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65个致命的谬误
11581400000013

第13章 交际的谬误(3)

如果你真的清白无辜,对任何谣言你都不要试图解释。谣言像墨,你越抹脸上越黑。因为本来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别人所造的谣,你一解释,本来不知道的也就知道了。造谣者和传谣言者不一定非得要搞清真相,只是想把世界搞乱。

第三,干脆置之不理。

你要去理,等于给谣言散布者做了义务宣传员,作了免费广告。所以,高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惟一聪明的做法是拒绝迎战那些明显的谎言”。

事实上真理就是真理,谎言就是谎言,二者截然不同。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正确的反映;谎言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虚假的、歪曲的反映。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如果我们是智者,谎言就是重复说一万遍,我们又何必相信呢?

谬误18.出门观天进门看脸——正直做人任评说

“别人的脸色”这玩艺儿,其实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你若做人正直,做事不虚伪,就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脸色。

吕佳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男孩,但他又总为自己的“善良”而苦恼。

吕佳最怕别人向他借东西,这绝不是因为他自私舍不得把东西借给别人。相反,他很想把东西借给别人以示自己的善心,但是当别人向他借东西时,他总担心别人从自己的表情、语言中看出一丝不愿意——尽管他没这个意思。

借东西这种事不是天天发生,吕佳的烦恼还能够忍受。吕佳最怕的事情,还是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在表情上,他老担心自己脸上会露出清高、骄纵的神色;走路时,他老怕头抬高、腰挺直,让人觉得盛气凌人;说话时,他怕自己言语不当,得罪伤害了别人;甚至他遇到什么高兴的事,也不敢表露在脸上,怕别人认为自己是洋洋自得。吕佳曾这样感叹道:“我最在意别人的脸色,也最怕别人的脸色。我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生怕引起别人一点儿反感和不快。”

吕佳日常所怕的所谓“脸色”,其实就是他内在情绪的外部反映。人们每天都要经历许多事,这当中,不仅要动脑动手动身,还要动容。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着烦事、喜事、悲事和各种酸甜苦辣,在表情上会有喜怒哀乐的反应。对此,你看到也罢,看不到也罢,人家的脸色依然是人家的脸色,就像人家的呼吸一样,并非是你左右得了的。

别人的脸色,多是别人的情绪外表,并非与你吕佳有什么关系。张玲今天一脸不高兴,那是因为他与父母发生了矛盾,在怄气,与你吕佳走路的姿势根本没有关系。这类脸色,你掺合进去干什么?吕佳觉得人家的脸色不对,觉得是自己走路头抬得过高,可人家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你。这不是在自寻烦恼吗?

有时有些人的脸色,可能确实与吕佳有关,但吕佳也不必为此惊慌失措。吕佳可以这样对自己说:“你有不高兴的时候,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你能给我脸色,我也有脸色,人人都是平等的。”这样一来,吕佳就把自己完全摆在了与对方人格平等、身份平等、心理平等的位置上。于是,吕佳便可镇定情绪,自主地理智地思考和行动了;如果对方所给的脸色确实是自己言行失当所致,那就主动改正;如果对方的“脸色”部分有理,那就部分改正;如果对方毫无道理地给人“脸色”,那就应该毫不在意地不予理睬。这种傲然、坦然的人格立场,也是一种恒定的力量,久而久之,给人脸色看的人,也就自觉没趣,那份脸色也就悄然隐匿了。

所以,吕佳和有吕佳这类心理弱点的朋友们,不必特别在意“别人的脸色”。“别人的脸色”这玩艺儿,其实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你若有心注意它就有,你若无心注意它就无。劝大家最好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脸色,这就需要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自信。爱看别人脸色的人,必定是一个很自卑的人,总怕自己因为言行不当,被人看不起,被人贬低或否定;也怕惹人不快,或伤害了对方,遭人拒绝和排斥。因为自己太脆弱,就觉得别人承受力差,进而再损伤自己。所以,建立起自信,才是不在乎别人脸色最可靠的保证。有自信的人,只把心思和精力用于自己该做的正确的事上,用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乐趣中,他就能与人为善,能与人和睦融洽相处,也就不怕出现矛盾,可以坦然面对非议了。这样的人,永远是快乐者,成功者。

谬误19.宁愿答应别人,也不因拒绝得罪人——勇于说“不”,宁得罪人也不让自己难堪

如何拒绝而不得罪人是做人的大学问。拒绝很难,说“不”更难,但如果别人的要求不合理,与其答应,还不如尽快说“不”。

与人交往,说“不”是非常困难的事,但当别人提的要求你根本做不到,你就要勇于说“不”,这样你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明人潘游龙的《笑禅录》里有一个小笑话:甲乙是朋友。一日,甲病了,愁眉苦脸的。乙来探望,问:“兄是何病?有什么需要我办的?我都能为你办。”甲说:“我是害了银子的病,只需要二三钱便够了。”乙就假装没听清,咽了咽唾沫说:“你说什么?”

笑话本意是在讽刺虚假的朋友,但从中我们也可体会到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对方通常会产生的尴尬心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下属提出加薪的要求,等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请求不愿接受,却又不好意思说“不”,我们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为难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别扭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失信于人;或者只能如笑话中的那人,干咽唾沫,脸上酸酸的……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因为乐于助人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不能没有原则。对方的请求,有的是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有的是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承受的。比如有的人明明自己有存款还向你借钱,原因是怕自己提前取款会损失利息。这样的请求明显太自私了。有的人好贪便宜,见你有好东西就想要。比如好字画、盆栽摆设,他们便大大咧咧张口:“送给我吧!”这种“夺人所爱”的“请求”也是让人反感的。还有些请求,是强人所难,或根本就是无理要求。对这一类请求,我们心里老大不乐意,却为什么常常点头答应呢?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些几种:

一、接受比拒绝更容易。

二、担心拒绝后会触怒对方或受到报复。

三、为了给人一个好印象。

四、不了解拒绝的重要性。

五、不知如何说“不”。

知道了上面的原因,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去拒绝别人:

第一,耐心地倾听对方所提出的要求。

即使是在他述说的半途你已知道非加以拒绝不可,你也应该认真地听他把话讲完。这样做,为的是更确切地了解他请求的内涵,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第二,如果你无法当场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你就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还需要考虑,并告诉他所需考虑的时间有多长。

你可以说:“明天我再答复你。”或“让我先了解一下情况,过两天给你个准信儿。”但你绝不可以把“需要时间考虑”作为拖延不决的挡箭牌。

第三,在你拒绝时,要经过慎重考虑。

拒绝对方前,你应该表明你对他的请求是经过认真考虑了的,你也了解了对方提出的这一请求的重要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至于让对方因为受到拒绝而显得过于尴尬。

第四,在拒绝别人时,你在表情上应和颜悦色。

最好说一声:“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不过……”你可以略微表示歉意,但切忌过分地表达歉意。那样,对方会认为你不够真诚。因为你如果真的感到那样的过意不去,那么你为什么不接受请求呢?

第五,拒绝时,你对对方和颜悦色,但同时也要显露出坚定不移的态度。

这就是说,你要暗示给他,你是不会因为他再三的请求而改变你拒绝的决定的。

第六,最好能给对方说一说你拒绝的理由。

这是为了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每一次拒绝时都要说明理由。有时不说理由反而会显得真诚。你可以说:“真抱歉,这一次我无法为你效力,希望你不要介意。”这么说,可能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你讲了理由,对方试图推翻你的理由,切记不可和对方争辩,只需重复拒绝。

第七,要让对方了解,你拒绝的是他所请求的事,而不是他本身,你是对事不对人的。

你这么向对方解释,是表明你这次拒绝他了,不妨碍他下次对你提出别的请求,也许下次你就可以帮上忙了。

第八,拒绝以后,若有可能,你可以为对方提供处理他的请求事项的其他可行途径。

美国某市长拒绝了西班牙裔居民关于失业的提案,但在对方撤回提案后,他说:“我同意将这一提案作为我本人的竞选证件而公布。”虽然这位市长拒绝了提案,但并未失去西班牙裔居民对他的支持。因此,要避免做这样的事:建议对方试着找另一个可能更有办法的人。这样做只会产生不良结果,“另一个人”会对你有意见,认为你是“嫁祸于人”,而被你拒绝者,也会认为你在搪塞他,对你反感。如果你真的没什么好建议,就不用再多说了。

第九,切忌通过第三者拒绝某一个人的请求。

这么做只会让对方认为你既缺乏诚意,又怯懦。

在该拒绝时就要拒绝,而且要把“不”字理直气壮地说出口。明人吕坤说:“你说的是,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这个人,而是听从‘是’,哪有什么私心?同样,你说的不是,我便不听从;我不是针对你这个人而不听从,我是不听从‘不是’,哪里是(对你)有什么不满意?”别忘了,说“不”也是我们的权利。