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态左右一切
11583300000014

第14章 4时不断,用“心”发掘出自身强大的心态力量(4)

有一杆秤,主人做生意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它,因此对它很器重,它自己觉得也十分了不起,日复一日,它渐渐变得得意忘形起来。有一次,它向自己身边的朋友说,它知道世界上一切物体的重量。终于有一次,一只被它称过的土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说:“那你能告诉我你的重量吗?”听完这句话之后,这杆秤变得哑口无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认识了整个世界,但唯独不能认识我们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题西林壁》中的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道出了真理。而认识自己,又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不可少的一门功课,因为只有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重塑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理想的自己。

在希腊一座古老的神殿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看到这简单的五个字,每个来到这里的游人都会驻足凝思,思索良久。认识自己,好像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

你认识自己吗?可能你感觉这个问题很好笑,但是当你坐下来独自沉思时,当你坐在镜子前注视着自己时,你或许也会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我是谁?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真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吗?”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低估自己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为自己的小眼睛、黑皮肤而苦恼不已;还有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自己时运不济,一事无成。但是这些真的是你的“本真面目”吗?真的是你了解到的事情的“真相”吗?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这些“真相”不但是不准确的,而且是非常消极的。因为上帝在造人的时候,便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可能我们也有很多的缺点和短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但是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为我们的成功、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谢伟,高中三年级学生。马上就要迎来人生最重要的高考,他也开始思索自己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理想中的自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仔细思索了几天之后,他端坐书桌前,在一张白纸上画起自画像来了。画中的他,身穿白大褂,手持手术刀,庄重严肃地站在手术台前正在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术……谢伟说,这就是他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或清晰或模糊也都有这么一张自画像;而且每个人的自画像都与别人的不一样。毫无疑问,这张自画像就是你理想中的自己。而且在这张自画像中会不同程度地融入你对自己的期望,以及你对自我的认识。认识自我,从本质上来说,仍是对人的认识,只不过在这个认识过程当中,认识者与被认识者是同一个个体,因此难度会相对增加许多,但只要方向正确,难事也可能变得容易。

有一个女孩子,在进入中学之后,除了语文,其他科目的成绩一团糟糕,尤其是数理化,她每次考试不超过20分。虽然她能够一口气看完整本小说,但是她一直搞不懂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更不明白X+Y代表的是什么,于是两次高考均以落榜告终。

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之后,她依旧不能够跨进大学校门。但就是这么一位女子,却发现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天赋,不到24岁就已经发表不少小说,25岁的时候,完成并发表了轰动海内外的长篇小说《窗外》,在26岁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版了《烟雨》、《几度夕阳红》等6本小说。而这个不懂数学和化学的女孩,就是后来让无数青年男女为之疯狂的着名言情小说家琼瑶女士。

正是因为发现了自身的独特之处,琼瑶的才华才得以展现。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认识自我。人与人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来认识自己的独特之处,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道格拉斯·马罗曾这样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棵松,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小丛。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绿草。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麝香鹿,就做一条鲈鱼,但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

也只有能够认识自我,才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用一颗平常心积极应对,自信心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心灵指南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的五官、身体、皮肤等构成了你独特的生理外貌;你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构成了你内在的心理状态,而你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认识自我,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因为唯有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二、用行动为理想着色

克雷洛夫曾经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生命的历程中,理想的确定是比较容易的,而实现起来就需要很多的付出。只有付诸行动,努力实践,才有可能将梦想变成现实。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但是理想的实现靠的是什么?行动。因为如果没有行动,所谓的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反之,如果有坚定不渝的理想信念,并且有信念之下坚定的行动,我们才能一步步接近于理想的殿堂。

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们有了奋斗的动力,不至于让我们变得鼠目寸光,以致一生碌碌无为。但是,缺乏行动的理想只是一纸空文,要把它变为现实还要靠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具体的行动去努力争取,当岁月匆匆流逝,我们就会发现,理想仍然是理想,它还是天幕远景上的海市蜃楼。

有个落魄不得志的中年人,每隔两三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第一次到教堂时,跪在圣坛前,他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您看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我愿意更谦卑地服从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祷告。如此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地祈求着。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祈求上帝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聆听我的祷告呢?让我中彩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一阵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聆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故事听起来有点可笑,但笑过之后,你是否有所感悟。事实上,心动不如行动。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把希望放在明天,把计划放在今天,把行动放在现在。如果一味地沉浸在梦想当中,却没有丝毫行动,即使上帝想要帮助你,他可能也无从下手。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各种各样美好的梦想,但是真正坚忍不拔、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人却很少。更多的人热衷于把梦想作为一个话题去讨论、去卖弄,有的甚至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生活的安慰。不可否认,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但最后又把梦想带进了棺材。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这个世界上,心想不一定事成,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去行动,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水里去,也许开始会呛几口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

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行动中走过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不懈的行动,他最终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林肯21岁时做生意遭受失败;22岁时,角逐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次遭受失败;26岁时,自己的爱侣也永远地离开了他;27岁时,遭受着巨大的心理折磨,曾一度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依然以失败告终;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52岁时,终于成功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从这简单的履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生所经受的坎坷和苦难,但是他最终还是以辉煌的成就来宣告自我挑战的成功。不可否认,如果没有极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莫大的坚持和勇气,想必他早就会选择放弃,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行动告诉他,只有去做才能成功。他相信了,也坚持了,他知道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行动终会筑就他的成功。事实证明,只有行动,才能成就梦想。

也许,我们都还沉浸在对未来无限的向往之中,沉醉在自己的梦想里,但是没有行动的理想就如同是缺少了水的鱼,它是无法生存的。那么是什么阻止我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理由多如牛毛,例如想去某地旅游,但没有足够的钱;想学习英语,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想要追求某人,但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等。对于这些做不成的或者是还没有做的事情,很少有人把没有做成的原因归结到没有行动上。

其实,实现梦想的关键是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也只有行动才能为理想着色。

荀子曾经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进行持之以恒的行动,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司马迁矢志不渝,在漫长苦闷的生活道路上,以超人的毅力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不朽的杰作《史记》;化学家诺贝尔的炸药实验虽然使亲人丧命,自己身负重伤,但他仍旧坚定不移地工作;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更是理想与信念结合的典范,在伦敦图书馆座位下,竟有他读书时放脚留下的沟痕……可见,凡是成大事者,都具有坚定不渝的行动。所以,当你还有梦想的时候,就拿出行动来吧,这样才能让理想展现别样的色彩。

心灵指南

梦想是对自由的向往,对追求的渴望,对美丽的期待。面对困难,我们因有梦想才会勇往直前,迎难而战;面对挫折,我们因有梦想而在痛苦的磨难中,在焕然一新的调整中向新目标冲刺。但是,梦想是需要用行动去实现的,因为行动,梦想才不是美丽的童话;因为行动,梦想才变成无往而不胜的传奇。

三、成功从小事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完成小事是成就大事的第一步,毕竟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没有牢固的根基就造不出雄伟的大厦,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需要积累,需要从小的事情做起。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是有多少人去认真想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很多人认为既然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应该认真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不应该大材小用地去做一些谁都能做的小事。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做小事是平庸之人所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小事不足以显示一个人宽阔的胸怀和伟大的志向。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陈蕃的孩子,他拥有伟大的志向。年轻时独处一室,日夜攻读,苦练内功,欲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山河变色、日月无光的大事业。

一日,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看到庭院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纸屑满地,满目萧然。于是问道:你这小子为什么不洒扫庭院来接待客人啊?陈蕃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应当治国平天下,区区一个院子有什么好打扫的呢?这样的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他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悟之余,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话,现在成了我们后人教子育人的名言。人不可以没有大的志向,但是,也不能忽略眼前的小事,大丈夫处事,应该是既有“扫除天下”的壮志,又要懂得韬光养晦,从小处积累,所以,不要总是对眼前的小事置若罔闻,爱答不理。每一件大事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组合而成,伟大的成就都是由无数小的成功汇集而成的,如果不屑或者不愿去做这些小事,大事也自然就无法做成。

从前有个富翁,愚蠢无知。有一次,他到另一个富翁的家里,看见朋友家是一座三层的楼房,楼又高又大,富丽堂皇,宽敞明亮,他十分羡慕。心里想到:“我的钱财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以前没想到造一座这样的楼呢?”

回到家里,他立刻唤来木匠,问道:“你能不能照着那家的样子造一座漂亮的楼?”木匠回答说:“那座楼就是我造的。”富翁便说:“那你现在就为我造一座像那样的楼。”

于是木匠便开始量地基,叠砖,造楼。富翁看见木匠叠砖,心生疑惑,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就问木匠:“你这是打算造什么?”木匠回答道:“造三层的楼呀!”富翁又说:“我不要下面两层,你先给我造最上一层。”

木匠答道:“没这样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层楼而造第二层楼的?不造第二层楼又怎么谈得上造第三层楼呢?”这个愚蠢的富翁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两层楼,你一定得给我造最上一层楼!不能造还找出这么多的理由,分明是你的能力不行。”然后一气之下,就把木匠赶出了家门。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平实的语言,却包含有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只是现在这个社会,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早在古时,先人就给我们留下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但是,在这个一切都追求速度和效率,什么都变得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变得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窥斑能见豹、小处见真章,每一个所谓的“大事业”就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每一个“大事业”也都是从小事做起的。

从某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小赵,毕业之后到一家出版社任职,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一心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他最初接触到的工作却是校对,同时和他一起做这项工作的还有一名刚刚毕业的研究生。

从开始工作的那天起,小赵就郁郁寡欢,他认为简直就是大材小用,终日提不起兴趣来,对工作毫不认真,经他之手校对的文稿错误百出。久而久之,上司认为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他连校对这么小的一件事都做不好,还能够做得了什么?于是把他给辞退了。

与此相反,那名研究生在一样的岗位上却没有丝毫抱怨,而是对工作抱以极大的热情,他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够轻视,校对中也有很大的学问。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主动帮同事分担一些理论研究工作,文章也写得非常有深度,很快就得到了赏识,成为单位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