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
11581600000027

第27章 先义后利,共赢长存(3)

俗话说:“成功在于合作,合作共赢天下”,合作是取得成功的保障,是共赢天下的基础。但是如果想让合作更加长久的话,便需要用“共赢”来做“黏合剂”才可以。否则,一方的成功或两方的失败都是不可能让合作得以持续的。所以,明智者在与他人合作时,不仅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更会千方百计地去为他人的利益着想,当然,这样的合作关系才具有共赢的价值,才具有成功得天下的可能。

胡雪岩是一个十分注重共赢的商人,虽然自己不甚读书识字,但机智的他却深谙只有与他人共同赢利才能生存得更好的道理,而这样的经商理念最终也铸就了他的成功。

合作共赢,才能成功

善于合作共赢者更易成功。晚清名商胡雪岩之所以会由一个小学徒工变成了一个执江南半壁钱业之牛耳的巨商,成为生意场上的圣杰,与他善于同别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共赢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不仅喜欢与各个阶层的人合作,更善于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这也许在旁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竞争对手乃是自己的利益对手,同他们合作,岂不是自讨苦吃?然而,在胡雪岩看来事情却并非如此,他常说:“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办得成。”没错,如果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可以精诚合作而不是相互嫉妒,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为自己弥补不足和缺陷,才会有可能借“对手”之力,达到共赢,走向成功。

胡雪岩在做丝业生意之时,当时已经有几家相当有规模的同行拔地而起、赫赫有名。面对市场上竞争对手如此强大,胡雪岩并没有退缩,也没有心存嫉妒,更没有倾轧对方,而是设法联络他们,与他们合作。

湖南南浔丝业的创办者庞云缯,可谓是鼎鼎有名的“四象”之一。他从15岁就开始从事丝业生意,对丝业在经营上的优缺点都有一番精心细致的研究。镇上的张氏(指张源泰)、蒋氏(指三松堂蒋家)刚开始与他一同出资设立了丝肆,大售,众忌其能,斥资以困之。于是他就独自操守旧业……数年过去了,他带着丰厚的钱财回到了故乡,买了田宅,盖了宗祠,置了祀产,还建了义庄,蔚然成为一个望族。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这让胡雪岩不由对其产生了一丝敬意。为了将自己的丝业做大做强,胡雪岩决定与丝业的内行庞云缯合作。当然,这也得到了庞云缯的支持。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携手,这让胡雪岩刚刚兴办的丝业拓宽了眼界,更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从而,胡雪岩的丝业在市场上有了立足之地,也逐渐形成了气候,同时,也使得胡雪岩在华商中把持蚕丝的国际业务成为一种可能。

与同行合作,使胡雪岩获得了很多利益,但他并没有忘却合作的根本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之上的。在得到庞云缯给予生意上的帮助时,他也把经营药业的经验传授给了庞云缯。后来,旁氏在南浔开了“庞滋德国药店”,被称为是镇上最大的药店。当然,药店的开设与设在杭州的“胡庆余堂”有密切的联系。

其实,很多时候同行并非一定就是冤家,而是一个可供交流的合作伙伴。如果每一个商家都能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以诚相待、相互帮助,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掌握在双方的手中。正如胡雪岩一样,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他并没有按着常规的思路去想方设法打败它,而是以诚恳的合作态度向对方学习。当然,在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给对方带来利益。这就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增添了信誉,给事业增添了成功。

胡雪岩深知,共赢是合作的黏合剂,没有了共赢,是不会有长久合作的。所以,在每次与他人合作之时,他都会拿出自己的真诚让别人获益。这种明智的做法,也为他的生意兴隆带来了众多的发展契机。实际上,胡雪岩生意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都源自和同行的真心合作。他每行的生意都会有极好的合作伙伴,而每一个与他合作过的伙伴,都无不称赞他是一个真诚友好、“懂门槛”、够意思的人。从胡雪岩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总会把“共赢”贯穿其中,然而,这种“共赢”的结果,又何尝不是获取更多合作关系的黏合剂呢?

共赢是合作的最高境界

我国一向非常倡导合作,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誓言,今有“合作共赢才能取得成功”的教导。合作之风一时间深受众人的追求,但在与他人合作之时,你是否忘却了“共赢”的准则?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合作固然重要,但能否给他人带来利益就另当别论了。基于这种狭隘的思想和不道义的做法,相信取得长远的利益和合作关系便会成为天方夜谭。所以,在与他人合作之时,既为自己谋取利益,同时也不忘给对方带来机遇,才可谓是永立不败之地的根本,才可谓是合作的最高境界。

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龟兔双赢理论”。由于乌龟和兔子在经过多次的比赛后,它们各有输赢。于是,就决定采取合作。待到陆地时,兔子就会把乌龟驮在背上奔走;待到过河时,乌龟又会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虽然互为竞争对手,但乌龟和兔子并没有孤立行事,而是从合作中各取对方之所长,当然,这种合作共赢的方法,也为它们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只有竞争的存在才能推动更大的进步,这又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它并非需要竞争对手独自摸爬滚打,也并非需要各自自以为是,而是需要双方的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别人难以打开的局面,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里奥是一位卖砖商人,他正因一位对手的竞争而陷入困境:对方在属于他的经销区内不断对大大小小的建筑师与承包商进行定期走访,并告诉他们,里奥公司所卖的砖不好,而且他的公司极不可靠,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

里奥不断向他人解释,对方的这些恶劣行为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意与心情,但事实上,他的无名之火简直要把他烧起来了。他在心底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肥胖的脑袋作为发泄”。

一天早上,里奥去听牧师讲道。牧师说:要学会施恩给那些故意为难你的人,学会化敌为友。牧师还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

里奥把牧师的每一个字都记在了心里。但是他还在思考一件事:上个星期五,里奥的竞争者使他失去了一份1万美元的订单。但是当天下午,他在进行下周行程安排时,却发现一位住在弗吉尼亚州的顾客,正由于自己要盖一间办公楼而需要一大批砖,而对方所指定的型号正是里奥公司无法生产,却是他的竞争对手可以出售的产品。而此时,那位喜欢大放厥词的先生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笔生意。

到底是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对方说有这样一项生意机会,还是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无法得到这笔生意,里奥此时非常为难。

最后,也许是出于对自己信仰的崇拜,里奥拿起了电话,拨到了竞争对手的家中。当他听了里奥的意见之后,竟然难堪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他还是向里奥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后来,里奥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结果,他的对手停止了散布那些与他有关的谎言,而且还将自己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交给了自己。里奥的心情也比从前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阴霾也得到了消除。

美国轻量级拳击手杰克曾经获得过世界冠军,他每次比赛前必先安静地祈祷一会儿。

一个朋友奇怪他的这种行为,便问他:“你是在祈祷自己可以打赢这场比赛吗?”

他摇了摇头说:“如果我祈祷自己打赢,而我的对手也祈祷打赢的话,那上帝会非常难办的。我只是在祈求上帝可以让我们打出一场漂亮的比赛,最好让我们谁都不受伤。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介入各种各样的竞争中,总会有不同的对手站在我们的面前。这种情况谁也无法说每一次都可以双赢,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分出个胜负。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起码让对方少受一些伤,或者不受伤。这是目前竞争状态下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个结果: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自己活,也要学会让他人活。

商场如战场,但并非战场;参与竞争的双方也不是有着深仇大恨的敌人,而是有着共同目标的对手。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很多时候都需要同行或对手之间的共同合作。如果无法达到双赢的状态,至少也要让竞争保持在双方都存活的状态中,这才是最佳的竞争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会经常看到有关同行之间因为利益而发生争执的事情,殊不知,这样的争执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反而会阻碍生意的兴隆。毕竟“和气才能生财”,“合作才能成功”。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没有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的合作,便没有今天“索尼”的强大;没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便没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合作的力量是伟大的,拥有合作,才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走向成功。

晚清着名官商胡雪岩之所以能在生意场上深受赞扬、大展宏图,也主要得益于他敢于同别人合作的决心和态度。面对对手的强大,他没有心存嫉妒,而是虚心学习,当然,在获得巨大利益时,他也给对手带来了众多的发展机遇。这就在无形之中使他在人群中树立了威信,建立了广泛的人际网,同时,也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合作共赢是胡雪岩在生意场上坚守的法则,在这个法则的帮助下,他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5.义气当前,多救他人之急

义字,“人字头上多一点”,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敢于出手,帮别人一把,也就做到了“义”。义气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理念,也是自古以来所尊崇的美德之一。只有讲义气,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只有重义气,才能体现出人生价值的可贵。晚清胡雪岩虽然是个商人,但他并没有唯利是图,也并非为富不仁、不讲义气。而是在国家战乱之际,在别人危难之时,他义气当前,多救他人之急。胡雪岩说:“江湖上注重情义二字,经商的原则讲究有情有义。”没错,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讲义气。凭借讲义气的精神,他成功地交到了一个又一个知心朋友,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契机。

义气当前,不忘善缘

讲义气、重义气是一个人常立不败之地的根本。义气当前,才能帮助他人顺利脱离险境。义气为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信赖。

不过,在不少人的眼里,“义气”好像已经发生了畸变,他们认为义气就是“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种狭隘的观点是极为片面的,义气是讲原则、讲方法的,如果不辨是非、不顾后果地为了迎合朋友不正当的需要而大讲义气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不仅与现代文明极不相符,更不与社会道义相容。义气当前,多救他人之急是很好的出发点,但是为了一些所谓的“义气”而不顾任何代价,不能广结善缘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晚清胡雪岩就是一个非常重义气的人,但他并非一个为了义气而失去理智的人,他以“义气”赢得了生意场上的兴隆,以“义气”博取了众多人的信赖,以“义气”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善缘。

咸丰六年,由于北方遭受大旱,放眼望去田地赤裸一片,庄稼颗粒无收。无奈之下,朝廷只好打开粮库救济人民。虽然粮食有一定的储备,但面对无穷的饥民,粮库却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对此,朝廷紧急下达谕旨,要求先从苏杭一带调运漕粮以缓解京城的粮食危急。

恰好,胡雪岩的好朋友王有龄接到了圣旨,他急忙筹集了20万石粮米准备运往京都。然而,当船队到达舟山岛之时,却遇上了一帮土匪,粮船被强盗放火烧毁了,一瞬间,20万石粮米化为虚有。这让担负此次运输任务的主管王有龄甚是震惊,他心如火燎,毕竟一批粮米的丢失势必会受到朝廷的怪罪。当然,这也许还会直接让他的乌纱帽“不翼而飞”。

王有龄越想越害怕,于是他就向胡雪岩寻求解决办法。看到慌乱的王有龄,胡雪岩并没有乱了分寸,也没有弃之不顾,他义气在先,帮助王有龄仔细分析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还告诉王有龄,这本是清政府种下的隐患,这次粮米被抢也是漕帮的报复之举。

听了胡雪岩对前因后果的分析,王有龄心里的慌乱有了些驱散,但心中并没有处理的主意,于是只好让胡雪岩帮助全权处理此事。

胡雪岩让一个叫陈三的朋友做向导,并准备了一船杭州特产,在一切事宜准备成熟的情况下,他们就来到了上海漕帮香堂门口。见到漕帮堂主廖化生,胡雪岩把早已备好的礼品奉上,并取出一张10万两的银票,同时,他又用朝廷的势力威胁说道:“这次王先生的粮船被烧,浙江巡抚深受震惊,并严令一定要明察暗访,追查到真凶,近日又写了一封密札,要求皇上亲启。”听了胡雪岩的一番话,廖化生心里七上八下,因为他也担心火烧粮船之事会招徕朝廷的问罪,使漕帮遭受灭顶之灾,于是,他便敏感地问道:“胡先生可知信上都写了些什么?”胡雪岩目视左右,并没有说些什么,廖化生也并非一个愚蠢之人,他全然领会到人多胡雪岩不好开口,便说道:“胡先生,一路劳累,不妨今晚在此处安歇。”然后派人把胡雪岩带去好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