反应。通常,对这种欺负麻木的人多是想避免挫败感或者引起别人的关注。

2.被欺负而不敢反抗,多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如果父母在教育中对孩子不是支持而是打击,多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调节自身情绪

人与人的性格存在着巨大差异,有些人表现得强一些,有些人弱一些,但是示弱的时间长短要把握有度,不能让对方体会到欺负的乐趣。要懂得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尽快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当受气包。

2.变劣势为优势

一个人性格中的弱点有时候恰恰也是他的优点。因此,就要学会把自身的劣势变为优势,例如对于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来讲,完全可以在玩笑中拒绝对方的吩咐、或者对对方的欺负予以反抗。

3.加强自身气势

当双方沟通时,不要被对方的气势吓倒,首先在心理上不能输给对方,并不断增强自己的气势,争取取得和对方平等对话的机会。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帮助他加强气势

如果你的身边有受欺负而不敢反抗的人,那么可以帮助他加强气势。例如,帮助他做一些事情;多和他人沟通,让他们意识到欺负别人是不道德的;或者教会他如何去拒绝别人。

2.帮助他改变自己的想法

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意对别人的欺负表示反抗,是因为他们很享受受别人关注的感觉。这个时候,作为朋友在支持他想要受到别人关注这一想法的同时,帮助他改变方法,例如告诉他只有在生活中足够优秀时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关注。

读者互动

1.你有受到别人欺负而选择忍受的事情吗?

2.你身边的人都能够平等相处,不随意欺负别人吗?

小邓这段时间很苦恼,因为她总是对一个同事感到无端讨厌。其实,这个同事是个很不错的人,他性格开朗,聪明伶俐,心地善良,而且给过自己很多帮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内向的小邓就是没有任何理由地讨厌他,尤其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管他说什么话,听着都不顺耳;不管他做什么事,总觉得很别扭。然而,事后小邓会觉得这么做对不起他,但她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专·家·分·析

无端的讨厌是一种特殊的情绪发泄方式。很多时候被厌恶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卑劣的行为,但是就会觉得他不好,怎么看他都觉得不顺眼,无论他做什么都让自己感到厌烦,有时候会想着跟他过不去,想看他出丑。其实,这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心理状态,只不过是有的轻、有的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