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1159400000009

第9章 四月芳菲,我为卿狂(2)

看“洋船屋”全景,须爬上东面那座两百米高的野竹与茶棵杂生的青狮山。山半腰有“观船石”突兀而立。登高远瞰,浮云遮日,轻风拂衣,能见度极好。烟花三月,子规悠长啼鸣,新绿才满了枝头,并不十分茂密,但鲜亮的颜色却发出透明的光泽。青山四围之中,一艘历经一百五十余年风雨剥蚀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洋船”犹在艰难地逆水行进……多少前尘往事和碎影流年都已过去,春去春又来,菜花浮金、水田漠漠的平畴里,农人又在挥鞭驱牛耕耘了。携着“长枪短炮”的摄友们只管忙着支三脚架取景,谁想到那么多?犹如随处可见的那一树树无主自开花的山桃野杏,虽依然为人间的底蕴,可知摄入镜头已是隔世数重。

断续可见脚下有叶芽拳曲的五六寸长或褐红或灰白的蕨菜嫩茎冒出,遂再向同行者要了一只方便袋,一气掐了一大把。山菜野蔬,自采自珍,带回家用水焯去苦涩,想来无论凉拌还是炒肉丝,口味里皆是那种江南的清润。

蕨菜又名蕨儿菜﹑龙头菜,生长在山区的草坡、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每到春天,一丛丛、一棵棵蜷曲的芽儿就会从土层下钻出来。蕨菜叶呈卷曲状,说明它比较鲜嫩,若是叶子舒展开来就已经老了。一场春雨,便是蕨出土的最佳时机。雨后,各家的妇人小儿便挎了篮子漫山遍野地去采蕨了。蕨采回来后,用开水烫一下,加些切过的青椒,油盐炒了,辣呵呵的,香气茵茵不绝,有一种山野的绵长回味。

清代时,徽州雄村出来的曹文埴父子均为朝廷重臣,其子曹振镛更以“代君三月”传为佳话。家乡有亲戚为借钱建屋,背着一大袋子山蕨菜进了京城。见面之后,曹宰相不谈借钱之事,先让亲戚到街上高价卖蕨菜,自己则当了一回“托儿”,借上朝之机,在文武百官面前大赞山蕨菜之美。众人听了忽悠,便争相买蕨。“黄山一绝(蕨)”因此而成名!

蕨菜采得多了,若是一时吃不了,就晒成干品,把青春岁月收藏起来。干蕨菜或用盐腌过的蕨菜,在吃前最好用水浸一下,使它记忆复原。常见的吃法有滑炒脊丝蕨菜、蕨菜扣肉、凉拌蕨菜等。十几年前在黄山顶上吃过的蕨菜炒肉丝,让我印象深刻,那种蕨菜很有一点嚼劲,且滑腻腻地弹牙……有一片恍惚的甘甜,和一种遥迢的苦涩。

午后,在距“洋船屋”五六里路远的黄田镇上,我们找了一家颇具农家特色的餐馆坐好,点好几个大家喜欢的野菜,听着田园般的小调,心情不由得格外轻松和舒畅起来。很快,菜便一一端了上来。看着那些熟悉的野菜,那冒着热气、飘散着淡淡苦味的野菜,夹带着缕缕泥土的芳香……慢慢咀嚼着,那萦绕舌间的丝丝的苦,还有微微的甜,犹如芳菲四月的泥土中升起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