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65个致命的谬误
11581400000018

第18章 思想的谬误(1)

谬误31.此地不用我,自有用我处——梅花香自苦寒来

坎坷的道路是人生的磨刀石,失败的经历是成功的奠基石。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好地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批判逃避生活,因为失意也是一种收获。

古人有诗云:“人生失意无南北。”俗话也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此人生岂不让人伤心透了?否。有句话——我们是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失意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心即使在冰冻三尺之下也不会凉的。民间流行瑞雪兆丰年一说,雪愈大,年愈丰。你更不会忘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所以,我们凡事不可斤斤计较。应该看重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文,担任楚国的令尹。这个人3次做官,任令尹之职,却从不喜形于色,3次被免职,也从不怒形于色,这是因为他心里平静,不计较得失。子文心胸宽广,明白斤斤计较毫无用处。该失的,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不如不去计较。

柳下惠姓展名禽,他是鲁国的大夫,曾任士师,3次被国君免官,可他却不走。故此《鲁论》上记载说:“柳下惠,担任士师,3次被罢免。”有人对他说:“你怎么不离开鲁国呢?”他回答说:“正直清白地做官,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黜?没有正义感地做官,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孟子说:“柳下惠被免了官也没有怨言,穷困了也不显出可怜的样子。”

柳下惠在当时不被任用,遭免官却没有怨言,处于落魄境地,也没有可怜的样子。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果论才智,柳下惠自然可以到其他国家弄个士师做,特别是在春秋战国那个纷乱的年代,可他并没有离开鲁国。他明白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势必会遭到邪恶势力的嫉恨,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但即便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张,要能够坦然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

对于人生的得失,古人还认识到:自然界中万物的变化,有盛便有衰;人世间的事情也同样如此,总是有得便有失,何必斤斤计较呢?

《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言论:“愚钝的人可以让他做官吗?如果让这样的人做官的话,还没有得到官位的时候,他害怕得不到;做了官以后又害怕失去。既然怕失去官位,那就什么都做得出来。”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是无法斤斤计较的,有所得必有所失。在此还是引用《幽窗小记》中的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范。

谬误32.人生在世惟“名利”二字——莫为名利遮望眼

人生就是一个名利场,时时处处充斥着各种诱惑。但她又不只是一个名利场,每个人都应该想到在世上留下些什么,而不是他自己得到了什么。做人不应“享一时之寂寞,取万古之凄凉”,求名逐利时,奉劝诸君少些贪欲,多些忍让,莫为名利遮望眼。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刘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给人看。宋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刘希夷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刘希夷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顿生同情之心,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的新解法,将成果据为己有,他的做法虽然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宋之问、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纵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糕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出名之事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振,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何其可悲。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要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

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我们提倡忍名舍誉,是说无论是在人人切齿的恶名前,还是在不属于自己的美名前,都要止住脚步,忍住诱惑。一是为了保持自己人格的清正,不使自己的灵魂被污染;二是为了免遭世人、后人的白眼,留下终身骂名。

名和利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追随,谁也离不开谁。但是在现实当中,有重名不重利者,自戏为散淡之人,人称清廉之士。有人重利不重名,讲究实惠,认为名誉好听不好吃,无用。有人追名逐利,什么也舍不得放下,总想名利双收。三种人三种人生观、名利观,哪个更高洁,更可取,不言而喻。实事求是地说,人生无利则无以生存,无以养身,不能养身则无法立业,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求利之人都视为小人,这要看为谁谋利和以怎样的手段谋利,获利后又怎样对待和利用所获取的利。

今天,获利多少常常成为一个人价值大小的衡量标准。一个企业不赢利,说得再动听,仍旧没什么好名声;一个企业领导,只会搞花架子,却无创利本事,不是好领导。在当今社会中,人人离不开钱,这是三岁儿童都知道的事。我们吃饭要用钱,穿衣要用钱,住房要用钱,读书上学要用钱,文化娱乐要用钱,活着办喜事要用钱,死了办丧事要用钱,甚至避尘修道的出家人也要用钱,几乎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钱。没有钱,活着寸步难行;没有钱,死无葬身之地。钱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使人们生活舒适安逸,免去饥寒交迫之苦;钱能给人带来自信,不必张口求人,使人们办事顺利。可见钱真是个好东西!当今,上至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想赚钱,就连过去自诩清高的读书人,也都纷纷下海去经商去赚钱。因为没有钱,你的著作只是废纸一堆,无法变成铅字;没有钱,你写的剧本无法搬上舞台、搬上银幕;没有钱,你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以商养文,用经济手段办学,促进科技发展,成了知识分子自救的一种手段,谁还能对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呢?

然而,赚钱是可以的,致富也应当,但切不可钱迷心窍。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赚钱,走歪门邪道去致富,那样做是很可怕的,它将把人拖入万丈深渊。当一个人被钱迷住了心窍时,不仅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甚至会失去人性,干出丧尽天良的事来。

谬误33.小心行得万年船——欲捕虎子必入穴

大多数人做生意注重“安全第一,稳中求胜”。只要做得稳当,哪怕发展慢一点,也决不冒险求赢。人们总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心行得万年船”,寻求四平八稳的生意是最大的荣幸。岂知生意场上风险多,无风险的生意只能做得平平淡淡,没有大的起色。

大凡成功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人在生意场上就是一项挑战,是一项本能的想战胜他人的挑战,是一项经过准备、要赢得胜利的挑战,从而显得生意场上人人具有强烈的竞争心态。如果一个人不愿冒险尝试停留在自己面前一闪即逝的机会,那么他永远只能拾到他人遗下的肉骨。过度谨慎与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同样糟糕,因为,人要做生意就离不开机会,过度谨慎就会失去机会,就会成为主张“安全赚钱”,而实际上赚不到钱的人。

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这在如今是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冒险和出奇相联,出奇和制胜相伴,所以西方的谚语说:“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许多先前是商界的人,现在常常失落于种种局限之中,面对着风险不敢冲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险中有夷,危中有利,倘要创立惊人战绩,就应敢于冒险。不冒险,怎么会有机会?如果冒险了十次,六次成功,四次失败,你还是成功的。

一个介绍世界成功人士故事的报纸栏目中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勒是美国一位贫穷黑人家庭中的孩子,为了在社会上生存,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最后选定生产肥皂。首先,他采取自销的方法,挨家挨户推销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家公司即将拍卖,售价是15万美元,他决定买下这家公司。但他在做肥皂生意之前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只积蓄了2.5万美元,最后,福勒与那家公司达成了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如果他不能在10天之内筹齐这笔款子,就会丧失所交付的保证金,也就是说他将倾家荡产。

为了筹集资金,福勒首先想到他在推销肥皂的12年里,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于是他去找他们帮忙。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笔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得到了援助。然而在第10天的前夜,福勒只筹集到了11.5万美元,也就是说,还差1万美元。福勒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里自言自语:我要驱车走遍第61号大街。”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便走了进去。在那里,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这句话把那位承包商吓得向后退去。“是呀!当然喽!”他答道。“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的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福勒离开这个事务所时,口袋里筹够了这笔款子。冒险精神使福勒不仅没有倾家荡产,而且生意日渐兴隆,渐渐发展成为拥有以七家公司和一家饭馆为主要股份的富翁。

福勒由一个穷人变成富翁的故事,启迪着急于在市场上求利获胜的人们:机遇来临时要敢冒风险,不要因不愿承担风险而失去机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冒险,敢做敢为,是强者的重要性格特征,也是成功者的性格特征。开创性的工作总是充满着风险,只有敢于冒险的生意人,才能在风险面前毫不畏惧,敢于开拓进取,敢于追求平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标,也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永远无法取得的成就。

在风险面前胆怯的人,不敢去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过的高峰,当然也不会体验到冒险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结果只能是永远也不会有所作为,甚至被时代所抛弃。

但是,冒险不等于莽撞,在冒险中需有谨慎的态度。有了谨慎的态度,跌的跤肯定会少一些。但若是过分谨慎,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做生意,处处谨小慎微,就会吓得不敢行动,从而错失良机。

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机遇都一样多,但就如美丽的玫瑰花带刺一样,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而存在。

谬误34.竞争就要分胜负——你吃萝卜人喝汤

为什么竞争就要分出胜负呢?其实竞争像一切战争一样,所有的胜负都是两败俱伤的,没有真正的胜利者。竞争不一定要赢,抛弃你内心的嫉妒和怨恨,把胜负深藏心底,你的思想才会更富有。

志明和阿梅是对夫妇,两个人都很喜欢跟别人竞争,对于他们而言,赢过别人、取得第一名比什么都重要。

除了和别人竞争,他们两人彼此也会有竞争,例如在晚宴上,两个人都想成为瞩目的焦点;他们常常耍手段来谋取晋升的机会;如果他们在打球,就会为每一分争得面红耳赤。事实上,他们生活得并不快乐,因为在这些竞争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都受到了伤害。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作过一次“赢瘾患者”的演讲,他说,在那些嗜赢如命、非常喜欢和别人竞争的人眼中,第三名与最后一名没有任何差别。他们的哲学是:赢得胜利就等于一切,世界上只有两类人——胜利者和失败者。

“赢瘾患者”通常在赢得胜利之后,无法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享受自己的成就,因为他们此时正窥视着更远处的东西,他们脑中还在想着下一个胜利。

赢瘾者的人生观,不仅破坏了别人对他的信任,还会阻碍团队解决问题,试想由这种处处与人争,处处想高人一筹,处处想驾驭别人的人所组成的团队,能够和平共处吗?这种团队连平衡都掌握不好,又怎么解决问题呢?太喜欢和别人竞争的人,会让人越来越敬而远之。

当你熟练地掌握了一项技能,或发现可以把某些事情做得非常好的时候,这种感觉确实很好。如果你要提高某项技能,或许你会喜欢和人竞争,如果不做得太过火,那么这样做确实有助于你的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效率。但这种激励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太过火了,把自己的喜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就无法获得安宁和祥和。恒久的幸福,很少是从谋取极大的成就和征服中得到的,相反,你只能从中得到无限膨胀的欲望和越来越大野心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