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学活用三十六计
11596400000089

第89章 《三十六计》与军事——希特勒蚕食欧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希特勒企图吞并欧洲,称霸世界,建立一个由日尔曼人组成的“大德意志帝国”。但是他又担心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对付他,于是,他积极开展外交攻势,充分利用了西方盟国的绥靖政策,实行远交近攻。

1939年8月31日,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提出关于召开德、意、法、英四国代表会议的建议。9月2日,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作为特使,就召开四国代表会议的条件问题专程来到了巴黎。

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积极推行反苏反共政策,拼命要把德国这股祸水推向前苏联,因而热衷于对德国搞绥靖政策。于是,他们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国的希特勒签订了反苏反共的“慕尼黑协定”,里面有关于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的条款,这种牺牲小国利益的行为,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前苏联曾经想联合英法共同对付德国,但是被英法两国拒绝了。前苏联为了自身利益,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了解西方盟国和前苏联再也不会援助波兰,便在“远交近攻”的庇护下,首先大胆地向东灭亡了邻国捷克、波兰,然后向西北攻陷了丹麦、挪威,再向西南灭亡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且绕道阿登山脉攻入法国,直插英吉利海峡。

1941年,希特勒所采取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前苏联形成了半月形包围。于是他开始准备入侵前苏联。

为了麻痹和欺骗前苏联,希特勒在外交上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向前苏联表示友好,积极同前苏联签订贸易协定,甚至请前苏联的军事代表团参观德国先进的航空技术,并同意卖给前苏联新式的战斗机。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军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脉之间,以三个集团军群,在大量航空兵配合支援之下,分为三路突然向前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

苏军仓促应战,措手不及。有的部队没有带地图,有的兵团忘了带电台呼号,有些工事没有军队把守,甚至有的方面军司令都不知道他的部队在什么地方,而德军则很快突破了苏军防线,长驱直入。

到7月9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深入前苏联国土约500公里,“中央”集团军群深入前苏联国土约600公里,“南方”集团军群深入前苏联国土400多公里。前苏联大片国土沦入德军之手,大量苏军被德军围歼,许多的城镇、农庄、工厂和学校遭到法西斯匪徒的血洗。前苏联在战争初期陷入了非常困难和被动的境地,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之间,几乎横扫欧洲大陆,除了他关于伪装之外,他所运用的“远交近攻”的策略也确实出色。他利用了欧洲几个大国——英、法、苏之间的利害关系,分别和他们制定同盟或签订条约,同时又对自己的邻国进行军事征服,当他的势力一天天加强的时候,那些欧洲大国也一个一个成为他新邻土上的“邻国”而不免遭到他的攻击。

【活学活用】当军事力量还不是足够强大的时候,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往往可以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国家,而且还能伺机一步步向远处推进自己的势力范围。“远交”的目的,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取的一种外交诱骗。应该注意的是,远交并非要长久和好,远敌也是敌人,近敌一旦被征服,远交的使命便告完结。此外,远近之分并非局限于地理位置,也可从利益关系来分,一时得不到的长远利益不如暂且放弃,先别让身边的利益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