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1159400000017

第17章 还在同我们口舌周旋的野生江(2)

同淮河回王鱼一样,长江鱼一直被列为鱼中上品,其肉质细腻,鲜嫩不腥,除了一条大脊,肉中无刺,兼具鲥鱼之味、河豚之鲜,一般长江无鳞鱼无法与之相比。就口味来说,如果硬要定一下长江鱼的位置,剔除多刺的刀鱼,那么我想,它应该还是在河豚和鲥鱼之后吧……能与河豚和鲥鱼相提并论,那也是一种非常了不得的荣耀啊。

江皮肤黑,有的作青灰色,不像淮河回王鱼那般通体明黄而缀有灰黑彩斑,它们尾部都是开叉的,有别于普通的鲇鱼和昂丁。背上的大刺,也是比昂丁的小,比鲇鱼的大,所以江在我们这里普遍的称呼是“江”或“”。它们都生有胡须,看上去每一位都是长老级的。江为什么皮黑?我们这里渔民中有个传说:江原为天上监督管理诸鱼之神,一次酒后乱性调戏仙宫侍女,被玉皇大帝打入凡界,被压在长江大石之下。有一天,一只黄鹤飞掠江面,听到江中有呼救声,遂潜入江底,见鱼凄苦惨状十分同情,便向玉帝求情,使其免去了苦役。

那年我去长江三峡参加一个由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学者、作家、报人围聚的会议。晚宴上当地主人介绍一道三峡名菜,说是“清蒸江团”,我往席上看去,嘿,那不就是清蒸鱼吗?后来问了一下别人,果真就是长江鱼,他们称做“江团”,我不知道何所来由。听说,好像湖北和四川人都是这般叫的。不过那晚的“江团”确实大放光彩,灯光打在鱼体上,晶亮泽润,色型美观,能把鱼烧到这种功夫的人,身手定是不凡……主人在致欢迎辞,我们却盯着鱼看,口水不经商量地满嘴泛溢。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了,这鱼身上除了那根大脊,细刺几乎是没有,基本可以无障碍入口,柔嫩润滑,油而不腻,给蒸得稍有绷裂的鱼皮还特别有韧性,真是不可让筷子错过了好辰光!

野生的江越来越少,养殖的鱼产量虽多,味道却难与原长江野生鱼媲美。住在长江边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吃到野生的长江鱼,但必须自己动手做,如果是到店里去吃,就很难有保障了。

下江菜更喜欢红烧,所以红烧鱼在下江菜里也算是一道经典菜式。也有店家创新,引入徽菜的粉蒸手法,将鱼身浸入料汁后裹拌五香米粉上屉笼蒸,口味独到,酱香浓郁。到了我手里的江则一概处之以红烧。先将鱼收拾干净,分头、尾、身斩成三段,再将葱姜和蒜头切细入油锅煸香,然后将鱼块滑炒,烹入绍酒去腥,加入安庆豆瓣酱、老抽、糖及适量清水烧开,转小火煮半小时,至鱼肉入味,汤汁浓稠,最后撒上葱花,起锅装盘即可。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是东坡的诗吧。板桥亦有诗:“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如今,长江鲥鱼已绝迹多年,但这并不妨碍我拿鱼顶包来续接口腹的钦羡神往。这些年,每至春深时,我总是要寻来江,做一款春笋鱼,也别有一番滋味。锅中焖至鱼酥油出,投入切成滚刀块且焯过水的鲜笋,烧到汤汁收浓即成。品入口中,鱼腴厚春笋嫩脆,加上那种清香绵绵的笋味,仿佛咽下去的就是氤氲在时空深处的湿润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